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其他类型 -> 快穿:清除执念-> 第158章 一家人都要好好的(完)

第158章 一家人都要好好的(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年关将至的时候,舒恬买了一堆东西寄回老家,人人有份。

    她一到京城就给家里人写了一封信报平安,后来工作定下来之后又写了一封,按照舒大哥的标准,她每个月也给父母寄10块钱的生活费。

    舒爸舒妈基本上做到了对子女一视同仁。因为和次子一起生活,所以看起来他们给次子的帮扶更多一些,会帮忙带带孩子什么的。舒恬并不认为他们有多偏心。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一辈子为了活着而奔忙的农村夫妻,根本没什么心思想七想八,再说了,就算他们有一点点偏心,那也不是什么天大的罪孽,他们至少同等地供着两个女儿读书,没有打压她们,没有磋磨她们,更没有干涉她们的婚姻,没有把她们的工作抢了送给舒老二。

    舒爱军也是个挺好的哥哥,当初原主报名参加赤脚医生培训,也是舒爱军让了她。他觉得自己身为哥哥,比妹妹更适合下地干活。

    舒悦和舒恬能在村里申请宅基地盖房子,舒爸舒妈也是出了力的。帮着在大队长那儿说话,又帮忙弄材料、帮忙把房子盖起来。这已经是他们能力范围内最大的托举了。

    舒恬姐妹俩在村里一直都是很多人羡慕的存在。她们其实比舒爱国和舒爱军兄弟俩活得还要轻松一些。

    所以,舒恬愿意跟舒大哥一样孝顺他们。

    舒恬制定了标准,具体寄钱的事就交给盛青云去做。他除了寄钱,每个月还会寄一个包裹,吃的用的都有,他这个包裹里的东西,主要是给舒爸舒妈的。

    他承了原主的情,自认就该对她的父母好一些。

    现在已经到了1975年,舒恬想到了即将到来的高考,便给他们寄了一些学习资料。高考恢复的时候,舒爱军27岁,舒悦29岁,季文衡比她还小一岁,都能赶上。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稍微点拨一下,舒家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舒恬也没说什么高考之类的话,只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舒悦和季文衡收到她寄的资料,夫妻俩想得比较多,小妹到了京城,肯定是接触到了最先进的思想和决策,她既然这么说了,还专门给他们寄了东西,那就表明,这些东西得学。

    不学没好处,学了没坏处,两口子想的挺透彻,便开始每天晚上抽时间学习。

    倒是舒爱军没太当回事,也不是他不当回事,是他真的没时间。他媳妇张小玲家有双胞胎基因,头胎生了龙凤胎,二胎生了两个男孩,他现在一共四个孩子,不努力干活能行吗?

    两口子白天下地,晚上还去参加大队的副业活动,挣点额外的工分。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

    他姐姐姐夫能抽出时间来,是因为姐姐当老师工作轻松,姐夫之前跟家里要了一笔钱,也算有点家底,他啥也没有。

    大哥和小妹寄给父母的钱,他和小玲并不想觊觎。父母买了吃的,愿意分给他们,他们就高高兴兴跟着一起吃,就算不分给他们,他们也不会有怨言。这家里四个孩子,父母对他们的帮衬是最多的。人得知足!

    舒爸舒妈作为旁观者,倒是劝说舒爱军和张小玲稍微放松一点,抽时间学一下,小女儿已经去了京城,她看问题和他们这些泥腿子肯定不一样了。

    女婿家里还是有权势的,人家说看书重要、学习重要,那肯定就是重要。

    舒妈跟二儿子一家说:“我和你爸还能干,你们两口子就算少干点,挣的粮食也够咱们一家人吃的。你们俩抽空看书学习,大不了这两年你们俩先不攒钱了。我和你爸以后就跟着你们俩过,我们攒的钱也是花在孙子孙女身上的。”

    舒爱军仔细想了想,觉得爸妈说的有道理,他跟张小玲商量了一下,他们占父母点便宜,以后养老的事他俩来。

    张小玲懵道:“之前不就是这么想的吗?”

    “之前没明说嘛。现在说开了。以后父母有事,咱俩出力。”

    “行。小妹和大哥都给了钱,小妹还给东西。大姐隔三差五的也给爹娘送这送那,咱们因为跟着父母一起生活,没少占便宜,养老是应该的。爹娘让你学,你就学吧。家里的事还有我呢。”

    舒爱军给舒恬写信,问她京城有没有能让人不生孩子又不伤身体的药,男人女人都行。他和小玲已经有四个孩子了,不想再生了。

    舒恬收到信,给舒爱军寄了枚绝育丸,还夸他觉悟,跟他说“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把现有的四个培养出来就很好了。

    她这枚绝育丸,男女都能吃。

    舒爱军自己吃了。

    ☆

    盛青云还打算考大学,也在家里学习。舒恬抽空给他辅导了一下。她自己不想考,也不用考。1975年开春,她被医院推荐去了首都医科大学读书。等到高考恢复的时候,她已经大学毕业了。工农兵大学的学制比较短。

    1977年,舒恬身边的好几个人都参加了高考,包括盛青云,也包括在老家的舒悦、季文衡、舒爱军。

    张小玲没有考,因为她之前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后面虽然也跟着一起看看文章什么的,但是没有进行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复习。

    大家都有收获,只是考的学校不一样。盛青云上了京市的大学,毕业以后肯定要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他是打算从政的。

    他曾经问过舒恬,怎么样才能多攒功德。舒恬跟他说,以一己之力去做好人好事,能做的有限,不如身居高位,掌握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制定更有利于民生的决策,这样才能攒更多功德。

    盛青云因此而确定了人生的发展方向。

    舒恬自己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医生,来找她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她还提议在院里成立药物研究团队,大家一起研发新药。

    舒悦、季文衡和舒爱军都考上了省城的学校,他们去省城上学,孩子们都留在老家由舒爸舒妈照顾。

    舒妈想了想,让张小玲也跟着去,她怕夫妻两地分居会出岔子。大队的知青们那儿闹出了一些事,给了她一些启发。她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有机会变成陈世美。

    舒恬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对舒妈的印象更上一层楼。

    她打电话给张小玲,问她愿不愿意搏一把,“你去了以后先观察观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县城弄个流动小吃摊,卖点包子什么的。我跟你讲,经济肯定是会逐渐放开的。你要是想做,我借你一笔钱。你赚了以后还给我,要是赔了,就算了。”

    张小玲先是被舒妈感动了一把,随即又被小姑子感动了。

    她跟舒恬说:“我干。我一定小心一点。小妹,你放心,本钱不管赔了赚了我都还给你。我要是赚了,就分你一半。”

    舒恬笑哈哈地说:“那我等着嫂子带我发财了。我虽然是个医生,但也就是领个死工资。你以后肯定挣的比我多。”

    盛青云听她这么说,忍不住莞尔。他家夭夭要是想挣钱,那分分钟都能挣大钱。别的不说,单就制药天赋来讲,只要过两年她脱离体制,成立自己的制药公司,多少大钱赚不来?她只是没兴趣罢了。她弄出来的药,都是平价出售的。

    他看着舒恬,满眼都是赞赏。

    舒恬挂了电话,问他:“笑什么?”

    “觉得高兴,幸福,就想笑。”

    他真的,一天比一天更爱她,爱她不管经历什么事都依旧天真纯稚的性格,也爱她历经岁月变迁始终光华夺目的容颜。

    有的时候,他甚至有些期待死亡,那时候,他就能见到真正的她,把灵魂献祭给她,彻底和她融为一体。

    舒恬勾着他的脖子亲了他一下,“我也觉得很幸福。”

    盛青云瞬间放弃了对死亡的期待,还要再等一等,这辈子他还没过够。他还要和她长长久久的厮守。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