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第343章 全面主持工作

第343章 全面主持工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安置点设在乡中心小学,操场上搭满了蓝色的救灾帐篷,密密麻麻。

    刘清明还没走进校门,消息就长了翅膀一样飞了进去。

    “刘乡长来了!”

    “刘乡长回来看我们了!”

    帐篷里的人纷纷涌了出来,黑压压的一片,瞬间就把不大的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

    一张张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惊惶,也带着看到主心骨的期盼。

    刘清明停下脚步,看着他们。

    这些都是云岭乡最朴实的乡亲。洪水冲垮了他们的房子,淹没了他们的田地,夺走了他们一年的收成。

    他心里沉甸甸的。

    “乡长,我们的房子都没了,以后可咋办啊?”一个老婆婆哭着喊道。

    “是啊乡长,地里的庄稼全完了,下半年吃啥呀?”

    “乡长,你可得给我们做主啊!”

    人群的情绪有些激动,七嘴八舌的,现场乱糟糟的。

    于锦绣想上前维持秩序,被刘清明伸手拦住了。

    他往前走了两步,站到人群的最前面。

    他没有用喇叭,只是提高了音量。

    “大家静一静,听我说。”

    他的声音不高,但很有力。混乱的场面慢慢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他。

    刘清明环视一圈,重点看了看几张熟悉的面孔,那是东山村和神台村的村民。

    “我知道大家心里急。”刘清明开口,“家没了,地淹了,换谁谁都急。我理解。”

    “但是,光急没用。”

    他指了指操场上堆积如山的救灾物资。

    “大家看看这些东西,吃的,穿的,盖的。哪来的?全国各地送来的。我们云岭乡遭了灾,全国人民都在帮我们。省里、市里,也都在盯着我们。”

    “有国家给我们撑腰,有全国人民的帮助,我们怕什么?”

    他的话很简单,很实在。

    乡亲们的情绪平复了一些,但脸上的愁容还在。

    刘清明继续说:“我知道大家最担心的是什么。是房子,是地,是往后的日子怎么过。”

    他看向那个哭泣的老婆婆。

    “大娘,你放心。倒掉的房子,政府给你们修,我带头给你们修!”

    他又看向那些为庄稼发愁的汉子。

    “损失的庄稼和家畜,这笔账我记着。等把家园收拾利索了,我带你们把损失的钱,一分一分地赚回来!”

    “我刘清明,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伙儿立个军令状。只要我还在云岭乡一天,就绝对不会让任何一户受灾的乡亲流离失所,饿着肚子!”

    话音落下,人群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他这番话镇住了。

    承诺修房子,承诺带着赚钱。这不是空话,这是实实在在的保证。

    人群里,一个黝黑健壮的汉子挤了出来。是东山村的民兵营长,甘宗亮。

    他扯着嗓子,对着所有人大喊。

    “乡亲们!咱们云岭乡,啥时候有过这样的乡长?”

    “洪水来了,哪个干部不是往安全地方跑?只有刘乡长,他往咱们山上跑!”

    “在东山村,他让咱们老弱妇孺先走,自己带着人顶在最后面,差点被泥石流埋了!这样的乡长,从来没有过!”

    “现在,刘乡长回来了,身上还带着伤,他不说自己的委屈,先想着咱们的房子和地。这样的好乡长,咱们不信他,还能信谁?”

    甘宗亮的话,像是一把火,点燃了乡亲们心里的那点火苗。

    “对!我们信刘乡长!”

    “乡长,你说咋干,我们就咋干!”

    “我们都听你的!”

    喊声此起彼伏,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乡亲们脸上的愁苦和迷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点燃的希望和干劲。

    刘清明抬手,往下压了压。

    等声音渐渐平息,他才开口。

    “好,既然大家信我,那就听我的安排。”

    “从明天开始,咱们不等不靠,自己动手,重建家园!”

    “我把工作分一下。山下的村子,受灾相对轻一些,道路也通了。这部分的重建工作,由咱们的于副乡长负责。”

    他看向于锦绣,于锦绣毫不犹豫地点点头。

    “我,”刘清明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我亲自负责最困难的几个村子。东山村,神台村,还有其他几个在山上的村子。”

    “第一步,就是要把路打通。路通了,物资才能运上去,重建才能开始。”

    他看向甘宗亮。

    “亮子,你把你们村,还有神台村的青壮年都组织起来。明天一早,跟我上山,咱们先把路给清出来!”

    “是!乡长!”甘宗亮挺直了胸膛,大声应道。

    “其他人,也不能闲着。”刘清明又对其他人说,“清理自家周边的淤泥,整理还能用的东西。妇女同志们,组织起来,负责后勤,给大家伙儿烧水做饭。”

    “每个人都动起来,每个人都出份力。咱们自己的家,要靠自己的手建起来!”

    “好!”

    “就这么干!”

    乡亲们的热情被彻底调动起来。

    刘清明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那块因为七十万捐款而结成的冰,悄然融化了。

    这才是他该做的事。

    只要人心不倒,希望就在。

    ……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

    云岭乡政府大院里已经人声鼎沸。

    刘清明带着甘宗亮和一百多个青壮年,扛着铁锹、锄头,拿着砍刀,准备上山。

    于锦绣带着另一队人,去清理山下村庄的道路和河道。

    整个云岭乡,像一台沉寂许久的机器,在刘清明回来的这一刻,重新轰鸣着运转起来。

    乡长亲自带头干活,这个消息本身就是最强的动员令。

    受灾的群众不再只是待在安置点里唉声叹气,他们纷纷行动起来。有力气的去清理路障,没力气的就在后方送水送饭。

    泥泞的道路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刘清明后背的伤口还没拆线,汗水浸湿了纱布,一阵阵地刺痛。但他一声不吭,抡起铁锹,铲起塌方的泥土,动作一点不比身边的壮劳力慢。

    甘宗亮看在眼里,几次想劝他歇歇。

    “乡长,你身上有伤,这些粗活我们来干就行了。”

    “没事。”刘清明抹了把脸上的泥水,“早一天把路通了,山上的乡亲们就能早一天回家。”

    他不是在逞强,他是要做个样子。

    他这个乡长干了,别人才会跟着干。

    一天的重体力活下来,所有人都累得筋疲力尽。但看着被清理出来的一段段道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

    这是希望。

    当刘清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乡政府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他刚走进院子,就看到一辆黑色的小车停在那里。

    车牌号是清南市号。

    车门打开,一个穿着白衬衫的中年男人走了下来。

    是清南市委组织部的部长,陈东。

    刘清明愣了一下。

    当初他来云岭乡上任,就是陈东亲自送来的。

    这么晚了,他来干什么?

    刘清明赶紧迎了上去,顾不上自己一身的泥。

    “陈部长,您怎么来了?”

    陈东看着他这副模样,不但没有嫌弃,反而露出一丝赞许。

    “小刘,辛苦了。”

    他拍了拍刘清明的肩膀,动作很亲切。

    “我来,是宣布一个任命。”陈东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刘清明心里咯噔一下。

    只听陈东缓缓说道:“经市委组织部研究,并报请上级批准,决定任命刘清明同志,为云岭乡党委代理书记,兼云岭乡乡长,全面主持云岭乡的工作。”

    刘清明整个人都僵住了。

    代理书记?兼乡长?

    他下意识地脱口而出:“那……赵书记呢?”

    陈东看了他一眼,话说得很平淡。

    “赵元佐同志,组织上另有任用。他有别的工作。”

    别的工作?刘清明立刻就明白了。

    赵元佐,出事了。

    那七十万的捐款,终究是没能捂住。

    他没有再追问,这是官场的规矩。

    他立正站好,郑重地表态:“感谢组织的信任。我一定好好干,绝不辜负组织上的期望。”

    “嗯。”陈东点点头,“你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群众搞好灾后重建。市里很看好你,汪市长也很关心云岭乡的情况。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向市里提。”

    刘清明心里雪亮。

    他头上这个“代”字,能不能去掉,什么时候去掉,就看这次灾后重建的工作,他干得怎么样了。

    这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机会。

    送走陈东,刘清明站在院子里,晚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

    他摸了摸上衣口袋,那张薄薄的批条还在。

    现在,这张纸条已经用不上了。

    他想了想,骑上乡政府那辆破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往乡西头的家属院骑去。

    赵元佐的家就在那里。

    他觉得,自己应该去送一送。

    赵元佐果然已经回来了,家里的灯亮着。

    刘清明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赵元佐,他看到刘清明,脸上没有太多意外。

    “小刘啊,快进来坐。”

    他已经换下了一贯穿的那身衣服,穿了件宽松的家居服,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也苍老了许多。

    屋里没开电视,很安静。

    他的爱人不在,大概是已经提前去哪里了。

    “赵书记。”刘清明还是用原来的称呼。

    “还叫什么书记。”赵元佐自嘲地笑了笑,给刘清明倒了杯水,“以后都是市里的同事了。”

    刘清明本来以为,赵元佐即便是被调离,也会去个不错的单位。

    没想到,赵元佐自己说了出来。

    “市农机局,局长。”

    刘清明心里一动。

    农机局,是市农业局下属的一个二级局,副科级单位。

    赵元佐的行政级别没变,还是正科。

    但从一个乡的党委书记,变成一个二级局的局长,这就是明晃晃地降职。

    而且是降到了一个几乎没有实权的养老位置。

    这手笔,不像是一般的处理。

    刘清明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平心而论,赵元佐虽然格局不大,一心只想混日子,但确实没给他使过什么太大的绊子。

    这个人,只是没什么担当,能力也有限。

    洪水来了,他想的不是靠前指挥,而是躲去市里开会。

    捐款到了,他想的不是怎么用到灾民身上,而是先挪出来“周转”。

    这样的人,在太平时节或许能混下去。

    但在一场大灾面前,他的无能和贪婪,就暴露无遗。

    市里拿掉他,是必然的。

    这背后,有汪明远的手笔,甚至可能有更高层,吴省长的意志。

    刘清明心里清楚,自己现在成了云岭乡真正的一把手,这背后,同样是这些力量在推动。

    赵元佐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叹了口气。

    “也好,也好。我早就想进城了,在乡里待了一辈子,也待够了。以后不用再为这些修路、防火、计划生育的破事操心了。”

    他的话里,有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解脱。

    刘清明站起身。

    “赵书记,你什么时候走……我们送送你。”

    “我知道你为了什么而来。”赵元佐也站起来,他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主动伸出了手,“钱没有发下去,退回乡财政的账上了,也幸亏这样,我才没有犯下更大的错误。”

    刘清明伸出手,和他握了握。

    “我知道了。”

    赵元佐放开手,说:“送就不必了,我对不起乡亲们,还是别为难他们吧。”

    走出赵元佐的家,刘清明骑上车,慢慢往乡政府赶。

    从现在开始,这里一切。

    都在自己的肩上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