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第91章 以死养生,两难自解

第91章 以死养生,两难自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府衙之外。

    剩余的一众官员听见这话,只觉得一阵彻骨的寒意从脚底直攀而上。

    随即便立马裹挟全身,将人的一切意志、思想全部击碎。

    后两者办差不力、意图逃亡他们还能理解。

    可他妈什么叫畏罪自杀也要被凌迟处死?!

    众人不理解,但却真是连死的人都不敢再有了。

    因为他们毫不怀疑。

    若是他们真敢找机会寻死,那皇帝绝对会把他们从地理挖出来再剐一遍。

    不仅如此!

    他们的家人绝对也会被以极端手段给弄死!

    能灭宗室亲王全族、十县杀九、当着全城百姓和官员的面活剐几十名高官大员。

    这样的皇帝,还有什么是他干不出来的!?

    太祖皇帝在他面前都显得仁慈了!

    此刻。

    心中懊悔的情绪甚至压过了对死亡的恐惧。

    他们恨自己捞够了银子为什么没有早点跑。

    像之前有些同僚那样——有人捞够银子又眼看民愤太大,竟直接弃官跑路。

    这其中,有一大部分跑到江南,还有一部分直接北上跑到蒙古诸部去了。

    前者他们不在乎。

    因为那里是真正的吃人不眨眼之地,他们到了那里只会被世家豪族们当作一条野狗弄死。

    然后随手丢在路边。

    但后者他们原先鄙夷,现在却是真羡慕了。

    听说有些人去了蒙古六部后,不光能保全财产,还能混个一官半职什么的,过的极为滋润。

    若是他们也早点跑了,哪里还会沦落到今天这种求生不得求死更不得的境遇?!

    但懊悔与艳羡的情绪在心中来回交织,最终又变成了对这些跑出去的人极大的恨意。

    在巨大的恐惧之下,这种恨意极为纯粹:

    大家原本都是延安府的官员,现在我们在这受苦,你们却在外面享福?!

    滚你妈的吧!老子们死要拉着你们一起死。

    一众县级官员虽未有任何沟通,但心中却在这种时候达成了一种极为诡异的共识。

    厘民度田?

    可以!

    回去之后我一定好好干,毕竟谁也不想受这千刀万剐之罪。

    但干完之后,我不光要把这些文策给上报上来,我还要把这些年跑到蒙古诸部的汉人给一并报上去。

    一方面是众人一想到那些跑出去的官员还在好好活着,就比自己死了还要难受。

    另一方面有一点其实一众官员在这个时候并不敢承认。

    甚至说,连在自己心中偷摸承认的胆子都不太有。

    那就是他们想凭借此举报复皇帝。

    没办法。

    现如今肉体上已经直接被皇帝给干碎了。

    若是再不整点精神胜利法的话,那人直接就成行尸走肉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你皇帝喜欢杀大明朝的官员是吧?!

    好!那这些跑到外面去的大明官员,你杀不杀?!

    你脑子一热真去杀的话,那大概率你自己也得死外面。

    你不杀,那你就是无能之君!

    自古以来,只有能开疆拓土的皇帝才算是真天子!

    只杀自己人算什么本事?!

    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哪个不是打的周边异族抬不起头来?

    甚至说直接派使者去操人家小国国王的妈!

    可你呢?!

    陕西被套虏、西番.当做承欢之物般随意进出。

    辽东地区自不必多说,还有倭寇、土司.

    大明国周边的异族数不胜数。

    这些人你能治的了哪个?!

    你只敢杀我们,却不敢去杀那些拖家带口跑到外面的人。

    那我们就是死了也不承认你是大明天子!

    虽说这种精神胜利法有些荒诞。

    但现如今这种局面下,它确实是存在于如今这群官员的潜意识中的。

    不过也仅仅就只是潜意识罢了。

    稍微上浮一点的胆子,他们都没有。

    因为真是被吓怕了,怕到不能再怕那种。

    而心中生出这个念头后,这些官员们注定没有机会再去多想这些事了。

    不多时。

    他们便被锦衣卫给押走办差了。

    延安府比不得西安府,一共只有十六个县而已。

    所以对于圣驾队伍中本就不算多的人手来说,并不算太大的负担。

    两三名精锐,剩下再带些随从人员,足够把这些人看的死死的了。

    延安府府城内正在上演凌迟大戏之时。

    孙传庭也是带着一队人马连夜赶了过来。

    虽说近日来的连轴转放一般人身上确实受不了,但在孙传庭心中那股救国救民的意气加持下。

    他非但没有感到疲惫,甚至赶路的时候还有心思体察了下民情。

    没办法。

    近日以来,陕西之内的各种动静实在太大。

    整个陕西都因陛下的到来而变得风起云涌。

    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

    孙传庭还真在赶路途中,听到了一个让他担忧万分的消息。

    汉中府的瑞王朱常浩,在听闻秦王宗室被陛下全族诛灭之后。

    竟开始公然将府城及周边数县大牢内的亡命之徒全部派人劫掠而出,于王府之中日夜操训起死士来。

    瑞王这两年刚刚就藩,虽不及在陕西当地经营多年的秦王实力强横,但也绝对不容小觑。

    别的不说。

    瑞王府仅一个王府的占地面积,就足有汉中府府城的一半之巨。

    可以说整个府城都是瑞王一人的独立王国也不为过。

    而且不光王府之中家丁众多,瑞王所拥田亩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府中仅被明文记载的良田——是良田而非普通田亩。

    就有两百万亩之巨。

    这两百万亩里,其中一半以上是存于陕西境内的,剩下的则分布在山西、河南、四川。

    在现如今的陕西境内,瑞王朱常浩是一个完全不弱于秦王朱存枢的存在。

    但对于这么个庞然大物。

    孙传庭实际上所顾虑的还真不是瑞王的实力有多强。

    秦王都能杀,还杀不了你瑞王?!

    孙传庭真正担心的是时间!

    陛下当然可以像诛杀秦王那般,煽动民意除掉瑞王。

    但问题是,这需要时间。

    就算比操办秦王时要快,但那也同样需要时间。

    这时间说长不长,几天下来延安府内的粮食倒是还足以支撑全府用度,不会出什么大岔子。

    但问题是,延绥军镇所给的边关压力实在太大。

    毕竟算算时间,恐怕蒙古诸部过不了几日就要南下劫掠了。

    而延绥军镇的事情又必须陛下亲至才得以解决,这个时候事情便是变得相当棘手了。

    瑞王府已经明显有了反意,万一到时候边关生事,瑞王再趁机起兵,那就是前后夹击了。

    所以孙传庭想赶来劝谏陛下:

    近些日子里先不要再对宗室动手,而且不光不能动,还要使些手段安抚他们一番。

    至少把边关稳住了之后再动。

    虽然此举有些许服软之意,但为了大局也只能忍上一忍了。

    孙传庭也对瑞王招揽亡命徒的举动恨之入骨。

    但陕西境内种种困境此起彼伏,孙传庭想不到除了大加安抚外,还能有其他什么办法。

    而且最要命的是。

    孙传庭还担心瑞王假意接受安抚,实则背地里憋着搞个大的。

    有秦王的前车之鉴,这群王爷绝对不会老老实实的坐以待毙。

    但偏偏他们不死还不行。

    一百多万亩良田,够养活多少百姓了?

    更别提府中的那些存粮,掏出来说不定能给延安府吃上几天。

    想到这里,孙传庭深吸一口气,加快了脚步。

    他准备再次向陛下去毛遂自荐——为了大局,他孙传庭要亲自前往汉中府去安抚瑞王。

    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如今除了孙传庭自己,圣驾队伍里还真没有人能再去办妥这件事了。

    总不可能让陛下亲自屈尊去安抚叛贼吧?

    所以此行虽然危险重重,但孙传庭心中并无任何惧意。

    陛下都为了大明准备御驾亲征了,他做臣子的难道还会怕死不成?!

    等他亲自向陛下确认完御驾亲征的消息,他便立即请命动身前往汉中府。

    就在孙传庭思索如何安抚瑞王朱常浩之时。

    汉中瑞王府内。

    年岁还不到三十的朱常浩正身披袈裟、一边滚动着手中佛珠,一边满脸肃穆的观赏着王府内的甲士死命搏杀。

    自年少时期,朱常浩便开始吃斋念佛。

    他一向不好女色,唯独爱财。

    先前在京里还未就藩之时,他便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找内帑、找户部要银子。

    甚至说。

    连自己准备结婚需要银子采买东西的理由,都拿出来用了无数次。

    只是为了多要点银子和田产。

    没办法。

    出家之人,淫我不沾了,那银你总得给我留点吧?!

    而现在。

    秦王被抄家灭族之事,他已经听说了。

    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生挚爱。

    即使是佛门中人,现如今也不得不举起屠刀了。

    他详细了解了秦王被除掉的经过,最终得出结论——秦王之死,实在是因为他没有将主动权一开始就给捏在手里。

    结果就是一步慢步步慢,被那歹毒的皇帝给用计阴杀。

    因此这种低级错误,他朱常浩绝对不会再犯。

    只要皇帝敢来汉中府,那他就直接率兵伏击,跟皇帝拼个你死我活出来。

    身为佛门中人,朱常浩也不想和自己的手足血亲闹到这种地步。

    但谁让皇帝他实在太过毒辣?!

    想起那个竟胆敢没收同宗财产分给贱民的皇帝,朱常浩刚刚还在袈裟下被映出几分佛像的面容。

    陡然间变得疯癫峥嵘起来。

    前方的甲士搏杀之声变得越来越激烈,朱常浩手中的佛珠也滚动的越来越快。

    哗啦啦——

    不知为何,手上那串价值数千两的佛珠竟突然间线绳绷断,随即佛珠散落一地。

    朱常浩抬头一看,这才发现是前方的搏杀已然停止。

    最后一个名义上的敌寇,也随着佛珠的断裂而被斩去首级。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有秦王的例子在前,瑞王为了自保,自然会选择用活人练兵。

    如此一来,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军队战力。

    同样是因为秦王的缘故。

    朱常浩所选的这些练兵耗材里,并没有平民百姓。

    其中一部分是犯了刑法但却不够狠厉的罪犯。

    另一部分则是汉中府内的一些最底层宗室。

    那些贱民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联合起来的力量却的确能冲击王府。

    所以朱常浩自然不会再去招惹他们。

    非但没有招惹,他还给汉中府的那些贱民们减免了许多赋税。

    虽说那些赋税也是他来就藩后刚加的。

    但他毕竟刚来汉中没多久,还没来得及大肆祸害。

    所以此举一出。

    皇帝再想凭借煽动民意之手除掉他,是万不可能的了。

    至于那些底层宗室,则是朱常浩刻意抓捕而来的。

    毕竟练兵耗材总是要有的,百姓不能动。

    那就只能把目标放在这些活的还不如百姓的底层宗室身上了。

    说白了。

    宗室与宗室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还大。

    朱常浩根本没把这些底层宗室当成跟自己一样的物种来看。

    而且朱常浩此举除了练兵之外,还另有深意。

    如今全陕西都知道皇帝把宗室当成官吏一样杀。

    那么过段时间,把这事给泼到皇帝身上去,

    自然便能裹挟起全陕西的宗室愤恨。

    你皇帝会裹挟民意,难道我宗室就不会了吗?!

    想到这里。

    朱常浩躬身向前,对着前方满地的尸体唱了声“阿弥陀佛”

    他看着这些尸体,表情由刚才的疯癫转为怜悯。

    这些人活着也只不过是在承受命运的业火而已。

    贫僧此举也算是将他们送往极乐世界了。

    朱常浩默默在心中又为自己记了一笔功劳。

    同时。

    他又不由得想起皇帝近日所作所为,眼神微眯。

    朱常浩最近一直在遣人收集皇帝情报,如今已经知晓皇帝将大部分兵力派至延绥军镇了。

    如此一来,皇帝若是再来汉中府的话。

    那就可以轻而易举的送他一起前往极乐世界了。

    就算不来,他也要想尽办法将其送去。

    异族犯边之事常有,这点是陕西全境都众所周知的。

    到时异族来犯,皇帝必会亲至延绥镇守。

    而趁着这个时候。

    自己从背后插他一刀,那么他便必死无疑。

    朱常浩已经来不及去想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此刻的他只想皇帝死。

    没办法。

    出家之人,为了心中唯一的信仰,自然是要奋不顾身不顾一切的,

    瑞王朱常浩。

    延安府府衙内。

    朱由检看着宗室名册上名字,准备等会就派人把他家给抄了顺便再全族处死。

    老实说。

    他最近比较忙,所以还真没来得及听说什么瑞王有意谋反的消息。

    所以朱由检准备杀朱常浩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个。

    而是上午刚被放回去的那些官员,刚刚已经给他送来了周边县郊的田亩、户籍名册。

    这东西对于大明朝官员们来说,本就是他们赖以贪污的根本。

    你要是连自己的县里有多少人、多少田都不知道。

    那还怎么捞银子?!

    所以这些东西,每个官员暗中都是有一个账本的。

    朱由检治理延安府的策略,说白了其实很简单。

    搞清楚了每县人口田亩后,直接统筹规划分配粮食,让全府百姓撑过这个冬天。

    至于这么多粮食从哪来,一方面是从受灾稍轻的地方调度些来,例如西安府。

    但更多的还是要靠抢。

    毕竟前者也只不过是刚能自足而已。

    所以坐拥百万亩良田的朱常浩,就在这个时候映入朱由检眼帘了。

    朱常浩究竟该不该死,对于朱由检来说根本不重要。

    他的死对帝国有没有利,这才重要。

    很显然。

    朱常浩的死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这个时候他怎么样都得死了。

    至于如何杀他。

    对朱由检来说确实连个问题都算不上。

    兵力人手不足、时间不够充裕.通过客观条件来看,情况确实有些不利。

    但只需一招转移矛盾。

    所有问题便在顷刻间迎刃而解。

    用底层宗室去杀上层宗室,再轻松不过。

    深谙人性的朱由检再清楚不过,底层宗室对于大宗藩王的恨,要比百姓们还要强有力的多。

    朱由检这些天来研究过,大明的宗室问题相当复杂。

    除了顶层的亲王、郡王、将军、中尉,剩下的所谓宗室则纯粹是徒有虚名了。

    而这些宗室才真正占了整个宗室份额的绝大多数。

    但他们过的却甚至比普通百姓还要凄惨。

    百姓还能种地、经商.这些人在祖制的压迫下,只得依靠俸银而生。

    但陕西根本发不出来俸银。

    如果是百姓和藩王之间是纯粹的阶级矛盾的话。

    那底层宗室和藩王之间除了阶级矛盾,还有极大的内部矛盾。

    自己的苦难固然可怕,亲戚的富贵却更加令人揪心。

    这是人心中最深的仇恨,或者可以称呼它为劣根性。

    所以对于朱由检来说。

    仅需一纸诏令,就足以把陕西境内这群底层宗室全给煽动起来。

    他刚准备开口下诏,恰逢此时有一名小太监躬身前来禀报道:“陛下,孙传庭孙大人求见。”

    朱由检点点头:“带他过来。”

    孙传庭被带进房间,请完安后刚准备开口和陛下说及汉中府瑞王之事,陛下一句轻飘飘的话却让他瞬间呆滞。

    “传庭,你来的正好。”

    “带人去汉中府,将瑞王朱常浩抄家灭族,办完瑞王府后,再去把陕西境内剩下的其他王府也一并处理掉。”

    孙传庭:?

    晚点还有一章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