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49章 压制 第49章 压制
- 河北。
女真人频繁调兵遣将,自然瞒不过定难军的哨骑暗探,并且马上推断他们要决战了。
霸州,三大统帅坐在一起,商议战事。
李孝忠说道:“有时候仗要互相策应着打,但是有时候,却也要独一些!”
“我们如今兵马太多,要协调如此多的兵马,十分困难。且易出错,当年雍熙北伐,再往前推几百年的淝水之战,都说明了打仗不是人越多越好。”
“故而我提议,咱们各打各的,我们各自手中的兵马都足够多,哪怕是鞑子集兵于一处,我看咱们咬咬牙,也都能挡住。”
“其他两路,便可趁势凿破防线,席卷幽燕。待那时,也便把鞑子给围住了。”
帐中诸将思索良久,都开始点头。
三路定难军加起来,此时约莫有十四五万人,战线之长完全就是囊括了整个河北幽燕的边界。
这样的战线,哪怕是传令,从东往西都得跑上三天马!
这还没算上,从蔚州五回岭,也有出击机会的吴璘的灵武军。
还有杂七杂八的宋军,这些宋军的统帅,一个个来头大的吓人,官职都到了顶那种,定难军这三大帅也没指望能指挥得了他们。
当然,也没对他们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面对鞑子时候,他们的战绩实在是拿不出手。
战线太长,他们能清扫一下战场,做些善后工作都是好的。
“好!就各打各的!”韩世忠笑道:“老朱你吃点亏,打仗的时候,顺便防着东边的常胜军。”
“他不敢出来!”朱令灵说道:“郭药师的算盘,我在这儿都听得见,无非是要坐山观虎斗。我们要和鞑子拼命,他生怕打得不够狠,怎么会来凑热闹。”
李孝忠的这一提议,虽然有点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但也确实说到了大家心坎里。
谁来指挥这么大的一场战役。
除非是代王亲至。
即使是他来了,也是统筹全局,要极大地放权给下面的将帅。
各打各的,互相也能策应支援,多多注意周遭战局就是了。
就算是在这三大主力内部,恐怕也还要朝下放权,让中低层武官、将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当年赵光义摆个万全大阵,叫平戎万全阵图,理论上来说,它是无敌的。
但是实战中,它就是一个不能出一点点错的废物大阵。
当时这个平戎万全大阵,恰好也是十四万人,同时指挥调动十四万人,还不能出错,就是韩信来了也不行。
——
前线的消息传到太原。
也在众人的预料当中。
战场上的事,都是有迹可循的,他们这些人整日里在后方备战。
自然也知道打仗的那些要点。
严格来说,他们这些文官,都算是知兵的了。
至少知道打仗的基本规则,知道辎重、情报、战线.这些因素的影响。
大宋前期派去西北的文官,很多都是啥都不懂,从史书上读了些列传,就敢强硬指挥,无视武将反对的人材。
不知道坑死了多少人,坑死了多少名将。
女真鞑子此时已经动员到了极致,要是再不打,他们的机会便越来越小,最后定难军的实力涨到一定高度,就成了碾压之势。
鞑子不是蠢货,他们打了十几年,有一大批顶级将帅。
“不管鞑子主攻何处,我们都有挡住他们的实力!”
种师道分析过这半年以来的战报,也仔细询问过种家军撤下来的将士,他对双方的战斗力如今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
众人一听他如此有信心,原本对“各自为战”还有点担忧,如今也重新恢复了自信。
陈绍在主座上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要是半年前,他是渴望尽早决战的。
这时候反倒觉得不急,但是鞑子等不了了,他也没有办法。
幽燕这块地盘,他势在必得。
女真人若是失去了幽燕,就只能由攻转守,成为千百年来北境异族的一支,没有什么特殊了。
弄得好了,他们也达不到鼎盛契丹的高度。
自己也可以安安心心,积蓄力量,准备北伐,成就刘彻、朱棣一样的伟业。
想到这里,陈绍站起身来,看着木图上的敌我态势图。
“定难军从暖泉峰开始,就一直在进攻,此锐气不可消!这一战,就要驱除鞑虏,恢复幽燕故土,永为汉家屏藩。”
“所以咱们不能只闷头打仗,要让天子下旨,要让庶民与闻,要让前线将士得到应有的荣耀。”
陈绍这句话,点醒了河东系的官员,他们眼色一亮,无不振奋。
宣传口的工作,确实要跟上,不然仗打完了,是谁出的力,是谁为中原汉家文明流的血,都有可能被大宋那些文官士大夫给盗了去。
要知道,前线可是有不少宋军呢。
——
良乡镇。
完颜希尹已经可以确定,对面知道他们的策略了。
让自己集中女真主力,准备南下固安决战,完颜希尹着实振奋了一把。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高兴太早了。
檀州、顺州哪还有女真野战主力,被宗翰带走一大半。
却把此间交给完颜希尹独力承担。
而定难军又适时发起了强大的攻势,打得完颜希尹在后面再也坐不住,只能亲临第一线,并且将留守兵力几乎全部都使用上了!
“聚兵!聚兵!聚个甚兵!哪里有兵!”
对于这支以定难为军号的野战军团,打了这么久交道,女真西路军上下已然没有半点轻视了。
当初在五回岭一线,定难军轮番上阵,不计伤亡的冲击,仗着兵力雄厚轮番更替而战。
虽然打得当面女真鞑子叫苦不迭,但是定难军自己的伤亡也着实重了一些。
可是如今,定难军攻势看似按部就班,非要等着将一应攻具全部准备齐全,然后再在攻具的强大火力掩护之下层层迭迭而进,先除障碍,再填沟堑。
然后弓弩压制,再攻寨栅,动作虽然不快,似乎比起五回岭时候,还少了一点锐气,但是攻势却进行得坚实无比。
但取一寨,便固一寨,且伤亡不重。
而女真守军但丢一寨,寨中守军在定难军布置的如此周密的攻势之中,能逃生的十中无有二三!
而且他们一旦打下来,你再想攻下来,难如登天。
天知道这些人为什么如此会守城,那手段层出不穷,让希尹想都想不出来。
此时的完颜希尹也算是服了,野战就算了,城池堡寨攻防战,人家打了千年了,你凭啥跟人家打。
十几年前,绝大多数的女真甲士,还没有见过超过两米的城墙呢,如今则是动辄要面对山一样的城池。
就拿燕京来说,这城池高3丈(约9米),城墙底部宽1.5丈(约4.5米),顶部宽1丈(约3米)!
城墙外设有三重护城河(地堑),防御体系严密。
城门共8座,包括迎春门、丹凤门等,部分城门设有瓮城和箭楼。
不管是攻还是守,都需要很多的技巧和手段。
最气人的是这些定难军还保持着强大的骑军,战马的数量,比女真多多了。
希尹的手下只要想用骑军,选锋反击,就得是撞得头破血流的退下来。
后世的蒙古入中原,放开了养马政策,导致汉人有了无数战马,结果和现在差不多.
明军几乎是摧枯拉朽,见了元兵生怕落于人后,抢不到功劳。明初北伐时候,明军哪怕是被围了,也能反击打成歼灭战。
有这么一支强势骑军坐镇,攻寨步军更能放开手脚,尽情施为。就这样步步前压,而希尹所部则是只能步步后退。
而且定难军的战斗力表现出来的还远不止此,当面强攻之外,更遣出大队硬哨,穿行山间,渗透越过希尹所部的防线。
在幽燕的山林中,或者捕杀女真巡骑,或者袭击从后方转运上来的军资器械粮秣,或者解救被女真鞑子俘虏的民夫。
直是闹得到处生烟冒火,希尹所部从后方转运辎重上来,不是集结三四百骑以上的大队押运,简直就不敢上路!
金国皇帝的诏令刚刚实行了几天,希尹就发现完全施行不了。
他已经成功把聚兵进攻,打成了龟缩防守。
高踞在望楼之上的希尹眼前,就是女真军马布置得极其厚实坚固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条防线要是被凿开,燕京就彻底暴露在定难军兵锋之下了。
要是沦落到守卫燕京了,还谈什么决战,说什么进攻。
完颜希尹这次也是拼了,把自己这十年、尤其是到了云内之后的所学,全都用了出来。
桑干河河谷道路之上,沿途设立绵延的军寨,纵深排开就足足有十二座。
互相弓弩相接,足堪援应,竭尽燕京民力,强迫生口修建军寨,每座军寨光是寨栅就设立了三重。
可以一层层的死守到最后,一应箭塔望楼悬户凸起马面俱全,更留有骑军短促反击驰奔的通道。
而河谷、山间的道路,更是被七八道又深又阔的沟壕截断,沟壕之间,又重重迭迭的布设了大量鹿砦。
除了这些临时搭起的军寨之外,附近的小山之上,也有军寨居高临下控扼道路。
这样的防御体系到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良乡镇,囤聚有三千余真女真精锐,随时可以援应各处遭受攻击的所在。
定难军实在是难缠至极的对手!
完颜希尹只能是做到这一点了,他这条防线上,兵力不足。
聚兵反击纯属是痴人说梦,能帮其他路守住,不被凿开突破,就是他完颜希尹对得起大金国列祖列宗,对得起老汗阿骨打在天之灵了!
此时定难军依然在猛攻,空气中传来剧烈的抖颤破空之声,十余枚经过打磨的石弹破空而至,大半落在鹿砦之中,砸得断木乱飞。
更有几枚直打到了军寨寨栅之前,寨墙上的女真战士,苍白着脸看着这几枚石弹落地之后又弹起滚动。
最终还是有一枚石弹弹起之后,撞在了寨栅之上。
用粗坛口固定,钉在一起,且深深埋入土中,足有五尺以上的木料组成的监视寨栅,被这些石弹一撞,顿时就发出轰然巨响。
如柔软枝条一般被扯断撕裂,飞舞空中,寨栅之上,顿时就出现了一个缺口。
尘烟弥漫之中,女真语的呼喝之声响起。
衣衫褴褛的燕地民夫就被鞑子驱赶上去,用备用的材料去修补寨栅。
动作稍稍慢一些,监督驱使他们的女真军士就一刀砍下。
曾经因为童贯、刘延庆等人的肆虐,而深恨宋人的燕地百姓,此时也突然不恨了。
因为比宋人还畜生的出现了
不怕人坏,就怕有比你还坏的。
郭药师前番刚抢了一遍,女真鞑子就又回来了,各路人马简直就跟犁地一样,按住幽燕这块土地,反复地抢掠杀戮。
如今燕地百姓,最怀念的,反而是大辽契丹统治时候,和宋人相安无事的那段时光。
而在他们对面,就看见定难军又列出了厚实阵列。
甲胄在阳光下耀眼生光,一面面旁牌砸入土中以为屏障,外围也设下了鹿砦。
出阵攻寨的军马,就在这样的凭籍依托之下轮番休息,不一会儿又要冲击扑寨。
女真人和燕地民夫刚松了口气,就看见那在那阵列之中,西蛮子们竖起了几具七梢炮。
所谓的七梢炮,是大宋特有的重型抛石机,主要用于城防作战。
炮架由四根木质脚柱支撑,形成稳固的三角形框架,顶部横置可转动的炮梢轴。
炮梢采用坚硬且富有弹性的木材,一般是榆木或檀木,长度约7米,末端系5-10根拽索,梢数越多抛射威力越大。
一门七梢炮需配备13根梢,总拽索达125条,打起来需250人分拉拽索,2人负责瞄准与释放。
威力可想而知
打完一轮的定难军,正在忙忙碌碌的重装,而脱光了上衣的强壮军士正扯着绳索稍作喘息,等待着下一轮的发射。
他们就在阵列之后,完全信任前面的弟兄,是更多的七梢炮正在组装修葺之中。
辅军运上来的,打磨好的石弹,堆成了几座小丘。
看着就吓人。
女真鞑子心中无比憋屈,他们在这里挨打,对面的定难军却很轻松。
大队骑兵因为无事可做,就坐在河滩边休息。
战马都被辅军牵着去饮水洗刷,因为后方马料粮秣补充及时,又有大量民夫、辅军参与照料这些宝贵的战马,人手相当充足。
这些军中宝贵资源都被照应得肌肉饱满,鬃毛顺滑,嘶鸣之际都充满了精力。
在更后面,就是定难军连绵的大营。
此时正升起一道道的炊烟。
是火头军在准备各种热食,源源不绝的送到前面来,让前线军将士卒随时能得到补充。
打仗很多时候,就是国力的比拼,在此时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定难军越打越得心应手,也不用和前期一样,靠着对军功的渴望,不惧死亡,不怕受伤,硬顶硬冲。
打着打着,经验老道之后,定难军上下,更喜欢用这样周到的布置,有条不紊的攻势,一层层的撕开女真鞑子布置的防线。
现在别看他们似乎是不急不忙的,一旦打开了缺口,摧毁了各种辅助防御设施。
马上就是大队铁甲步卒在弓弩、石炮的掩护下涌上,在每一处缺口持长刀利斧死战不退。
直到更多的铁甲之士层层涌入,将据守军寨的女真勇士斩尽杀绝!
和打了十年的女真不同。
定难军还在进步,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即使是相持下去,时间也不站在女真金国一边。
其实这才是正确的走向,因为两方背后的文明底蕴不同,差距比天还大。
你一辈人、两辈人的井喷式人才爆发,凭啥比得过我千年的积蕴。
中原王朝,向来是毁在赵佶、梁师成、王黼这样的人手里,因为高层过分地圈占享乐,阶层固化而败。
从来不是因为百姓、士卒战斗力而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