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第一卷 第208章 血屠名惊武安城,扶苏血戟褪儒烟

第一卷 第208章 血屠名惊武安城,扶苏血戟褪儒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不过想到繁琐而枯燥的治政,赵诚心头的火热消去了一些。

    好在之前他找嬴政之后,嬴政让李斯派来了几个才能不俗的治政官员随行。

    除此之外,赵诚还把小扶苏薅来了。

    这小子跟着他从颍川打到邯郸,一场灭赵之战下来,身上的书卷气早被硝烟熏成了铁血味。

    想当初刚随军时,见了血还会脸色发白,捧着竹简躲在帐里念《诗》,满脸不忍。

    后来与他相熟的血衣军士卒死了几个。

    他的诗便不念了,丢了书本,穿了铠甲,拿起大戟,跟在赵诚后面,猛猛冲杀。

    冲杀之际,口中还高喊着什么“既来之则安之的话。”

    亦或者,“朝闻道夕死可矣”之类。

    总之,不论敌军还是血衣军,都是有些摸不到头脑。

    有些敌人临死之前,也不明白这满口之乎者也的小子,为何杀起人来如此干脆利落,毫不手软。

    为何将那文绉绉的话,说的如此杀气凛然。

    真是至死都想不通。

    到了后来,扶苏已能披甲持戟,甚至在血衣军里混了个校尉当当。

    领着一队锐士冲锋时,喊杀声比谁都响,身上的玄甲溅了血,擦都不擦就往人堆里扎,活脱脱一个小兵痞。

    先前那副张口“仁义”、闭口“礼乐”的腐儒模样,早被战场的尘土埋得不见踪影。

    但赵诚清楚,扶苏毕竟是嬴政从小请博士悉心教导的,论起治政章程、民生利弊,肚子里着实是有墨水的。

    这种费脑子又磨人的差事,交给他再合适不过。

    自己正好当甩手掌柜,专心盯着墨阁的器械研发。

    此时,队伍前头的空地上,扶苏正勾着章邯的肩膀唾沫横飞。

    章邯被扶苏拽着胳膊,听得一脸茫然。

    “章大哥你听我说,”

    扶苏手里还攥着半片竹简,不知是从哪个旧书堆里翻出来的残篇,“孔夫子说‘既来之,则安之’,这话深着呢!”

    章邯挠了挠后脑勺,甲胄的铁扣蹭得头皮发痒:“啥意思?莫非是说敌军来了,咱得好好招待?”

    “招待个屁!”

    扶苏眼睛一瞪,学着血衣军里的糙话,把竹简往腰里一别,“这是说,敌军既然敢来,就得让他们永远安葬在这儿!

    埋了!

    哪儿能让他们活着回去?”

    章邯听得眼皮直跳,盯着扶苏那张还带着几分少年气的脸,迟疑道:“我……我读书少,你可别蒙我。

    孔夫子他老人家,真是这个意思?”

    “那还能有假?”

    扶苏拍着胸脯,一脸笃定,嗓门亮得能让周围的士兵都听见,“你是没见过孔夫子的画像!

    我在咸阳宫见过,身高三丈,腰大十围,抡起剑来能劈断城门!

    当年周游列国,哪个诸侯敢不待见他?

    还不是靠拳头硬!”

    他越说越起劲,手舞足蹈地比划着,把孔夫子形容成了个能征善战的猛将,听得章邯嘴角直抽。

    旁边的血衣军锐士们却哄堂大笑,谁都知道这位扶苏校尉,如今最擅长的就是把儒家经典往“打仗”上套。

    扶苏正说得兴起,浑然不知赵诚已在不远处盯着他,眼里闪着“就你了”的亮光。

    一个关乎封地民生、民政、军备的巨大担子,正悄无声息地悬在他头顶,只等入城后就稳稳落下。

    ……

    武安城的街巷里,往日这个时辰本该是贩夫走卒穿梭、叫卖声此起彼伏的热闹光景,此刻却透着一股死寂的压抑。

    临街的绸缎铺早早落了门板,只留一道缝隙,掌柜的趴在缝隙后往外窥望,手指把门板抠出了几道白痕。

    粮铺前的幌子被风吹得摇摇欲坠,伙计们扛着麻袋匆匆往后院跑,像是要把所有粮食都藏起来才安心。

    几个挑着菜担的农夫慌不择路地往巷子里钻,菜叶子掉了一地也顾不上捡,嘴里还念叨着“快回家躲着,血屠要来了”。

    恐慌像瘟疫般在城里蔓延,三三两两的百姓聚在墙角、树下,压低了声音议论,却难掩语气里的颤抖。

    “听说了吗?那连破韩赵两国的‘血屠阎罗’,就要来咱们武安城了!”

    一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声音发紧,“就是那个八日破新郑、三日下邯郸,杀得韩赵两国尸山血海的赵诚啊!”

    旁边一个裹着头巾的老妇人吓得往儿子身后缩了缩,颤声道:“秦王难道是糊涂了?

    把咱们武安城封给这种煞星当封地!

    这城可是咱们赵人祖祖辈辈住了百年的地方,落到秦国血屠手里,还能有好?”

    “何止不好啊!”

    另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兵油子接话,他断了条胳膊,是当年守城时被秦军伤的。

    此刻提起赵诚,眼里泛着惊惧,“我曾随将军李牧作战,李将军排兵布阵出神入化,多年未尝一败,更是文武双全。

    但这样的人物,却被那血屠一战就败了。

    可见可血屠凶煞!“

    还有人颤抖着声音说,“听说他能一戟杀百万大军,还能劈天裂云,徒手接雷!”

    他越说越邪乎,周围的人听得脸色煞白。

    有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慌忙捂住孩子的耳朵,可那孩子还是听到了血屠之名,当场吓哭了,“哇”的一声哭嚎在寂静的街巷里格外刺耳。

    “这要是哪天他不高兴了,”

    老兵油子咽了口唾沫,声音压得更低,“怕是动动手指头,就能把咱们半个武安城的人都杀了!

    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血屠阎罗”的名号,自灭韩之战后就传遍了六国。

    母亲哄哭闹的孩子,只消说“血屠来了”,孩子立马就不敢作声。

    宴席上若是有人提起“赵诚”二字,满座的欢笑声会瞬间凝固,连喝酒都变得沉默压抑。

    如今听说这位煞星成了武安城的新主人,满城百姓只觉得天塌了一般,家家户户都在烧香祷告,盼着这尊阎罗能高抬贵手。

    城南的“迎客来”客栈里,临窗的一桌却透着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沉静。

    桌上摆着几碟素斋、一壶清茶,茶香袅袅,冲淡了窗外飘来的恐慌气息。

    主位上坐着个白衣少女,青丝如瀑,眉宇间带着几分清冷,正是天宗当代掌门云渺。

    她指尖捏着茶杯,杯沿被捏得微微泛白,方才楼下百姓的议论声,一字不落地钻进了她耳中。

    “血屠残暴至此,竟让一城百姓闻风丧胆,连六岁孩童听见他的名字都要哭出声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