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魏晋不服周-> 第121章 一触即发

第121章 一触即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石守信原以为,钟会入成都后,会稍微装一装的。即便是要准备兵变,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应该慢慢调整。

    毕竟,时间还很充裕。

    没想到这位大都督非常直接,压根就不想装。

    他进城入主皇宫没几天,就任命姜维为护军,接管了成都皇宫的防务。

    并且,自姜维赴任伊始,就开始在本地招募新军,定额五千人。仅仅三天时间,就到岗两千余人,都是姜维的旧部。

    看起来,人好像还是那些人,但是他们的身份却已经“洗白了”。不再是什么降军,而是“正儿八经”的魏军精兵!

    此举并没有引起魏军将领的不满,或者暂时说没有人公开反对。所有人都在观望,想看看钟会下一步想做什么。

    紧接着,钟会任命石守信为军粮御史,接管成都兵器库和粮仓,负责发放和回收兵器,日常粮仓配给与征粮等事务。

    石守信的本部兵马进入成都,分两部,分别屯扎于粮仓和军械库,每处仅屯兵两千人不到。

    石守信直接总管后勤,可谓是位高权重,油水极多。

    只是在明眼人看来,钟会对石守信的信任并非绝对,最起码没有超过姜维。

    随后,钟会任命亲信丘建为督军校尉,负责巡查成都城内各处以及日常宵禁,逮捕贼人等等。

    最后才是成都城外的布防,钟会将十多万魏军分成了四部,分别由胡烈、李辅、师纂、夏侯咸四人分别掌管。田续、庞会、李苞、牵弘四人为副将。

    简单说,就是将魏军大营一分为四,四军分设四个营地,分别部署于成都的东南西北,每个方向屯扎一支军队。

    每支军队,每天抽调一千人,负责一面城墙与城门的巡防。每日换防,由不同的牙门将负责。其他军队没有军令擅自调动的,以谋反论处。

    军中将领就跟上班一样,去军营办事就在城外,回来休息就在城内,并不与麾下部曲同吃同住。

    与此同时,大量的蜀国旧臣,被迫迁出成都,并在成都郊外农庄落户。

    城内宅邸,都成了魏军将领们休息的地方,多出来的宅院用来屯兵,给将领们的亲军居住。

    一个又一个的炸弹,被钟会悄悄的埋下。整个成都城,军队的数量在急剧膨胀,气氛也在以肉眼可见的趋势变得紧张起来。

    大家似乎都意识到了可能会发生什么事,但也不确定那件事会在何时发生,以怎样的形式发生。

    厚重的阴云,伴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渐渐笼罩在所有人心头。

    这天刚刚入夜,在成都粮仓签押房里清点账目的石守信,打了个哈欠,他总算是把近些年成都粮库里面的库存总量和变化趋势搞明白了。

    难怪邓艾能赢的,实在是因为蜀军的军粮耗费数目巨大,而入账的军粮,则是一年比一年少。

    蜀汉的常备军,也由当年的二十万,下降到十万,再下降到五万常备军加五万征召兵。

    每年供给的军粮数目都在变少,这显然是蜀汉官府,已经没法向蜀中大户征粮的表现。

    由此可见,谯周这样的人,在蜀中有着深厚的政治土壤。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后有一群能量恐怖的人!

    不过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石守信也不过是看个热闹。麻烦的是,如今成都存粮也不太够,即便是把秋收的新粮也算上,都吃不到明年秋收,估计到明年三四月就要断粮。

    简单说就是所谓的“青黄不接”。

    石守信好像有点明白为什么谯周要带“投名状”来跳船了。其他什么的都不用看,只需要知道粮食不够吃就行了。

    变乱是必然会发生的,蜀地也养不起钟会麾下的二十万兵马!在大家集体饿死之前,变乱就会爆发。

    “石监军,大都督有请。”

    石守信正在沉思的时候,身后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说话的人居然是陈寿。

    “我这便去。”

    石守信起身便走,没有说什么废话。如今成都城内的局势日渐紧绷,他日常都是谨言慎行,能不说话的时候就不说话,以免祸从口出。

    独自来到皇宫内御书房,钟会正在书写军令。见石守信已经进门,钟会连忙招呼他坐下。

    “看看这个。”

    钟会将某张极为眼熟的字条递给石守信说道。

    “这个是……”

    石守信故作无知,有些疑惑的问道。

    “疑似姜维写给刘禅的密信,但也可能是有人栽赃。如果是栽赃的话,你认为谁的可能最大?”

    钟会看着石守信询问道,面色平静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站起身,在屋内踱步,石守信也只好跟着一起站起来,只是没法跟在钟会身后。

    因为如果跟在钟会身后,那样看上去像个亦步亦趋的鸭宝宝。

    “大都督,蜀中势力驳杂,据下官所知的,就有以关张为首的老臣派,以诸葛亮、蒋琬、费祎为首的荆州派,以李严、法正为首的东州派,黄权、马忠、王平为首的益州派。

    姜维和哪一派都不亲近,只不过可以拉拢老臣派和荆州派。

    益州派则是视姜维为仇寇。若是真有人冤枉他,且有那个能力布置计谋的话,那显然只能是益州派的人干的。”

    石守信兜着圈子解释了一番,看上去说了很多,实际上都是汤水,一点干货也没有。

    如果上干货,一句话“就是姜维干的”,足以说明一切。

    钟会也没料到,石守信居然可以如数家珍一般,将蜀地政治势力分布如此明晰的说出来。

    就凭这份分析能力,就决定了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行了,这些你自己记得就行,不必洋洋洒洒一大堆说出来。”

    钟会不耐烦的摆摆手,继续说道:“姜维心思难测,还是要防着一手啊。”

    没想到他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石守信心中了然,很多事情,即便是不能求证实锤,也在心中踩下了一道印迹。

    “那大都督的意思是……”

    石守信顿了顿,装作自己是一个啥也不懂的小白,问了一半就停住了。

    “这样,听闻你与牵弘相熟,传达军令也不碍事。

    我下一道秘密军令给你,让原邓艾麾下的牵弘与田续,听你调度。

    日常监视郊外的那些蜀国旧臣,一旦有风吹草动,那就别客气了。

    但这两人的兵马不能入成都。”

    随即,钟会坐到桌案前,给石守信下了一道秘密军令!并盖上了印章!

    “莫要声张,平日里低调行事,只监视,不收网。”

    钟会看向石守信,面色肃然吩咐道。

    接过军令揣进袖口,石守信对钟会作揖行礼,一切尽在不言中。

    “对了,粮库和兵器库情况如何?”

    钟会又问。

    石守信实话实说道:“兵器库足以再武装十万大军,可是粮秣就够呛了,只能吃到明年三四月顶天了。”

    听到这话,钟会很明显松了口气。到明年三四月,很多事情已经尘埃落定。

    赢了,想来已经打出蜀地,自不必说。

    输了,想来已经身死道消,也不必说。

    没有出现最让钟会担忧的情况,这对他来说,算是上苍保佑了。

    “去吧,你主要还是负责分配军粮,更换军备。

    监视蜀国旧臣的事情,交给牵弘和田续等人来办。

    城内的情况你不用操心,那是丘建的任务。”

    钟会隐隐敲打石守信,提醒他办事不要越界。

    “那下官告退。”

    石守信躬身行礼退出御书房,心中却是惊疑不定。

    回家之后,他也顾不上跟蜀国小公主在床上玩开心游戏,直接找到李亮商议大事。

    书房里,石守信将今夜在皇宫里和钟会密谈的话,都一五一十告诉了李亮,随后,将那份军令也递给对方查看。

    李亮的妹妹李秋已经怀孕,所以这位在忠诚度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石守信已经将他当做心腹在培养。

    “钟会既希望姜维能压住魏军将领,又不希望姜维太强,在解决掉魏军那些人以后,反噬自身。

    在见到那张字条后,钟会觉得姜维很可能事后翻脸,所以希望石监军您手里的牌可以多一点。”

    李亮若有所思说道。

    石守信长叹一声点点道:

    “如果事情这么简单,倒也不必多说什么。

    主要是皇宫内的防务,现在都是姜维在管,兵员也是他的旧部。我们的部曲在军械库和粮仓,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皇宫控制局面。

    很显然,无法在第一时间先发制人。”

    这话可谓是一针见血,李亮亦是无奈摇头。凡事都讲究一个主次先后,很多时候失去了先机,那就是一步慢步步慢,始终被对手牵着鼻子走。

    钟会的杀招,便是用姜维的兵马控制住魏军将领,再来进行下一步操作。而这一步什么时候发动,怎么发动,都是钟会跟姜维二人谋划说了算。

    石守信无法预先得知。

    “先发制人不行的话,那就只能后发制人了。”

    李亮说了一句让石守信惊讶的话。

    “后发制人么?”

    石守信暗暗揣摩这句话的含义。

    “你是说,在钟会兵变成功后,必然会存在姜维……以及我们这两支队伍。

    所以我们暂时不用出手,等钟会办完事,我们再动手,对么?”

    他好像有点明白了。

    李亮继续说道:“是啊,钟会就是在端水,两头都要平着,不能倾覆。若是姜维麾下有兵马能指挥,那石监军您麾下肯定也有兵马能指挥。如若不然,姜维不就反噬钟会了吗?”

    端水大师无论怎么操作,必然得维持势力平衡。李亮的话说得很透:要稳一手,不要一上来就争胜负。

    “要是能直接把这些人都砍死就好了,这斗来斗去的真是烦人。”

    石守信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