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当兵就发媳妇?我怒娶十八房老婆-> 第523章 辽东的农业生产!

第523章 辽东的农业生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请义父放心,儿子定然始终侍奉在殿下左右!”

    “好!”

    李达看着海面,许久之后才转身。

    .......

    船上的李万年看一望无际的大海,心情感慨:“这时光走的还是太快了,春去夏至,人不自觉的又老一岁!”

    李万年并未在家里过生日,不出意外,他的生日应该是在这大海上度过的。

    “殿下虽然创业较晚,但已经成为华夏最强大之势力,扫平李存勖以及王守义也只是时间问题,而且殿下武道进步神速,体魄康健,反而越活跃年轻了!”

    高林说的倒不是假话,他记得自己第一次见李万年的时候,还没这么年轻的,现在看起来也就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实际上人已经五十多了。

    “哈哈,李达的身体是不是越来越差了?”

    李万年忽然话锋一转,谈到了李达。

    高林犹豫了一下,便说道:“李老确实年事已高,加上早年间透支严重,近期白天有些嗜睡了!到了晚上,又觉得腿脚发麻,无法安眠!”

    “嗯,大夫那边怎么说?”

    李万年记得李达刚开始见的时候特别怕冷,那时候就要死了,如今虽然不是很怕冷,但身体总体还是下滑的趋势。

    “大夫说大限将至,药石不可医,今年冬天是个坎!”

    “哎,可惜,他看不到我重建大唐的那一天了!”

    李万年感觉心情十分的沉重,李达对他的帮助很大,但年纪确实大了。

    “陛下切莫过分悲伤,也许李老能够熬过今年冬天呢!”

    “也许吧!”

    李万年也知道大概很难熬过这个冬天了,以至于他现在的心情有些纷乱!

    ......

    七天之后,他到了锦州港,因为有快船提前去通知,所以今日辽东不少的官员来此处迎接,李旺财、顾全钧、王建、祝英台等人都在。

    “臣王建!”

    “臣秦玉!”

    “臣林英台!”

    “臣顾全钧!”

    “臣王和!”

    “臣李旺财!”

    “参见殿下!”

    “平身吧!”

    “谢殿下!”

    李万年此时笑着说道:“回锦州城吧!”

    ......

    到了锦州城外,李万年看到了商贾百姓频繁的进出锦州,如今锦州外城修建起来之后,最高可以容纳十万民众了,现在的锦州几乎是整个北方最繁华的城池!

    秦玉和王和两大文臣将整个辽东治理的井井有条。

    到了府衙内,李万年看着秦玉问道:“现在辽东的情况如何?”

    “殿下,自从我们北伐契丹之后,来自契丹的马匹牛羊变得更加的便宜了,一些部落也归附我大唐,双方的交易反而顺畅了很多,另外和渤海的交易也更加的通畅,加上河东最近战乱不休,数万流民来到辽东垦荒,辽东日新月异!”

    “嗯,辽东是一个好地方,但此处汉人太少,导致此地长期蛮荒,新安置来的流民要及时赐予土地和户籍,同时建立更多的州县来安置他们!”

    李万年是想将这里打造为自己的后方之一!

    毕竟,只要解决了契丹,这边就没有少数部落能够对他构成威胁。

    “目前我们辽东新建了十几个县,以及阜新和盘锦二州!”

    “嗯,辽东的土地就是用来养人的,之前尝试过的棉花以及新水稻有结果了吗?”

    李万年早就计划了。

    “殿下,水稻在前年开始尝试培育但没有成功, 但去年农科进士培育了一批种子,今年打算种植十几亩地看看产量,一旦没有问题,明年年初就可以将种子分发给百姓,明年秋就能收获千亩稻米了。

    至于棉花,倒是顺利,去年就有了成果,今年已经种植了数百亩地,明年可以达到上万亩地不止!”

    “嗯,真正要形成稳定的产量,还需要等到后年!”

    李万年知道这已经很快了,但他还希望更快一些。

    “主要是担心一旦试种失败,百姓承受不住这个损失!一个不慎,可能会引起饥荒!”

    “不用担心,稻米今年扩大规模种植,挑选上千农民,种植上万亩,棉花亦是如此!一旦真的失败,就当我们多养了一两千人的军队罢了!”

    李万年说完,秦玉点点头,但补充道:“这些人有家属,应该按照五千人的口粮去准备!”

    “嗯,你考虑的细致,准备好五千人的口粮,今年一旦成功了,可以多养活数万人,到了后年,就能养活数十万人了!”

    李万年只管说,秦玉只管执行。

    “对了王大人,辽东的六科学馆建设的怎么样了?”

    李万年很关心这个,这次种植技术的发展,也是农科进士在其中出了大力。

    “殿下,营州、辽东州,都建立了六科学馆,锦州城建立道级的六科学馆!三个学馆共有学生八百余人!老师经过两次科举,目前老师数量有八十人!”

    “嗯,要尽快的培养人才!”

    “只是殿下,这些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有一些是无法通过科考的,但就此放弃也有些可惜,殿下是否考虑过授予一些低阶官职加以利用?”

    王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为学生在学馆最多学习两年,两年之后必然要参加科举,可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的,但这些学子在加入学馆的时候已经考过一次了,基本功力还是有的。

    “如果无法通过科举考试,满足学习年限,授予从九品官职,安插在衙门或者军队之中吧!只要任职了,以后就不得再次参加科举考试!”

    李万年说完,王和就知道如何办了,毕竟涉及到官职的授予,这个需要李万年的点头。

    “臣遵旨!”

    “对了,我打算对功名体系进行分层,在进士之前设立举人、秀才,分别由道以及州举行对应考试,至于六科学馆的考生,不用参加举人以及秀才的考试,在通过六科学馆的入学开始之后,直接获得同举人身份,可直接参加进士考试!如果考不上,就直接授予九品官职,举人考不上进士也是如此!”

    李万年直接宋及以后的科举制度提前到了现在,也算是一种进步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