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378章 终得宝藏! 第378章 终得宝藏!
- 他们一前一后,走进了那个被暴力开启的秘密仓库。
一股截然不同的空气,瞬间涌入了他们的肺里。
不再是溶洞中那种混合了亿万年矿物和尘埃的自然气息,而是一种充满了令人极不舒服的味道。
那是机油缓慢氧化的金属防潮用的氯化钙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仓库内部不大,约十平米左右,像一个标准的水泥盒子。墙壁和地面都经过了专业的防潮处理,刷着一层早已剥落的深绿色防水漆。
借着两人头灯雪亮的光柱,仓库内的景象一览无余,像一幅被定格在某个历史瞬间的油画。
“看来……我们来晚了一步。”瑞雯的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有些沉闷。她用手电的光柱,照向仓库左侧的角落。
那里,静静地躺着一个被暴力撬开,木料早已腐朽不堪的古代硬木箱子。
箱子的西班牙殖民时期风格,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箱盖被随意地扔在一旁,内部空空如也。
在箱子旁边,还散落着几枚被氧化层覆盖,呈现出黑灰色的西班牙银币。
“海盗的宝藏……已经被拿走了。”林予安蹲下身,捡起一枚银币,用手指擦去上面的污垢,18世纪初的徽记依稀可见。
他做出了冷静的判断,“显然是有一伙后来者,找到了古代宝藏,然后将这里据为己有,改造成了他们自己的仓库。”
巨大的失落感,如同涨潮时的海水,瞬间涌上了瑞雯的心头。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解开了层层谜题,最终抵达的,却是一个早已被洗劫一空的现场。这种感觉,比从未找到过还要令人沮丧。
林予安很快的收拾好情绪,目光早已被仓库右侧和深处码放的那些更具现代气息的物品所吸引。
在仓库的最深处,靠着岩壁,还堆放着一些施工后剩余的材料。
七八袋早已硬化成石块印着西里尔字母“ЦЕМЕНТ”(水泥)字样的尼龙袋,旁边还有几捆已经锈迹斑斑螺纹钢筋。
“我的天……”瑞雯看着这些东西,喃喃自语,“他们这是彻底不打算再开启这里了吗?还是不希望任人发现这里?”
这个发现,让整个事件的神秘性和严谨性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林予安的目光又落在了那些整齐码放的军绿色木箱上。
箱体由厚实的松木板构成,边角用铁皮加固,表面用白色俄文模板,喷涂着一串串由西里尔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军用编号。
“一个军火库……”瑞雯也注意到了那些箱子,“他们到底是什么人……找到了宝藏,还要在这里留下一个军火库?”
林予安在地上找到一根撬生锈撬棍,示意瑞雯保持警戒,然后自己上前,选择了一个较小看起来像是装载手持武器的木箱。
“吱嘎——”
伴随着一声令人牙酸的木料撕裂声,被铁钉封死的箱盖被他猛地撬开。一股浓烈的枪械保养油味道扑面而来。
箱子里面,没有金银财宝,而是被厚厚的黄褐色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一排排金属物体。
林予安撕开一层油纸,下面漏出了泛着磷化处理后,独有的冰冷光泽。
是崭新的马卡洛夫手枪,以及十个同样用油布包裹的备用弹匣,整齐地码放在卡槽中。
“这数量看起来有10把手枪……”瑞雯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一个标准行动小组的配置。”
林予安又撬开了旁边一个更大的长条形木箱,里面是十支同样被油纸完美封存的AKM突击步枪,枪托折迭,静静地躺在箱中。
在步枪下面,还有几个密封的绿色铁皮弹药罐。里面满满一罐橙黄色的7.62mm子弹,在灯光下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还有十把NRS2侦察匕首,一种刀柄内可以发射微声子弹的特种匕首。
而在另一个更大的箱子里,他们发现了更专业的装备:
通讯器材:一台R392型的军用短波电台,带有手摇发电机和折迭天线。
爆破工具:几块条状的TNT炸药、一整盒电雷管,以及一些压力和拉发引信。
侦察装备:一台P107M夜视仪,以及一些窃听和反窃听设备。
医疗用品:一个完整的野战外科手术包,里面甚至有吗啡。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军火库了,”林予安的声音变得无比凝重。
“这是一个可以支持十人小队进行长期、高强度特种作战的全套精良装备。从突击、爆破、侦察到通讯、医疗,一应俱全。”
这里应该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可以将特工装备到牙齿的苏式特工安全屋。
然而,这些常规武器,并没有完全解开林予安的疑惑。
为了隐藏这些东西,就耗费巨大的精力,从水下运入水泥来封死一个洞穴?这似乎依然有些小题大做。
除非……这里还藏着比这些东西加起来,还要重要千百倍的……东西。
他的目光,越过了这些木箱,死死地锁定了仓库最深处,那个被单独放置看起来是军用手提箱的物品。
它的尺寸不大,大约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圆桶箱。
但它的外壳,是由某种厚重的合金材质打造,呈现出一种暗淡的军绿色,边角有加强的防撞筋条。
箱体上没有任何多余的标识,只有一个极其醒目、也极其恐怖的标志,被用醒目的红色俄文模板,喷涂在正中央。
一个由三个黑色扇形叶片组成的、国际通用的放射性物质警告标志!
在标志下方,还有一行小字:ВНИМАНИЕ:СПЕЦИАЛЬНЫЙЗАРЯД(警告:特殊装药)。
林予安的心脏,在那一瞬间,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地攥住了。
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应该都能瞬间解读出了这行文字背后那令人窒息的真实含义。
“我们……我们是被辐射了吗?我们会死吗.”瑞雯的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
几乎是本能地后退了两步,用手臂挡在自己面前,仿佛这样能抵挡住那看不见的恶魔。脸色在头灯的照射下,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
恐惧,是会传染的。看到瑞雯几近崩溃的样子,林予安知道自己不能表现出哪怕一丝的慌乱。
他强行压下自己心中同样翻江倒海的恐惧,转身挡在了瑞雯和那个手提箱之间,用自己宽厚的后背,为她隔开那份未知的恐惧。
他的声音,刻意平稳而有力,如同船只在风暴中抛下的巨锚:“别慌,瑞雯,这个装置被设计出来,就是为了长期隐秘地储存。”
“它的屏蔽层很可能是贫铀或铅,在正常情况下,足以隔绝绝大部分辐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坐飞机、做CT,都会接触到比这里高得多的辐射剂量。”
他顿了顿,给了瑞雯一个安抚的眼神,“苏联人既然敢把它藏在这里,就证明他们对这东西的安全性有绝对的信心。”
这番半真半假、有理有据的解释,如同镇静剂一般,让瑞雯那剧烈跳动的心脏,稍微平复了一些。
“那……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她看着林予安,他此刻冷静而强大的背影,是她唯一的依靠。
“我们立刻离开。”林予安的语气不容置疑,“我们没有防护设备,多待一秒,风险就增加一分。”
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心中却远没有表面上那么平静。他知道自己刚才说的都是“理论上”的安全。
但一个存放了至少五十年的苏式核装置,谁也无法保证它的内部构件没有老化,屏蔽层没有出现细微的裂缝。
他同样害怕,怕得要死。但他更清楚,作为领队,他的恐惧,必须是最后一个表现出来的。
“什么都别碰,什么都别带,我们现在就走。”林予安下达了撤离的命令。
他拉着瑞雯,开始向仓库外退去。
但就在转身即将离开的那一瞬间,他那如同高速摄像机般的眼睛,已经将仓库内所有物品的潜在价值,做出了闪电般的评估。
枪械弹药?累赘,而且毫无意义。
核装置?绝对的死神,碰都不能碰。
他的视线,最终锁定在了那个被他们最先忽略,静静地放在角落里的铅制文件盒上。
铅,是屏蔽辐射最有效的材料之一。
这个念头如同黑暗中的一道微光,让他那即将被恐惧吞噬的理智,重新占据了上风。
“瑞雯,你先退到走廊的掩体后面去,”他的声音压得极低,但异常沉稳,“我需要最后检查一遍。”
“什么?”瑞雯正处于极度的恐慌中,她只想立刻逃离这个地方,完全不明白林予安为什么还要停留。
“听我说,”林予安转过身,双手扶住她的肩膀,强迫她看着自己的眼睛。
“我需要最后检查一遍,必须确保除了爆炸的痕迹,没有留下任何属于我们的独特的痕迹,比如脚印的尺寸、装备的刮痕。”
“我们不能让任何人,无论是谁,知道使我们打开了这里,否则会有大麻烦。”
这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反驳的理由。在瑞雯看来,这正是林予安在极限压力下,依旧保持着那令人发指的严谨思维体现。
“可是……辐射……”她的声音依旧带着颤音。
“给我三十秒。”林予安的语气不容商量,但眼神却柔和了一丝,“相信我。你先到那个钟乳石后面去。”
“好……你快点!三十秒!”瑞雯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她知道争论只会浪费更多的时间。
她不再犹豫,立刻转身,快步退回到之前他们躲避爆炸的那个巨大钟乳石掩体后,紧张地看着手表,开始倒数。
就在瑞雯的身影消失在门口黑暗中的瞬间,林予安动了!
他没有去清理什么碎石,而是屏住呼吸,无声地滑到了那个铅制文件盒前。
他没有直接用手去触碰可能沾染了放射性尘埃的盒子表面,而是心念一动,那个铅制文件盒被他直接收进了储物空间之内。
空间里,林予安能轻松感应到里面的东西,一览无余。他的意识如同最高权限的扫描仪,瞬间穿透了铅盒的阻隔。
最上面,是一份已经泛黄,但因铅盒的完美密封而保存完好的文件。
封面上是触目惊心的印刷体俄文标题——ОперацияСтриж(雨燕行动)。
仅仅是这个代号,就让林予安的瞳孔猛地一缩!
雨燕,在KGB的行动代号体系里,特指那些针对西方国家核心目标的、最高级别的自杀式攻击或破坏任务!
他的心跳漏了一拍,意念在空间内,如同无形的手,轻轻翻开了那份计划书的第一页。
仅仅是开头的行动概述,就让林予安的血液几乎凝固。
【第一阶段:加勒比渡鸦】
行动概述:雨燕行动小组从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安全屋取出核弹手提箱,从多米尼加北部出发,穿越向风海峡,直达古巴东部关塔那摩省,整个航程可完美避开美国海军在关塔那摩湾基地的巡逻区域。
任务:在古巴的接应点,将手提箱秘密移交给第二阶段的执行小组。
【第二阶段:古巴之蝎】
行动概述:驻古巴的GRU执行小组,将接收到的“信标装置”秘密运抵境内某秘密导弹基地,代号蝎尾!
任务:将核弹手提箱的核心部分,与R17“飞毛腿”短程弹道导弹的制导系统进行整合改装。
【第三阶段:末日扳机】
行动概述:在美苏关系破裂,进入战争状态的“Z时刻”,由潜伏在美国本土的KGB“信鸽”特工,启动便携式信号发射器。
攻击流程:本土特工激活藏在美国本土的高功率信号发射器,向古巴方向发射一组经过加密的,包含精确坐标的信号。
古巴蝎尾基地的导弹,在接收到这组末日信号后,将自动解锁并发射。最终在佛罗里达东海岸造成最大程度的毁灭和恐慌!
而在文件的末尾,有一个手写的签发日期和几个模糊但依然可辨的蓝色墨水印章。
日期是:1973年。
旁边还有一个戳印——(苏联KGB,“S”局)。
S局——KGB下属的非法情报局,专门负责在国外执行最机密,最见不得光的破坏和颠覆任务,是KGB最锋利黑暗手术刀!
1973年……正值美苏“缓和期”的假象之下,军备竞赛和代理人战争进行到最疯狂的时刻!
仅仅是这两个信息,就让他脑海中那无数关于冷战的碎片化情报,开始以一种恐怖的速度重组、拼接!
他闭上眼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在脑海中,将刚刚看到的那份魔鬼般的剧本,重新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推演:
第一步:起点神庙。
苏联的特工可能根据三百年前金币的线索,在这里找到了海盗宝藏。并将该地作为安全屋,随时准备启用。某一天这个安全屋启用,作用就是藏匿那个“特殊装药”。
第二步:古巴导弹
他们的下一步,就是利用伪装渔船,将这些货物秘密运抵古巴。在那里,KGB的兄弟单位——GRU(军事情报总局)的导弹专家,早已在某个秘密基地里,等待着这个“核心部件”。
第三步:核爆美国
计划书中最核心的一页,清晰地展现在林予安的脑海中。GRU的任务,就是将那个手提箱里的“特殊装药”,也就是小型化的战术核弹头,用来替换掉早已部署在古巴山区的、R-17飞毛腿导弹上的常规高爆弹头!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都串联成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无比清晰的真相!
苏联人根本不是要发射一枚新的“核导弹”,那会立刻被美国的侦察卫星发现。
他们要搞的是偷梁换柱计划!
他们利用飞毛腿这种早已被美国熟知的、威力有限的常规战术导弹作为掩护。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塞进足以毁灭一座城市的核弹头!
从外表看,这些导弹和普通的“飞毛腿”没有任何区别,不会引起美军的额外警觉。
但一旦发射,它们带来的将不再是几百公斤炸药的常规打击,而是数千吨TNT当量的核毁灭!
这个计划的歹毒与精妙,远超林予安的想象!
它完美地利用了信息差和常规武器作为掩护,试图在战争爆发的瞬间,对美国打出一记对手完全无法预料的毁灭!
而在1970年代,面对这种从近海发射、飞行时间只有几分钟的“飞毛腿”,美国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拦截手段!
这是一个足以将整个世界拖入核战火坑的末日剧本!
林予安感到一阵深深的寒意,他知道自己打开的不是一个五十年前的秘密仓库,而是一个从未真正死去,来自冷战深渊的幽灵!
林予安强迫自己移开目光,看向了计划书下面——那是一本书。
在这份关乎末日战争的重要计划书下面,还放着一本书。它绝不可能是KGB特工无聊时用来消遣的读物!
一个疯狂但又极其合理的念头,在林予安的脑海中炸响——难道是书页密码?
这本书很可能就是整个“雨燕”网络的加密总录和激活密钥!它的价值,甚至远在那个核装置之上!
因为核装置只能毁灭一座城市,而这本书里隐藏的秘密可能是一个遍布全球的,至今仍在休眠的冷战幽灵!
这个认知,让林予安瞬间战胜了对辐射的恐惧。肾上腺素飙升带来的亢奋,让他大脑的运转速度达到了顶峰。
但紧接着,一个更大的疑惑,瞬间淹没了他刚刚的亢奋。
他闭上眼睛,强迫自己混乱的大脑重新思考。
为什么?
为什么这个计划没有被执行?
KGB特工们找到了这个神庙洞穴,清空了海盗的宝藏,建立了这个顶级的安全屋,储备了核弹,并藏下了这个“雨燕计划”。
最后,他们甚至不惜耗费巨大的精力,从内部用两道水泥墙,一前一后的封死了主通道,做出了永久封存的姿态。
这说明,在他们离开的那一刻,第一阶段加勒比渡鸦,已经完成了!
所有的物资都已就位,安全屋已经进入了休眠状态,随时等待着第二阶段的指令,派出雨燕行动小组,将那个核弹送往古巴。
但是,这个小组,从未出发。
如果出发了,这些备用的武器,剩余的水泥和工具,都应该被处理掉,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原封不动地留在这里。
从1973年到今天,五十多年的时间里,那支本该从这里出发的“雨燕”,从未敲响过古巴的门。
林予安的脑海中开始疯狂地闪过各种可能性。
————
(这个宝藏应该不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