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武侠修真 -> 读书无用?我言出法随你跪什么?-> 第200章 书院的未来

第200章 书院的未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三封诏书一重接一重,引起的浪潮一重比一重高。

    而间接让天子颁下这三封诏书的陆承安却没有受到半点影响。

    当初他给天子提议,若想要扼制世家门阀,为寻常百姓开龙门则是必要之举。

    但具体怎么做陆承安并未点明。

    因为时机未到。

    但北齐天子的魄力远超他人。

    借助陆承安的提醒,很快便想出了自举这个方法。

    不管是世家门阀还是寻常百姓,都有资格通过自举为官。

    但最终究竟是谁能通过这个方法挤进龙门,只有天子说了算。

    也就是说,天子完全可以暗地里操作,选用自己看好的,能够辅佐他却又不是世家附庸的人才。

    虽然他也知道,以如今天下百姓的平庸程度,想要跟世家门阀抗衡几乎是不可能。

    但至少也有一份希望,种下了一颗种子。

    任何一项制度和策略都要在实践中一点点去验证,去完善。

    自举制或许或有各种各样的弊端,可至少给了寻常百姓一个能够真正挺直腰杆做人的机会。

    陆承安心知肚明,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或许用不了多少年科举制就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了。

    科举制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九州天下虽然是超凡世界,这里拥有一大批可以搞来搞去的超级高手。

    但治理国家跟修行完全是两个概念。

    修为再高,也不一定就能治国为政。

    相反,修为越高的超凡者,越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且接地气的去为寻常百姓谋福祉。

    而一个国家百姓的生存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国力和国运。

    若举国上下所有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些百姓必然会走上反抗的路线。

    届时,也必然会有同等级的超凡者站在这些百姓一方,口中打着为民请命的口号,实则只是为了自己取而代之的野心。

    所以如何治理百姓依靠的不是超凡力量,而是真正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只有从百姓中选出合格的官员,才能或多或少的为百姓做一点事。

    天子在陆承安的书楼里看了大半年的书,已经渐渐摸索出一条思路来。

    只是过去始终没办法捅破那层窗户纸,抓不住那一闪而过的灵感。

    经过陆承一点拨,他立即就有了对策。

    自举制便是结果。

    不过这些事就算闹得再大,吵得再凶,也影响不了陆承安半点。

    他依然该做什么做什么,每天给弟子们上课,偶尔去看看璃月。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这段时间书院里又多了七八个学生。

    是书院附近一些居民家的孩子。

    有大有小,大的十来岁,小五六岁。

    书院在这里成立一年多,隔壁的一些邻居们早就知道这里是读书的地方。

    只是迫于阶层的差别,他们从来没敢有过半点奢望。

    后来还是因为大嫂的缘故,才知道书院并非是某个世家门阀的私塾,他们这些底层百姓如果想入学只需要缴纳一份不算贵重的束脩就行了。

    这些邻居这才把孩子往书院送了过来。

    那时候天子尚未颁布自举制,他们送孩子读书也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识得一些字,将来至少也能因此找到一份比他们自己现在更好的谋生之路。

    陆承安自然不会拒绝的这些孩子。

    虽然并没有将他们收为亲传弟子,但也还是趁自己在的时候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们开蒙。

    在传道授业上与陈渊他们并没有什么差别。

    只不过是没有将那篇浩然养气篇传给他们罢了。

    书院里渐渐热闹了起来,像陈渊这种已经跟随陆承安学了将近两年的弟子,自然而然的就承担起了代师授业的工作。

    除了大课堂是由陆承安来上,平日里教其他学生认字、解析等等都是由陈渊来进行。

    包括陈亢也一样。

    有什么不懂的都会去问陈渊。

    经过上一次顿悟的陈渊,如今已有六品上的文道修为,对于文道典籍的理解明显更上了一层楼。

    教授他们绰绰有余。

    后来天子颁布了自举制政令,别说是陆承安,连陈渊也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大的机会。

    他无心为官,但他却想的很远。

    书院弟子之中大师兄虽然如今外出做官了,但陈渊知道,大师兄何道哉之所以愿意去当官并不是因为他想要走仕途。

    他只是想以此来印证心中所学而已。

    只要大师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他必定会辞官不做,回到书院继续读书修行。

    二师兄李仲明大概率会入朝为官,毕竟李家与皇室牵连太深,二师兄也并不排斥为国效力。

    以他的能力以及李家和皇室的关系,二师兄的仕途必定是一帆风顺。

    而他,对于做官掌权没有半点兴趣。

    他陈渊只想留在书院,或许以后会外出负笈游学,但最终终归还是要回到书院的。

    等将来书院弟子越来越多了,他就继承先生的衣钵,留在书院教书育人。

    至于宁儿,她只需要负责开心快乐就好。

    但书院只有一个二师兄身居高位还不够,将来书院弟子越来越多,牵连也越来越广。

    万一天下无敌的先生不在了,比如传说中的飞升仙界,那书院想要继续传承下去就是个问题了。

    所以当陈渊得知天子的自举制之后,心中便有了一份计较。

    他要为书院培养一大批的背景关系。

    当然,他并不会强求这些弟子一定要去自举为官。

    但只要是有这个想法的,陈渊就一定会竭力扶持。

    等将来他们走出书院入朝为官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对书院抱有善意。

    加上有二师兄这个身居高位的亲传弟子在,书院至少有数百年的辉煌未来。

    因此,天子颁布自举制之后,陈渊便开始了一系列的计划。

    第一点便是在对于书院弟子的日常教导中关于如何为政,如何守孝增加了额外的教导。

    第二点便是在日常学习中更加严格的去要求他们。

    随后再根据这些弟子各自的特点去因材施教,规划他们将来的路。

    不得不说,陈渊今年虽然才十五岁,但从小历经苦难的他心智远远比同龄人成熟太多了。

    他经历过苦难,所以格外的珍惜书院的幸福和祥和。

    为了守护这份幸福和祥和他愿意用尽一切不违背仁义道德的手段。

    陈渊的殚心竭虑陆承安全都看在眼里,他自然明白陈渊这么做的目的。

    对于这个苦命的弟子,陆承安也自然而然的更多了几分怜惜。

    这是他的第一个弟子,毫无疑问也绝对是最重要的一个弟子。

    所以陈渊做的这些事他必定会百分百的支持。

    就算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些不恰当和疏漏的地方,那也有他这个先生兜底。

    而且陈渊给他带来的惊喜还远不止这些。

    弘德元年年底,腊月初八下午。

    正在书楼里批改弟子们上交的课业的陆承安忽然顿住了手中毛笔。

    心神瞬间进入识海,看到了那卷传道宝典,不禁会心一笑。

    “终于破万了...”

    ————

    大家觉得第四门神通选什么呢?征求大家的建议。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