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 第四百四十六章 震惊北极熊国元帅,苏长青彪悍的大兵团指挥能力

第四百四十六章 震惊北极熊国元帅,苏长青彪悍的大兵团指挥能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被鲜血浸染的战场,散发出阵阵炸弹爆炸之后的火药味。

    呼啸而过的战机群,以排山倒海的架势朝着敌军所在方位扑过去。

    成片成片的坦克群!

    更是将整片平坦的战场覆盖,形成一波胜过一波的黑色钢铁浪潮。

    “是!”

    “是!”

    “是!!”

    随着百万大军的呼啸而过,即便是再狂妄的北极熊国将领。

    对苏长青这名来自大夏国的将星,也不敢轻视。

    且不说!

    苏长青原就在北极熊国军中任过职,其顶头上司就是北极熊国的救火队员、斯达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朱可夫。

    就苏长青对部队的绝对指挥与控制,即便是放眼整个北极熊国也没几个人能够与之相比较。

    根据苏长青的要求,北极熊国的这百万大军。

    其电台要保证和每个主力师,甚至团的电台都能联系上

    发报顺序一般先是师,后军,再方面军。

    部队接到命令后,要立即行动,各自向既定目标前进,各走各的。

    整个指挥过程之中,有的师的具体位置连纵队都不知道,但苏长青掌握得一清二楚。

    有时方面军正在执行第一封电报指示,师里已经按照变更令的第二封电报行动了。

    根据苏长青的要求,部队到达指定区域后,第一件事就是报告敌情,要求20分钟内必须将下面的敌情报告上来。

    十几个师到陌生地域后,不到1小时情况通报就下来了。

    一仗过后,5小时内必须将简报、详报报告上来。

    百万大军!

    光是统筹起来,就是困难重重的事情。

    别说是百万大军,就是一百个大学生。

    想要组织起来,进行统一活动。

    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更别说什么行军打仗了。

    北极熊国陆军的军纪散乱,不如大夏国军队。

    不过为了苏长青能够顺利指挥这一战,斯达林特意将早就退居二线、同时又是自己亲信的伏罗希洛夫调至这支秘密集结的部队之中坐镇。

    不过具体的指挥事宜,都是由苏长青负责。

    伏罗希洛夫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

    毕竟伏罗希洛夫的元帅身份摆在那里,其威望足以镇住大部分北极熊国军队。

    即便是伏罗希洛夫元帅,在见识过苏长青的指挥能力与指挥艺术之后。

    也是震惊的无法用语言表达。

    大兵团作战!

    所需要考虑的东西极多,在统筹全局的情况下,能够将调令细化到一个团。

    其指挥能力!

    可想而知。

    自从黄埔军校毕业,苏长青参军、并且开始带兵时起,其身上就有个小本子,上面记载着每次战斗的缴获、歼敌数量。

    一般人难以想象,这种坚持正是苏长青几乎每战必胜的来源。

    自这场大战开始,每天深夜苏长青都要在前线指挥所里听取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下属各部用电台报告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而苏长青则认真细致地记录着他的大数据。

    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

    缴获的火炮多少、车辆多少、枪支多少、物资多少……

    作为实际指挥官,苏长青的要求很细,俘虏要分清军官和士兵,缴获的枪支,要统计出机枪、长枪、短枪,击毁和缴获尚能使用的汽车,也要分出大小和类别。

    经过一天紧张的战斗指挥工作,苏长青依然坚持着这个规矩,好在刘参谋长也已经习惯了这些。

    此外,在指挥战斗的时候。

    苏长青几乎每天都会长时间面对着墙上的地图,不许别人打扰,一个人对着地图观察和思考。

    他要计算到进攻时有全胜的把握,还要留出退路。

    而这些精确的部署都来自于那些看上去乏味的数据准备。

    最让伏罗希洛夫元帅感到震惊,直呼苏长青是天才的还是发生在进攻日耳曼帝国大日耳曼师的一战。

    这一战!

    苏长青的敏锐洞察力,将伏罗希洛夫元帅这个北极熊国老牌元帅。

    给差点惊掉下巴!

    当时,在意呆利国军队的阵地彻底崩溃之后。

    以大夏国第一方面军的程部与邓部,形成钳形攻势向日耳曼帝国最为精锐的几支部队扑了过去。

    在坦克、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战斗极为激烈。

    日耳曼帝国陆军虽然骤然受到攻击,但抵抗极为顽强。

    整个战争过程极度的惨烈,极度的血腥。

    日耳曼帝国陆军爆发出来的战斗力,丝毫不弱于大夏国军队。

    其对火炮!

    装甲车、坦克的使用,更是在大夏国军队之上。

    若是想要完全吃掉这支军队,想必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然而!

    在战事极为激烈的一天深夜,值班参谋正在读着下面某团上报下属部队的战报,说他们的部队碰到了一个极为激烈的遭遇战。

    歼敌部分,其余逃走。

    与其它之前所读的战报看上去并无明显异样,值班参谋就这样读着读着,苏长青突然叫了一声“停!”

    他眼里闪光,看向值班参谋军官问道:“刚才念的那个战斗的缴获,你们听到了吗?”

    在场的人睡意已深,似乎没有在意那些枯燥的数字,无人回答。

    苏长青当即便扫视一周,又接连问了三句:

    “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其他人还没有来得及思索,苏长青已经等不及了,只见他披上军大衣大步走向挂满军用地图的墙壁,指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说:“我猜想!”

    “不,我断定!”

    “敌大日耳曼帝国师的指挥所!”

    “就在这里!”

    苏长青的判断之所以如此笃定,取决于他每晚必做的功课,这些战报汇集成林彪脑中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当出现差异,他可以及时获取,得到准确信息,找出价值所在。

    从大批杂乱无序的数据中将信息集中、提炼,分析出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苏长青对兵力的计算可以精确到一个营甚至一个连。

    与微操大师校长相比,苏长青对兵力的运用考虑到的面面俱到。

    都是有数据支持的。

    这也是为什么每一战之后,苏长青都觉得自己像是被抽空了一般。

    极致的算力!

    极致的脑力!

    这对于一名指挥官而言,是对身体与意志力的巨大考验。

    得出结果之后,苏长青立即口授命令,追击从逃走的那部分敌人,并坚决把他们灭掉。

    当时!

    北极熊国的伏罗希洛夫元帅,还感到有些疑惑不解。

    甚至提出了质疑!

    不过斯达林早就有命令,军事指挥上。

    一切听苏长青的。

    所以伏罗希洛夫也只能支持。

    在苏长青的指挥下,各部队要采取分割包围的办法,把失去指挥中枢后会变得混乱的几十万敌军切成小块,逐一歼灭。

    而此时的大日耳曼师师长瓦尔特·赫恩莱因少将,正庆幸自己刚刚从偶然的一场遭遇战中安全脱身并与自己的另外一支部队汇合。

    他来不及休息就急于指令各部队尽快调整部署,为下一阶段作准备。

    然而好景不长,紧追而来的大夏国军队迅速把他的新指挥部团团围住,拼命攻击。

    瓦尔特·赫恩莱因少将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兵败斯达林格勒。

    被大夏国军队活捉!

    其麾下声名赫赫的大日耳曼师,也在这一战中全军覆没。

    而所有崩盘的开端!

    竟然是一场根本不起眼的战斗。

    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北极熊国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就彻底服气了。

    而这一事件被传出去之后,这百万大军的指挥官对苏长青也是彻底服气。

    毕竟这样的计算力与捕捉战机的能力。

    简直是世所罕见!

    就连被俘虏的大日耳曼师的师长瓦尔特·赫恩莱因少将,起初对战败被俘虏一事还极为不服气。

    其多次声称!

    若不是意呆利国陆军这些拖后腿的家伙在,大日耳曼师绝对不会败得如此彻底。

    但听到这件事情之后,这个桀骜不驯的瓦尔特·赫恩莱因少将彻底破防了。

    而随着大日耳曼师的被全歼,日耳曼帝国陆军的防线崩溃。

    以t34中型坦克为首的钢铁洪流,以极为强势的手段将日耳曼帝国的阵地撕开。

    日耳曼人在这场筹谋一个多月的战争中,一败涂地。

    毕竟百万大军!

    竟然悄无声息的被组织了起来。

    而其指挥官的指挥风格如此凌厉,军队战斗力如此之强。

    都超出了日耳曼人的预料!

    经过二十多天的战斗。

    在北极熊国斯达林格勒掀起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暴”。

    将日耳曼帝国负责进攻斯达林格勒的数十万大军,给兜进了包围圈之中。

    后勤补给线!

    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击给打断。

    其中!

    第六集团军更是损失极为惨重。

    当这一战的结局传回了柏霖之后,心高气傲的小胡子也是彻底被打懵了。

    战局的恶化!

    已经超出了其预料,此时已经不是能不能拿下斯达林格勒的问题了。

    而是进攻北极熊国都城斯达林格勒的百万大军,能不能从容撤出来的问题了。

    这些部队!

    可是日耳曼帝国精锐部队,一旦葬送在斯达林格勒的话。

    那就真的元气大伤了!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