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孤岛点灯人-> 第一卷 第66章 六十万

第一卷 第66章 六十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倘若平常,张总肯定是出门接电话了。

    可是,今天张总喝多了,人在酒精下彻底放开了,豪放不羁。

    余磊在一旁听得触目惊心。

    确实是“惊吓”。

    自己吓自己。

    张总挂断电话,烟灰从指间簌簌落下,他似乎没有察觉到这个细节,继续笑着和成经理谈笑风生。

    这看起来就是稀疏平常的小事吧。

    女儿,就是爸爸的命根。

    然而,余磊却听得真切,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六十万?半年?”

    这个数字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回响,像一根钢针刺在神经上,让他整个人都紧绷起来。

    他看着张总谈笑自若的模样,突然觉得有些恍惚。

    这人不是在谈论女儿的学费生活费,而是在说今天晚饭吃了几口青菜。

    在他看起来,钱应该就是手机上的数字,随意添加一个零罢了。

    富人的世界,穷人不懂。

    英国,伦敦。

    余磊新闻联播里看过,就是乱,乱,乱,犯罪高发的城市。

    眼前这个爸爸不担心嘛?还打这么多钱,也许上海人见过识广吧。

    余磊酒量不行,成经理帮他挡了不少酒,所以他撑得住。

    他低头看着桌上精致的桂菜,冷盘是凉拌河粉和桂林米粉,热菜还没上。

    桌上的白酒已经喝了一半,成经理和张总已经进入“酒桌文化”的状态,谈笑风生,话题从电力项目谈到北海的海鲜,再谈到上海的天气,谈笑间“毫无壁垒”。

    唯一不聊的就是工作。

    就是嘘寒问暖。

    余磊却食不知味。

    他想起自己住的宾馆,是公司安排的,说是“公司的协议酒店”,听起来挺高大上“四星级”,结果进去一看,一股霉味。

    不仅房间老旧,设施陈旧,连空调都吱呀作响,但价格却不菲,一晚六百多,含税。

    他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钱回去报销得找人签字,但成经理却轻轻一句:“没事,人事的人会处理。发票收好,记录、拍照,发给人事,他们会走流程。”

    余磊感觉跟着领导真好,要是搁在平常,他都得自己部门领导签,再去市区几个领导签字,万一碰到哪个领导出差,不在啥的,你还得去好几次。

    一次来回起码四个小时,以前广西派的领导就喜欢让你折腾,现在的领导体谅一线人员多了,让你放在财务,能帮忙就帮忙。

    余磊这才意识到,这顿饭、这顿酒、这宾馆,其实都不是“接待”,而是“规矩”。

    是工程内、大单位之间的一种默契,一种潜规则。

    可他还是忍不住想,六十万,半年。

    这几乎是他十年的工资。

    他今年二十八岁,工作五年,月薪六千,年终奖两万,一年总收入大概八万。

    如果没有任何支出,不吃不喝,五年才能攒到五十万。而张总的女儿,半年就花掉六十万。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活在另一个世界。

    他不是没有见过有钱人,大学里也有家境优菲的同学,但那只是“有钱”,不是“资产”。

    看来广西跟上海的差距是巨大的,全方位的。

    而张总这种,是“资产型”的有钱,是那种不需要为钱焦虑,甚至不把钱当钱的人。

    他们谈钱,就像谈天气一样随意。

    “磊子,你才刚转正。”成经理藐视一笑,“搞能源的,一年给你十万?你不会那么廉价的,我们是发电集团标杆,要真是这样,你书不是白读了。”

    看着余磊的稚嫩表情,张总也笑了,改口说余磊像自己年轻的时候,刚出校门,对于钱的认知完全“白纸”。

    但是在集团内,只要好好干,前途无量。

    “来,小余,你多吃点。”张总夹了一筷子鱼给他,广西特色鱼“官垌鱼”,“年轻人多吃点,以后有的是苦头吃。”

    余磊笑着点头,却觉得喉咙有些哽咽。

    说实话,作为广西人,这人他自己压根没吃过,啥“特色”,“不特色”,穷就是他的特色,吃饱饭,每顿有一小片腌肉就不错了。

    从小到大,他看着爷爷奶奶一天天变老,觉得一家人有饭吃,在一起,不生病就是最开心的事情。

    钱能代表亲情吗?

    可是眼前的六十万,直接毁灭了他的三观。

    官垌鱼是产自广西浦北县官垌镇六万大山腹地的特色淡水鱼,依托石梯江及山涧溪流的天然泉水资源,采用明清时期传承的“小窝流水养鱼“模式进行养殖。

    其养殖池多建于房前屋后荒地,以青草、瓜叶等天然饲料投喂,生长周期达3-4年,成鱼普遍重达3公斤以上,最大个体可达52斤。

    因长期处于流动高氧水质环境,鱼肉具有肉质紧实、无泥腥味、香嫩不腻的特点。

    “再来一块,鱼腰腹部位的肉最为肥美。”张总的一句话,将余磊拉回现实。

    “腰?”余磊实话实说,“张总您懂得真多,经验丰富,我敬您一杯。”他双手端上、举杯,二两白酒,一饮而尽。

    “哎呦,谢谢小兄弟。”张总双手合十,这面子够大,直接自己干了三杯。

    随后,就是满桌子笑语。

    余磊很开心,也笑,甚至不顾体态,哄堂大笑,但是不知道为何而笑。

    饭后,他们被送回宾馆。张总没喝多,司机是喝饮料的,显然这是场“轻量级”的饭局,真正的酒局还没开始。

    成经理和张总似乎约好了明天再继续深谈。

    跟着领导出差,不用两人一间,中午可以睡单间了,成经理让他睡醒了,上午九点前把该准备的资料准备好,都在包里。

    余磊并不清楚是些啥东西,但是看起来就是“整理资料”,不难。

    回到房间,余磊脑袋有些涨,毕竟酒量不行,厕所吐了一会,然后洗了个澡,刷牙后,站在窗前,望着夜上海的灯火,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自己大学时的理想,想起了村里的电工父亲,想起了自己爷爷奶奶,妈妈为了卖几块钱的菜、鸡要扛着扁担,去镇里,山路来回要一天。

    眼眶湿润了。

    因为,这里的灯是亮的,而家里却没有。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