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寒门权路-> 第44章 选拔意图

第44章 选拔意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现在的体制可不比以前,一个人说调就调,满世界调。干部交流那是到了一定层级领导的专属。对于单位中层及以下干部而言,能本单位轮个岗就不错了。

    郑方圆也懂这个道理,不说别的,就说整个秦西区所有街道、乡镇,八年来,郑方圆没听过一个正科级以下直接调入市直机关的,哪怕是乡镇街道书记,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通过遴选考试进入上级单位的,哪怕是镇长,年轻者放弃职务考入部委或省厅的也时有发生。

    为什么?越来越规范。多年以前,稍有背景者,刚基层参加工作没几年,还是一个科员,就直接调到上级机关去了。时间一久,上面全是皇亲国戚,要拿出编制来招录人才都没有。

    最上面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组织上开始收拢关口,组织部门全面介入严审,并且颁布制度,上级机关进人,原则要通过公开招考或遴选的方式,紧缺型人才需要单独调入的,必须事先报同级组织部门集体研究。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直接调动的越来越少,哪怕真有门路,也是在公开遴选中去施展。因为原本调动只需要接收单位领导点头,组织部就是过一道手续,现在要提请部务会研究,那难度可太大了,任何一个部务委员提出异议,就得泡汤。关键是这些关系户,如果真按标准严审,基本没有一个能达标的。为了一个人,跑去跟常务副部长甚至是部长说情,除了亲儿子,没有哪个单位领导会这么干。但亲儿子又一般不会安排在本单位,总要避嫌的,而且由于回避制度,对儿子提拔也不利。

    多方因素下,需要撬动的资源越来越难,直接调动的也就越来越少了。

    当然,这些都是对级别不对等的普通干部,那些由省委市委直接安排交流的领导干部不在此列,那属于干部任免。

    为什么郑方圆要重提此事,并且作为一个条件郑重向李解申请。因为他知道,如果李解不去为自己跑动,当初的承诺,大概率也会沦为一张废纸。

    这也是因为他不知道李解背后还有一个暗中关注他的林方政,否则就不会有此担忧了。

    听了郑方圆的诉求,李解忽然笑了:“什么满足我的承诺,分明是要我兑现承诺。”

    郑方圆摸了摸头,这是他委婉的表达,总不能直接要挟领导:你要向我兑现承诺吧。

    说成我满足了你的承诺要求,总归是要好听一些的。

    李解问:“还记得专班第一次会议上,我讲了一句话吗?”

    “呃……”李解的讲话,郑方圆记了,但现在不清楚他说的哪一句。

    “我说,谁给全省创立了样板、开好了头,谁就是大功一件!市纪委到时候自然不会亏待!”

    “我记得,我当时还思考什么是不亏待来着。”

    “本来这事我打算等到下一次会上再讲的,用来中期鼓舞士气,既然你这么急切,我可以先告诉你。”

    “李书记您放心,我绝对守口如瓶。”郑方圆赶紧表态。

    “嗯。专班组建之前,我跟市委韩书记和王部长都做了沟通,这次的专项整治,不仅是一项行动,也是一场干部选拔。你应该知道,现在纪检系统,除了基层县区面向社会直接招考外,其他层次大大减少,大多转为内部遴选了。”

    王部长,也就是市委组织部长王德政。

    李解讲的这个事,郑方圆知道。机构改革,检察院反贪转隶后,由于增加了监察职能,不再局限于党员,纪检系统业务空前增加,有一段时间都向社会广招干部。但时间一长就发现了问题,这些人进来后,完全从零开始,培养起来太花时间。关键是市级以上纪委办的都是副处以上的重要案子,缺乏实战经验的他们,效率低不说,有时候还经常犯低级错误。

    随后,秦南纪检系统调整了策略,社会招录一律由基层负责,省市纪委缺人,则通过内部遴选的方式,从基层选拔千锤百炼过后的专业人才。目的就是让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李解继续道:“你们这一批专班人员总共20个人,经过市委编办的核定,市纪委目前有5个编制可供调配。韩书记和王部长都已经同意了,就从你们20人中择优选拔。初步定的时间是在年底前,差不多就是你们第一次半年借调期满的样子。现在,你知道我说的不亏待是什么意思了吧。不会再觉得我在放空炮,忽悠你了吧。”

    郑方圆一阵惭愧脸红,原来领导早有安排,自己还在这妄加菲薄。又觉得血亏,早知道就不提追加处分的事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似乎看出了郑方圆的心思,李解正色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别想着收回。我这边记下了,到时要是不能让我满意,我可是不讲情面的。”

    话已说出口,郑方圆再后悔,也无法挽回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好!完不成您的任务,我都认!”

    就算死,也得死得有骨气点。

    “这次虽然没有处理你,但我批评的话你也都听到了,认真吸取教训,这里不比你的小游山镇,讲规矩,不但是基本要求,也是对你的保护。”

    “嗯,我全记下了。以后一定改正!”

    李解点了点头,旋即在座机上摁了几个键。

    电话很快接通,李解说:“来一下。”

    然后直接挂断了。

    马上,王运鹏敲门进来了。

    “书记。”

    “小王,该说的我都跟小郑说了,你们就按照我说的互相配合好。”

    “明白,我这就去宣布。”看来,李解事先已经跟王运鹏打过了招呼,对郑方圆的安排,王运鹏全知。

    “那李书记,我先走了。”郑方圆道。

    “嗯,还是我在专班会议上说的,搞专项行动,就是要有冲劲,不然干不成。保持你的冲劲,别泄了。”

    “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郑方圆重重点头。

    望着郑方圆离开的背影,李解忽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番恩威并施、激励和警告并存的交流,想必重塑了一番郑方圆。

    这小子,真的跟林方政太像了。好好打磨,可能还真的无法估量啊。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