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第653章 分流派,内斗
-  第653章 分流派,内斗
-     李景隆知道是知道,但他什么都不敢做。
 
 更不敢说!
 
 万一有些事情,让朱允熥不满意,他们李家可能要玩完了,但如果什么都不做,将来真的把一切推进,李景隆又担心地在想,他们李家的利益,还有多少可以剩下的呢?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李景隆现在只能,当作什么都不知道。
 
 “你小子,愚钝?精明着呢!”
 
 老人回头看了一眼李景隆,心里轻哼一声,明显不相信李景隆的借口。
 
 至于这个老人,能让李景隆如此恭敬。
 
 除了朱元璋,整个大明,找不出第二个了。
 
 朱元璋在宫里休养,待得有些无聊,打算今天早上到红薯地看看,就是第一批种植红薯的地方。
 
 因为那个地方,是李家的,他让李景隆进宫,陪着自己出来。
 
 路上随便找个地方,吃点早餐。
 
 没想到会遇上这一幕。
 
 朱元璋当然知道,朱允熥做的那些事情。
 
 还有方孝孺的事情。
 
 他全部一清二楚。
 
 感到意外的是,没想到这些事情,逐渐开始闹大起来。
 
 方孝孺那些天下为公,知道的人越来越多。
 
 那么接下来,肯定有人要反对。
 
 和之前把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消息,故意放出去那样,闹得很大。
 
 朱元璋其实不怎么担心,这件事闹大了,担心的是朱允熥能不能压下来,是否有能力控场,若是做不到,后续肯定麻烦得很。
 
 李景隆听着朱元璋的话,躬身道:“老爷教训得是,但这件事,我是真的不知道怎么样。”
 
 他当然希望,朱元璋直接叫停。
 
 但现在看朱元璋的意思,没有叫停的念头。
 
 李景隆心里悲哀,只好装作,什么都不懂。
 
 朱元璋轻哼道:“你小子,算了今天不出去,回宫吧!”
 
 完了,他放下钱,转身回去。
 
 李景隆赶紧跟上去,讨好道:“来人,把老爷的马车送来。”
 
 朱元璋说道:“不用了,咱又不是腿瘸了,走这几步路,还是可以的。”
 
 随后他一路走回去,李景隆只好在身边跟随。
 
 回到皇宫外面,李景隆被赶走了,朱元璋自己回去。
 
 李景隆看着报纸,现在的想法,也和刚才的梁秀才差不多。
 
 怕被朱允熥做绝了,朱元璋又不会反对。
 
 到最后,曹国公也要交税。
 
 每年得拿多少粮食、钱财出来啊?
 
 可是,李景隆很懂事。
 
 真的不敢对这件事,发表任何想法,更不敢说出去,怕锦衣卫一查,查到自己是源头,以后在朱允熥身边,再也不用混了。
 
 李景隆唯有寄希望于,让其他官员,好好闹一场。
 
 或许还能,闹一个结果出来。
 
 ——
 
 朱元璋回了皇宫,首先到文华阁。
 
 “皇爷爷,您怎么来了?”
 
 朱允熥惊喜地说道。
 
 朱元璋挥一挥手,让身边的人全部下去。
 
 朱允熥一看便明白,通常这样做是有一些,很特别的事情想和自己聊聊,他赶紧让出位置,让老朱坐下来。
 
 朱元璋说道:“咱刚才在外面,看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他把梁秀才的事,简单地说了说。
 
 原来是因为,方孝孺那个天下为公!
 
 朱允熥可以理解,朱元璋关心是正常的,道:“方孝孺的作用,要发挥起来了,这些事情,孙儿是知道的。”
 
 朱元璋问道:“你确定,一定能做好吗?”
 
 朱允熥微微摇头道:“不一定,这种事情,无论谁也不敢保证,何况这也不过是,一种思想上的准备。”
 
 朱元璋又道:“那你接下来,准备如何?”
 
 朱允熥解释道:“其实孙儿还有另外一个打算,皇爷爷想不想听听?”
 
 朱元璋轻轻点头。
 
 朱允熥又道:“孙儿的想法,是破坏读书人的团结。”
 
 “读书人,团结吗?”
 
 朱元璋想到前不久,还闹着南北分榜的事情。
 
 显然不团结,至少在老朱看来,是不存在团结的情况。
 
 朱允熥解释道:“很团结,其实从宋朝开始,他们就特别团结,皇爷爷知道什么原因吗?”
 
 朱元璋只是摇头,还听得不是很懂。
 
 朱允熥继续说道:“孙儿之所以说他们特别团结,是因为现在只有儒家,一直以来,都只是儒家,没有任何的竞争对手,没有牵制的力量,皇爷爷想一想宋朝,那些文官岂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朱元璋想着,脸色微微一沉。
 
 朱允熥又道:“孙儿的计划,除了为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想强行给儒家,分一个流派。”
 
 朱元璋问道:“如何分流派?这样又有何用?”
 
 朱允熥解释道:“方孝孺就是分流派的关键,现在初有成效了,方孝孺已经拥有一批,赞同他的读书人,所属的流派,是天下为公,但现在的读书人流派,会反对方孝孺他们新的流派。”
 
 经过这样提醒,朱元璋逐渐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你的意思,方孝孺这个流派,会成为读书人的竞争对手。”
 
 “把儒家分裂了,让原本传统的,读书人高高在上,享有特权,和方孝孺的天下为公,互相斗争起来。”
 
 “他们的思想不一,利益不同。”
 
 “一定谁也不会服从谁。”
 
 朱元璋说道。
 
 朱允熥微微点头道:“孙儿想的,正是如此!皇爷爷试想一下,朝中文官的地位越来越高,那么他们就会不断想控制权力,那些奸相,不都是文官吗?他们越来越统一,将来整个朝廷,只有文官的声音,会发生什么情况?”
 
 就会如同,宋朝那样。
 
 大宋能用的武将,其实还不少。
 
 具体国力,也不差。
 
 但大宋变成什么样了?
 
 朱元璋听着这话,又微微点头,认为朱允熥说的,都是对的。
 
 朱允熥又道:“孙儿分成两个流派,让他们无法统一,互相争吵起来,如此更利于被我们直接管理,而不是他们将来,反过来管理我们。”
 
 只要有斗争,他们就容易拿捏。
 
 如果没有斗争,高度统一,就算南北分榜的矛盾,也只是暂时的,等到他们团结起来,还是会不断地为自己的群体获取利益。
 
 到了某一个高度后,只会不利于朝廷。
 
 朱元璋以前,从来没考虑过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