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百肝成帝:从杂役开始!-> 249 二境玄秘,仙音妙用

249 二境玄秘,仙音妙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白雾泛香,飘悬上浮,融归天地。

    此乃“头顶三花”起兆。

    李仙感受变化。武道境界“食精蜕凡”、“塑骨罗胚”…均是增加体蕴,趋向天地,增添可能与延长寿数。

    力量显著增强。但并不夸张,这仅为附带。

    温彩裳颔首道:“不错,许是涉足险地,叫你‘一鳞半尾’的天地精华,消化得更快许多。”

    四下清幽,时闻鸟鸣。

    久不闻追兵踪迹,闲心倏起。自然而然探讨武道。温彩裳有意传教,瞥向身旁大树,说道:“你施展碧罗掌,打在这棵树上,控制力度,可别打断了。”

    树高七丈,冠叶茂密。无甚特殊处。

    李仙炁湖近七十丈。炁量汹涌,抬掌打出。树干狂震,树叶簌簌洒落。毒蛇、毒虫、杂虫…一齐掉落。

    温彩裳说道:“你掌法圆满无缺、登峰造极,但还可再强一步。你再次出掌,同时起奏仙音试试。”

    李仙沉咛:“起奏仙音?”,出掌刹那,手骨轻碰,袅袅仙音奏响。只听“砰”一声,树干震抖。

    树叶如雨点般直坠下地,插在泥土上。树叶轻盈,落叶本该左飘右荡随风偏转,如此直插坠地,着实稀奇。

    李仙明悟:“这是仙音奇效!”

    温彩裳笑道:“你照我所说,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边奏响仙音,边再出掌。”李仙照做,掌印树干。

    树叶缤纷,竟盘旋树干,如水涡般盘旋。李仙问道:“夫人,这是何理?”

    温彩裳笑道:“袅袅仙音是武道一大基石。熟练掌握仙音,实力更上层楼。”

    “你且细想,武人周身二百零六块骨,两两相碰,均有异韵。指骨相碰,声音清脆,一闪既过。腿骨相碰,甚是沉闷,余韵悠然。”

    “无数音韵,互相结合。或缓或急,或清或闷。组成无数奇音,武人究其一生,也难摸索穷尽。”

    “而妙用更是无穷,便若自然万物,无尽变化。”

    李仙顿悟道:“天地有色,亦有音。”

    “溪水潺潺,流经山石间隙时的清响,落叶飘落的簌响…一切一切,无穷无尽。武人体似天地,自要临摹那天地之声。夫人…我说得对吗?”

    温彩裳一愕,笑道:“也算正确。你很聪明,武道需有自身见解。我先传你两道音韵。”

    “第一道,名曰‘守身音’,自脊柱尾闾关起奏…遇到强敌,遭受伤势,你震响守身韵。可护全周身,亦可静心守气,保身清明。”

    “第二道,名曰‘攻杀音’,自玉枕关起奏,经诸骨阖奏……你抬掌出剑时,奏响攻杀韵。杀势更强,好如两军交战,一方擂鼓震天,气势澎湃。一方闷声闷气,气势低落。一但开战,擂鼓震天者,足以少胜多!”

    武人基础在于脊骨。

    脊骨乃立天之柱,亦是万韵之始。脊骨二十四节,应对天地节气。

    尾闾、夹脊、玉枕三关,分别通精气初生、心火温灼、脑髓玄窍。顶天立地,通天彻地。

    李仙铸得脊如神山。仙音起奏之既,声势、气概、规模…便已远胜旁人!

    无门无路的武人,侥幸迈入第二境。初感仙音之妙,方知“脊骨”之重,但往往为时已晚。李仙幸得温彩裳栽培,这条道走得夯实。

    一境武人造诣精深者,气力、武学、应变…或不差二境武人。何以交战时极易吃亏。便在于这种种玄机。

    李仙学奏“守身音”、“攻杀音”,受益良多,实力骤增。守身音奏起,体迸淡淡白芒。攻杀音奏起,剑势汹涌猛烈。

    很快皆已习会。温彩裳说道:“仙音虽妙,不可乱奏。应敌之时胡奏仙音,反而会伤及自身。”

    李仙受教。初摸这关要,兴致勃勃。将“守身音”、“攻杀音”牢牢记住,起奏停奏练得自然顺畅。

    半个时辰后,李仙初已掌握,见天晴明朗,收拾行囊,再又行路,李仙在前劈道,温彩裳护全身旁。

    李仙说道:“夫人也善用袅袅仙音吗?”温彩裳说道:“非也,胸鼓雷音、袅袅仙音,我均不擅长,甚至算是舍弃。我厉害之处,在于‘浊衣披身’。”

    李仙问道:“这般厉害手段,如此舍弃,岂不好可惜?”温彩裳摇头笑道:“天底下厉害手段无穷无尽。武人有所擅长,便有所不擅长。何来稀奇?袅袅仙音厉害不错,可称武道基柱之一,然…并非精通袅袅仙音,才可算厉害。武道浩瀚,手段千奇百怪,你问得太早无益,还是快赶路罢!”

    非是她藏拙不告,而是武道脉络太多。言语难以说尽,唯有且行且见,且试且尝…才知其中滋味。

    行约数里。李仙尽开眼界,忽见前方光亮,来到一处悬崖边缘。微风习习,吹打身躯。

    将憋闷湿粘尽数吹散。扬眉吐气,神清气爽。

    崖高数十丈。李仙劈伐树藤,编织为绳,沿绳索爬下。快到崖底,双足着地后,顿感身子下陷…

    李仙奇道:“这里原来是沼泽!灌木丛遮挡了视野,还好没直接跳下。否则陷入泥沼,就危险了!”爬索上崖,将情况告知。

    沿崖摸索,另僻一条小道,下了山崖。

    又行十里有余。周遭植被渐变,野蛮生长的灌木尽皆消失,古树虽高,但已不遮阳光。

    温彩裳喜道:“这是‘歇脚林’。”李仙问道:“何为歇脚林?”温彩裳说道:“古来有强者,喜将陵墓修建于山野。修筑陵墓的木工、匠工、随行众…需往返多次。然山野之中绿海茫茫,沿途之凶辣,你我均已见得。”

    “而一座盛大的陵墓,修筑起来需…数十年,乃至百余年不止。是以那些随行众、匠工…往返时,在密林之中,拨种‘罗布杉树’的种子。”

    “罗布杉树生命力强,可啃食树根,树干笔直,树香驱虫,演化成林后。便是较为安全的林地。”

    李仙说道:“夫人好见闻。”由衷敬佩。温彩裳喜道:“到了歇脚林,可暂且宽心了。”

    豁然开朗。阳光打来,浑身暖和。湿粘之感尽褪。李仙寻到一湖泊,游鱼嬉闹,无甚危险。

    两人入湖洗沐。洗去汗污,褪下衣物用火烘干,浑身轻松,总算歇息一阵。

    李仙感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果真没错。”草地干燥,蚊虫、蛇鼠虽有,但并不泛滥。

    铺好地铺,望星光赏月亮,微风伴入眠睡得十分舒坦。

    翌日。

    李仙习练武学,将七星步、残阳衰血剑、浩渺腿…诸多武学尽练一遍。

    炁湖滋长,又有进步。

    肚中饥饿。便来到湖边,捻起石子缠上蚕丝。看准游鱼,精准打射而出。石子嵌入鱼身,再一拉蚕丝,便可带出湖面。

    连打三条鱼。收获甚丰,李仙收好蚕丝,打道回府。忽见地上有血迹,李仙心想:“莫非在我之前,已有人来到此处?”

    谨慎起见,沿血迹追去。拨开一杂草密丛,果见一道身影。其身材矮小,样貌普通,衣服湿粘脏臭。

    乃是“无极刀门”弟子。

    李仙抬掌欲杀,忽想道:

    “此人无关紧要,且不急着杀。他出现在此,证明无极刀门也已进入虎哭岭。不如将他救醒,打探情况。到时再杀不迟。”

    探其鼻息,摸其骨骼。手指微微用力,卸了手腕、脚腕…骨节。将他扛回营地,温彩裳正盘腿内练,甚感意外,便问询情况。李仙如实告知。

    温彩裳检查伤势,调配草药,让李仙烹煮熬制。她则翻袖出剑,要断其四肢,以防后患。

    李仙说道:“夫人且慢!我已卸他关节,他醒来也掀不起浪。倘若卸他四肢,他心灰意冷,可问不出东西了。”

    温彩裳颔首笑道:“有道理。”两人原来是想到一处了。

    她将剑收归袖中,消失不见。李仙十分好奇,何以凭空消失?

    熬好草药,喂那人服下。约莫半日后,那人轻咳几声,朦胧间醒来。

    李仙威逼利诱,问询情况。那人惊恐之余,感叹命运凄惨。绝望无助,自然知无不言,尽数吐尽。

    原来……

    讨剑联盟声势浩大,冷血神捕鼎力相助、江湖义士愤慨帮忙。包围渭虎江附近,来势之汹,前所未有。

    却又扑空了。

    李仙、温彩裳穷途末路,藏进虎哭岭。

    冷时兴说道:“既然藏入虎哭岭,便不必追了。他们九成难活命了。”主动告辞。

    苏求武等众摆设宴席,送离冷时兴。均又想:“这便结束了?”

    苏求武、李犬、齐北刀、沈平平、赵志远等虽知虎哭岭凶煞,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心中难安大石难落。

    各相商讨,决意入岭搜寻三日,三日后不论结果如何,皆撤离出岭。李犬出身泰心宗,与虎罗宗素有交情,特意拜访虎罗宗宗主张睿风,欲求虎哭岭舆图。

    张睿风婉转回绝,奉劝别尚自入岭。众人追逐数月,受伤受挫…恨意深埋,实已化做执念。

    怎会听劝告?皆想:“纵使请不来舆图,只需小心谨慎,料想并无大碍。”

    便齐入虎哭岭。只留钱景豪与些许弟子,侯守岭外。岂知这一回,却自投罗网。

    古树遮天蔽日。

    众人先后遭“虎祸袭杀”,数十人命丧虎口。又被湿雨淋淋,身染怪疾,浑身红肿。

    第二日起,苏求武便已开始整队回府,不敢再追。来时分明做好标号,定好方向。回时却偏偏迷路了!所做标记全然不见。

    众人实力甚强,自有辨别东西南北之能耐。但辨得南北,走起来却总有偏差。愈走愈乱,渐渐连身处何处都不知,朝南朝北走都难走出来。

    此后数日,沼泽、迷林、朊猴…悉数遭遇。损失近七成。

    赵志远、苏求武、李犬…等堂堂三境武人,却因为一时疏忽,被巨鳄拖入沼泽。

    虽实力过硬,将巨鳄击杀。

    皆自身难保,无力再追杀。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