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578章 《猪仔》

第578章 《猪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古巴哈瓦那街头,车子驶过古巴革命广场后,终于抵达住宿地。

    阿莱霍化身导游,再次向他们讲述起革命广场的故事,革命广场上是切.格瓦拉的巨大画像,上面写着“永远向胜利前进”。

    这里是古巴哈瓦那的心脏,画像后面的建筑就是古巴内政部和卡斯特罗的办公室。

    “这个酒店距离革命广场走路只需要十分钟,中国的同志们如果想要散步,可以随时向我提出。”

    阿莱霍说着看向古巴文化部门的官员,只见对方微微点头,甚至提出可以派人保护他们的安全。

    进入酒店,一股发霉的味道扑鼻而来。看起来像是公寓改成的酒店,装饰尽力展现出该酒店的高档定位,但墙边拐角破损的地毯和墙皮脱落修补的痕迹还是出卖了它们。

    马尔克斯站在走廊里回忆道:“刘,当年这里可是高档场所,我作为一个记者根本没有钱住在这里。据说站在这个酒店的楼顶,可以看到卡斯特罗先生在办公室里办公的身影。”

    刘一民轻笑了几句没有说话,要是真能看到的话,卡斯特罗也没有那么难暗杀了。

    等代表团安顿下来之后,古巴陪同人员陪着他们吃了一顿晚饭,吃饭间隙,一群人大谈中国和古巴兄弟般的同志友谊,在反美霸权的斗争中结下来的浓厚情谊,希望未来两国能够加强文化交流。

    曹禹和钱锺书回答起来老成持重,刘一民除了文学问题外,基本上不主动搭话。

    曹禹在谈论以往的友谊时,主动避开了政治方面的问题,钱锺书则是用幽默的语言或者中国民间故事接话。

    “中国和古巴虽然距离的远,但我觉得只要努力,咱们的友谊会越来越紧密。”曹禹笑着说道。

    古巴文化部官员望着东方虔诚地说道:“我曾经到中国学习革命理论,我们说着中国话,唱着中国歌,中国就是我第二个故乡。”

    说完对方率先开口,唱起了《人民军队忠于D》。

    【雄伟的井冈山

    八一军旗红

    开天辟地第一回

    人民有了子弟兵

    从无到有靠谁人

    两万五千里万水千山

    突破重围去抗日

    高举红旗上延安

    转危为安靠谁人

    】

    歌曲一开口,现场不少古巴人齐声唱了起来,接着中国作家代表团开口跟唱。

    一曲歌曲唱完,对方仍然不尽兴,又唱起了《我是一个兵》等几首革命歌曲。

    古巴人喜欢音乐,热爱跳舞,唱歌的时候有人主动起身跳舞助兴,约晚上九点半,招待会才结束。

    回到房间,阿城满面红光地说道:“没想到古巴人这么热情好客。”

    “我当年还见到过一位古巴留学生,能到中国学习的古巴人,都是有革命理想的大好青年。”马识途望着夜色中的哈瓦那感慨道。

    刘一民正在走廊口跟阿莱霍交谈,想问他要一点资料。

    “刘,你需要什么资料,如果是我能找到的,我一定给你。如果敏感的话,我需要汇报。”阿莱霍好奇地问道。

    刘一民笑道:“不敏感,不敏感,我想要关于华人劳工在古巴的历史资料以及华人劳工参战的资料。”

    “这些啊!”阿莱霍松了一口气,这些资料并不是敏感资料,只要他能找到的,他都能给刘一民送来。

    “阿莱霍先生,你不会是以为我想要你们古巴绝密情报吧!”刘一民打趣道。

    阿莱霍讪讪一笑转换了一下话题:“刘,你初至古巴,感觉怎么样?”

    “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刘一民坦诚地说道。

    “是啊,古巴是一个美丽的国家。”阿莱霍重复了一句后,就让人帮忙去寻找华工资料。

    马尔克斯走过来询问刘一民身体如何,得知身体轻松,于是就邀请刘一民去革命广场转一转。

    马尔克斯想去看看自己的老领导切.格瓦拉,不仅没有喊上其余的中国作家,连阿莱霍都没有让他随行。

    “刘,没有翻译,我们用蹩脚的英语交流。”马尔克斯用美国中情局对他的评价调侃了一下自己。

    走到革命广场,马尔克斯从广场上一位老奶奶手中买过一朵花,放在了切.格瓦拉画像前,鞠躬之后久久伫立。

    刘一民拍了拍马尔克斯的肩膀没有说话,两人在革命广场待了半个小时左右。

    在这半个小时里,刘一民终于查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马尔克斯的英语真的很烂。

    回去的路上,马尔克斯夸奖刘一民去年在国际电影市场上贡献出了许多经典电影。

    “哈哈哈,去年确实拍了不少。”刘一民脸上掩饰不住的高兴。

    马尔克斯询问道:“目前奥斯卡正在投票,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今年《奴隶的救赎》《忠犬八公》呼声很高啊。你觉得能否获奖?”

    “获不获奖导演最关心,《忠犬八公》是中国导演拍摄的电影,获奖几率并不高。《奴隶的救赎》有可能,也只是有可能。”

    奥斯卡奖一般在三月和四月之间开始投票,后来最早在一月份就开始投,拥有投票资格的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会员。

    马尔克斯说道:“我看过《奴隶的救赎》,这确实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并没有对美西方国家进行美化,这很难得!”

    “剧本授权之前,我对剧本进行了严格限制,导演并没有随意修改剧本的权利。你知道的,剧本到了导演手里,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如果手里没有缰绳,他们将会把剧本改的面目全非。”

    马尔克斯谈起《百年孤独》电影改编权的问题,他觉得《百年孤独》要改编的话,必须选择一位好导演,要不然他宁愿不改编。

    “不是所有的导演都能成功表现出《百年孤独》里的沧桑和孤独感。”马尔克斯喃喃自语。

    刘一民说道:“相信合适的剧本会遇到合适的导演。”

    刘一民回到酒店之后,跟曹禹和钱锺书打了一个招呼就回到房间睡觉。

    马尔克斯抱着被子走进刘一民的房间:“刘,我们即将分离,听说中国人为了表示友谊,好朋友会住在一起。”

    “马尔克斯先生.”刘一民思索了一下没有拒绝,将床整理好后:“在中国这叫彻夜长谈,抵足而眠。”

    幸亏刘一民和马尔克斯都不打呼噜,两人聊到深夜十二点,才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翌日清晨,中国代表团迎着哈瓦那的晨曦站在古巴华工参战纪念碑前,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朵花,注视着纪念碑鞠躬悼念。

    古巴政府和文化部门以及文学界都各自赠送了花篮,曹禹写了一副悲伤至极的挽联——【猪仔泣血锁链沉,异域孤魂悲赤县】。

    古巴官员在纪念碑前讲述华工在古巴独立战争中的英雄事迹,中国大使发表名为《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的演讲。

    这场活动的参与者里面,有众多从中国学习归来的古巴人,除了政府官员还有退伍老兵。他们向中国代表团展示当时从中国带回来的纪念品,胸前挂着领袖像章。

    中午,大使馆邀请这些老兵到使馆参加聚会,会议中间,老兵们再次唱起革命歌曲。提起那段同志友谊,这群老兵忍不住动容落泪。

    古巴安排的行程大多是参观,并没有真正的文学交流项目。主要地址为古巴革命历史资料馆、国家博物馆和古巴哈瓦那大学。

    在行程中,阿莱霍走到刘一民旁边,告诉刘一民他让人找到了许多关于古巴华工的资料,可惜这些资料多为西班牙语,刘一民可能看不懂。

    “我看不懂没关系,我可以找翻译。”刘一民看了一眼旁边的黄锦炎。

    阿莱霍说道:“好,我晚上会让人给你全部备齐。这些资料最远涉及到第一批抵达古巴的华工,里面有不少华工参战英雄。”

    晚上,刘一民就收到了阿莱霍为他搜集到的资料,足足有一掌厚。

    刘一民委托黄锦炎帮他翻译:“老黄,我按稿付酬!”

    “一民同志,这怎么能问你要钱呢,我也想知道这里面的内容。”黄锦炎大致地看了一眼资料:“一民同志,这些资料我翻译之后能让我发表吗?”

    “可以啊!”刘一民说道。

    “那就不用付酬,我还感谢你嘞,国内缺这方面的资料。”黄锦炎高兴地说道。

    晚上,大家正准备睡觉,古巴文化部门再次打来了电话,他们准备授予曹禹哈瓦那优秀剧本奖和团结勋章、钱锺书为古巴团结勋章,其余代表团分别授予古巴友谊勋章。

    刘一民感叹道:“古巴这次用劲儿挺大啊!”

    曹禹笑道:“咱们也不能辜负主人的盛情,既然授予勋章,到时候咱们就出席领奖。”

    钱锺书看到黄锦炎拿着的资料,好奇地询问:“你们从哪儿找来的?”

    “我向阿莱霍要的,这些都是华人劳工在古巴的生活、参战资料。”刘一民说道。

    曹禹打量了几眼资料,倏尔扬眉笑道:“一民,看来你是有新的思路了?”

    “什么思路?”马识途下意识地问完之后嘿嘿一笑:“瞧,我这脑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汪曾祺说道:“这段历史确实是值得记住的一段历史,一民,等你这本书写好了,到时候召开文学座谈会,一定要邀请我参加。”

    “我准备将这本书的名字就命名为《猪仔》!”刘一民说道。

    马识途皱了下眉头:“听起来很.”

    “听起来就令人痛心。”汪曾祺说道。

    马识途觉得自家写作将华工称呼为“猪仔”会不会不好,刘一民觉得这样写可以正视历史,并且起到警示和控诉作用。

    当年清政府在外交文件里面,“猪仔”两个字是文件的标题。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发的条文为《大总统令广东都督严行禁止贩卖“猪仔”文》。

    马尔克斯得知刘一民有动笔的打算,鼓励道:“这是殖民和压迫以及奴隶追求自由的历史,应该写出来。拉美数百年的苦难,其中有一部分属于华人。”

    黄锦炎和钱锺书各自拿出资料给大家翻译,许多地方令人感到生理不适,痛苦的感觉充斥己身。

    华工被贩卖到拉美,不仅被强迫工作,甚至连婚姻都不能自主。华人不能通婚,必须和被掳来的黑人结婚,原本是夫妻的甚至还要被分开。

    “这群西班牙畜生!”阿城愤怒地骂道。

    马尔克斯双手捧着下巴,深邃的目光里愤怒和痛苦相互交替。

    晚上躺在床上,马尔克斯沉默许久,之后不断地咒骂着殖民者的惨无人性。

    “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里都充满了劳动者的鲜血!”马尔克斯重复着马克思的名句。

    4月18日,中国作家代表团在古巴国家博物馆接受古巴政府授勋。

    古巴政府内政部官员发言向刘一民他们表达祝贺,感谢他们为中国和古巴友谊所做的贡献。

    曹禹代表作家代表团发言,感谢古巴政府授予他们团结和友谊勋章,希望中国和古巴两国能够携手前行,不断增加交流。

    古巴媒体对勋章授予仪式进行报道,意在国内不断铺垫,让民众开始逐渐接受两国关系好转的现实。

    勋章授予仪式结束,也就意味着这次拉美之行正式结束。

    他们在古巴的沙滩上休整一天,接着直接飞抵美国旧金山。

    沙滩上,古巴人懒散地晒着太阳。阿莱霍指着东北角告诉他们,出海不远就能抵达美国佛罗里达州。

    “我们是反美的最前线,又是一个容易遭到封锁的岛国,如果没有兄弟国家的支持,我们迟早会崩溃。”阿莱霍低声说道。

    马尔克斯看向刘一民:“刘,我觉得‘国际文学联合会’这个名字挺好的,咱们就以这个名字命名吧!”

    “好啊!”刘一民笑着说道,从此不仅中国有文联,也有国际文联了。

    马尔克斯跟刘一民不断地交换着意见,曹禹和钱锺书时不时出言提供建议。

    马尔克斯望着无边无际的海洋,胸中的豪迈之气油然而生:“刘,我已经预感到了,国际文联一定能成为世界文学组织里面最为重要的一个组织。”

    最近,马尔克斯不断地收到朋友发给他的信件,里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总体而言支持者多,还有不少人主动申请加入。

    刚谈论到组织正式成立的时间节点,曹禹和钱锺书对视了一眼,曹禹适时说道:“马尔克斯先生,我代表中国作协、中国文联正式邀请马尔克斯先生访问中国。一旦组织正式成立,您有想知道在哪儿举办成立大会吗?”

    “我所在的燕京大学也想请马尔克斯先生讲课,如果有机会成行,马尔克斯先生,可一定要到燕大给学生们授课。”刘一民接话道。

    “地点?”马尔克斯沉默了,这件事情他不是没想,但是他没选到合适的地方。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和经济动荡,根本不适合设立这样的机构。要是放到欧洲小国,合适是合适,但是距离美西方太近,容易被人近水楼台。

    刘一民说道:“我觉得不如放在中国,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里的大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是第三世界国家里的代表国家。”

    “刘,这倒是一个合适的地点,不过我希望提前去考察一遍。”马尔克斯说道。

    刘一民笑了:“正好可以顺便访问一下中国,中国的文学界和读者都对你非常感兴趣。”

    马尔克斯微笑着伸出手:“我一定去,到时候咱们谈更深入的细节。”

    马尔克斯想过偏心将组织地点放在自己的家乡——哥伦比亚,想法刚闪出来就被他抛之脑后:“要真是在哥伦比亚,前来开会的作家刚下飞机,下一秒就遭到绑架。”

    阿莱霍说道:“国际文学联合会,一定要有我!”

    “不能少,不能少。”刘一民笑着说道。

    刘一民坐在沙滩上觉得太晒,于是穿着泳衣下海游了一会儿才上来。

    马识途调侃道:“一民,听说你喜欢去北戴河游泳,这加勒比海的海水和北戴河的海水味道有什么区别?”

    “加勒比海的海水更咸!”刘一民幽默地回应。

    马识途也准备下海一趟,曹禹赶紧说道:“老马,你行吗?”

    “家宝公,你就看好吧!”马识途捶了捶胸口大声地说道。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