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长安的荔枝:我拥兵百万被贬岭南-> 第175章 李隆基的选择

第175章 李隆基的选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李瑁被那句“好好看着”钉在原地。

    他的身体僵硬,血液凝固,唯有那双空洞的眼睛,死死盯着宫道尽头。

    他看着。

    他看着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脸上那混杂着惊怒、忧虑与不忍的复杂神情。

    她们的目光,也投向了同一个方向。

    那里,夜色如墨,宫灯昏黄,一道苍老、佝偻的身影,在几名内侍的簇拥下,正步履蹒跚地走来。

    是李隆基。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在骊山脚下为博美人一笑而击鼓奏乐的三郎,如今只剩下一个被岁月和恐惧压弯了脊梁的太上皇。

    他走得很慢,晚风吹起他花白的鬓角,显得萧索而凄凉。

    他终于走近了。

    昏暗的光线落在他那张曾经威严的脸上,沟壑纵横,写满了疲惫与惊惧。

    他的视线扫过现场,看到了跪在地上,形如枯槁的儿子李瑁,看到了面色苍白如纸的两个妹妹,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扇紧闭的冷宫大门上。

    那扇门,沉默地宣告着里面女人的命运。

    李隆基的嘴唇哆嗦了一下,他想说什么,却又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他怕。

    深入骨髓的恐惧,让他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金仙公主上前一步,声音里带着压抑的颤抖:“三哥……”

    李隆基没听见。

    他的全部心神,都已经被眼前的景象和李璘那无处不在的威压所攫取。

    他知道,这是李璘布下的一个局。

    一个专门为他,为李瑁,也为天下人看的局。

    就在这时,陈玄礼那毫无感情的声音再次响起。

    “太上皇,陛下有旨。”

    李隆基的身子猛地一颤,下意识地躬身,做出聆听的姿态。

    “陛下言,妖妃杨氏,祸乱朝纲,致使天下动荡,民不聊生。今为正国法、安民心,特赐白绫一条,着其自尽于宫中。”

    每一个字,都狠狠砸在李隆基的心上。

    他脸上的血色“唰”地一下褪得干干净净。

    赐死……

    他终究还是要赐死她。

    李隆基的目光下意识地飘向地上的李瑁,那个被他夺走妻子,如今又将亲眼看着妻子被赐死的儿子。

    李瑁的脸埋在阴影里,看不清表情,但那死寂的气息,比任何哭嚎都更让人心寒。

    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的视线也刀子落在他身上。

    她们在等。

    等他这个曾经的君王,这个女人的丈夫,说一句话。

    哪怕是一句求情的话。

    然而,李隆基只是沉默。

    漫长得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的脑海里,闪过无数个念头。

    闪过杨玉环在梨园里的翩然舞姿,闪过她醉酒后的娇憨媚态,闪过两人在长生殿许下的誓言……

    可那些画面,最终都被李璘那张年轻而冰冷的脸所取代。

    他想起了朱雀门前的屈辱,想起了兴庆宫里那形同囚徒的生活。

    他失去了一切。

    权力,尊严,乃至性命,都只在陛下的一念之间。

    他不能再失去更多了。

    在一片死寂中,李隆基终于抬起了头。

    他浑浊的眼睛里,已经没有了挣扎,只剩下一种为了活下去而卑躬屈膝的顺从。

    他对着陈玄礼,对着皇城的方向,深深地,深深地弯下了腰。

    声音嘶哑,却清晰无比。

    “陛下……圣明。”

    短短四个字,抽干了他全身的力气。

    也彻底击碎了李瑁心中最后幻想。

    李瑁猛地抬起头,那双失神的眼睛里,第一次迸发出骇人的光。

    他死死地盯着自己的父亲,那个说出“陛下圣明”的男人,嘴唇无声地开合。

    金仙公主闭上了眼,不忍再看。

    玉真公主更是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李隆基,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丢人!

    太丢人了!

    这还是那个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李三郎吗?……

    冷宫。

    那扇沉重的门,被两个面无表情的内侍“吱呀”一声推开。

    一缕惨白的月光照了进去,照亮了满地的灰尘。

    杨玉环正坐在一方破旧的矮榻上。

    她身上还穿着华贵的宫装,只是早已失了光彩,发髻也有些散乱。

    听到门响,她抬起头。

    她的脸依旧美得惊心动魄,只是那双曾经顾盼生辉的眸子,此刻却是一片死灰。

    她看到了门外的李隆基。

    看到了他那副卑微畏缩的模样。

    她也听到了。

    听到了那句诛心的“陛下圣明”。

    那一刻,杨玉环笑了。

    笑得凄凉,笑得绝望。

    她原以为,自己在他心中,总归是不同的。

    是长生殿里盟誓的爱侣,是能让他“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红颜。

    她甚至还存着幻想,幻想他会像个男人一样,冲进来,带她走。

    可她错了。

    在权力和性命面前,所有的爱情,都不过是个笑话。

    一个内侍捧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

    托盘上,一条三尺白绫,静静地躺着。

    “杨贵妃,请吧。”

    内侍的声音尖细而冷漠。

    杨玉环没有看他,也没有再看门外的那个男人。

    她慢慢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凌乱的衣衫和鬓发。

    她走到屋子中央,抬头看了看那根结实的房梁。

    她想起了自己刚入宫时,也是在这太极宫里,为他献上一曲《霓裳羽衣舞》。

    那时的他,是天下的主宰,眼里的爱意浓得化不开。

    往事如烟,不堪回首。

    她拿起那条白绫,手指纤长,动作从容。

    不是在准备赴死,而是在准备一场盛大的舞蹈。

    她将白绫的一端,搭上房梁,熟练地打了个死结。

    然后,她搬来一张矮凳,站了上去。

    她最后看了一眼这个她曾享尽荣华,也受尽屈辱的皇宫。

    目光空洞,再无留恋。

    她将自己的脖颈,套进了那个冰冷的绳圈。

    随即,一脚踢开了脚下的矮凳。

    此时,议政大殿里,李璘已经开始批阅奏折,查看大唐周边地形图。

    议政大殿内,烛火通明,将巨大的沙盘地图照得纤毫毕现。

    冷宫的喧嚣与死寂,似乎被这殿门隔绝在了另一个世界。

    李璘的指尖,正缓缓划过地图上那片名为“大唐”的广袤疆域。

    他的目光深邃而冰冷,能穿透舆图,看到其下的山川河流,以及蠢蠢欲动的狼群。

    杨玉环的死,对他而言,不过是清理前朝遗毒时,拂去的一粒尘埃。

    一个女人的命运,甚至他那位太上皇父亲的屈辱,都远不及眼前这片江山社稷来得重要。

    殿外传来沉稳而有节奏的脚步声,陈玄礼一身甲胄,未曾卸下,带着一身风尘与杀气,步入殿中。

    他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如钟。

    “启禀陛下,臣有要事奏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