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哈哈哈,大周-> 第46章 军议幽州

第46章 军议幽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天降破晓。

    睡梦中的郭宗训只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蹭自己的脸,还黏糊糊的!

    难道是上一世养的旺财?

    旺财是条极品纯种二哈,公的,花了几万买的!

    为什么要买它?

    自然是在他上班的时候代替他陪伴女友,安慰她孤独的灵魂与肉体……

    “旺财,别闹,一边玩儿去,你爹我还没睡够呢……”

    郭宗训不耐烦地推了推,迷迷糊糊说到一半,突然意识到不对:

    等等!

    旺财?

    难道是穿越体验卡到期了?

    还是说帮老爹郭荣避免像历史上那样生病后,我的穿越任务就完成了。

    所以又穿越回来了?

    太好了,我终于又不用十八禁了!

    媳妇儿,想我了吧……

    心中狂喜,郭宗训一个鲤鱼打挺直接坐了起来。

    可下一秒,他却不由地愣在了原地,呆呆地与老爹郭荣小眼瞪着大眼!

    好吧,原来旺财是老爹郭荣……

    心里正莫名失落着,老爹突然沉声道:

    “旺财是谁?”

    “你是谁的爹……”

    谁舔我我说的就是谁!

    额……我这么说的话,会不会刚升职当太子,就成废太子了?

    擦了擦老爹留在脸上的口水,他支支吾吾道:“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见郭荣仍是一脸疑惑,他又连忙转移话题:

    “对了!”

    “爹爹您可有什么不适?”

    郭荣白了郭宗训一眼:“除了心里有点不适,哪哪都好!”

    小心眼,都说是做梦了……

    郭宗训连忙伺候老爹更衣,又哄着老爹让御医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这才与老爹吃完早餐一同前往议事大厅。

    嗯!

    现在可以彻底放心了!

    在自己的严防死守下,老爹终于逆天改命了……

    不过只要最大的威胁赵匡胤还在,那就不能掉以轻心。

    不过还是那句话,只要老爹郭荣健健康康的,量他赵匡胤也没那个胆子陈桥兵变!

    至于昨晚消失的那个太监……

    一念至此,郭宗训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们会不会是因为自己的严防死守,所以被迫放弃下毒了?

    如果真是这样,不除掉他们的话,始终都是最大的隐患……

    但很快他又摇了摇头!

    说实在的,无论是从上一世的历史资料,还是这一世老爹权威看来,他还真不太相信有人敢对老爹下毒!

    即便是赵匡胤与绝命毒师赵匡义,他也不太相信他们有这个胆子!

    当然,想归想,但该防的还是得防着。

    只是他很清楚,昨晚那个太监即便抓到了,只怕也很难得到有用的信息。

    毕竟自己也不确定他到底是不是想下毒,而且自己手上一点证据都没有。

    而且就算严刑逼供也无济于事。

    毕竟交代是必死,不交代还能活,他肯定打死都不承认……

    跟着老爹往议事大厅走着,他又忍不住抬头看了看他那“五代第一明君”的老爹郭荣:

    那太监的事往后稍稍吧!

    除掉赵匡胤的事也得往后放放!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托举老爹的梦想—— 拿下幽州、收复燕云十六州!

    毕竟在上一世的历史中,燕云十六州可是老爹郭荣一生最大的遗憾!

    更是汉人四百多年的遗憾……

    想到此,他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话——“亮,再不能临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那时,满屏“丞相保重”的弹幕里,就有他含泪打的字!

    还好,老爹郭荣现在有了我……

    来到大厅。

    张永德、李重进、赵匡胤、韩通等大将早已在此等候。

    见父子二人到来,众人纷纷行礼。

    郭荣脚步没有丝毫停顿,大步流星地往主位走去,随口道:

    “别浪费时间了,都起来吧,说正事……”

    郭宗训一边紧紧跟着,一边扫视着众人。

    当他看到韩通时,不由地挑了挑眉:

    没带本宫送的那条腰带?

    看来这韩瞪眼很是爱惜啊,只留着宴席时候戴……

    转眼又看到了依旧面无表情的赵匡胤:

    咦?

    这是昨晚没睡觉吗?

    黑眼圈都赶上国宝了!

    面瘫脸啊面瘫脸,你该不会是想了一夜要怎么立功吧?

    呵呵……

    就在此时,郭荣已然来到了主位旁,但他并没有坐下,而是直接拿起案上放着祥云龙纹抚尘。

    不假思索着地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位置,意气风发地说道:“昨夜朕已命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率部先行拿下固安!”

    “他是老将了,又曾在辽国任职,精通契丹语,与辽国不少汉将都有交情,固安城小,又无重兵把守,相信很快就会有捷报传来!”

    “拿下固安,距离幽州就仅有一百二十余里,我大军只要渡过安阳水(今永定河),便可直趋幽州!”

    顿了顿,他扫视了一眼众人:“虽然已有情报说辽国那睡王耶律璟要亲临幽州督战,但他们想及时赶到幽州还需时日!”

    “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奇袭幽州!”

    说到此,他再次扫视了一眼众人:“尔等可有何良策?”

    谁也没料到,韩通竟第一个站了出来:“陛下,末将愿为先锋攻打幽州……”

    说着,他看了眼郭宗训,那眼神似乎在说:“有太子殿下在,我韩通只管冲便是……”

    郭宗训并没有注意他,只是皱着眉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此时,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也开口道:

    “臣启陛下,幽州辽兵虽止万余精锐,然其地为辽南京,城垣高峻、濠堑深固,险不可易。”

    “敌帅萧思温系契丹贵戚,久历戎事,断无他城守将之降心,必坚壁拒守,待辽廷援军至。”

    “此时贸然突袭,非但难破坚城,更恐折损我军元气,其险甚巨,不可不察。”

    张永德也不甘落后道:“臣启陛下,取固安以径袭幽州,此计固善,然涿州为幽州之藩篱,守御尤需留意。”

    “涿州辽师虽众寡不敌,却具蹑后突袭之能!”

    “若我军专注攻幽,彼必乘隙自后掩击,届时腹背受敌,险象环生。”

    “且一旦突袭之势为其所缓,辽廷大军踵至,非但幽州之取无望,我军更恐困于重围,堕入绝境,此乃心腹之患也……”

    郭宗训皱了皱眉,沉声道:“尔等所言,朕岂能不知?”

    “朕之所以让你们来,就是要商议出一个好的奇袭战术。”

    “昨夜劝阻朕不要继续北伐的话都已经够多了,朕不想再听着这些话!”

    “记住,朕让你们来是来想解决办法的,不是听你们在这里畏难的……”

    郭宗训皱了皱眉。

    果然,当领导的都是如此:不喜欢提困难的员工,只喜欢提出解决办法的员工!

    想想也是,攻打幽州的风险有多大,难度有多高,老爹郭荣怎么可能不比你们更清楚?

    就像当初的诸葛丞相,他难道不知北伐魏国,匡扶汉室有多难?

    可畏难就不打了吗?

    何为追梦?

    就是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

    郭宗训知道,昨日在宴席上反驳众人的那些话都属于战略层面的。

    而今日老爹只召集这些武将来,就是为了商议具体战术的。

    战略可以大而化之,但战术必须详实落地!

    不由地,郭宗训瞥了眼赵匡胤,却见赵匡胤抬眼看向老爹郭荣,似乎在犹豫要不要开口。

    嗯、这货昨夜肯定一宿没睡,都在想这个问题。

    再看了看其他人,郭宗训无奈地摇了摇头:

    看吧,这就是人家赵匡胤和你们的不同之处,不然咋就他能陈桥兵变、建立大宋呢?

    只可惜不好意思了,赵大!

    你可能很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本太子比你更早!

    甚至在从酸枣门出师后的第二天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

    而且,本太子可不是你这种土著!

    还是那句话:我或许拦不住你立功,但最大的功劳,必须全是我的,我的!

    确实!

    从大梁到沧州的那十几天的路程中,郭宗训可是把后续所有的可能,所有的问题几乎都考虑了几十遍。

    所以,当赵匡胤刚拱手行礼,甚至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之际,郭宗训便直接大声说道:

    “爹爹,孩儿有个办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面对郭宗训的突然开口,其余人似乎早就见怪不怪了!

    毕竟昨夜宴席上的那番话更是早已让所有人都愈发坚定地相信郭宗训就是天纵奇才,就是不世出的“神童”!

    神童是干嘛的?

    不就是为常人不能为吗?

    于是所有人都无比期待地看向他。

    尤其是韩通,他自己都没注意到他的嘴角已经咧到了耳根:

    我就说吧!

    有太子殿下在,我只管冲便是!

    不管什么问题,他都会有解决办法……

    可没人注意到,赵匡胤的喉结滚了滚,眼底闪过浓浓的不甘与懊恼:

    可恶,我刚刚在犹豫什么?

    明知道太子在,还犹豫要不要开口,是不是傻……

    等等!

    或许太子的办法不靠谱呢?

    没错,且先看看他怎么说着……

    脑子想着,但心里的不甘与懊恼却愈发强烈。

    左肩上似乎有个小人在说:“他可是神童,提出的办法能不靠谱吗?”

    右肩上也有一个小人在说:“闭嘴,他的办法一定不靠谱,一定……”

    左肩小人道:“呵呵,走着瞧……”

    郭荣也满是期待道:“快快说来,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突袭幽州?”

    郭宗训往前一步,不紧不慢地说道:

    “孩儿以为,最好的突袭办法就是不突袭!”

    他的声音不大,像远处传来的一声轻叩,可落在现场却像钥匙插进了锁孔、猛地拧开了满箱的惊雷 !

    先是短暂的 “咔嗒” 式寂静,下一秒惊雷炸响,议论声像炸开的雷声四处回荡,有人瞪大了眼睛,有人张大了嘴巴,明明是轻得像叩门的声音,却掀起了比雷声还热闹的波澜。

    “不突袭?”

    “太子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怎么可能嘛!”

    “昨夜太子不还支持陛下突袭幽州吗?”

    “怎么今日竟说什么最好的突袭办法就是不突袭?”

    “不是,这是神童能说出来的吗?”

    “这不自相矛盾吗……”

    韩通登时就挠了挠头:太子爷这是咋了?

    怎么开始说胡话了……

    与绝大多数人的震惊、意外、不解不同,赵匡胤嘴角轻轻勾了勾:

    果然,神童也不是每一次都靠谱的!

    很好,我还有机会!

    不过我现在就不用着急说了,且看看你如何丢人现眼……

    郭荣不解道:“最好的突袭办法就是不突袭?”

    “训儿,你此话何解?”

    见状,大厅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无数道目光齐刷刷地看向郭宗训。

    只见郭宗训昂着小脑袋,丝毫不在意众人的反应,不疾不徐道:

    “父皇可还记得孩儿昨日说的那四个字?”

    “以战养战?”郭荣皱了皱眉。

    郭宗训点点头,一副小大人模样:

    “没错!”

    “正是以战养战!”

    郭荣愈发不解道:“可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殊不知,郭荣问出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郭宗训却笑道:“当然有关系……”

    ……………………………………

    说明:

    1、抚尘:是古代帝王、重臣在查看舆图、沙盘时,用于指点方位、划分疆域的专用器具。

    通常为长约1.5-2米的细杆,材质尊贵。

    帝王用的多为玉杆、金杆或紫檀木杆,杆身常雕刻龙纹、云纹等皇家纹样,顶端可能镶嵌宝石(如东珠、翡翠),末端包裹锦缎(避免划伤舆图)。

    重臣(如兵部尚书、大将军)用的则为乌木或象牙杆,纹饰相对简约(如回纹),以区分等级。

    2、刘重进(899-968),幽州(今北京)人,本名晏僧。他是五代十国时期至北宋初年的将领,历仕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大宋五朝。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传第二十》的记载也很有意思:

    “刘重进,幽州人。梁末隶军籍。晋初,以习契丹语应募使北边,迁西头供奉官,再使契丹,契丹主以其敏慧,留帐前通事。俄南侵,署忠武军节度。汉初,移镇邓州。乾祐末,罢镇来朝。周祖起兵至封丘,诏重进与左神武统军袁义率兵拒之,重进望尘退走。周广顺初,从征兖州,未几,封薛国公,历武胜军节度,改镇邠州。恭帝即位,封开府。宋初,进封燕国公,后历左领军卫上将军。重进善译语,值契丹入中原,遂至方镇。及在环卫,尝从幸玉津园,太祖召与语,既退,谓左右曰:‘观重进应对不逮常人,前朝以为将帅,何足重耶?’”

    《世宗北伐次第 - 诸史将略》中提到:“是日,趣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发固安。”

    《下诏亲征命亲军都虞候韩通等将水陆军先发四》也有类似记载:“日趣促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发据固安。”

    另外:除了李重进、刘重进,还有一个名将田重进。

    重名的困扰从古至今都有……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