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 第一卷 第27章 走不通

第一卷 第27章 走不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从周振华办公室出来,空气似乎都热烈了几分。

    “疯子,你们两个都是疯子。”沈青云走在杜宇泽身边,嘴里念叨着,可他自己的脸颊却因为亢奋而泛红。

    “现在我们是一群疯子了。”杜宇澤沒有回头,脚步迈得又快又稳。

    回到“先进技术预研与验证中心”那间由旧仓库改造的大车间,李师傅和其他几个老师傅已经等在了那里。他们没有围上来问结果,只是看着杜宇泽和沈青云,那份沉默比任何询问都更有力。

    杜宇泽走到车间中央那块巨大的移动黑板前,拿起一根崭新的粉笔。

    “诸位。”他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响,“厂长批了。”

    没有人欢呼。

    几个老师傅只是默默地攥紧了拳头,骨节发出轻微的响声。那是一种压抑许久的力气,终于找到了宣泄口的动静。

    “第一步,航电。”杜宇泽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字,“我们的‘龙雀’,现在就是个睁眼瞎。我要给它装上一双千里眼。”

    沈青云接过话头,他的语速很快,带着一种技术人员特有的激情:“我们的目标,不是现有的那些测距雷达,我们要一步到位,搞脉冲多普勒雷达。”

    “脉冲多普勒?”李师傅皱起了眉头,他一辈子都在和各种机械打交道,对这些新名词有些隔阂,“这玩意儿,跟我们现在修的那些,有什么不一样?”

    “不一样?”沈青云苦笑一下,“李师傅,这么说吧,我们现在的雷达,看天上的飞机,就像我们用肉眼看。如果飞机藏在云里,或者贴着地面飞,它就看不见了。因为在它眼里,云和地面,都是一堆乱七八糟的杂波。”

    他拿起另一支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而脉冲多普勒雷达,能从这一堆杂波里,把那个高速移动的飞机给揪出来。它看的不是目标本身,是目标的速度。只要你在动,哪怕你躲在山后面,它都能‘听’到你。”

    车间里一片寂静。老师傅们听得半懂不懂,但他们听懂了一件事——这东西,很厉害。

    “理论上是这样。”沈青云话锋一转,表情严肃起来,“但工程实现,难如登天。信号处理、杂波抑制、动目标显示……每一个都是一道坎。我们没有参考,没有图纸,甚至连需要用什么元器件,都得自己摸索。”

    一个年轻些的技术员忍不住开口:“沈总工,我前几天看国外的期刊,上面说PD雷达的核心是高速信号处理器和行波管,这……我们连见都没见过。”

    “所以才叫预研。”杜宇泽的声音不大,却压过了所有的议论,“我们就是要造出我们没见过的东西。沈总工,你来牵头,把航电组的技术难点列出来,我们一个一个啃。”

    “好。”沈青云应了一声,带着人就扎进了旁边的图纸室。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中心都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图纸室的灯彻夜不熄,车间里时常传来争论声。

    黑板上的公式和草图换了一轮又一轮,废纸篓里的图纸堆成了小山。

    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不行,这条路走不通。”沈青云把一叠写满了计算公式的稿纸摔在桌上,整个人都透着一股焦躁。他已经两天没怎么合眼,眼眶深陷。

    “怎么了?”杜宇泽端着一杯热茶走过去。

    “杂波抑制。”沈青云抓着自己的头发,“我们设计的滤波器,理论上可以滤掉大部分固定频率的地面杂波。但是,一旦考虑到风吹动的树林、海面的波浪,这些‘慢速杂波’,我们的雷达就彻底瞎了。它分不清这是树,还是一架低速飞行的直升机。”

    他指着黑板上一组复杂的傅里叶变换公式:“你看这里,信号和杂波在频谱上完全混叠在了一起。除非我们能把运算能力提高一百倍,否则根本不可能实时解算出来。但那样的处理器,我们去哪儿找?”

    周围的技术员们也都沉默了。这是一个死结。他们用尽了所有已知的滤波算法,结果都是一样。

    车间里的气氛,从最初的亢奋,开始变得沉闷。

    杜宇泽看着一脸挫败的沈青云,又看看黑板上那串让他也头晕的公式。他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他回到自己那间小小的办公室,关上了门。

    他的头也有些发胀,那些技术名词和争论在他脑子里打转。他闭上眼睛。

    【系统:兑换《脉冲多普勒雷达基础原理精要》,消耗积分150点。】

    一股清凉的数据流涌入脑海。杜宇泽没有成为雷达专家,但他脑中瞬间清晰了几个最根本的概念和解决路径。他知道了该问什么问题。

    他推门而出,再次走到失魂落魄的沈青云身边。

    “老沈,”他指着黑板,“我问个外行问题,你别笑话。”

    “说吧。”沈青云有气无力。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跟这些杂波硬碰硬呢?既然分不开,我们能不能让它们自己变得不一样?”

    “什么意思?”沈青云没听懂。

    “你看,我们的雷达脉冲,发射频率是固定的,对吧?”杜宇泽用手指在空中画着波形,“我们发射一个‘滴’,然后等它回来。如果我这次发射‘滴’,下次发射‘嗒’,再下次发射‘嘀嗒’……用不同的频率或者重复周期去探测,那同一个目标,在不同探测下的回波,是不是就会有差异?”

    沈青云愣住了。他像是被什么东西敲了一下。

    “你的意思是……改变脉冲重复频率?”他喃喃自语,“用非固定的,交错的脉冲重复频率?”

    “我不知道这叫什么。”杜宇泽摊开手,“我就是觉得,用一种钥匙开不了锁,那就换几种钥匙试试。”

    “交错脉冲重复频率……”沈青云的呼吸急促起来,他猛地抢过杜宇泽手里的粉笔,冲到黑板前,把之前的公式全部擦掉。

    “如果使用高低两种脉冲重复频率(PRF)进行交错发射……那么在第一个PRF下产生的速度模糊,可以在第二个PRF下得到解算……反之亦然!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需要去硬性过滤杂波,而是可以通过算法,直接解算出目标的真实速度!”

    他的粉笔在黑板上飞舞,一行行全新的公式和逻辑框图被飞快地写了出来。

    “我们不需要运算能力提高一百倍的处理器!我们只需要改变发射逻辑,然后用现有的处理器,就能完成解算!天哪……天哪!!”

    沈青云突然停下笔,他转过身,死死地盯着杜宇泽,“这个思路……你是怎么想到的?”

    “我瞎想的。”杜宇泽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一个外行的胡说八道而已。”

    沈青云不说话了,他只是看着杜宇泽,仿佛想从他脸上看出一朵花来。许久,他重重地点头,把所有的疑问都压了下去,转身投入到新的计算中。

    整个技术团队被这个全新的思路点燃了。

    绝望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疯狂的投入。

    三天后,全新的技术方案出炉了。

    在方案评审会上,沈青云站在黑板前,详细阐述了“交错PRF”体制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所以,理论上,这条路是通的。”沈青云做完总结,整个会议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太好了!沈总工,那我们马上开始着手做硬件原型?”一个年轻技术员兴奋地问。

    “对,硬件。”沈青云的兴奋冷却了一些,他拿起一张清单,“要实现这个方案,我们首先需要一个高稳定度的晶体振荡器,一个可编程的数字波形发生器,还有最重要的,我们需要一块高性能的半导体基片,来制造我们的核心处理芯片。”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根据我的计算,要承受这样的数据吞吐量,我们至少需要……高纯度的砷化镓晶圆。”

    “砷化镓?”

    这个名词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会议室里所有的热情。

    空气凝固了。

    李师傅沉默了半天,才沙哑地开口:“沈总工,这东西……我只在国外的杂志上见过图片。听说比黄金还贵,而且整个国家,都造不出能用的吧?”

    另一个负责材料的老工程师也面露难色:“我们厂里的材料库,最好的就是高纯硅。砷化镓……我听说12所的实验室里有几片样品,还是从国外想办法弄回来的,指甲盖那么大,宝贝得不行。我们上哪儿去弄晶圆?”

    刚刚还充满希望的脸,一个个都垮了下来。

    他们像是一群费尽千辛万苦,终于设计出了一把绝世好剑的图纸的铸剑师,却在最后发现,他们连烧火的煤和炼剑的铁都没有。

    理论的突破带来的巨大喜悦,被现实的工业基础差距,撞得粉碎。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杜宇泽没有说话。他静静地听着,看着每一个人的反应。

    等所有人都说完了,他才站起来。

    他走到沈青云身边,拿起那份写着“砷化镓”的清单,折好,放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

    “航电组继续优化算法,把所有理论工作做到极致。”

    他环视一圈。

    “材料的事,我来解决。”

    说完,他转身走出了会议室。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