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 第三百三十四章 来自总部大佬的偏袒,苏长青大修铁路 第三百三十四章 来自总部大佬的偏袒,苏长青大修铁路
- 总部!
“这个苏长青,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这一口气,就将我们新四军、八路军的政工人才,搞经济的好手。”
“都他娘的给一网打尽了啊!”
“还真不客气!”
总部的一位首长,放下手头的电报。
笑着说道。
“胃口要是不大,还是他苏长青吗?”
另外一位首长,放下手中的茶杯。
满脸的笑意!
“能在奉北这个地界上硬生生杀出三块根据地。”
“再从这三块根据地出发,一举拿下北满地区。”
“一千多万的人口啊,没有点胃口,能吃下这么大一块肉?”
“也就苏长青这家伙敢想敢干,还敢赌!”
“这要是胃口小一点,奉北野战军怕是眼下站稳脚跟都难啊!”
“要我看啊,长青同志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
“可以说是很照顾我们了,毕竟奉北地区局势依然比较严峻。”
“而我们的要求又高,任务又重!”
“这种情况下,也只有长青同志们能顶得住这种压力吧!”
“租赁!”
“也亏他能想的出来,天马行空。”
“偏偏还做到了!”
总部大佬们对苏长青的“偏袒”,已经是成为了习惯。
其实也并非是什么“偏袒”,毕竟无论是谁做出苏长青这样的成绩。
多多偏袒一些。
也是情理之中的。
“这个娃子哟,不让人省心是真,做事情总能以小博大,取得大成绩也是真。”
“他说的没错!”
“眼下的北满地区哟,发展是硬道理。”
“也是唯一的出路,只有发展起来,利用好满洲地区的丰富资源,和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我们才能慢慢摆脱对外界的依赖嘛!”
“你看,眼下欧洲战火一起。”
“北极熊国的达瓦里氏哪里有什么时间来管我们,到最后还不是得靠我们自己?”
“还是那句话:爹有娘有,不如我们自己有。”
“握在我们手里的东西,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飞机要有!”
“大炮要有!”
“坦克也要有嘛!”
总部大佬们闻言,纷纷点头认同。
“没错!”
“那……”
众人纷纷看向苏长青的老师,等待拍板。
“就按他的意思办吧,我看奉北地区。”
“等安静一段时间专心搞建设啰!”
“这也是长青同志擅长的地方嘛!”
“让他搞吧!”
“把奉北搞下来,全国这盘棋。”
“不就活过来了?”
“把东洋人给挤兑出奉北了,东洋人不就必败无疑了?”
“听说长青同志还准备在哈城搞飞机,我看行!”
“搞起来!”
“搞一个大大的战机编队,改变我军没有空军力量的历史!”
“除了飞机,还要把铁路给搞起来。”
“连接草原,沟通五台山根据地,把我军的几大根据地连成一片嘛!”
“这对于我党我军来说,可不就是一件大好事了?”
“哈哈哈!”
“好,好这个想法好,搞成一片!”
“搞得东洋人焦头烂额,搞得我党我军欣欣向荣。”
……
“同志们呢,哎咳哟氨。”
“扛上肩那,哎咳哟氨。”
“挺呀么挺起腰氨,哎咳哟氨!”
“往呀么,往前走氨,哎咳哟氨。”
嘹亮的号子声,响彻整片建设工地。
根据总部的指示,奉北根据地专家的研究。
一条沟通奉北地区与外草地地带的铁路,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之中。
在这支热火朝天的铁道队伍中,有一个手持相机的外国佬。
端着相机,对着这些干得热火朝天的铁道工人。
“咔嚓咔嚓”的拍着照片。
他似乎对于这种景象,十分的喜欢。
“陈!”
“你们的铁道工人的精气神,是我在灯塔帝国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充满热情,充满力量!”
“我能从他们的声音中,感受到对这份艰苦工作的热爱。”
“很难想象,一个工人会对如此繁重的铁道工作如此热爱。”
作为一个大洋彼岸的记者,斯诺这么一个外国佬竟然会对大夏国土地上的一个政党如此感兴趣。
会对这里充满热情的工人如此兴奋。
在这里。
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和谐与纯粹。
也看到了闪闪发亮的红星,照耀了整个大夏国。
“斯诺同志!”
“这一切可都是你极为好奇的奉北野战军总司令苏长青同志的手笔啊!”
“铁道工人是长青同志从北满地区招募的青壮年劳动力,他们都是有工资的。”
“铁路的修建是个艰苦的工作,北满地方政府给予的工资水准很高。”
“比之大夏国其他地区的工人,要高上太多。”
“足够这些青壮年劳动力养家糊口,大家伙儿干得热情澎湃,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此之外!”
“铁道工人的三餐也是被包了的,这在眼下的大夏国可不多见。”
“听说伙食还不错呢,在向奉北野战军的标准伙食靠拢。”
陈将军话音刚落下,便听到负责后勤的炊事班工作人员大喝一声。
“开饭啰,开饭啰!”
“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同志们,开饭啰!”
听到开饭声传来,铁道工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
朝着炊事班所在的方向涌去。
“老张头,今儿个吃啥啊,这么香!”
“看来今天又有口福了,嘿嘿嘿……”
“要是这铁路永远都有得修,我真想一辈子待在铁路上。”
“去去去,你小子尽说些瞎话,你他娘的这是在诅咒铁路永远修不完吗?他奶奶的!”
“哈哈哈哈哈……”
人群之中,爆发出一阵阵大笑声。
“今天你们这帮家伙有口福了,猪肉炖粉条子!”
“香的很嘞!”
“老规矩,每人每顿三个白面馍馍!”
“打一碗猪肉炖粉条子,再来一勺豆芽菜!”
“好嘞!”
在这个战火纷飞,有上顿没下顿的岁月之中。
别说是吃饱、吃好!
有的吃,就不错了。
更不要说什么猪肉炖粉条子、豆芽菜和管饱的百年馍馍。
能吃上一口百年馍馍,普通老百姓都得激动的哭起来。
就拿豫南省来说,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灾即将来临。
数以百万计的老百姓吃树皮,吃观音土,活活饿死的比比皆是。
而无论是青天党还是东洋小鬼子,对于发生大旱的豫南地区都是避之唯恐不及。
吃饱!
吃好!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简直就是人生之享受。
更不要说吃的是百年馍馍,是猪肉炖粉条子。
闻到香气扑鼻的猪肉炖粉条子,斯诺同志都有股子食指大动的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