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百肝成帝:从杂役开始!-> 251 墓藏传承,纯阳居士,如临仙境 251 墓藏传承,纯阳居士,如临仙境
- 山势雄伟,气韵非凡。彩鹤南飞,白雾氤氲。
峭壁垂青松,地中生浊莲。赤霞东洒,霓光流转。宁静不晓冬夏,致远不觉岁月。
险恶山岭中,藏一片仙境。
温彩裳笑道:“即便寻不到舆图出去,也不枉费走此一路了。在此处安居,胜过歇脚林。”
行入墓藏大山。
如踏新天地。湿闷之感尽消尽散,畅意清爽如获新生。此处蕴养数千年,孕育神异果实。
一条藤蔓垂下,末端挂一朱红小果。李仙随手一摘,吞食入腹。血气急行,头发乌黑许多。
[你服食绿藤朱果,技艺服食,熟练度+5]
[服食]
[熟练度:1036/3000大成]
……
李仙纵身起落,轻盈敏捷。将朱果尽数敛采,充当储量。墓藏大山绵延数里,侧峰、前峰……错落交迭,规模雄伟有序。
温彩裳观山测地,用出毕生所学。窥知墓藏格局涉及“南阳习俗”、“堪舆营造”、“天时地利”、“道藏学说”…诸多杂学。更确定墓主为“纯阳居士吕洞之”,饶是以她地位,听闻古来居士线索,不禁随之神往。
她不吝赐教。
言语间洒漏学识,尽是难闻秘辛。
李仙出身卑贱,才智过人。素知“武道难觅”、“才学难寻”。一路听温彩裳高谈阔论,全凭学识才智,便可化解诸多困难,巧避种种灾厄。更觉得“才学”贵重。一有机会,必然尽捡尽采,将学识密辛攒进脑海。
勘得半日,将山览尽。温彩裳摇头轻道:“这墓藏主人,堪舆之术远比我厉害。”
李仙说道:“进不去了?”
“非也。”温彩裳说道:
“墓主格局极大,墓藏群山中有数片湖泊,山势有揽星抱月之韵。暗指囊括乾坤,胸襟如海。似这等性情,我猜他墓藏不会完全封死,生恐后人入内。反而随缘随性,入口或在某处。但需凭自己摸索。”
仙鹤鸣春,轻霞送暖。温彩裳款步登山,思绪过甚,额头泌汗,双眸却尽是兴奋。
登一百九十余丈。墓藏正门,面朝绿海幽林中的一片湖水。那湖水名为“点睛湖”,乃墓藏风水关键之处。温彩裳早便窥知,故而一早确定此处有正门。但墓藏、墓藏…正门多是难以通行的。
特意上山,只观察墓主的气度。这世间墓藏无数,因墓主生前际遇、性情、手段、喜好……等不同,墓藏的凶险程度,自也相差甚巨。
温彩裳虽越发确定,墓藏出自吕洞之。但她对吕洞之所知全出自古籍记载。其中定有偏差。
故而看墓藏正门,从细节处揣摩墓藏凶险程度。
见那大门设立山腰,眺望绿海,门呈四方,大有揽怀天下之气。
视野宽敞,风高气爽。全无阴气,温彩裳暗暗敬佩,心想她若身死,墓藏必是机关丛丛,叫来者有来无回。墓门自要端庄华贵,但方圆数里外,便开始藏凶带险。
温彩裳喃喃道:
“客从云中来,请取鹤中丹。”
门前立一石碑,碑文写就几字。乃是缭乱“草书”,狂放不羁之气度毫笔间尽展。
温彩裳说道:“南阳时期,书法重意而非形。与大虞、大武书法相差极巨。大武当世的书法大家,好如你阿弟师尊符浩然,对南阳一派书法,向是嗤之以鼻。”
“然在我看来,这飞扬跋扈的书法,却颇有韵味。当时时局混乱,居士自当放荡。后世却难有这般人了。”
她侃侃而谈,轻抚石碑。不禁思索碑文用意,她性子绝非豁达,与墓主全然相悖,着实不解其意。
李仙学识窄浅,但自有股豁达之气。虽不通书法,却也落落大方站在碑前琢磨。
李仙初瞧一眼,直感字丑缭乱。但再细看,却觉书字之人,必豪放不羁,书笔之时,必再狂声大笑。便也摒了字形,体会淡淡韵律。
温彩裳说道:“草书虽潦草,但自成规矩。”借势教导李仙书法学文。
李仙感悟更浓,恍惚间如与墓主神交。竟颇有投缘感受,他心想:“我却做了白日梦?这种墓藏大主,岂会与我神交?”
头脑晕晕乎乎,渐有疲乏困倦。李仙眺望山脉,畅声呼唤两声,便神智清明,状态良好。
石门久固,附着青苔。难以推动,便另寻别路。
温彩裳观得风水有漏。墓藏大山侧峰的山体中,有一处常年风雨侵蚀,地质牵动,出了裂痕。
裂痕可通进墓藏。虽地处较偏,但沿道而走,能到主墓室等处。若墓中真有舆图,此当为突破。
山体裂缝甚是狭窄,勉强可通人。李仙目视黑处,但被杂乱山石遮挡,难以看到底处。
李仙心想:“管他许多,姑且一试!”放开手脚,将蚕丝碧玉索系在树干上,用力拉扯,确认稳固,便运起七星步朝下探索。
温彩裳甚是羞赧,啐骂一嘴。捆索之法,出自“蚕衣错玉功”。本是系在自己身上,如今却系在树干中。
“臭小子,有意调侃我。”温彩裳目光粘湿,情念愈浓。日久相处,生死共险…诸多感触,积压心间。
前数丈漆黑逼仄,再深入些,石壁中闪烁点点光晕,空间宽敞开阔些许。
底下有风吹来,带起衣角发梢。李仙借着缝壁光晕,又深入数丈。蚕丝碧玉索已用过半,眼见置身茫茫之中,
李仙心想:“这缝隙不知多深,蚕丝碧玉索长度有限。一味深入,终不可取。我需想一个法子,先探一探底。”
见缝隙光晕点点,有如星辉,着手去抓。摸下些细碎石矿,顿时了然:“这些石矿,形如沙砾,但散发微光。想来是那星斑石。本藏在山壁深处,但日晒雨淋,洗刷缝隙。将其显露出来。我且借来一用!”
施展“妙云手”探云取雾…探壁取石,几番出手,便将周身星斑石尽数取下。仍觉不够,纵身轻荡,极力收集“星斑石”。
收集足够,李仙摊开手掌,掌心星光灿灿,甚是光亮。
暗运“碧罗掌”,掌中迸发水雾。用力挫捏,聚拢成团。星斑石蓝光茵茵,照亮周身一丈。
再将星斑石抛下。
隔了数息,只听“砰”一声触地而碎。星沙洒落遍地,缝隙底部一幕了然。粗略估计,仅有十余丈。
有些杂草毒蛇。李仙心道:“这些毒蛇,毒性不知厉不厉害,倘若被咬上一口,可大大不妙。”脚尖勾住石壁缝隙。取弓连射,将危险尽数扫除。
李仙施展轻功落下。再探查周围,再无任何危险,且确是入墓通道。爬上缝隙,将温彩裳接下。
温彩裳知道李仙所做,欢喜赞道:“你很谨慎,很好。”又想李仙所做许多,是为自己,更深陷情迷。
起了火把,前道狭窄。
两人前后而行,来到一间空室。室中燃有蜡烛,竟数千年不熄止。
李仙真挚鞠躬,说道:“扰前辈安宁,实在不妥。此来借一些东西,还望答应。”
温彩裳微微颔首,跟着行一“南阳抱手礼”。观察四壁。东壁画龙,北壁画虎……任何一幅画,都价值连城。但身处险地,妄生贪念,定招祸患。
故而只鉴赏,不触碰。温彩裳说道:“这四副壁画,实也预示墓藏格局。”细言所知所察。
墓藏机关连纵,迷道层出不穷。
温彩裳巧妙避开机关,躲开迷道,沿墓道探寻深入。见许多南阳玉器、石雕、壁画…杂乱之物,数之不胜。
入墓藏如归家,优雅从容,却自不取分毫。李仙虽生性好财,却不恋财。更不多瞧一眼。
然墓中格局精密,有些机关却难避免。两人不知行了多久,见得一条狭道。
温彩裳停下脚步,凝重说道:“不妙了。”李仙问道:“为何?此道藏有机关?”
温彩裳说道:“机关倒没有,但玄机很深。其内藏阴阳八卦,五行变化。此道名为‘回肠道’,道虽狭窄,但通行复杂。有时前一步、后一步之差,足以将两人分隔极远。”
李仙说道:“那咱们可得抱紧了。”借势揽去,着手四摸。温彩裳身子一软,既无奈且羞嗔,柔声道:“你又讨便宜。”
温彩裳摇头道:“这条回肠道,机理复杂。却不伤人性命,只将人分隔。你抱着我,反而走不出。若不抱我,必会被分开。”
李仙说道:“另寻别路?”温彩裳说道:“这墓主是很有格局,气阔如渊之人。墓藏中虽有机关,但只防备宵小。另寻别路,仍可能遇到回肠道。”
“这般…我将墓藏所知,悉数告知你。你进入回肠道,寻觅山势舆图。我原地等待,最为稳妥。”
温彩裳自知时运不佳。学识虽渊博,但身无内炁。遇到意外,难以应对。数月来托李仙关照,早已依赖。想到墓中分别,顿时毫无底气。
透过墓藏,窥知墓主心胸开阔,气度如海。墓藏虽奇,但不凶不辣…倘若掌握应对之策,自保应该无妨。
便折中想出此计。李仙说道:“好!为了夫人,我冒险一试!”他心胸豁达,毫不拘泥。但天性风流,着实难改。
温彩裳知道李仙乃有意言重,但却不住荡漾,说道:“你可不许受伤,不许死了。倘若…倘若真…”目眶竟微红。
相拥许久,之后数日。
温彩裳传授李仙墓藏杂学、南阳奇事、风水堪舆…这许多知识。温彩裳言语精简,李仙聪明机灵。很快掌握墓藏学识、南阳相关、吕洞之生前轶事…等等。
准备充足后,李仙佩弓戴剑、整备齐全,踏入回肠道中。行约数步,眼前道路错杂复杂,来回盘旋,乱人心神。
李仙心想:“花笼门的盘肠小步,也有这能耐。二者不知道道理是否相通?”
实则确实相通。盘肠小步、回肠狭道…道理相近,均涉五行八卦。但盘肠小步猥琐狭隘,回肠狭道浩大纷杂,要更厉害几分。
李仙行约半日。全已不知身处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