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魏晋不服周-> 第169章 你们是不是在刁民害朕?

第169章 你们是不是在刁民害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对于石守信来说,前往司马亮在洛阳城中的宅院,并说服他站在司马昭这边,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他不仅跟司马亮有私交,并且这位还挺信任他的。

    恰好,因为“过继风波”的事情,司马亮与那个要过继给司马师的儿子,此刻也都在洛阳。

    然而,石守信对司马亮的智商感到担忧。和这种猪队友一起做大事,有时候真要防着他们闷声作大死!

    有时候,多了一个猪队友帮忙,战斗力不会增加,而是会骤减。

    坏人机关算尽,往往都不如蠢人灵机一动。前世历史上,司马亮就是“那种”蠢人。

    然而,当石守信第二天晚上前往晋王府,将找兵马的事情提出来以后,无论是司马炎还是从禁军大营回来的司马攸,都建议石守信去游说司马亮!

    因为现在在洛阳,除了司马孚以外最有分量的宗室,就属司马亮了。

    更何况他还跟伏太妃住在一起,负责赡养伏太妃。

    不找他找谁呢?

    当然了,司马炎和司马攸这么说,也有可能是因为司马亮耳根子比较软。

    这种人要是不把他拉住,指不定就倒向司马孚一脉了。该说不说,要是不提前给司马亮打预防针,石守信觉得这种可能性甚至还很大。

    就凭司马亮的弱智人群属性,他很容易被老硬币司马孚忽悠。

    “这样吧,二位公子各写一封信,我带去给司马亮,如此便能说服他。

    否则人微言轻,只怕很难成事。”

    石守信勉为其难道。

    其实他单枪匹马就能说服司马亮,不需要任何信物。只不过收了两位公子的亲笔信,方便他后面办事。

    说服司马亮只是一个开始,远不是终结。

    司马炎和司马攸二话不说,各自写了一封书信给司马亮,劝说他“深明大义”,以家族为重。

    这个时候,司马懿家的后人,大概还能往一处使力,毕竟司马氏还没坐上那个位置嘛,奋斗几十年马上要上桌了,怎么能让叔伯家的人横插一杠呢?

    不过等到了王八之乱的时候,那他们可就杀得过瘾,什么伦理亲情都不讲了。

    收好信,石守信对众人作揖行了一礼,二话不说就走,丝毫不拖泥带水。

    忠诚!干练!有事抢在前面上!遇到困难自己处理!

    这就是真正的中流砥柱啊!

    看着石守信离去的背影,司马炎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一旁的羊琇看了,忍不住长叹一声。

    司马炎求贤若渴的老毛病又犯了。

    最近一段时间,司马炎看到石守信居然可以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硬生生踩出一条路,也是动了挖墙脚的心思。

    只是羊琇以为,司马炎大概又是白费心思了。

    别看现在他们压根离不开石守信,然而一旦改朝换代成功,司马炎身边压根就不缺可用之人。

    石守信这厮根本排不上号!

    ……

    洛阳城,伏太妃别院内,司马亮正在大堂内陪母亲伏太妃闲聊。二人聊着聊着,不知道怎么就聊到司马昭近期病重的事情了。

    “晋王是真的病重了么?是不是他在装病?”

    老迈的伏太妃漫不经心问道,喝了一口加了葱、姜、橘子和茶叶等物的“茶水”。

    “母亲,您问这个,我也不知道啊……”

    司马亮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司马昭的病情如何,说实话,那不是他该操心的事情。就算司马家改朝换代,皇帝也不会轮到司马亮啊。

    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根本就不想类似的事情。

    “罢了,你去歇着吧。”

    伏太妃意兴阑珊道,懒得跟司马亮再说什么。

    这个儿子确实不太聪明,不如他大兄司马伷武勇,更不如他四弟司马骏文武双全。

    目前洛阳的局势,就连她这个妇道人家,都嗅出一丝不安来,可司马亮竟然毫无察觉!

    司马亮闷闷不乐的离开了,他都还没来得及开口提儿子司马矩过继给司马师的问题,就被伏太妃打发走了。

    司马亮来到书房,躺在卧榻上假寐,脑子里想着近期司马昭重病的事情。

    本来呢,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只是听伏太妃这么一提,越琢磨越觉得有点不对劲。

    司马亮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个什么头绪来,正在这时,有个仆从禀告说石守信来访,就在院门外。

    听到这话,司马亮大喜过望。

    他连忙迎出院子,然后就看到风尘仆仆,一脸疲惫的石守信对自己作揖行礼。

    “哎呀,我正想去找你呢!”

    司马亮哈哈大笑,将石守信迎进院子。

    伏太妃的居所不大,目前只有她和司马亮在住,他们家其他人,包括司马亮的儿子女儿,都在长安定居。

    司马亮将石守信引进书房,二人落座之后,司马亮便开门见山问道:“石司马,你来我这里,是为了什么事情呀?”

    司马亮知道石守信是爽利之人,登门拜访不可能只为客套。

    “实不相瞒,石某深夜拜访,乃是为了近期晋王病重之事而来。”

    说完,石守信将司马炎与司马攸二人的亲笔信递给司马亮。

    很多话,司马昭的两个嫡子来说正合适,不该由石守信开口。

    “调前军兵马回洛阳?”

    看完信,司马亮难以置信问道。

    石守信点点头道:“确实如此,但调兵不一定要用兵。只为了某些不可说之事。”

    果然,司马亮毫不犹豫说道:“这是自然,石司马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信得过你。从长安调兵到洛阳,只需要二十天时间,这些事情,就包在我身上!”

    司马亮的态度非常诚恳而且直接,就是坚定站在司马昭这一边。

    这算是一个好消息,当然了,其中也夹杂着一个坏消息。

    石守信面露苦笑道:“洛阳是非之地,不久后便会有惊涛骇浪。祈阳伯(此时司马亮的爵位)不如带着伏太妃回长安暂避也好。”

    “石司马,你别看我不怎么关心朝政,该出力的时候,我一定出全力。

    我把你当朋友,你这么说就看不起我了。”

    司马亮对石守信打包票道。

    即便是他再怎么看不惯司马昭,那也是司马懿的亲儿子啊,怎么可能帮司马孚一脉的人!

    这又不是兄弟之间在争夺家产,这是防着自家产业被叔伯家吞并啊!

    尤其是眼看着要改朝换代上桌分蛋糕了,于公于私,司马亮都不可能替司马孚说话,最多置身事外。

    “祈阳伯,你需要二十天时间调兵,这还不算你现在派使者去长安,路上也需要时间。

    马儿跑得再快,也要三天吧?点齐兵马,准备粮草,两天时间总要吧?

    这一下至少二十五天时间过去,再出点意料之外的事情,加起来也有一个月。

    等你把前军调到洛阳,到时候便可以直接给晋王一家收尸了。”

    石守信忍不住叹了口气解释了一番。

    好消息是:司马亮愿意调兵。

    坏消息是:兵马调来以后黄花菜都凉了!

    当然了,司马亮现在就返回长安,然后带着兵马来洛阳“勤王”。甭管能不能及时赶到,终究是一件锦上添花之事。

    “那……可怎么办呢?”

    司马亮有些紧张的问道,他现在是真的慌了。

    “祈阳伯现在就带着伏太妃回长安,安顿好伏太妃后,带着前军兵马来洛阳勤王。

    就算帮不上一点忙,也可以为你自己打算,向晋王表忠心。

    事后,一样的论功行赏。”

    石守信微笑说道。

    听到这话,司马亮连忙点头道:“对对对对,哎呀,我就说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你不会坑我的。那我明天一早就出发,我母亲年纪大了,夜里经不起折腾。”

    虽然帮不上忙,但是可以给自己一个表忠心的机会,真是要得。

    司马亮大喜过望,连忙给石守信倒酒。

    “对了,石某能不能见一见伏太妃?实在是有要事相求。”

    石守信忽然正色说道。

    “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我带你去就是了。”

    司马亮此刻心情极好,也不问石守信找伏太妃具体是什么事,就将他带到了大堂。

    “阿亮,这位是……”

    伏太妃一见石守信,就看向司马亮询问道。

    “母亲,他就是孩儿给您提起过的石守信,他是为了晋王之事而来的。”

    司马亮小声说道。

    “坐吧。”

    伏太妃看向石守信微笑说道,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软垫。

    “伏太妃,如今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时,还请您修书一封,让石某带到许昌,交给您的幼子司马骏,让他从许都带右军来洛阳勤王,拜托了!”

    说完,他将司马炎与司马攸的亲笔信,交给了伏太妃。

    具体的事情不需要多说,只要打出司马炎和司马攸的名头就行,有书信为证,胜过他的千言万语。

    伏太妃能被司马懿宠爱,那自然不可能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女子。她接过信,一目十行的看完,心中便有数了。

    “司马伷那边,你去问过了吗?”

    伏太妃轻声问道。

    石守信答道:“问过了,他和他麾下的屯骑校,近期便会屯扎于晋王府周边,以防宵小之人偷袭。他自然是站在晋王这边的。”

    听到这话,伏太妃点点头,司马伷也是她儿子,提前问一句这个儿子是什么立场,很重要。

    当伏太妃知道司马伷也是站在司马昭这边的,顿时心中就有底了。

    她看向石守信继续问道:“我是个妇道人家,消息也不算灵通。现在我并未听闻长乐公一家有什么异动,是不是你们想多了呢?”

    只听这话,石守信就知道伏太妃是有水平的,至少政治智慧远在司马亮之上。

    司马亮一听石守信忽悠就答应了,伏太妃虽然也会答应,但却知道提前问一句:你们是不是在刁民害朕呢?

    司马孚目前啥也没干,你们说他要谋反,得有实证啊!

    可是伏太妃也知道,事情坏就坏在实证二字上面。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以前,也没人觉得他们后来会造反啊!事情在没有发生前,大家不是都觉得不可能么?

    可是一旦发生,人头落地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砍掉的脑袋又不可能长回去!

    “伏太妃,常言道有备则无患。

    长乐公一家若是不去想不该他们想的事情,那样无论是左卫右卫的兵马也好,五校营的兵马也好,前后左右四军的兵马也好,都只是护卫他们身边的仪仗队。

    晋王没有想多,只可能是长乐公想多了。”

    石守信意有所指道。

    “听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伏太妃点点头,命下人拿来笔墨纸砚,当即写下一封信。写完后等墨迹干了,递给石守信观摩。

    信中,伏太妃告诉司马骏:现在洛阳的局面很危险,你快带右军兵马来洛阳给晋王打打下手,一切听石守信的万勿迟疑。

    石守信心中暗暗感慨,这位伏太妃,真是一号人物啊。当机立断一点都不手软的,也有几分当年司马懿的果决。

    只不过,司马懿是千年老硬币,伏太妃亦是机智稳健,他们是怎么生出司马亮这种货色的?

    石守信看了司马亮一眼,压住了内心的疑惑。

    这样的问题,问了就是得罪人,眼看伏太妃和司马亮都很给自己面子,还是不要说了吧。

    “如此,下官替晋王谢过伏太妃。”

    石守信对伏太妃恭敬行礼,收好信,然后对司马亮客套了几句就离开了。

    来的时候匆忙,走的时候从容,前前后后,不到半个时辰。

    可谓是雷厉风行。

    等他走后,伏太妃看向司马亮道:“我们也回长安吧,要不然被司马望软禁了,你弟司马骏必定两难。”

    “司马望?这关他什么事?他为什么要软禁我们?”

    司马亮虽然没有转过弯来,但还是站起身,吩咐仆从准备出远门。

    伏太妃只是叹息,没有回答司马亮的问题,大概,是觉得鸡同鸭讲吧。

    “对了,这个石守信婚配了没有?”

    伏太妃忽然问司马亮一个跟之前谈话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

    “已经娶妻几年了,岳父是御史中丞李胤。”

    司马亮如实答道。

    “这样啊,那你问问你那两个女儿,有谁愿意给他当中夫人的。

    石守信马上就要一飞冲天,再迟就赶不上了。”

    伏太妃叹息道。

    “母亲,您是老糊涂了吗?”

    司马亮一脸震惊,搞不懂向来深明大义的母亲怎么说这样的话。

    “唉!”

    伏太妃看了司马亮一眼,摇头叹息了一声,随后走向自己的卧房,去收拾随身携带的细软。

    哪怕司马亮是她亲生的,伏太妃此刻也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朽木不可雕也,哪怕是手把手的教,都根本教不会。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