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武侠修真 -> 我才是徒弟们的随身老爷爷?-> 第一百七十四章 蟾蜍食月 第一百七十四章 蟾蜍食月
- 第二次仙缘大会,因为持续的时间太长,所以只有第一天时,才设了“仙缘宴”。
受邀请的,除了几位宗师、大宗师外,就是一些和白石仙宗交好的门派和势力的掌门或当家人,比如曲之翁、叶令英。
不过慕容真照例拿了慕容如烟的帖子过来蹭了一顿饭——这位萧国的皇帝如今已经长期定居在了还没有怎么修建起来的保州行宫里,也有时会去顺天军大营,“仙缘宴”上的菜色可都是修士和仙人们才能吃的“仙食”,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至于南楚国这边……叶疏云的帖子虽然送到了南楚国的御案上,但南楚国皇帝没来,只派了自己的弟弟康王过来参与。
南楚国的康王叫刘德,是南楚国先帝的第九子,和南楚皇帝刘旦一向亲密。
这次来白石仙宗,可以说,他就是刘旦的一双眼睛。
这双眼睛如今正瞳孔地震。
面对白石仙宗的一切,康王都是处于震惊到几乎说不出话来的状态的。
整个白石仙宗,和他,也和南楚国那些士大夫们,更和皇兄所想象的那些江湖上的“门派”实在太不一样了!
也和南楚国曾假想的“国”的样子完全不同!
若只是不一样还好说,可偏偏这个“门派”所显露出来的实力,和其背后代表的势力,都让康王忧虑不止——
若是仙道真如他所见到的、甚至所听到的那些传闻一般厉害,那这个门派若想南下蚕食、吞没大楚,绝非不可能之事!
意识到这一点,康王连夜写了一封信,将所见所闻尽述之。
“臣,德谨奏,窃臣今日仰蒙陛下天恩,赐行白石仙宗国仙缘大会诸事……”
这封信传到南楚国时,南楚上下正喜气洋洋地恭贺南楚皇帝突破了后天尊者的修为。
后天尊者的品阶虽然稀有,但作为一个皇帝,砸下去那么多天材地宝,养出来也并不费劲。
事实上,南楚皇帝这次突破,都还是因为一直在享用白石仙宗那边“仙食”,积少成多,才终于突破。
正好南楚皇帝突破时,又临近万寿节,是以南楚朝廷上下,纷纷向借此机会,好好举办一次万寿宴,最好能让皇帝赏赐些好东西,好让大家一起沾沾光。
康王的信,就是万寿节的前一天送到的。
皇宫内外张灯结彩,文武百官纷纷献上寿礼,恭贺楚帝突破后天尊者之境。
御膳房特制了九层蟠桃寿糕,太常寺安排了百戏杂耍,寿宴上的米、面皆是高价从白石仙宗那边收来的灵米灵麦制成的,茶水也都换成了仙桃茶——一种用腌制的仙桃桃干制作的果茶,食之可强身健体,也能令人精神百倍。
皇城外,大街小巷的灯笼、彩绸早就挂起,整个京城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中。
刘旦刚在朝会上接受完群臣的朝拜,回到御书房时脸上还带着志得意满的笑意。
突破后天尊者,虽耗资巨大,但终究是成了,这代表着他个人武力的巅峰,也象征着国运的强盛。他正盘算着明日万寿宴上,要如何展示君威,又如何借机敲打几个近来不太安分的藩镇,最好再去其他国家送几份国书通知他们一下——
自己这个后天尊者的含金量可是不低,仅仅如此年纪就能突破后天尊者,可以想见,就算是宗师,今后也未必不能摸到。
太监呈上康王的贺寿信时,他随手拆开,本以为会看到弟弟例行的恭贺之词,却不料先掉出来的是一封火漆密封的急奏。
这急奏和恭祝皇帝寿辰的祝寿信是放在同一个套子里的,刘旦微微皱眉,心中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
但他一点儿也没犹豫地就打开了信,旋即,意料之内,他的脸色越来越青。
“臣,德谨奏,窃臣今日仰蒙陛下天恩,赐行白石仙宗仙缘大会诸事”
康王在信中详细描述了他在白石仙宗的见闻,听起来甚至有些荒诞。
什么那些仙门弟子举手投足间便可引动天地元气,只修习半年的修士,就能飞天遁地!
这怎么可能!?
他刘旦苦修三十余载,耗费无数资源,方有今日后天之境……飞天遁地?那可是大宗师都做不到的事!
还有什么能凝水成冰、吹火成墙、引雷成阵!这简直是神话志异里的故事!就算自己这后天尊者的修为,都做不到如此地步,非得先天尊者之上不可!
可刘旦清楚地知道,自己那个弟弟绝非信口开河之人,他如此写信,便是真亲眼见过,可……可若是果真如此,那些仙道之威,始于微末之时便已如此骇人?
刘旦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惊疑与一丝被冒犯的愠怒,继续往后看,却越看越是心惊肉跳。
据康王所言,白石仙宗的弟子们切磋时,飞剑穿梭如电,百步之外便可削金断玉,更有甚者,能有劈山之力……
这绝不是武技了!
他脑海中浮现出南楚精锐军队面对这等手段时的场景。
当初面对大宗师,也少有军阵能与之抗衡,如今面对修士……
恐怕还未接阵,便已军心溃散,这还不是一两个高手,而是可能成建制出现的“修士”!
这还是人吗!?
“武道真气源于自身,终有竭时;仙家法力却可引天地灵气为己用,浩瀚无穷、绵绵不绝……”
这句话像一根冰冷的针,刺入刘旦的心底。
“更可怕的是,那些修士可通过‘传送阵’出行,须臾之间可传送至千里之外,而这般‘传送阵’,在白石仙宗之国,已有上百……
若其真有南下之意,我大楚纵有百万雄师、无数宗师、大宗师,恐怕也难以抵挡……边疆关隘,险峻地形,在瞬息即至的兵锋面前,意义何在?”
刘旦的手忍不住微微颤抖起来,那薄薄的信纸仿佛有千钧之重。
他刚刚突破后天尊者,本以为已是当世顶尖高手,假以时日,待突破至先天尊者,或可触及那最终的宗师之境,而自己,也足以震慑四方。
他甚至幻想过有生之年能一统周边,成就远超先祖的霸业,自己的尊位,也被摆入太庙之中,可……
可这康王信中所言,却像一盆冰水,从头浇下,将他所有的骄傲和雄心瞬间冻结,只剩下刺骨的寒意和一种被时代洪流抛下的恐慌。
他引以为傲的武力,他倚仗的军阵,在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力量体系面前,可能脆弱得不堪一击。
“难道……武道真的不如仙道?”
刘旦喃喃自语,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疯狂滋长,动摇着他数十年的信念。
不知过了多久,几个太监像雕塑一样立在一旁,眼皮子都没怎么动过,房间内的呼吸声也都微不可闻,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刘旦猛地站起身,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心中的焦虑难以言说。
万寿节的喜庆气氛此刻显得无比讽刺,群臣的恭贺犹在耳边,却像是对他此刻处境的一种嘲弄。
直到他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快步走到书架前,略显急躁地翻找着,最终取出一本早几个月前,就被呈上来的书册——《白石仙道书》。
这是叶少保送上来的,说是在白石仙宗那边很是风靡,就连在萧国,也被慕容真下令大量印刷。
可惜当初自己对“以门派治一国”这般事实在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旁门左道,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之堂,更不足以动摇国本,便将其收到了书架上,从未认真看过。
可此时此刻,康王信中的每一个字都在催促着他,他终于想了起来这本书,也终于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求证心理,翻开了这本即将让他又爱又恨的奇书。
他急切地翻动着书页,目光很快就停留在最开始的一段记载上:“仙道修行,由引气入体始,炼气、筑基、成丹、元婴、出窍、化神、合体、洞虚、大乘,每突破一次大境界,将因雷劫而淬体炼骨、寿元倍增,更有甚者,乃至有修士可神通自生……”
“寿元倍增”!
这四个字让刘旦的心脏猛地一跳。
“以臣之探查,白石仙宗外门弟子多为炼气期修士,又称炼气士,乃仙道之初阶,却已然不容小觑,相传当初白石仙人的大弟子在炼气期时,便能一招大败宗师之境的木风前辈……臣虽不知真假,但观白石仙宗内炼气期弟子所行,大约不差……”
炼气期便可败宗师?刘旦感到一阵眩晕,他无法想象后面的境界会是何等光景。
“……武道之法,乃为灵气稀薄之时,有异人独创使灵气炼化内力之法,故成武道。武道真气,受制于内力修为,力难破万法……”
“力难破万法……”他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眉头紧皱。
他也不是完全没翻开过这本书,只是他从未想过,书中所描述的,并非夸大其词的传说,而是冰冷而残酷的现实!
就在此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打破了御书房的死寂。
楚帝正心绪不宁,皱眉厉声问道:“外面何事喧哗?”
一个太监连滚爬爬地进来,面色惊惶地回报:“陛下,是天现异象!有,有有有,有蟾蜍食月!”
太监说话有些结巴,刘旦听得不耐,心中那不安的预感却骤然放大,他快步走出了殿内。
只见夜空中,一轮明月正在被无形的巨口渐渐吞噬,而那明月却无半分反抗之力。
楚帝怔怔地站在原地,仰望着这罕见的天象,许久没有说话,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康王的密信、仙道的可怖、武道的局限,还有这恰逢其时的“蟾蜍食月”……
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在他心中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他想起康王信中的最后一段话:“陛下,臣观仙门气象,恐非我等所能揣度。若仙道大兴,世间必将大变!萧国已争先一时,我大楚若不能及早应对,恐有覆巢之危……”
这“蟾蜍食月”,莫非就是上苍对南楚、对他刘旦的警示?
“传旨,”刘旦忽然转身,他表情异常严肃,脸上却看不出喜怒,只声音沙哑而沉重:“万寿节庆典一切从简,明日早朝,朕有要事与诸位爱卿商议!”
论理,万寿节是不设朝会的,常朝、大朝皆不设,但他此时已顾不得太多了。
太监领命而去,刘旦却依然站在窗前,手中紧紧攥着康王的密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这一刻,刘旦再不是那个刚刚突破后天尊者、意气风发的帝王,而是一个突然发现自己毕生追求的武道巅峰,在另一个体系面前可能连起点都不如的迷茫者,一个肩负一国命运、却骤然发现前路已是惊涛骇浪的舵手。
仙道与武道的差距,就像萤火与皓月,溪流与江海。
夜深了,但御书房的灯一直亮着。
刘旦坐在桌案前,开始重新无比认真地翻阅着那本崭新的《白石仙道书》,每一个字、每一幅图,此刻在他眼中都有了全新的、关乎楚国之生死存亡的意义。
过了许久,直到整本书被粗略翻完,刘旦才微微吐出一口浊气,胸中却更加沉重。
接着,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起身在浩繁的卷帙中翻找,最终取出了几本早已落满灰尘、记载着上古秘闻轶事的书册,小心翼翼地翻了开来。
因为他忽然发现,今时仙道之兴盛,其势之迅猛,其力之磅礴,竟与数千年前武道初兴、取代更古老修炼体系时的记载,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那般突如其来,都是那般颠覆认知,都是那般……势不可挡。
这背后,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冥冥之中推动着时代的车轮,奋力地碾过旧有的秩序,也逼迫着世间众生,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必须去适应、去追求这崭新的力量——
无论是当年的武道,还是如今的仙道。
就像某个至高无上的伟力所安排的那样,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