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 第207章 :政 第207章 :政
- (熬夜码字码傻了,我把张宝张梁给忘了,上一章添加了一段剧情,订阅过的书友刷新一下即可,不会二次扣费。)
当张显一行人马踏进苇泽关那厚重坚实的门洞,关墙内,俨然成了一座喧腾的工坊之城。
巨大的水轮在关墙内侧引来的湍急溪流带动下,不知疲倦地隆隆转动,驱动着成排的木制纺车和织机。
一车车刚运抵的原毛和成捆的棉花被迅速卸下,投入巨大的梳洗池或送入弹棉的工棚。
新制成的御寒衣物被打包装车,由骡马驮着,或由健壮的民夫肩挑背扛,逆着人流的方向,朝着太行山径深处,朝着那些仍在风雪中跋涉的黄巾流民队伍送去。
张显勒住墨影,静静地看着眼前这片热火朝的景象。
他身侧赵云阿山等人早已习惯这种场景。
但对刘关张三人来讲,这就有些太过震撼了,他们一个个的都瞪大了眼睛。
“主公!”
统管苇泽关的赵虎跑到了张显近前行礼问候。
后者看了他一眼笑了笑:“做得不错,也是能独当一面了。”
“嘿嘿。”虎娃憨笑着挠了挠脑袋,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
张显看他这幅模样,又没好气的点了点他的脑袋,一阵寒暄后,他肃了肃神情问道:“流民所过几何了?”
赵虎脸上的憨笑也稍敛,正色回道:“回主公,这二十几日过境的流民差不多有二十三万了。
按你吩咐,入苇泽关者先休整一日,吃饱穿暖,再分发干粮姜块,继续迁徙至柏井堡。
听柏井堡那边说,王公派出的郡学士子们早就准备好了,登记造册,宣讲法令,按户丁分发田亩,农具,种子指引,安排得井井有条。
就是…就是人太多了,柏井堡已经快塞不下了。”
张显听着微微颔首。
“倒也无碍,想来文若那边也已经安排好各囤聚点了,这次广宗流民一次涌入确实量过于大,加上本就要往并州迁移的普通流民,一处两处地点自然是无法妥善安置的。”
“经此一次,太原人口之数怕是要破百万之众了。”
上次大婚总结过一次人口,那时就已经有六十万之多了,太原之民二十万,流民四十万。
等这次广宗黄巾完全进入,流民总数恐怕就要破八九十万了,总计人口绝不会低于百万。
说完,他朝身后扫视了一圈,对赵虎吩咐道:“准备些酒食,肉多一些,让弟兄们好好休息一会。”
“诺!”赵虎拱手应下,转身便去安排。
径道之中,苇泽关算是最大的物资屯居点了,所有从并州发往冀州的物资粮秣都是要从这里调拨。
原先的苇泽关算不得雄厚,只是一些夯土墙面,而今这里已经是混凝土的关墙,高耸不可攀。
可以说只要占据苇泽关,整个太行山以东就都在张显的控制之中。
下马,修整。
张显叫来了赵云以及刘关张三人。
“子龙,游弈军此役辛劳,你先率部暂驻苇泽关休整三日,补充给养,整饬军备。
三日后,移防离石,西河新附,草原诸部虽暂慑奉先兵威,然其心难测,着你与奉先互为犄角,整训新附牧民,编练保甲,严查私藏甲胄弓矢,务必确保西河安稳,为今后后向云中,五原等地推进扫清后顾之忧!”
“诺!”
“玄德。”
“在!前将军。”
刘备稍稍近前一步。
“玄德是想建功立业还是想稳定一方?”
张显打量着刘备,别的先不说,就刘备在职的这段时间里倒也是兢兢业业。
刘备眉眼微跳,当即抱拳躬身:“回禀前将军,我兄弟三人想建功立业!”
张显颔首,看了眼赵云,他们之前的那点小摩擦他倒也知晓了,算不得什么大事。
于是下令:“刘备,关羽,张飞听令!”
“在!”
“编尔三人入游弈军中,官职不变直属赵云统管!”
“边军战事不断,尔等若想建功,那便拿出实力来!”
“谨遵前将军之令!”
三人神情微微激动。
张显摆手:“但丑话说在前头,你三人入我游弈军,需明白并州军系与其他军系的不同,我给你三人定下一个任务。”
“入我游弈军后,你三人需通读军法条例不得有误,若触犯我军军法,军吏的刀可不会看你是不是人才!玄德,你督促云长与翼德。”
“是。”
刘备肃然拱手。
张显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身出了修整点,翻身上马,墨影轻嘶一声,迈开四蹄。
“阿山!我等先回!”
“诺!”
十三亲卫也是上马紧随。
赵云他们能休息,张显却是休息不得,并州之事繁多,又有广宗黄巾依附,他这个主心骨必须尽快返回主理政务。
况且,封侯,晋前将军,督统三州军务,这些事也要跟文若他们好好商讨商讨。
——
晋阳城,郡守府。
暖阁内,炭火驱散了深冬的严寒,却驱不散忙碌。
巨大的并州舆图铺在长案上,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朱砂符号和蝇头小字。
荀彧,陈纪,王烈,韩暨等核心僚属齐聚,人人脸上都带着疲惫。
“……截止昨日,经柏井堡登记入册的流民,已达二十四万七千口。”
户曹掾的声音带着沙哑:“其中,授田于大陵,兹氏,平陶三县新垦区者,约二十万人,暂安置于昭余泽畔屯垦点,以工代赈参与水利道路修筑者,有八千之数为匠户已陆续迁入虑虒工坊区安置。”
“余者尚屯居在柏井堡周边屯田村。”
“粮秣!”
荀彧的声音缓缓响起:“昭余泽屯垦点,每日耗粮几何?工坊区新增匠户口粮几何?春耕种子储备可足?开荒所需铁器,耕牛缺口还有多少?需确数!”
“禀郡守!”仓曹掾连忙展开一卷厚厚的簿册。
“昭余泽二十万口,日耗粟米……因以工代赈,壮丁口粮加倍,合计需粟米约三千石!工坊区新增匠户及家眷口粮,日耗约百石!春耕麦种,粟种已备七成,尚有三成缺口,正从太原各处平价征购。
铁制农具缺口巨大新入之民实在太多,新设于昭余泽畔的汾阳铁坊昼夜赶工,仍不及所需之半!耕牛…并北并西两地正在调度!”
一连串冰冷的数字砸下来,暖阁内的空气仿佛又凝滞了几分。
二十四万人!这几乎是原太原郡的总计人口了!而且这些人是新入,短时间内几乎没有产出,全靠原有资源供给,每日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无底洞!更遑论安置,授田,生产工具这些了……
韩暨一直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椅背,此刻忽然开口:“粮秣压力,可暂用新制压缩军粮缓解一二。
此物以麦麸,豆粕,粟米碎,油脂,盐糖压制而成,虽口感粗粝,然一块足供壮汉饱腹半日,耐储运。
现已日产五千块,开春后水力大锤到位,产量可再翻倍,可优先供给昭余泽以工代赈之壮丁及路途较远之屯垦点,方便运输。”
荀彧眼睛一亮:“善!此物甚好!公至,需再加大产量!”
“压缩军粮的产量暂时提高不了,但是铁器缺口.”
韩暨继续道,目光投向舆图上:“关键在鼓风!人力,畜力鼓风,效力太低,制约出铁,冬日水力也小。
匠作坊那边的‘火室’(蒸汽机原型)试验已近尾声暂可试用。
我有意抽调熟手匠人,携关键部件及图样,即刻赶赴汾阳铁坊,就地改造水力鼓风为‘火室’鼓风!若成,铁水产量,旬日之内可翻三倍!”
“火室鼓风?”王烈抚须,眼中露出惊奇:“公至,此物…果真如此神异?”
“千真万确!”
韩暨斩钉截铁:“此乃主公所授格物之妙!绝非虚言!唯需精铁铸造气缸,活塞,然并州之铁,足堪此用!”
“好!”荀彧赞许。
“此事由公至全权督办!匠作坊,汾阳铁坊人手物料,皆听你调遣!
“诺!”韩暨领命。
暖阁内,一项项关乎数十万人生存,关乎并州未来的决策在激烈的讨论和高效的部署中迅速达成。
直到亲卫通传的声音在门外响起:“禀郡守!主公车驾已至府门!”
阁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起身,整理衣冠,目光齐齐投向门口,带着一种找到主心骨的振奋与期待。
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暖阁的门被推开,一身玄色常服肩头还沾着未化雪花的张显,大步走了进来。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阁内众人,扫过案上堆积如山的文牍舆图,最后落在那一张张写满操劳的脸上。
没有寒暄,张显径直走到主位坐下,声音沉稳。
“文若,公至,王公…诸君辛苦了。”
“现在,跟我说说,我们的家底,还撑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