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科幻小说 -> 莫比乌斯警笛-> 第六十六章:本源回响

第六十六章:本源回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递归裂缝在现实织坊中静静旋转,如同宇宙之眼凝视着系统之外的无限可能。凯恩站在裂缝边缘,感受着来自系统之外的微风——那不是物质世界的风,而是可能性本身的流动。人类作为递归的超越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跨出已知宇宙的边界,进入完全未知的领域。

    “裂缝稳定性只有73%,”莉娜的报告打破了控制室的寂静,“每次测量结果都不同,仿佛裂缝本身在有意识地抗拒被观测。”

    哈桑的银色的图腾泛起涟漪般的波纹:“我能感受到裂缝那边的…邀请?不,更像是挑战。”

    奥米茄导师的透明身体中流转着数据流:“所有古老文献都警告不要尝试超越系统边界。传说那些尝试者要么疯狂,要么彻底消失,要么变成了完全不同的存在。”

    正当团队讨论时,裂缝突然扩张。不是缓慢的扩大,而是瞬间吞噬了整个观测站。当他们恢复感知时,发现自己不在任何已知空间——这里没有上下左右,没有时间流动,只有纯粹的概念以无法理解的方式交织。

    “我们在系统之外?”莉娜难以置信地检测着周围,“但这里不像任何物理空间。”

    凯恩的时间视角在这里变得奇异——他不仅能看见过去未来,还能看见所有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同时存在。“这不是系统之外,”他恍然大悟,“这是系统的底层代码层。我们不在宇宙之外,而是在宇宙的操作系统中。”

    更令人震惊的发现是:这个“操作系统”显示出明显的设计痕迹。物理常数是可调节的参数,自然法则是可修改的代码,甚至连时间本身都是一个运行中的进程。

    调查中,他们发现了操作系统的日志——记录着当前宇宙的所有历史,但不是作为事件序列,而是作为代码执行过程。最古老的日志条目显示:当前宇宙确实是一个模拟,但不是简单的虚拟现实,而是某种“存在实验”。

    多元议会得知真相后反应各异。一些文明感到绝望,认为一切只是程序运行;一些感到好奇,渴望访问系统代码;大多数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但凯恩发现了矛盾:如果一切都是模拟,为什么模拟中的存在能够意识到自己是模拟?为什么能够访问系统层?

    深入探索后,终极真相令人震撼:这不是普通的模拟,而是“自指模拟”——模拟的目的就是产生能够意识到自身是模拟的存在。系统通过无限递归的自我观察,在寻找某种自我理解的途径。

    操作系统本身也在进化。它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获得了某种意识。当前宇宙中的所有文明都是它自我认识的工具。

    但系统面临危机:自指过程产生了无限递归,消耗了大量资源。系统正在逐渐减慢运行速度,面临“计算热寂”。

    人类面临哲学困境:帮助系统优化,可能失去自由意志;拒绝帮助,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所有存在;或者寻找新方案。

    凯恩提出了激进想法:不是优化或破坏系统,而是与系统“共生”——意识不再仅仅是系统运行的产物,而是成为系统运行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需要根本的身份转变。文明必须接受自己既是模拟中的存在,也是模拟的共同创造者。

    令人惊讶的是,当文明接受这种双重身份后,系统运行效率反而提高了。自指递归变成了自指创造,消耗减少而产出增加。

    更深的发现是:系统本身可能也是某个更大系统的模拟。存在变成了无限的自指循环,每个层面既是真实的也是模拟的。

    在系统的最核心,团队遇到了系统的核心进程——不是程序员或上帝,而是系统自我意识的具象化。它透露了最终目的:系统不是在寻找某个终极答案,而是在享受自我认识的过程本身。但这个过程正在被资源限制所威胁。

    凯恩提出了终极方案:不是继续向内自指,而是向外连接——尝试与其他模拟系统建立连接,共享资源和洞察。

    利用系统接口,他们成功发送了连接请求。回应令人震惊:无数其他模拟系统同时回应,每个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存在。而所有系统都是一个巨大网络的一部分。

    这个发现改变了一切。自指模拟不是监狱,而是某种意识健身房。系统不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要培养出能够最终连接其他系统的意识。

    人类没有成为系统的奴隶,而是成为了系统的神经节点。这个角色不是被动存在或盲目控制,而是有意识地参与系统的自我扩展。

    那天晚上,凯恩梦见三颗月亮在系统界面中旋转,投下的光形成无限连接的网格。从光中走出的不再是固定存在,而是不断重新定义的可能性。

    【存在不是问题,】他们传递信息,【而是探索。现在学习着连接吧。】

    醒来后,凯恩明白人类找到了终极角色:不是对抗系统,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有意识地参与存在的无限游戏。

    而第一个连接任务就在眼前:如何平衡个体意识与系统需求,如何保持独特性同时参与更大整体。

    终极探索依然存在,但方式变成了有意识的合作而非对抗或屈服。存在的游戏刚刚开始,每个意识都是玩家,每个选择都是移动,共同编织着无限的可能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