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说好当兵娶婆娘,你混成皇帝?-> 第38章 为大楚誓死效忠!

第38章 为大楚誓死效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咸阳城外,渭水之畔。

    十里长亭外。

    黑底金龙的旗帜在凛冽的朔风中狂舞,发出猎猎巨响。

    五万即将远航的水师将士,身着统一的黑色劲装,腰间挎着新式短铳,精神抖擞,队列整齐如一。

    在他们身前,是赖小五与军师尤用。

    另一侧,五万即将西进的陆师锐卒,人人身披明光铠,手持长戟或陌刀。

    森然的杀气汇成一股肉眼可见的寒流,在队列上空盘旋。

    领军的,正是定西国公李虎与悍将李辰。

    十万大军,壁垒分明,却又同气连枝。

    那股撼天动地的气势,让渭水都仿佛为之断流。

    官道两侧,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咸阳百姓。

    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却没有一丝喧哗。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长亭之内。

    那个身着玄色常服,却比日月星辰更加耀眼的身影之上。

    赵锋站在亭中。

    目光缓缓扫过眼前的十万大军,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又狂热的脸庞。

    他的身后,夏侯昱、李伯智、张豹等一众凌云阁功臣。

    皆身着朝服或铠甲,肃然而立。

    “将士们!”

    赵锋开口。

    声音没有通过任何扩音装置,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今日,朕在此,为你们送行!”

    他端起面前案几上的一碗烈酒。

    “你们之中,有人将要向东,去征服那片朕也未曾见过的未知之海!”

    “你们的船帆,将是大楚的第一缕晨光!”

    “你们之中,有人将要向西,去踏平那片被黄沙与烈日笼罩的蛮荒之地!”

    “你们的马蹄,将是大楚最坚实的疆界!”

    “此去,山高路远,生死难料!”

    赵锋的目光变得锐利。

    “但朕向你们保证!”

    “你们的每一次挥刀,每一次拉帆,都将记录在帝国的功勋簿上!”

    “你们的家人,将由帝国亲自供养!”

    “他们的荣耀,与你们的功勋同在!若有地方官吏敢克扣一分一毫,朕,夷其三族!”

    “你们若战死,你们的英名,将与凌云阁二十四功臣一样,永垂不朽!”

    “你们的子女,将由国子监亲自教导!他们的未来,朕,亲自铺就!”

    “朕在咸阳,备好庆功酒,等你们凯旋!”

    话音落下。

    赵锋将碗中烈酒高高举起。

    “为大楚!”

    “饮胜!”

    “为大楚!饮胜!”

    十万将士,齐声怒吼。

    他们同时举起腰间的水囊。

    拧开盖子,将里面的烈酒一饮而尽!

    那山呼海啸般的声浪,汇成一股冲天的豪情,驱散了冬日的严寒。

    官道两侧的百姓中。

    有白发苍苍的老妇,正骄傲地为身边哭泣的儿媳擦去眼泪。

    “哭什么!你男人是去给陛下开疆拓土,是去建功立业的!这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等他回来,就是功臣了!”

    一名断了臂的退伍老兵,正用力拍打着自己儿子的肩膀。

    那身崭新的军服,和他当年穿过的一模一样。

    “去了那边,给老子玩命地杀!别给老子丢人!也别给陛下丢人!你爹我没机会进凌云阁,你小子,得给老子争口气!”

    没有悲戚,没有不舍。

    有的,只是无与伦比的自豪,与深入骨髓的狂热。

    这就是如今的大楚!

    一个为了荣耀与征服而生的帝国!

    “出发!”

    随着赵锋一声令下。

    赖小五与李虎同时转身,拔出腰间战刀,向前猛地一挥。

    “全军!开拔!”

    轰隆隆的脚步声与马蹄声,如同滚雷,响彻云霄。

    两支庞大的军队,如两条黑色的巨龙。

    一条向东,一条向西。

    缓缓开动,踏上了未知的征途。

    赵锋站在长亭内。

    目送着大军远去,直到最后一面黑龙旗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

    他才缓缓收回目光。

    转身。

    脸上那股铁血的杀伐之气,已然尽数敛去。

    “回宫。”

    ……

    麒麟殿。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肃穆。

    赵锋高坐龙椅,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

    “诸位爱卿,大军已然出征。开疆拓土,有赖武功。但守成治国,更需文治。”

    他的目光,落在了位列文臣之首的李伯智身上。

    “李爱卿,还有半月,便是我大楚立国以来的第一次科举大典。此事,关乎国本,筹备得如何了?”

    李伯智闻言,手持玉笏,从队列中走出。

    他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而清晰。

    “回陛下,科举诸般事宜,已尽数准备妥当。”

    “其一,考场设置。我大楚五十二郡,三百余县,皆已设立考场。”

    “考场内外,由当地驻军与锦衣卫共同戒严,确保万无一失。”

    “其二,考官选派。此次恩科,总主考官由臣担任。各郡县主考,皆由礼部与吏部共同考核,选派德才兼备之士担任。”

    “另,陛下之前派出的三十六名督察御史,已于三日前,全部抵达各自辖区,潜伏于市井之中,暗中监察,若有舞弊之举,可先斩后奏!”

    “其三,试卷命题。此次考题,由臣与夏侯大人,并礼部几位学士,共出十稿,封存于宫中。”

    “考前三日,由陛下亲自抽选其一,连夜印刷,八百里加急送往各郡县。试卷运送途中,全程由锦衣卫精锐押送,人卷不离,确保题目不会提前泄露。”

    李伯智条理分明,将所有细节一一道来。

    整个朝堂,鸦雀无声。

    所有官员都听得暗自心惊。

    这科举的保密与监督之严密,简直是闻所未闻!

    尤其是那三十六名手持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的督察御史。

    如同一柄柄悬在所有考官头上的利剑,谁敢动一丝一毫的歪心思?

    赵锋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欣赏的,正是李伯智这种滴水不漏的周密。

    “很好。”

    赵锋站起身,踱步走下高台。

    “此次科举,虽然只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看似仓促。但这却是我大楚广纳天下英才的最好机会!”

    “朕要的,不只是会引经据典的腐儒。朕更要的,是懂得农桑、水利、算学、格物的实干之才!”

    “传朕旨意,此次科举,分设文、理两科!”

    “文科,考经义、策论,为国选相!”

    “理科,考算学、格物、水利、营造!为国选匠!”

    “两科同榜,不分高下!凡上榜者,皆为天子门生,量才录用,授予官职!”

    轰!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尤其是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旧臣,更是脸色剧变。

    理科?

    将那些工匠之术,与经义策论并列?

    这……这简直是斯文扫地!

    有辱圣贤!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出列,正欲开口劝谏。

    “陛下,此举……”

    赵锋的目光,冷冷地扫了过去。

    那老臣只觉一股冰寒刺骨的杀意将自己笼罩。

    剩下的话,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里,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赵锋没有理会他,而是看向李伯智和夏侯昱。

    “此事,就这么定了。”

    “朕要让全天下的读书人,和能工巧匠们都看看。”

    “在我大楚,只要你有真才实学,无论出身,无论贵贱,朕,都给你一个一步登天的机会!”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