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第一百零五章 这是为什么

第一百零五章 这是为什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所谓策论就是指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该如何安居乐业。

    兵法自然无须多言,就是指如何带兵打仗。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绝不是因为杨士奇的缘故。

    而是朱雄英一直认为,行军打仗,并非全都是武将的任务。

    士子尚武之风应该盛行。

    即便是朝廷的文官,在必要时,也可以投笔从戎。

    封侯定远,又该是何等的威风。

    即便是唐朝时,书生也是随身携带佩剑,遇到不公事,也愿拔刀相助,多行仗义之事。

    直到宋朝,赵氏黄、袍加身,开始推行杯酒释兵权。

    更是疯狂打压汉人的尚武之风。

    “东华门外唱出方是好男儿!”的谬论,也是由此而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彻底将整个民族的尚武之风打压的点滴不剩。

    即便到了国家灭亡时,数十万人蹈海悲壮殉国,依旧不敢拿起武器反抗。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一群没有卵、蛋的窝囊废。

    大宋的教训就摆在眼前,所以大明一定不会重蹈覆辙。

    朱雄英自己也绝对不能允许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再次发生。

    想到这里,朱雄英便主动前往皇宫,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朱元璋听,希望皇爷爷能够支持自己的决定。

    翌日。

    早朝。

    百官上朝,例行朝拜之后。

    赫然发现,许久不见的皇孙朱雄英,居然会坐在陛下的身旁,这让不少大臣心中没来由一阵发寒。

    以往他们这些臣子从未将皇孙殿下当回事,但近期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大事,哪一件少了皇孙的身影?

    见群臣没有上奏的意思,朱元璋这才笑吟吟的开口道:“大孙,既然他们不说,那就你来说说。”

    可以说朱元璋对朱雄英的宠溺,早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只要是大孙想要的,必定会想法设法去满足。

    更加不用说他提出来的建议还有益于大明,朱元璋自然会举双手赞成。

    在朱元璋的授意下,朱雄英这才起身道:“此次,本皇孙派遣江南巡察使杨士奇推行新政时,在丈量土地的时候,发生了些许的不愉快,想必诸位大人也收到风声了吧!”

    站在大殿中的群臣,其中有几位身体微微颤抖起来,但很快又强自镇定下来。

    虽然担心殿下会秋后算账,但心中不免又浮现些许的侥幸。

    见群臣依旧摆出一副唯唯诺诺的姿态,并没有主动承认错误的打算。

    朱雄英只能再次开口道:“本皇孙更加清楚,你们这些大臣中,有不少人暗中与各地富豪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此言一出口,满堂皆惊,所有人都在暗自猜测,殿下这是打算拿谁开刀。

    更加不敢抬头与殿下对视,生怕被殿下注意到。

    却没有料到皇孙殿下居然话锋一转道:“这种事情,以前不稀奇,之后更加不会稀奇,你们也不要担心,本皇孙并不会因为这个,而向你们问罪!”

    听到这里,群臣这才暗自松了口气,暗道虚惊一场。

    一口气还未舒缓出来,便再次听见皇孙殿下的话语。

    “只是江南之地传递回来的消息,让本皇孙颇为不解!”

    “谁能告诉本皇孙,朝廷的政令尚未颁布下去,便有人已经提前知晓,并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对策!”

    “更有甚者,居然胆敢对朝廷官员下杀手,更加胆大妄为,培养私兵,私造武器、装备,起兵造、反?”

    “这些事情让本皇孙想不通,到底是何人给他们的勇气?”

    贪污、敛财、不作为、欺压百姓的官员,朱雄英都能够理解。

    唯独这种墙头草,随风跑,两面三刀的家伙,最招人恨。

    就在人人自危,自我检讨时。

    朱雄英直接点名道:“李维安,你不妨站出来与本皇孙解释一番?”

    被点到名字的官员,双腿一软,直接瘫软在地面上。

    别看皇孙始终摆出一副人畜无害的姿态,但群臣的心中都清楚,皇孙殿下的手段,恐怕比陛下还要狠辣几分。

    而站在李维安身边的官员们,更是如同规避瘟神一般,纷纷退开,生怕牵连到自己。

    反映过来后,李维安急忙跪在地面上,哀求道:“求殿下饶命啊!下官一时糊涂,收了他们的好处,臣愿意将之交出来,求殿下开恩!”

    此人虽说只是吏部内的一名下属小官,奈何早早选择站队。

    只要等待陛下殡天,他们这些官员便可将朱允炆推上去,从而继续享受荣华。

    在目睹皇孙朱雄英展现出来的本领后,早已经成为惊弓之鸟。

    将他们这些人的美梦彻底敲击个粉碎。

    奈何陛下将皇孙朱雄英看的太重,以至于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针对皇孙。

    只能做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暗中使绊子,寻找那一丝翻盘的可能。

    所以此番江南推行新政,他便在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了过去。

    因为在他们这些人眼中,能够在江南之地雄踞一方的豪强,绝非是那些小商贩所能比拟的。

    只要皇孙殿下的人,在推广新政的过程中,与当地富豪们发生冲突。

    他们便可以从旁煽动更多的人进行反扑。

    到那个时候,他们这些官员,再从陛下爱民如子这方面下手。

    就算扳不倒皇孙殿下,至少也能够让陛下对皇孙殿下心生不满才是。

    只是他们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皇孙殿下的手腕竟然会如此的强硬,做事更是没有留下丝毫的余地。

    数千人,说杀就杀,没有半点的犹豫与迟疑,彻底将整个江南之地震慑住了,再也没有一人敢说一个不字。

    如今新政在整个大明境内推广,也没有人敢站出来与朝廷作对。

    听闻整件事情的经过后,朱元璋满脸煞气道:“来人,将他拉出去砍了,夷三族!”

    锦衣卫很快就将李维安带走了。

    整个大殿顿时寂静无声,百官噤若寒蝉。

    朱元璋冷漠的坐到龙椅上,并没有结束早朝的意思,摆明自己的态度,任由皇孙殿下在大殿上发挥。

    紧接着,朱雄英再次念出几个名字后,毫无意外,全部被朱元璋下令,拖出去砍了,依旧夷三族。

    在场的官员们,自然不乏细心之人,很快便发现,这几位被拉出去,夷三族的官员,尽是朱允炆一系的人。

    这让不少人开始胡思乱想起来,皇孙殿下这是不打算隐忍了吗?要对朱允炆下手了吗?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