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理科状元考科举?强到朕傻眼-> 第224章 乡试放榜

第224章 乡试放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他们当然谁都希望这次乡试的解元在自己的州府。

    直到看清楚黎诉是来自潭州后,众考官直勾勾地看向来自潭州的官员。

    而来自潭州的官员,此时嘴角扬起,是压制不住的高兴。

    他们潭州也是越来越好了,这次上榜上了不少人,可比往年好太多了!

    本来看到潭州今年有那么多的学子上榜,他以为这是最大的喜事了。

    他可没有奢望解元能是他们潭州的。

    没想到这位黎诉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

    潭州的官员笑着说道,“我也没想到居然会是我们潭州的学子。”

    别的州府的考官皮笑肉不笑地道,“恭喜孙大人了,今年乡试潭州真是人才辈出。”

    孙大人也笑着说道,“自然还比不上襄州,襄州每次乡试都是上榜人数最多的。”

    襄州的官员觉得自己似乎高兴不起来,襄州确实在苍梧几个州府之中,每次乡试上榜的人数最多。

    甚至很多次乡试的解元都是来自襄州。

    襄州和潭州挨得很近,潭州成为苍梧中最落魄的州府和襄州也有些关系。

    襄州现在的繁荣,也是有潭州的功劳的。

    襄州官员心中安慰自己地想,榜首虽然没有拿到,但好歹榜二云钦上面写的是县也能算是属于襄州的。

    但当时院试的时候云钦并不是在襄州考的,反而是去了潭州考的。

    正常是不允许的,但云钦这个情况比较特殊,他祖籍的地方,算是一半属于襄州,一半属于潭州,县令自行管理,但两洲谁也不愿意放手……

    当年襄州也想把那个县完全争取过来,潭州死活不愿意。

    襄州把潭州好几个县给划过去了,后面苍梧的襄州确实如最初设想的那般,成为了苍梧中最繁荣的州,彻底繁荣起来,成为苍梧最出名的州。

    苍梧那时候的巡抚大人,和那时的襄州知州一起做的这个决定,和潭州知州也“商量”过,那位潭州知州也“同意”了。

    后面苍梧巡抚可能也是觉得潭州确实已经付出了很多,潭州知州不同意把云钦祖籍所在的县完全划给襄州,便就保持了原样。

    那时候留下来的问题,到现在都没有得到解决。

    现在潭州和襄州也都还在争那个县,苍梧每任巡抚大人都觉得是烂摊子,一直没有动手解决这个事。

    所以当时云钦来的时候才可以选择去参加潭州的院试。

    严格来说,云钦也不算完全意义上的襄州人。

    但襄州的官员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之前一直是潭州被襄州压着打,现在看着潭州似乎有些要起来的趋势了。

    一个地方的读书人如何,基本就代表了这个地方的其他方面如何。

    襄州的官员有些觉得这样不行,毕竟潭州要是起来了,八成就要又争又抢了。

    看来他得赶紧给襄州知州大人说明这个情况,让知州大人想一想之后如何应对。

    其他官员的眼神在潭州和襄州的官员之间来回看,两个州之前的问题,大家可是一直都知道的。

    以前潭州那个模样,让大家下意识地忽略两个州之前是平级的。

    潭州的学子们这次乡试确实发挥不错,但要一直可以稳定住,或者这次中举的学子们可以有走得比较高的。

    不然想和襄州硬碰硬也是不可能的。

    襄州的知州怕是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力,把潭州的学子前路给拦住。

    不是有什么仇有怨,只是单纯为自己的州争取利益,潭州要是能和襄州一样,肯定会想把原来属于潭州的县给划回来,襄州当然也不会同意。

    所以襄州要做的是让潭州保持原样。

    如果今天的位置逆转,潭州的知州也会不想让襄州的学子走太高的,要回已经属于自己州的土地的。

    知州这个官位,说大也不算很大,但要说小,也绝对不小。

    这也是为什么潭州考上举人的学子之前也有,但很多都没有再走上朝廷,走上官途。

    反而回到潭州去收几个徒弟教导,或者去了其他地方。

    就是阎王打架,小鬼遭殃。

    潭州的官员没有炫耀什么,黎诉这位学子是小三元,如今拿到了乡试的解元,他反而希望他不那么引人注目。

    这位学子很优异,越优异襄州的知州就越不会让他顺顺利利的。

    潭州的官员顿时觉得自己有些忧愁了。

    没有那么出色的学子就算了,这么出色的学子要是最终因为两州之间的积怨,前途被阻,那才真的是让人惋惜。

    没有出色的学子之前愁,有了出色的学子也愁。

    章森并不知道两个州之间的问题,他只是临时被朝廷安排来苍梧当主考官。

    至于苍梧府之间州和州之间的问题,不是他关心的。

    最终的榜单确定下来了,只等天一亮张贴榜单。

    ……

    这次黎诉他们出现时,有不少学子和他们打招呼。

    榜单被张贴出来后,榜单前挤满了人。

    除了参加乡试的学子们,还有一些报子们在蹲守。

    他们并非官方的报子,是民间报子。

    从前一天就在这里蹲守着,一张贴榜单,他们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抄录下中举学子的姓名、籍贯、名次。

    之后他们就会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地赶往中举者的家中,争取当头报,因为头报得到的赏钱最丰厚。

    有时会有二报、三报等,中举者家中此时沉浸在喜悦和荣耀中,通常都会非常慷慨地发放喜钱。

    而官方报喜的衙役们更像是完成一个庄重的官方仪式,他们携带正式的公文,行程讲究规矩,不会像民间报子那样不惜代价地拼命赶路。

    所以一般中举学子家中先收到的都是民间报子的报喜。

    看到榜首的名字时,众学子居然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他们在苍梧这段时间,可没少听说这位黎诉黎学子的大名。

    叶文书是先看了榜首之后,再找自己名字的。

    等在榜单上找到自己名字时,自己名字不远处看到了任书华的名字。

    继续往下看,林泽和秦明也在上面。

    叶文书:“???”

    叶文书有点傻眼了,黎诉在榜首他不奇怪,但任书华他们居然也上榜了?排名还不算最靠后的。

    不是,这三人这段时间是吃了什么十全大补丸吗?怎么进步这么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