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国公:开局打断逆子双腿-> 第六十六章开工清淤,束水冲沙! 第六十六章开工清淤,束水冲沙!
- 正始二年三月十六日。
距离春汛还有十七日。
蓝田县魏河河岸旁。
天上的雨仍旧在淅淅沥沥地下着,然而此时的河岸两旁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来自魏河下游两岸的百姓在发生了些“小冲突”后于昨日来了整整三十万人!
人数比预计的还要多了五万人!
自从那天赵元从见了各县村长跟他们讲清楚了修筑河堤的利弊以及这次修筑河堤朝廷这边给出的待遇后他们就成了一线的动员人员。
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来自数十个魏河沿岸县里的百姓不断向蓝田县汇聚,很快就达到河堤工程所需要的人数,甚至有多。
经过河道总督府的文书们的测算这次工程两岸最多也就能容纳三十万民夫开工,再多不仅帮不上忙,甚至还会阻碍到工程的进度,并且他们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管理调动。
所以在留下三十万人之后,其余多出来的人就被遣返了。
而就在今早,朝廷那边终于把第一批物资给送到,河堤的修筑工作也终于可以正式开始。
经过初步的查看,赵元从才发现蓝田县境内的这段魏河河道情况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加严重。
不仅两岸的堤坝因为年久失修需要重新加固,就是这段河道也因为长时间未进行清理而导致河堤的淤泥已经超出了警戒线。
而随着上游的河水量增加,来自上游的泥沙又在不断堆高河床中的淤泥,这就会导致河道能够容纳的水量越来越少,水位也越来越高,两岸的堤坝也在逐渐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若是一直这样放任不管,最后随着淤泥的增加,河水的水位终究会突破河堤或者最终漫过河堤向着两岸冲去!
故而,在修堤之前,首先要做的清淤。
如果是以前,通常都是赶在雨水不多的干旱期进行的这项工作,这时候趁着河水水量减少,就可以开挖引河将上游的水流通过引河绕开主流河道,将河水引导到周遭的河湖分散水量,使得主河道露出河床再由人工将河床里积累的淤泥给清理运走,这些淤泥到时候铺散在河岸两旁的田地里甚至能造出无数肥田。
只可惜如今这方法行不通。
因为接连半个月的暴雨,以如今魏河的河水量一旦被引出来,到时候不用主河道的河堤决口,魏河的河水直接就可以向两岸发起冲锋。
而且现在也没那么多时间去一点点的挖掘出引河了,而这种情况下只能另想办法清淤。
发现开挖引河不行后,赵元从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前世元朝的“石船沉坝”深塘清淤术。
也就是将装满石块的老旧漕船凿沉于淤塘上游,形成临时拦水坝抬高水位,然后突然破坝制造激流冲走深淤,前世现代也常用这招利用水坝泄洪清淤。
可是仔细想了想赵元从却发现这还是不行,因为此时蓝田县这段河道的两岸河堤本来就已经处在了岌岌可危的境地,一旦用这招,到时候两岸堤坝也得一起崩溃。
到时候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重新筑造堤坝和修筑堤坝那完全是两个概念,到时候根本无法在春汛来临前将两岸堤坝重新修好。
最终思来想去,赵元从决定使用前世宋朝的束水冲於法!
也就是在河道两侧打入密集木桩形成一个窄槽将河道缩至原宽的三分之一,然后利用河水流速倍增的冲击力冲刷河底淤泥。
这种方法在前世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过记录,史载汴渠用此法后水行地中,泥沙自去,岁省清淤夫十五万。
而这也是赵元从目前能想到最好最合适的清淤方法了。
想到了法子后,赵元从立即就将方案在河道总督府说了出来。
随即由一众文书划分工程量,安排每段河堤的民夫数量,施工时间,以及材料搬运等等事情。
这些琐事是不用赵元从操心的,所以在下面的安排好后,赵元从便带着人到了河道旁进行巡视。
有了方案后,原本聚集起来的三十万民夫迅速被分为了两部分,一般用来运送施工需要的物资,一半也分成了三十组,沿着蓝田县境内的魏河河道按一里地一组的划分往河道里打入木桩。
当一切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赵元从正在某段河道看着民夫们作业时,一名身穿七品绿袍的官员带着满脸讨好的笑容来到了赵元从跟前。
“下官方大卫见过国公爷!
赵元从将视线从河道内收回,皱着眉看着这方大卫露出了疑惑之色,这时候一旁一直陪在他身边的李兵小声提醒道:
“总督大人,这是蓝田县新上任的县令,现在负责对接朝廷送来的各种物资转运给我们。”
赵元从恍然,点了点头对方大同道:
“方县令是吧,你来这儿是有什么事吗?”
方大卫赶忙道:“国公爷是来给国公爷汇报的,左相那边已经将此次施工所需的粮草全部交接完毕,如今都堆在蓝田县的官仓内随时都可以取用。”
赵元从闻言顿时诧异的挑了挑眉:“三十万人大半个月的粮食都凑齐了?”
原本在赵元从的预计中,严文想要筹齐此次治河所需的各种物资,其他的还好,唯独粮食肯定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因为自从蓝田县的河堤有决口的风险消息传出去后,京城附近的所有大族都在囤积粮食,就是为了等到灾后大赚一笔。
所以这时候想要筹集到足够25万人,现在是三十万人大半个月所需要的粮食极其困难,所以赵元从才在当时的朝堂上把这个锅甩给了严文。
没想到这才短短几天,他居然真的筹齐了!
三十万人,按照一人一天一斤的量,一天就需要三十万斤粮食,而大半个月按照目前的进度最少是十七天那也就是五百一十万斤,整整五十一万石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
大魏一年的税收,粮食这块也才四百万石左右。
也就是说在这短短几天的功夫里。这厮居然凑齐了大魏一年八分之一的税收粮。
这家伙的能力不得不说是真的强,怪不得能成为文官之首,能把勋贵压制到这种程度。
方大卫闻言重重的点了点头解释道:“左相找了周边所有大族买粮,这才凑够了粮食。”
赵元从闻言顿时一惊:“他找了哪些大族买粮?他们肯卖?”
在赵元从看来,这些视钱如命的家伙们,怎么可能会就这么乖乖的卖粮呢?
方大卫露出了点尴尬的表情,随即解释道:“左相他用了些手段,近来朝廷抓了好几个意图囤积粮食造反的家族。”
方大卫没有说明白,但是赵元从已经听明白了,露出了恍然之色。
感情是动刀子了,难怪那么顺利。
但随即,赵元从的嘴角也微微上扬了起来,既然他严文已经开了个头,那自己正好接上。
之前在征召民夫的时候发生了些小冲突,按照他原本的命令,是凡是接到征召令的沿岸百姓,每家都要出人当民夫,不然就重罚。
但是那些富户可不老实,用了各种手段逃避征召,还不愿意给罚金,当时为了尽快开展工程赵元从让下面的人只将他们记录在册却没有处理,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赵元从就打算放过他们。
他们可是赵元从答应给百姓们发工钱的主要财务来源。
本来他还想着等过段时间再动手的,但是既然严文已经动过手了,那他自然得跟上才行。
正好把这两件事归为一个性质,让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里,赵元从当即让人去把蓝瑞这厮给叫了过来,低声吩咐了起来。
蓝瑞是越听越亮,最后重重点了点头,接过赵元从给他的令牌便快去离开了这里。
李兵见状好奇的问道:
“总督大人,您这是让蓝校尉干嘛去啊?”
赵元从微微一笑道:
“没什么,让他要债去了”。
李兵:“哈?要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