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唐朝当神仙-> 第215章 敬神君喽(+5)

第215章 敬神君喽(+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李玄暂时借住在云梦山上修行。云梦山一众师长弟子都对他被赐下的那枚丹药很感兴趣,每日瘸子吐息打坐的时候,身边都围着不少人。

    三水和初一两个小儿。

    撒泼打滚,死缠烂打,换来了一起下山的机会。

    年纪小小,欢天喜地背着包袱,揣着干饼和一点银钱,从师祖那里请来两把长剑,挥的风声阵阵。

    “此为仗剑遨游!”

    初一站在三水旁边,两个人身边还蹭着那黄色纸猫,乐眯了眼。

    三水欢呼一声。

    “我们去找前辈去,听说前辈要去越州会稽。”

    ……

    ……

    大船行过数道山水。

    顺流时日行百里,逆流或遇风浪,就停滞不前,一路沿城停靠,补给市易。行了两个来月,终于到了杭州。

    下了船,猫儿也不用顿顿吃鱼了。

    江涉抚平袖子上的褶皱,方才陈闳一直拉着他说话,许久不松,极为伤心的样子。

    江涉只得袒露实情,他实际上是要去会稽访友,恰好与这位大画师同地,早晚会去会稽。如今在杭州下船,是另有要事,才被松开袖子。

    走入城内。

    江涉站在繁华的街头。

    满眼望去,青瓦粉墙,莲花一道道,长舟行在桥下,挤开两旁荷叶,十几个汉子赤着上身,喊着号子,行得很急。

    李白和元丹丘站在旁边,瞧了一眼。

    “先生,他们准备赛龙舟呢。”

    江涉站在桥上打量了一会,迎面吹着温热的熏风。

    “又快到一年五月了啊。”

    上一次五月,那是四年前,江涉在清虚观领了庇佑的符,耳边也是这样,都是摊贩不断叫卖艾草的吆喝。

    当时,襄阳县县令程志请他除去几个骗子的师门。

    四年过去。

    也不知程县令如今怎么样了,是否高升。

    那给他立的庙,这么多年来百求不灵,应该也没人上香了。

    真是一件幸事。

    四月底的江南已经热起来。

    他们走到南市,挤在人堆里,艰难跋涉到一处酒肆,用个午饭。

    江涉给猫儿点了一小串羊肉,自己吃着冷淘。

    这东西实际上有点像是凉面,面条煮熟,用冰凉的井水浸漂,凉爽劲道,再加上佐料和肉脍,别有滋味。

    猫吃着自己的碟子,又不断看向江涉的碗。

    “你也想吃冷淘?”

    猫还记着不能在人前说话,会把这些人吓死,脑袋摇了摇。

    江涉敲了敲桌子,叫来伙计。

    “可否再做一碗冷淘过来,分量少些,一两筷子的量就行,钱我照付。”

    伙计听到前面,以为这人要吃白食,听到后面那句照付,眉头就松了起来。

    他笑呵呵地说。

    “自然可以,小的这就去叫厨子多做一份。”

    伙计动作麻利,转身报去后厨。

    江涉吃着饭,外面忽然有婆子喜气盈盈,用红布抱着个襁褓中的婴儿,扭头钻进了对面的药铺里。

    还有人在药铺外点起爆竹,敲锣打鼓的。

    药铺里,那婆子喜滋滋说。

    “王郎中,多谢你啊,我家孩儿今天摆百日酒,要是没有你告诉我们求子的方子,我这个孙儿轻易还求不来……”

    说话大声的很,连李白都听见了几句。

    他对元丹丘说:

    “才百日的小儿,能受得了这种折腾?”

    药铺外可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襁褓中的婴儿耳朵能受的住吗?

    连药铺里的郎中都吓了一跳。

    连连摆手,走到外边,劝他们把锣鼓声停下来,爆竹也不要再点了,生怕不把孩子惊到。

    外面一下子静了许多。

    婆子让他放心,还走出来说着。

    “我给孙儿求了庙里的平安符,一准康健,无病无忧。”

    “那庙祝说我儿始终得不到子嗣,就是因为阴寒之气太重,喝了几回符水就好多了,这孙儿又生在夜里,平日得多热闹,不能太静气……”

    江涉抬头,饶有兴趣地打量。

    郎中觉得十分荒谬。

    他观了观小儿面色,又仔细给他把了把脉象,眉头越皱越深。

    “如今还未出什么差错,但以后可不能如此了,这么小的孩子,要是被惊了魂,你想叫回来都难。”

    婆子听着点了点头,心里不知听进去了几分。

    “客官,面好了!”

    伙计端着一个平碗就走了过来。

    这碗口宽、大而浅,看着分量不少,实则两筷子就能夹完。店家多少还是存着几分心思,怕客人看着面少不高兴。

    江涉把钱递给他,叫住对方。

    指着外面还在说符水的婆子,江涉问:

    “他们说的庙是什么地方?我也想去瞧瞧。”

    伙计看这几人打扮,都是读书人的样子,口音也不是他们这边的口音。

    他收好了钱,笑眯眯说:

    “客官不知道,咱们这有些庙可灵。”

    “那王婶子我也认得,之前他家媳妇成亲五年了没生下一儿半女,城里的药铺都看遍了,光这对面的几家药铺都去过不下五回。”

    “如今这孙子还是去庙里拜出来的,虽然看着是有些不妥当……但咱们也开不了口。”

    “客官问的那庙,是在下边县里,顺着西边走,得走到於潜县那边。”

    “那地方拜香的多,客官稍稍问一声就知道了。”

    江涉道谢。

    等伙计走后,他没有用那大碗,而是小心把碗里的冷淘拨到猫自己的碟子里,这样猫吃的方便,店家也方便,免得其他食客计较。

    用完饭,才慢慢悠悠打听了路。

    向着伙计说的那县行去。

    ……

    ……

    “敬——神君喽————”

    清晨,县里很是热闹。

    县令站在一众县官和富户之中,带着众人进行祭祀。

    这县里有个奇怪的风俗,就是要祭祀神君,却也不知道神君名号,只称做神君,有许多年了。

    神君下还有许多弟子,各自有庇佑的地方,有的能让人诞下子嗣,有的能点石成金,有的商贾发财,有的庇佑健康……

    别说,还挺灵。

    乐声响起,仙气飘飘。

    台上正中摆着神位。

    两侧各有十几个神像,所有的位次都有严格规定,不得僭越,据说已经传了很多年,每个位置都有讲究。

    前几年还有位四郎君,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神像忽然碎了,他还关切了一句,庙祝却说不用理会。

    祭祀的流程一大堆。

    县令刚到於潜为官的时候,还记的头晕眼花,今年已经颇熟了。

    他洗净斋戒几日,开始诵读祝官预备的祝文。

    扬起声音——

    “惟大唐开元十七年,岁次己巳……文林郎、守於潜县县令王甘,致祭于神君。”

    “恭惟尊神,奠兹水土,育我黎元。厚德载物,品物咸亨。庇佑众生,以养万姓。春祈秋报,礼典攸彰。今者时维仲夏,恶气滋发,毒虫侵扰。谨率僚属,虔修常祀。荐以牲牢……”

    【求月票】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