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大秦巡天司-> 乱世中 第八十八章 一个让人皱眉头的人才 乱世中 第八十八章 一个让人皱眉头的人才
- 云州府作为东海行省的省府,位于泰安府的西边,大军走官道行进,耗费了两个白天后顺利抵达府治云州城。
临近这座规模超过泰安城几倍的宏大城池时,早已有一队官员们在城外迎接了。
“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特来迎接亲王殿下!”
有一个官员作为代表,先一步驾马来到了马车前,跪地行礼,并告知了迎接队伍的主要人员情况。
亲王莅临,分管行政司法和军事的三大官员专程迎接是常规礼仪。
按理说,孙英姿也该出面打个照面,寒暄几句。
不过孙英姿却没有掀开帷幔,回应道:“跟几位大人说一声,本王长途跋涉感染了风寒,暂时不便相会。”
闻言,那官员怔了怔,试探道:“那殿下您要不先入城歇息,下官立刻安排医官为您诊治。”
“不必了,一点小毛病,睡一觉就行了。”
孙英姿隔着帷幔说道:“几万大军也不宜入城叨扰,索性本王就与将士们先在此安营扎寨,等身体好转一些了,再接见几位大人。”
“这……”
“就这么办吧,本王乏了。”
“遵王谕!”
“等等,你叫什么?”
“下官韩德耀,东海行省布政使。”
“韩大人,劳烦你在城门口等一等,本王待会要派人进城采买些东西。”
韩德耀满口应允,随即揣着满腹的疑惑返回了城门口,向其他三司官员转述了这位泰王殿下的回复。
然后,城门口传出了饱含惊讶的议论声,过了一会,迎接队伍就陆续散了。
进城门的时候,不时有人回头望着大军中的那辆马车。
至今,他们都不知道这凭空冒出来的泰王是什么来路,只听说是一位皇孙,最近刚被敕封为亲王,除此之外,更具体的信息就无从知晓了。
甚至连这位皇孙的父亲是谁都没搞明白。
不过“泰王”的封号,倒是让他们联想到了曾经的大秦太子……
原本他们还想趁着接待时一探究竟,结果人家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搞得神神秘秘。
另一边,孙英姿终于掀开了帷幔,先跟着左侧的陈廉三兄弟对了一下眼神,接着扭头向右侧,跟一个将领说道:“贺将军,接下来劳烦你指挥安营驻扎了。”
“末将领命。”贺将军拱手作揖。
他全名叫贺庆风,御龙台巡天司的千户,此次被皇帝临时授予参将职位,领征东将军的头衔,协助孙英姿统率大军赶来东海行省平叛。
别小瞧了这个千户的含金量。
巡天司的巡天卫是皇帝的御用亲兵卫队,最嫡系的武装力量,平时哪里有战事需要朝廷派兵的,基本都是从巡天卫里抽调千户统兵作战。
陈廉这两日也跟贺庆风接触了一下。
毕竟陈廉也被皇帝调入了巡天司,授予巡天卫的试百户一职,等于贺庆风就是他的上司。
但贺庆风实在太沉默寡言了,完全一副生人勿近的姿态。
就说眼下,孙英姿要求全军驻扎在城外,贺庆风都没有询问半个字,只管服从执行。
当然,陈廉和孙英姿都确定,贺庆风会把这些事一五一十的汇报给皇帝。
于是,陈廉趁机说道:“贺将军,殿下这么安排,是下官的建议。”
“嗯?”贺庆风皱眉看了眼陈廉。
“实不相瞒,下官之前潜入叛军大本营,发现了一些蹊跷,怀疑云州府有人暗中为叛军供应物资粮食。”陈廉如实说道。
贺庆风的眉头拧得更深,沉默片刻后说道:“所以,你担心贸然进城会打草惊蛇?”
“大人明鉴。”陈廉笑道:“能为叛军供应这么庞大的物资,在云州府内必然是排名前茅的权贵人物,若是要追查起来,可能会相当棘手,阻力也会很大。”
“所以,你想让殿下与大军驻扎在城外,吸引这些叛徒的注意力,方便你潜进去暗访。”贺庆风的眉头渐渐松弛了开来。
看得出来,他觉得陈廉的计策不错。
“大人目光如炬,说实话,下官一见到您就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现在几句话,大人就领悟了下官的想法,以后在巡天司与大人共事,定然会事半功倍。”陈廉不忘拍了个马屁。
结果贺庆风的眉头又皱了一下,硬邦邦地道:“你在巡天司的具体职责还没敲定,未必是跟着我,不用急着献殷勤。”
“不是献殷勤,而是一份对未来的憧憬。”陈廉正色道:“谁不希望身边多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僚呢。”
贺庆风一挑眉头,不置可否。
随即陈廉三人就先策马前往城门。
看着三人的背影,孙英姿问贺庆风:“贺将军,战事文书你也看过了,你觉得陈廉如何?”
贺庆风想了想,回道:“是个人才,有资格进巡天司,但末将不希望他会分到我的麾下。”
“为何?”
“因为,末将一看见他就忍不住皱眉头。”
“……”
…
陈廉三人抵达城门的时候,布政使韩德耀依旧在城门口守候着。
“几位上差,殿下有何要求尽管跟本官提。”韩德耀陪笑道。
为方便暗访,陈廉三人穿的是普通的军士戎装,韩德耀只当他们是泰王殿下的卫兵。
“领我们去买些粮食吧,辎重不够了。”陈廉说道。
“何须买,想要什么你们直接拿便是了。”韩德耀爽快道。
“嗯?你们官仓还有余粮?”陈廉一挑眉头。
韩德耀一窒,讪笑道:“官仓的粮食都拿来赈灾了,但是民仓还有富裕。”
“你什么意思?韩大人,我大秦军队纪律严明,向来不拿百姓的一针一线。”
陈廉义正词严地说道。
韩德耀辩解道:“本官不是那个意思,就是说,您几位要买什么东西,都记在我们官府的账上吧,这本来就是接待规矩。”
陈廉不再多言,打了个稽首,让韩德耀在前领路。
人流如织,一路繁华,夏日的光辉下,一副生机勃勃的人间烟火气息。
这就是云州城,大秦东方疆域最大的城池。
不多时,一行人抵达了云州城最大的集市商街,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
陈廉环顾了一圈,问韩德耀:“你们这最大的米行是哪家?”
“最大的米行叫禾云记,喏,就前面那个最大的铺子。”韩德耀抬手一指前面。
那家铺子,足有十个店面组成,上方的牌匾镌刻着“禾云记”三个大字。
陈廉看着那米铺子,眼中浮现出一抹冷芒。
禾云记的生意很好,人流进出不息。
陈廉几人进来的时候,里面的管事一看到韩德耀,立刻屁颠颠地迎上来,陪笑道:“韩大人,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
“自然是这阵飓风吹来的。”韩德耀打趣道。
“您可真会说笑,飓风再大,有您这尊大佛镇着云州城,那照样是风调雨顺。”管事也很会说话。
“行了,这节骨眼就别给我戴高帽了,话说这飓风一来,你这的生意也更好了。”
“确实是,现在附近很多地方都闹水患,虽然咱们云州城没受太大影响,但百姓们也担心后面会闹粮荒,于是忙着屯粮呢。”
“那你们现在粮食估计也紧张,现在问你们买,能供应得起吗?”
“您金口一开,要多少,我们都保准如数送到您那儿。”
韩德耀闻言,就看向了陈廉,试探道:“这位军爷,您看要买多少合适?”
“随便来个五万石吧。”陈廉笑道。
“五万是吧……呃!”韩德耀愣住了。
一般来说,三万大军一天耗费的粮食约莫五百石。
陈廉一张口就要五万石,是准备让京都大军在这过年嘛!
那管事也面露惊诧:“这位军爷,五万石粮食,这要求怕是难办啊。”
陈廉轻笑道:“你们这么大的米行,不应该连五万石的存粮都拿不出来吧。”
“这个嘛……”那管事面露踟蹰,并看了眼韩德耀。
韩德耀纳闷道:“敢问一句,殿下要这么多粮食作甚?”
“怎么,殿下的指示,还需要向你交代?”陈廉沉下了脸色。
“本官万万不敢。”韩德耀赶忙打住,只是仍然显得欲言又止。
如果那位泰王殿下真要五万石的粮食,禾云记也给得出来,但这笔钱,他可承担不起啊。
哪怕禾云记给他面子打折扣也顶不住。
陈廉似乎看出了他的顾虑,道:“我之前就说过了,买粮的钱,我们会自己承担的。”
“本官不是这个意思。”韩德耀讪讪一笑,然后扭头瞅着那管事:“钱管事,要不你给安排一下?”
钱管事苦笑道:“这事小的做不了主,得先向老爷他们请示,要不您几位先后堂坐一会?”
“可以。”陈廉同意了,顺口问道:“这禾云记的管事人是谁?”
韩德耀回道:“云州府有名的士绅大户,盛家的二老爷,盛明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