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权相-> 第345章 中京议圣旨,暗剑指江南 第345章 中京议圣旨,暗剑指江南
- 今日这场朝会,是许多人眼中的新朝风向标。
立功的人会受到何种程度的奖赏,在聪明人眼里就能揣摩出卫王的大致风格;
同时,今日被擢升,被赏赐的,许多人都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地位稳固前景看好的存在;
这当中,最没有悬念的那个人,就是齐政。
可即使如此,绝大部分的朝臣也没有预料到,朝廷或者准确来说卫王殿下,会给出这样的封赏。
当圣旨的内容在中京城传开,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议论声在各处府邸和各处茶台酒桌上响起。
太师府中,老太师默默听完管家的汇报,笑着颔首。
管家疑惑道:“老爷,这复立侍中是个什么讲究?”
身为太师府多年的管家,他的政治见识实则比许多朝官都高。
他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老太师也知道他知道,但主仆总得需要一些话题来聊天,来心照不宣地排解掉无聊的时间。
更何况,老太师的见识,也会有一些超越管家智慧的内容。
老太师轻声道:“侍中也好,散骑常侍也罢,抑或曾经在南北朝有过兴盛的黄门侍郎,本质上都是天子的内朝官,被简拔起来,制衡外朝相权的。”
“这些官职,因为是皇帝的侍从官,所以往往能够超越本身品级的高低,只要陛下看重,便可以权倾朝野,成为朝官掌权的象征。”
“不得不说,殿下这一手还是有些手段的,算是帮齐政绕过了资历不足,无法入主中枢的困境。”
他笑了笑,“这当中真正的妙笔,其实是在今日这场朝会之上。”
看着管家渴求而好奇的眼神,老太师解释道:“卫王有意要抬齐政,所以才要在前面主动抬那些功臣,而这些人也不是傻子。”
管家恍然,“老爷的意思是,这些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得到超出本身功劳的赏赐,故而都会对齐公子心存感激,而后向齐公子靠拢?”
老太师点了点头。
管家喜上眉梢,“齐公子才十七岁,今后定然和老爷一样是朝堂的常青树,咱们辛家先有老爷后有姑爷,兴旺发达百年指日可待啊!”
老太师扯了扯嘴角,说起来确实是好事,但听起来怎么就那么让人难受呢!
在另一处宅院之中,也有朝臣聚在一起议论着。
“没想到啊,齐公子不仅一步登天封侯了,殿下居然还给了功臣号!”
“其实也不算完全出乎意料,毕竟是从龙首功,哦不,应该叫扶龙首功。卫王能有今日,齐政居功至伟啊!”
“封侯这事儿本官确实能想到,但这功臣号,倒是有些出乎意料。”
“本官反倒觉得功臣号是可以想到的,诸位想想,殿下这是在给自己上位的过程定性啊!人家这是奉天靖难,可不是玄武门之变!”
“如此看来,咱们这位殿下,如今真是脱胎换骨了,手段已经有点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了。”
“是啊,总的来说,卫王殿下还是很克制了,没有直接搞什么拜相之类的事情。而且封的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爵位,也只是县侯。”
“你瞅瞅,你说的是人话吗?只是县侯,咱们这几个能得个县男怕是都激动得睡不着吧?”
“哎,那能一样吗?人家什么身份什么功劳,咱们什么身份什么功劳。”
“诸位,说实话,在下还有一事不解。”
轻点桌面的声音响起,“为何是舟山县侯啊?”
房间中,众人齐齐一愣。
“嘶,这问题还真问到点子上了,你看小公爷的安定县子,是取了安国公定国公的两个字,也算说得过去;苏将军被封了铜川县男,他的老家便是铜川的;可齐公子,和舟山县似乎并无关系啊!”
“嘿,还真是,按理说,齐公子是镇海卫的人,真要取个霸气的封号,封镇海侯,多霸气啊!为什么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舟山县呢?”
一个一直没有开口的声音轻声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诸位不妨想想,这舟山,乃是何地?”
众人闻言一愣,细细一琢磨,舟山旁边,就是江南势力的大本营杭州啊!
他们倒吸一口凉气,殿下之意,恐在江南啊!
朝堂上的楚王逆党虽已覆灭大半,但这一局恐怕还远未结束啊!
此刻齐政的宅邸之外,有许多闻风而动的人,前往拜访这位新朝的第一红人。
但没想到,刚刚受了如此恩赏的齐政,却并不在府中,让他们齐齐扑了个空。
齐政正坐在那处隐秘的宅院之中,看着面前的临江楼掌柜宋徽。
经过大半年的历练,宋徽已经飞快地褪去了青涩,举手投足之间,已有了挥洒自如的沉稳大气。
此刻的他,一脸激动和崇拜地看着齐政,“公子,自打那一夜之后,咱们的人个个都高兴坏了,大家干起活儿来,劲头都比以前高了不少!”
齐政微笑道:“当初事起突然,临江楼你主持大局,维系团队,定然颇为不容易,辛苦了。”
就这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让宋徽的鼻头忍不住一酸。
一种努力被看见,功劳被认可的感动,在心头生出。
“都是属下应该做的,公子以如此重任相托,属下自当竭尽全力。”
齐政微微点头,“你的功劳,都记着的,等殿下登基之后,会有赏赐,不会忘了。”
宋徽起身拜谢,然后主动道:“公子今日相召,可有什么要事?”
齐政见状,对宋徽如今的成长愈发满意,直接道:“汪直那边,最近有什么消息传过来?”
宋徽坐直了身子,将近期和汪直那边的往来情况如数说了,而后道:“他前次来信说,多亏了沈先生的暗中谋画和钱粮支持,他如今盘踞在舟山县的烈港,手下有千名倭寇,另外还组建了一支三千多人的海寇队伍,两相合力,势力在近海一代颇为不俗,在双屿岛盘踞多年的大海寇徐东,已经邀他为座上宾。”
“而且,因为徐东渐成气候,胃口越来越大,让江南商会的人,有些不乐意,如今已经开始慢慢分润一些走私的事情给汪直来做。总而言之,他如今算是渐渐打入敌人内部了。”
说完,宋徽还不忘奉上一记马屁,“公子真的是神了,当初居然真的敢用汪直担起这样的重任,关键他还真的做成了!”
齐政微笑看着他,“你不也一样做得不差吗?”
宋徽挠了挠头,嘿嘿笑了笑,这个时候,装傻是更好的选择。
“接下来,你的情报搜集依旧要做好,千万不能因为殿下境遇的改变而觉得万事无忧,怠惰下来。同时,你要尤其关注,跟江南有关的消息。”
齐政的一句话,让宋徽心头一惊,继而兴奋道:“公子,终于要和他们算总账了吗?”
身为当初江南之行的核心成员,手刃了马有昌和林满的绝对狠人,宋徽和江南集团是有不共戴天的血仇的,而且也知道上一次未竟全功,双方在做过一场之后,达成了妥协,迟早还会有真正的斗争。
他早就已经期盼着再度向江南亮剑。
没想到,这一天竟然这么快就来了。
看着宋徽那兴奋得眉毛都在飘扬的样子,齐政点头,“夏天,估计要再下江南。此番能不能成功,胜算几何,就要看你的情报有多厉害了!”
宋徽立刻起身,“请公子放心,属下一定竭尽全力!”
齐政点着头,“好了,去忙吧,跟大伙儿多鼓鼓劲。”
宋徽笑着道:“公子放心,这会儿的他们,比谁干劲都足!”
齐政同样笑了,他的目光不由飘向窗外,望着南边。
那里有苏州、有南京、也有扬州.
这两个月,你们的日子应该不好过吧。
希望你们千万稳住,能够等到这个好消息传到,更希望你们能振作起来。
清算已经在路上了。
与此同时,几匹快马载着风尘仆仆满面尘霜的人,终于进入了河南府的地界。
几乎昼夜不休的他们,望着前方的道路,目光灼灼。
因为,他们的心头,有着信心和希望的支撑。
信心和希望,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东西。
沈千钟也是一直都这么觉得的。
苏州,沧浪园。
他坐在房间里,藏在面具之下的脸上,眉头紧皱。
心腹手下在向他禀报着当前的各种情况。
如今已经生意大火的沧浪园,生意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沈家的生意,暂时也没有大的问题。
但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早就开始了汹涌。
原本他费了许多力气,慢慢织就的情报和势力网络,最近两个月,正在以一种夸张的速度崩塌。
因为当前的局势,让那些刚被网罗进来的人,没有了信心,看不到希望。
身为誉满天下的江南奇才,他完全理解这些人的心态。
甚至若不是他深刻了解并认可了齐政的本事,同时更对自己的才华有着强烈的自信,他或许都要对当前的局势感到绝望。
手下也知道事情棘手,情况不妙,故作感慨地安慰道:“钟先生,若非你当初得知消息,就立刻让咱们的人回收,不知道此番还要出多大的事情。”
沈千钟平静地看了他一眼,“这并不值得炫耀。”
被那双冷静的眸子一扫,手下登时肃然,缩了缩脖子。
“知府那边什么情况?”
沈千钟一句话,直接就拿住了问题的关键。
只要苏州知府高远志不惊慌失措,胡乱行事,苏州这天短时间就塌不了。
他们所经营的势力核心,就暂时不会受到波及。
他们也就还有静待转机的机会。
手下连忙道:“目前没有明确的消息,但最近这位高知府外出查访比以前少了许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府衙办公,而且三日前他亲自去参加了一场三大书院的文会。”
沈千钟闻言沉默,看来这位半生清贵的知府大人,骨头比想象中要软一些啊!
希望他能支撑得久一点,不要跪得那么快才好!
心头这么想着,但沈千钟已经对这个事情不抱多大希望了。
当有了求饶求和的心思,并且迈出了第一步时,被拉下水,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而江南这帮士绅,这一年中被打压得如此厉害,如今找到翻身机会,又怎么可能不凶猛地反攻回来。
事实证明,沈千钟不愧是出身沈家的嫡系天才,对苏州士绅的情况着实了解得透彻。
此刻的苏州知府高远志面前就摆着了一道难题。
几位苏州地界上的头面人物,正坐在房中,眼巴巴笑吟吟地看着他。
他们此番造访,就一个请求。
上次的三大书院文会,知府大人和各书院学子,都是才思如泉涌,佳作纷呈,他们这些家长也愿意慷慨解囊,襄助地方文教,出一本文集,以彰显知府大人的教化之功和苏州地方文华之盛。
但是上次的作品终究少了些,希望知府这边再办一场,大家踊跃参加,佳作便能凑够一本文集了。
听上去,合情合理,更是对他工作的鼎力支持。
但咱们的高大人如今也不是刚从翰林院里出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二傻子了,自然能够看得懂这背后的问题。
这一场文会,一本文集,就能捆着自己,上了江南集团的船啊!
自己可是带着陛下打压江南势力的吩咐来的,这不是要了自己的命么!
可偏偏,他不是刚出翰林时那个陛下说什么就信什么的二愣子了,他如今的成长,又让他意识到了朝局之中的隐忧。
楚王一家独大,陛下看样子是有意让楚王继位?
若是那样,是不是就代表陛下会放过江南?
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倾力打击江南的自己岂不是就成了里外不是人了?
所以,他明知道这帮士绅是来顺杆爬,将自己一步一步拖下水的,但他也很难拒绝。
如果现在拒绝,那之前去三大书院文会那事儿,岂不就白干了?
看着高大人面露纠结的样子,几位士绅悄悄交换了一个得意的眼神。
江南,终究还是咱们的江南。
卫王前来掀起的一点小风小浪,终究敌不过大势所趋。
等楚王登基了,曾经损失的一切,都会回来的!
而且是加倍回来!
就是可惜了马大人、林大人和洪会长了。
高远志深吸一口气,“最近事务繁多,此事待本官稍稍安排一番,看能不能有时间,再告知诸位吧!”
众人这会儿也没逼迫,当初帮着卫王的人那么收拾他们,如今要改弦更张,高大人也是要面子的嘛,哈哈!
“好,那我等就静候大人佳音了。”
“府台大人,各大书院的学子们翘首以盼,我等布置首尾也需要时间,还请大人明日之内给我等一个回话。”
看着众人离开,高远志长叹一声,愁眉不展。
而走出府衙的众人,却是满面春光。
“诸位一起喝一杯,如何?”
“走走走!”
在沧浪园中的一处雅间坐下,一个老者笑着道:“诸位,待高大人回话,咱们务必要把这事儿给他办实在了!让他再回不了头才是。”
“嗯,届时我等做些安排,只要他没有当场跟我等翻脸的底气,就只能忍气吞声,而后便任由我等掌控了。”
“呵呵,负心每是读书人,这高大人书读得多,骨头自然硬不到哪儿去,他会很识时务的。”
这话一出,在座的这些人都不由面露几分不自在。
他们大多也都是读书人,更是努力在将后人也培养成读书人,他们的骨头也真的是硬不到哪儿去,这一骂把自己一家也都给骂进去了。
好在有旁人立刻笑着打圆场,顺便转移了话题,“咱们也别太乐观,若是这高大人忽然骨头硬起来了怎么办?”
“能硬到哪儿去?陛下时日无多,楚王继位在即,难不成还真以为那个什么狗屁卫王靠得住?他要冥顽不灵,到时候咱们找卫王报仇,连他一块收拾了!”
“诶,我有个办法。”
在众人的目光中,那人开口道:“你们还记得苏州陆家吧?”
“那不是都快揭不开锅了还自诩高门大户,已经成了苏州城的笑柄吗?”
“这陆家虽然破落又不是啥好人,但他们的身份还真有点用啊!你们想想,如今攀着沈家,声势大涨的长宁周家,是陆家的女婿,南京巡抚陆大人又跟他们是同族,偏偏周家的义子就是卫王的心腹。若是让陆家找个理由去攀咬周家.”
众人闻言,仔细一琢磨,不由眼前一亮。
当坐镇沧浪园的沈千钟得知这个消息,也不由嘴角一扯。
这帮王八蛋还真能折腾出些麻烦。
如此一来,若是高远志真的倾向陆家,既能向整个苏州乃至南京传递反攻倒算的信号,又能离间高远志和陆十安的关系,同时还能让自己这边不好向齐政和卫王交代。
唯一的办法就是高远志能将此事按住,可高远志能行吗?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连沈千钟都有些无奈了。
对朝局他心头有些猜测,但要不要告诉高远志呢,会不会打草惊蛇反而生出些额外的麻烦呢?
一时间,沈千钟眉头深锁。
正当他愁眉不展时,一道身影快步来到了门外,敲响了房门。
“钟先生,中京急报。”
沈千钟诧异接过,抬眼一扫,猛地站起。
在反复确认了一遍上面的消息之后,不由哈哈大笑了起来。
齐政啊齐政,你果然没让我失望!
及时雨就是你啊!
激动半晌,他缓缓冷静下来,但嘴角的笑容却怎么都压不下去。
好在有面具的遮挡,才算维持住了钟先生一如既往的人设。
他看着手下,“去请沈大公子过来!”
当天下午,一纸诉状便送到了府衙。
苏州陆家家主,状告女婿周家,不守孝道,欺凌岳家,更是盗窃陆家财货。
诉状由苏州士绅代表之一陪同着陆家家主一起来交的。
看着这诉状,高远志气得浑身发抖。
这帮苏州士绅,欺人太甚!
这纯粹是逼着自己选边站队啊!
自己若是将陆家的诉状打回去,那就是跟刚刚缓和关系的苏州士绅决裂;
可自己若是按照他们的目的判了,那就是彻底得罪陆十安、卫王、乃至陛下。
他试图两头骑墙的算盘,在这一刻,算是彻底落空了。
他一个头两个大,在房中焦虑踱步。
手下轻轻敲响了门,“大人,沈大公子来访。”
高远志眉头一皱,他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