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151 吴三桂的祖传手艺

151 吴三桂的祖传手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南城。

    宣武门外,13号私房菜馆。

    清净雅致的二楼雅座,蒋青云再次见到了吴应熊。

    “蒋兄,许久不见。”

    “王爷,近日可好?”

    “你我乃是结义兄弟,何必如此见外,快,坐,咱们边喝边聊。”

    ……

    “我听说,太后每逢初一十五都召你入宫,酒宴闲聊。如此恩宠,真是令人艳羡啊。”

    “羡慕我什么?一个质子罢了。”

    “听这话,你有怨气啊?”

    “皇上赐我奴仆30人,结果,里头至少埋了3个眼线。我的一举一动,宫里都知道。”

    “那你怎么办的?”

    “我直接把府里所有的奴仆都发卖了。”

    俩人对视,哈哈大笑。

    “平西王虎据西南,麾下坐拥数万雄兵,朝廷当然要提防。对了,你今儿约我来有什么事吗?”

    “有。”吴应熊一边斟酒,一边低声问道,“老兄,朝廷这次真的要出动满洲旗丁南下?”

    “每个旗出400满洲兵,其余为汉军蒙军。”

    “灭明?”

    “准确的说,是消灭大西军,消灭孙、李、刘、白。”

    ……

    “这有一份父王给你的亲笔书信,另外还有5箱珠宝寄存在此处,地址在这,你明儿傍晚让人去取。”

    “平西王如此厚爱,下官惭愧啊。”

    蒋青云嘴上说着惭愧,表情却很淡然。

    阅后即焚~

    不留痕迹。

    “我建议平西王尽抽麾下精兵,来一次大纵深穿插战术。”

    “大什么?”

    “大纵深穿插,这是我近日阅读兵书自创的一个战术。需以信念坚定之精锐骑兵长途奔袭,从敌人的缝隙处穿插行军,直捣敌人腹心,在敌人的肚子里开花,对意志薄弱的敌人有奇效。”

    “打哪儿?”

    “打昆明。”

    吴应熊微微惊诧。

    “老兄,你知道我父王的心意吧?”

    “知道,裂土封王,占据一两个省做土皇帝嘛。”

    “那你还?”

    “应熊,你听好了。平西王以精兵奇袭昆明之后,立即大踏步后退,地盘一概不占。如此一来,或有以下效果,一,彰显价值,名震清廷,方便将来讨价还价。二,促进明廷内部团结,崩碎南下满洲旗丁的牙齿。”

    蒋青云从盘子里取出三颗葡萄,摆放在桌面。

    “应熊你来看。”

    “贵阳,孙可望。南宁,李定国。安龙府,朱由榔。

    “名义上是统一的明廷,可三家矛盾不断,内斗不休。孙可望,军政皆行,皆为平平。李定国,唯独军事能力突出。这俩人目前的实力相差并不是特别大,所以分不出主次。”

    “而平西王很需要一个顽强的明廷将这场战争长期打下去,最好,断断续续打上50年100年。”

    “对!”

    ……

    蒋青云的声音好似海妖。

    “我们要促使敌人团结起来。让孙可望辅助、提供粮饷,让李定国主攻,前线指挥,如此,孙李配有很大概率痛击秋季南下的满洲旗丁。”

    “如果因为昆明失陷,明廷直接瓦解呢?”

    “那就是天意。平西王凭借这份军功,将来也能裂土封王。”

    “你凭什么断定孙李配能击败满洲兵?”

    “哀兵必胜,主场优势,还有李定国此人不可小觑。”

    吴应熊眼神闪烁。

    “你的计划很疯狂,但我有些心动。”

    “世子,信我。我和你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都是汉臣,满人太强势,让他们弱势一些对你我都好。大清和大元不同,大清要的太多,管的太细。满洲壮丁不过区区十余万,打掉一半,局势就大不一样了。”

    吴应熊激动的微微发抖。

    蒋青云继续蛊惑:

    “我正在暗中鼓动舆论,促成朝廷昭告天下,拒绝明廷官吏投降,让明军知道,投降是死,不投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为了保险起见,平西王可把东线的军事部署透露给李定国,李定国一定会抓住机会的。这样的孙李配,即使不能击败满洲旗丁,只要在战场上杀伤两三万旗丁,那,整个帝国的格局就变了。”

    “为了共同的目标,干杯。”

    “干~”

    俩人一起举杯,将猩红的酒液倒入口中。

    ……

    刚回府,就看见江南、绿珠、还有晚春站在院子里。

    江南连忙迎上来:

    “夫君,你终于回来了。”

    “出什么事了?”

    “她生了。”

    蒋青云骤然一紧张,脱口而出:“生了个什么?”

    “女儿。”

    蒋青云如释重负,幸好洪涛生了个女儿。

    “安养1个月,之后,让她们母子俩一起迁出去。”

    “安置在哪里?”

    “南城,眼不见为净的地方。”

    众女默不作声,各自忙碌去了。

    ……

    都察院。

    监察御史范承谟一脸紧张,望着突然推门而入的蒋青云。

    “不知副宪驾到,下官有失远迎。”

    “去,关门。”

    “哎。”

    如今,俩人是妥妥的上下级关系。

    “近日,坊间旗人热议,以前接受降官是为了争取民心、争夺天下,如今,天下既定,还有继续接受降官的必要吗?你说!”

    “下官还需斟酌。”

    “没事,你慢慢斟酌,去,给我泡碗茶。”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蒋青云喝了半碗菜,范承谟还在那苦思冥想。

    “范御史,说吧。”

    “兹事体大,下官一个监察御史不敢随便开牙。”

    ……

    “范御史,你赞成还是反对?”

    “下官都听您的。”

    哗~

    蒋青云一抬手,剩下的半杯茶泼到了范承谟脸上。

    “胡扯~和本官有什么关系?坊间热议代表的是民意,对不对,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你们监察御史的事,是否要上书朝廷也是你们的事。”

    范承谟脸上挂着茶叶梗,半天说不出话。

    他又想起了那一日被闯入的惊魂时刻,于是试探性询问:

    “御史可以风闻言事,下官准备上书建议朝廷不再接受明廷降官~”

    蒋青云一声不吭,起身走人。

    目的达到了。

    ……

    内三院和各旗都统衙门,陆续接到上书。

    上书之人的身份五花八门。

    但,主旨都一样。

    此一时彼一时,西南明廷已是冢中枯骨,杀光算球。朝廷不应再接受任何明廷过来的降官,官爵要留给自己人。

    这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