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其他类型 -> 被读心后,反派大佬非说我馋他-> 第135章 民生多艰 第135章 民生多艰
- 宴席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
三皇子薛承已然喝得步履蹒跚,他摇摇晃晃端起酒杯,踉跄到主座前,指着薛映雪身边的‘萧云谏’,含糊笑道:“大皇姐……这便是你新豢养的小玩意?倒也……稀罕……”
薛映雪眼中寒光骤盛,手猛地抬起便要打飞那酒盏。
“大皇姐息怒!”‘薛景’(初六)眼疾手快,迅速起身一把架住薛承胳膊,将人半拖开,声音恳切:“三哥他醉糊涂了!绝非有意冒犯大皇姐!”
“滚开!”薛映雪声音冰冷,目光如同淬毒的银针刺向二人。
二皇子薛尧一直端坐角落,如同置身事外,此刻也只是几不可察地微微摇头,仿佛在观赏一场无聊的闹剧。他深谙韬光养晦之道,即便前番在大皇子处折了颜面,也只在家“静养”,此次赴会亦是得了父皇首肯。
在皇帝眼中,这个儿子恭顺、知进退,几乎是他完美继承者的具象——尧,这帝王之名,承载着开疆拓土的厚望。
‘薛景’费力地将醉醺醺的薛承架回座位:“三皇兄,您真的醉了,皇弟送您回去。”
“醉?谁醉了?!”薛承猛地甩开‘薛景’的手,舌头打结地嚷嚷起来,“怕她?你们个个都怕这……这悍妇!本皇子……偏不怕!”
“三哥!”‘薛景’连忙按住他,声音压得更低。
薛承醉眼朦胧,却越发口无遮拦,声音响亮:“仗着是中宫嫡出?呵!我的母妃协理六宫……我也……未必争不得!”
他竟一把揪住‘薛景’的衣襟,喷着酒气道,“皇兄帮你!你那微末的生母……也该……提提位份了……”
‘薛景’眸底幽光一闪,面上却露出受宠若惊的笑意:“那皇弟先行谢过皇兄了……”
这番赤裸的对话如同惊雷落在席间!
薛映雪端坐主位,一字不漏尽收耳中,周身寒气弥漫!
好一个争不得!
好一个提位份!
丽妃和那位贱婢的答应。连同眼前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货——她手中玉杯几乎被捏碎,一个都留不得!
“走!”薛映雪霍然起身。
身侧的‘萧云谏’猛地一哆嗦,本能般死死攥住她的手腕,眼神如受惊的幼鹿:“美美……”
“这里……要玩……”他声音怯怯,带着一丝执拗的依赖。
薛映雪看着他纯净又依赖的眼神,胸口翻腾的杀意竟被强行按捺,化作一声冰冷的叹息。
她终是重新落座。
薛尧冷眼旁观,唇角勾起一丝玩味的弧度。
大皇姐对这个“傻子”……上心得过分了。
他目光落在‘萧云谏’身上——身形比记忆中的清瘦不少,肤色也深了些,但那份懵懂中的执着……确实有几分那个尚书府庶子的影子?
他指尖微勾,身后侍立的太监便无声俯身,得了指令后悄然退入人群。
‘薛景’眼帘低垂,袍袖下的手指也做了个几不可察的轻扣。
他身后影子般的侍者立刻心领神会,循着薛尧太监离去的方向跟上。
场上主位附近暗流涌动,而下首的学子们尚沉浸在宴饮的喧嚣中。
薛映雪深吸一口气,暂时压下心头的阴鸷,再次起身,目光扫视全场。
宴席瞬间安静下来。
“诸位才俊,”她声音刻意带上几分柔和,却难掩上位者的威仪,“今日良会,本宫偶得一题,欲请诸位即兴赋诗——以‘民生多艰’为题如何?”
此言一出,不少举子眼中便闪过疑虑。
谢归鸿心中冷笑——蛇蝎妇人!又想玩什么把戏?用士子之笔粉饰太平?还是搜集些民怨以便“体察”?
“每作一首得彩者,”薛映雪继续道,声音带着一丝蛊惑,“赏银五十两!”
这话让部分寒门学子眼中燃起热意,但更多人依旧观望。
沉默片刻。
一个面容清瘦、衣袍洗得发白的青年举子从人群后站出,带着几分紧张行礼:“公主殿下,学生愿……试上一试。”
“好!”薛映雪颔首示意。
青年深吸一口气,清朗声音响起,带着初生牛犊的锐气:“垄上枯苗裂土唇,官仓新谷腐陈陈。”
诗句方落!
“放肆!”薛映雪柳眉倒竖,厉声呵斥!
这分明是在直刺贪腐!
青年“噗通”跪倒,额头渗出冷汗:“学生……学生妄言……”
“大皇姐!”二皇子薛尧慵懒地声音适时响起,带着毫不掩饰的嘲弄,“题目是您亲口定的,人家直言其‘艰’,怎么反倒成了‘放肆’?若是皇姐只爱听粉饰之辞,何不早说?何必戏弄这些穷书生?如此儿戏,倒不如趁早散了!”
薛映雪脸色瞬间铁青,胸脯剧烈起伏。
当着满场举子,薛尧这番话如同当面扇她耳光!
她强压怒火,指甲深深刺入掌心。
“……起来!”她几乎是从齿缝里挤出声音,“本宫是为那‘腐陈陈’之景象怒其不争!非为尔言!”
她挥手,“念你有才气,照赏不误!”
内侍立刻捧上白花花的银锭。
青年捧着银子,脸色变幻,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又有一丝茫然。
此举如同打开了闸门!
见真得了赏赐又未被深究,踊跃者立时多了起来。
颂扬之声有之,但更多是直面现实的沉重诗行。
轮到一个面容黝黑、眼神质朴的书生上前。他站得笔直,带着风尘仆仆的乡土气息,声音沉缓有力:“鬻儿犹不足充饥,瘦骨支离卧路岐。莫怪天公频降厄,人间自有不平犁!”
四句念罢,仿佛有凛冽的寒风刮过暖阁!
诗中描绘的卖儿鬻女、遍地饿殍、人祸甚于天灾的景象,让满座朱紫显贵都感到了刺骨的凉意。
薛映雪目光锐利地盯着他:“你是何方人士?”
书生躬身:“学生从并州而来,跋涉千里,赴京赶考。”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此诗……乃学生一路亲眼所见。”
并州!
薛映雪心中一动。
她挥手:“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