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51章 决战时刻

第51章 决战时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升平不在箫韶里,只在诸村打稻声。

    就像是约好了一样,在河西走廊,横山拢右,兴庆平原,银夏堡寨

    还有河东大地。

    都在举办“秋社”庆典。

    祭祀土地神,以感谢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到了这个时候,秋收基本已经完成,总还算是顺利。

    河东百官,真就跟打了胜仗一般,他们也确实累。

    此番秋收,尤其是在河东,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手不足。

    各地在士绅和官员的主持下,先是在社树下搭建社棚,供奉祭品,如猪、羊、瓜果等,并由德高望重者主持仪式。

    然后百姓们一起“分社肉”“分社饭”,共享丰收成果。

    村民以新酿的米酒或村酒共饮,当地的富户们,则制作“社饭”,将猪羊肉、瓜姜等切作棋子状铺于饭上蒸制,然后和乡亲分享。

    吃饱喝足之后,要踏歌与社戏。

    村民击鼓踏歌,围篝火歌舞,富裕点的村子,则合伙凑钱,搭台演戏酬神。

    还要举办赛猪、赛鹅等比赛,各家将宰杀的牲畜集中设祭,由神明“评比”,欢乐、热闹。

    陈绍来到汾州,在城郊的祭台上,主持此地的祭神。

    前线战事确实重要,但是只有做好后方的生产,才能供给前线战争的辎重粮秣。

    陈绍因为见识过西军的惨状,在西军底层混过,他太知道粮食对如今的将士重要性了。

    事实上,若是前线有战争,后方的一切就都停了,那不是对战争的支持,而是拖累。

    就说明离灭亡不远了。

    就像是历史上靖康之耻的时候,汴京那二圣就不会再举办什么民间庆典了。

    后方越是有序、从容,才更说明战争胜利的希望大,大家心里也更有谱气。

    汾州的郊野上,聚集了一大批人。

    今日能来的,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以人人喜笑颜开。

    陈绍在主祭台上,宣读了一番祭文,然后率众拜天。

    下面的人,男女都有,喜乐洋洋。

    穿着各色衣裳,都是正统的,没被胡人入中原之后玷污过的款式和审美,确实是华美。

    气氛如同新年,陈绍瞧着他们的模样,心中忍不住长舒一口气。

    每逢这种聚而欢庆的场面,他心情就会很好,尤其是在见识到战争和穷苦带来的灾祸之后。

    曾经在横山前线,他做运粮使的时候,那几个死去民夫的模样,陈绍至今都记得很清楚。

    自从来了这个时代,他见过太多人了,有王侯将相,有皇帝美人,但记忆如此清晰的,那些民夫就占了一席之地。

    在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

    能者在其位,愚者受其惠。

    既然走到了这个位置,陈绍从来就不是一个极致的利己主义者,把自己的欲望看的过重的人。

    如果陈绍现在是吃不上饭,随时饿死,那他可能会为了生存不择手段。

    但是他如今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心中自然而然就有了悲悯之心,反倒可以宽宏一些。

    一路行来,他是有过妥协,放弃过很多东西的。

    甚至到这个时候,他都没有去打压那些,明显对他有敌意的李纲、宇文虚中这些人。

    看着欢腾的百姓,一张张笑脸,陈绍知道自己的权势之基,在民间而非庙堂。

    朝中那些高官对自己的看法如何,丝毫不能阻止自己继续高歌猛进。

    想到这里,陈绍笑着走下祭台,和大家一起起舞欢庆。

    ——

    秋高马肥,又逢大收。

    河北的运河和道路依然在修,但是能运抵前线的补给线,并非只有河北一条。

    局势已经日渐明朗,鞑子聚兵之后,朱令灵和韩世忠也趁势合击。

    白沟河南岸,临水之旁,一道道土垒,正在慢慢成型。

    河边有上千脱了甲胄,打着光膀子,混身糊满的泥土的定难军士卒,正在拼力修建堤坝,搭建桥梁。

    就见锹锄乱飞,挖出散土不断抛洒而出,尘烟弥漫之中,就有士卒将这些散土装上,喊着号子运到河畔,不断的将这大坝垒高加厚。

    除了挖土运土之外,更有士卒四人一组,抬着简陋的木夯、石块,将土垒一层层夯实。

    然后在上面小碎步踩实,这样的好处是,当时就能投入使用。

    对岸的鞑子,聚兵之后,反而后撤了起来。

    他们也知道,渡河而击,彻底击败定难军,已经没有希望。

    所以很光棍地让出道路来,因为金国耗不起了

    按理说,定难军此时就该继续跟他们耗,只要其他战线也能撑住,鞑子早晚崩溃。

    但定难军和宋军不同,他们不是要把鞑子赶出去,而是想尽可能多的击杀其有生力量,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

    所以韩世忠选择了渡河。

    你要决战,那我就来和你决战。

    白沟河,不是一条河流,而是一段水泽地,遍布数条河道。

    其中很多渡口,都在定难军的掌握之中了。

    当初宗翰和宗望联兵渡河之后,站稳了脚跟,又夺回去一些渡口。

    但是总的地势,还是定难军一边占优。

    正在干活的辅军,基本都是从云内来的,还有一些是河北的民夫。

    河北民夫一般偏瘦,但是就是这些看起来精瘦的军汉,都在拼命的劳作。号子声音喊得震天价响,每个人因为用力,青筋都根根凸起。

    虽然都是汗如雨下嘴唇干裂,却无一人稍稍懈怠!

    他们被鞑子祸害的太厉害,恨不得马上修起桥来,冲过去把这些鞑子生吞活剥了。

    女真人起兵之后,酷烈残虐的手段,确实为他们立威起到了作用。

    但是一直依靠这种杀戮,显然是不行的,以前不过是恰好遇见了大宋自己拉胯。

    如今稍微有个能和他们抗衡的,女真人的残暴,立刻就为定难军帮了大忙。

    所有人都想投靠定难军。

    除了建筑堤坝的士卒之外,白沟河水边,也有数百人在忙忙碌碌,他们在采伐来木料,为桥体准备材料。

    这些人手脚同样麻利,比之正在进行土工作业的那些,忙碌程度也不稍减。

    女真人耗不起、求战心切,甚至不惜让出了部分白沟河河谷和渡口,定难军同样如此,他们生怕晚了一步,功劳全被抢走了,几乎是马上就投入了疯狂的渡河准备当中!

    虽然将主们总说将来会北伐,但是谁知道是啥时候呢。

    而且万一不北伐了呢?

    那这就是最后的机会!

    从鞑子的皇帝,亲自动员金国全部力量,前来接应他们的两路大军。那时候全歼这群鞑子的希望就落空了。

    只能是尽可能地杀伤,因为鞑子人口有限,想要生聚人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陈绍不会给他们培养出下一代的机会。

    此战他们输了,就定然会逃窜回北境老巢,那时候收复幽燕,就是传檄而定,估计不会有多少战功了。

    机会难得啊,趁着辅军和民夫忙的热火朝天时候,将士们都在养精蓄锐,擦拭兵刃,缝补盔甲,随时准备拼命!

    此时在对岸,也有数百个骑士,哨探逻骑在游荡。

    这样的游骑哨探,已经足够组建一支小股骑兵了。

    银州兵一路转战,一路为先锋,一路披坚执锐冲杀在前。

    和女真鞑子互相野战冲击,虽然损折甚重,但是也彻底的磨砺了出来。

    现在虽然只是坐而休整,衣甲敝旧,人亦消瘦,但是昂藏锋锐之气,已然破茧而出!

    他们从横山一带出来,是吃惯了苦的,以前打仗要被宋、夏轮番虐待,而且没有甲胄,兵刃也极少。

    如今顿顿吃饱,而且甲胄兵刃齐全,家人又得安置,只要一门心思杀敌建功。

    突然之间,河岸上爆发出一阵小小的欢呼之声,却是一座浮桥已经搭好,一群打着赤膊只穿犊鼻裤的军士,干脆就跑到对面继续施工,懂水性的军士甚至纷纷入水,游到对岸继续干。

    还有一名同样打着赤膊的武官,双脚俱在水里,大声指挥号令。

    顿时就有十余名军士开始着甲持兵,人人除了随身防身佩刀之外,俱是挎着步弓持着弩机。

    他们涌上这座木筏,准备到对岸去,作为开路先锋,率先去女真营地的对面,占据一块小小的立足点。

    正在土垒上施工的辅军、民夫,还有休整待命的骑军都不住的望向河岸方向,看到这群甲士过河去,人人都是大声喝彩!

    这些先锋不是一般甲士,而是韩世忠精心挑选的重甲精骑。

    当初西夏的铁鹞子,在覆灭时候,把自己的甲胄都藏了起来。

    陈绍也只能是按照图纸,打造了二百多副甲,并且买了几百匹西域的良种大马为坐骑。

    这些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往那一站,就是一道钢铁防线。

    就在这个时候,向北放出的哨骑突然传来呜呜的吹角之声,极是急促,一下就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在壕沟内一同劳作的军将翻身而上,大声呼喝:“入土垒,披甲!”

    大群浑身是土的士卒都滚爬而上,沿着土垒开出的缺口鱼贯而入。

    而本来正在夯土的军将士卒也都丢下临时赶制的木夯,翻身而下,人人抄起就放在旁边的弓弩,将出撒袋中的羽箭驽矢,一根根的插在还有些虚浮的夯土之上,转瞬之间,这一道不过才有小半人高规模的土垒之上,就如长出了一排长草!

    而集结待命的骑军,全都起身,只是发出一声整齐的金属碰撞的轰鸣。

    接着就翻身上马,以十骑为单位,沿着土垒上留出的缺口向西而出,再越过壕沟上留出的狭窄马道,如数道长龙一般,向北迎了过去!

    “鞑子果然不要脸!”

    两边默契地求战,但是女真人瞧见这群定难军真的在修堤坝渡河,忍不住前来袭扰。

    在北面,已然有零星哨骑向南退了回来,这些哨骑一边向南走,一边回首不时射上一箭。

    在他们身后,若即若离的跟着数十骑女真轻骑,只着半甲,未持长兵,背上插着醒目背旗,都操着骑弓,一边不疾不徐的追击,一边放箭。

    双方羽箭在空中交相往来,距离既远,也都谈不上什么准头。这些女真轻骑似乎也没有狠狠扑上来打一场前哨硬仗的意思。

    可在他们身后,就能见到数面女真谋克旗飞舞,数千女真甲骑,如天边涌动的一团团乌云一般,正缓缓压来!

    大批的女真军马,又次第赶来了!

    韩世忠也被惊动,在高处掐腰冷笑:“果然不出你老兄所料,这群鞑子来了!”

    “来得好!”朱令灵哈哈一笑,提起兵刃,往下走去,好似要率兵压上。

    鞑子想要趁定难军渡河时候,半道击之,那就顶住他们的进攻,开始反击。

    随着韩世忠一挥手,令旗挥舞,从芦苇丛中,无数的小艇被推了出来。

    将士们踏上船只,朝着对岸赶去。

    这就是他们故意藏起来的渡河工具,就是防备着女真鞑子回来。

    不过鞑子来的兵马,这次好像有点多,在另一侧对岸,也能见到百余骑女真鞑子,正在夹河而进。

    女真鞑子在东面也渡过了少部分军马,看来是想将这段河谷两岸都控制住!

    当哨骑退回来后,已然越过壕沟列阵完毕的骑军队列之中,响起了响亮的金鼓声。

    原来是渡河的那一批人,已经在辅军的帮助下,传好了甲胄,马也披甲完毕。

    数百率先渡河为前锋的甲骑,发出一声整齐的呼喝,平放了手中大刀,锋刃在烈日下耀眼生光。

    当先军将出列,举手向前劈落,这数百骑甲骑,就毫不犹豫的整齐举步,向着缓缓压来的女真鞑子大队迎了上去!

    兜鍪之下,一张张冷峻的面孔神色都是沉默而坚定,面对压过来的女真铁骑,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之色!

    他们握紧了手里的兵刃,每一个都是孔武有力,即使是杀得血肉横飞,也不会有一丝动摇。

    迎着这条定难军这重装精骑组成的阵列,迎着那一道长满了箭矢长草的低矮土垒,领军女真谋克,却略微有些迟疑了。

    回望左右,尽是一张张发了狠的女真儿郎的面孔。

    他知道这一回,是有去无回了,哪怕是冲破了这道恐怖的防线,后续还会有无穷的西蛮子涌过来。

    作为先锋,他们断无生机!

    “死战吧!”

    这领军女真谋克大吼一声,率众冲杀上去,甚至将平日里珍视无比的长弓箭囊都薅下来扔掉。

    后续的鞑子中,有人骑在马上,纵马射箭。

    有一说一,这种绝活确实厉害,但此时已经不起什么作用。

    既然是有死无生,那就冲吧,鞑子们此时也是豁出去了。

    迎接他们的,是一道重骑防线,这些重甲骑兵最大的短板,就是追击时候速度不行。

    一旦敌人逃走或者从侧翼,利用速度袭扰,就会非常恼火。

    但此时,却是防守就行,对他们来说简直不要太好。

    他们举起长长的兵刃,刀锋长,刀身宽,每次战后都会把兵刃盔甲上缴,由专门的辅军修葺或者直接更换。

    他们平日里,就是养好身体,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干。

    马匹有人照料,兵刃盔甲有人维护,吃得好用得好。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面对冲杀过来的鞑子,他们动作整齐划一,举刀、劈砍,举刀、劈砍。

    原本纵横天下,所向无敌的女真起兵,根本撞不动这区区二百人的防线。

    更有无数的弩箭,从各个方向射了过来。

    河边隐匿的兵马,河上船艇的兵马,堤坝上的兵马,全都在射箭。

    再加上那几百个哨骑。

    定难军明显早就防备着他们这一手,

    本想突袭,来个半道击之的女真鞑子未曾想到,当他们率领所部赶至河岸的时候,面对的却是这样的阵仗。

    甚至还有列阵而进的重装骑军,这些骑军已然亮出如墙一般的锋刃,在猎猎飞扬的旗帜引导之下,歼灭了前锋谋克,然后向着女真铁骑逼来!

    回望左右,一个女真西路军蒲里衍,在麾下儿郎面上,竟然已经看不到多少高昂的战意了。

    西路军,已经被这支定难军打的意志消沉了。

    他们失去了自信力。

    战马也不安的打着喷嚏,向前两步,退后两步。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这名叫特特里的蒲里衍,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恼怒!

    我们女真甲骑,什么时候怕过!

    他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尤其是刚才,怯懦动摇的念头,甚至在自己的胸中不断闪过,虽然最后还是被强行压了下去,但他依然深以为耻。

    他猛然拔出长刀举空,嘶声厉吼:“冲垮这些西蛮狗!马上对战,这些西蛮子狗不堪一击!我们女真勇士天下无敌,看到敌人只有冲锋,没有后退!”

    特特里的厉声怒吼,终于激起麾下女真儿郎的凶悍之气,数百甲骑同声呐喊,拉开队列,同样放平了手中马战长兵,狠狠踢动马腹,在战马嘶鸣声中,铁骑溅起烟尘。

    就在这经历过无数大战的白沟河畔,艳阳之下,迎着如墙逼来的大队定难军骑士,也鼓足最后的气力,发起了冲击!

    而在南面,定难军正不断地渡河,越来越多地涌上岸,马上加入战斗。

    堤坝上,几员武将错位而战,随时指挥着大家渡河和停下射击。

    只有等重装甲骑,推出去一段距离,他们才挥动令旗,让射箭的手下渡河。

    木筏之上,有人有马,只待渡河。

    就见在号子声中,自家弟兄又将更多木筏推入了水中,然后军将士卒们都飞快披上甲胄,抄起弓矢兵刃,在号令声中,毫不犹豫的挤满了一张又一张推下水的木筏!

    充作船夫的民夫、辅军精赤着上身,涨红面孔,肌肉贲突,撑篙将沉重的木筏推离南岸。

    然后一篙接着一篙,就将装满甲士的木筏,驶向十余丈外的对岸!

    大家心里都只有一个念想。

    杀过去,杀到女真鞑子中,将他们彻底击败。

    从暖泉峰杀出来,杀到多山的云内,杀到雁门,杀到河北。

    如今,又要杀到幽燕,我们从未怕过,所以也就从没败过。

    这一次还是一样,胜利已经近在眼前,这或许是最后的机会。

    一路冲杀至此,不管是什么样的敌人,也不能阻挡俺们冲过这条该死的白沟河的脚步!

    一声沉重闷响,又一张木筏撞上了北岸。

    还未曾停稳,十余名甲士就已然跳入水中。

    溅起点点白浪,人和马都要奋力冲上河岸!

    上岸之后,或者在浅滩时候,就跃到马背上,呼啸着冲杀。

    此时,女真人的兵线,被一步步向前推着。

    而在他们身后,一张张木筏接连不断的放入水中,每一张木筏上都挤满了定难军甲士,奋勇争渡。

    更有一些水性精熟的步卒、弩手,不着甲胄,精赤上身,只是背着一张弩机,再斜挎一袋驽矢,就这样跳入水中,奋力向对岸划去!

    此时其实水已经很凉,但是穿的多了,容易溺亡,棉絮一沾水太重了。

    白沟河上,尽是一张张挤满甲士的简陋木筏,尽是浮动的人头,尽是拼死向北的雄烈意气!

    此时谁也不惧冷了,浑身热血沸腾。

    在他们身后,后续的那些木筏,接二连三的撞上北岸。

    而最先登岸的那十余弩手,已经身上插满了箭矢,不少人就跪在水中,垂下头来,手中仍然紧紧的保持着弩机。

    那一小片水域,已然被染得晕红。

    而更多弩手,大喊着纷纷跳入水中,卷起浪花,舍死忘生的就朝前突击!

    那百余名女真甲骑只是拼命开弓拦射,转瞬之间,不少人就已经射完了一撒袋的羽箭。

    但是涌上河岸的定难军骑兵却越来越多,或站或跪在河岸上持弓持弩而射的弩手也越来越多!

    绷的一声厉响,一名宗翰手下的女真蒲里衍拉,竟然生生断了手中骑弓,断弦抽打在脸上,卷出一道血痕。

    他的手掌也全是血痕,此时狠狠丢弓抽刀,狂喊一声:“这些西蛮子都疯了!都是疯狗!”

    嘶吼声中,一支弩箭穿透了他的喉咙,朝后死死地倒了下去。

    “渡河!渡河啊!”定难军上下,高声呼喊着渡河,然后奋勇而行,人人争先。

    也难怪那蒲里衍大骂疯狗,这些定难军确实足够疯狂,作为对手,看着确实可怖。

    他们面目狰狞,眼睛瞪的老大,有时候身上中箭,好像也不觉疼痛,拔出来就继续冲。

    甚至拔的时候,被倒刺带出肉块来,都恍若未觉。

    这种状态,女真甲士们有过,当初他们起兵时候,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契丹兵,曾经有过这种疯狂。

    但是十多年了

    他们早就不是那群白山黑水里,饮冰卧雪、猎虎追熊的勇士了。

    每个人都有几十个奴仆,每个人都抢的盆满钵满。

    他们在面对这群疯狂的西蛮子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恐惧。

    他们甚至称呼对方为“蛮”。

    因为从一开始,这些人就悍不畏死,有一种女真鞑子都不理解的“野蛮”。

    朱令灵冷静地观察着战场,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对岸已经冲杀出一大片空地。

    “杀过去!”

    主帅一声令下,一名军将摘下兜鍪掷地,双目圆睁,放声呐喊。

    呼喊之声,金鼓之声,排云而起,在白沟河两岸回响轰鸣。

    在死斗战场上震荡交响,仿佛一层层雷霆由南向北滚滚涌动,让这白沟河水,好像在此刻也要分开波涛,为这万千拼死北向之士,让出一条道路一样!

    在这样雄烈的呼喊声中,就见西面烟尘大起,在群山之中,顺着东进的道路,又是定难军的旗号卷动而出,大队骑兵,正在源源不绝的东向而来!

    还有敌军?

    负责此次突袭的完颜宗弼,马上就意识到,这是希尹那边漏过来的敌兵。

    他心中顿时一慌,难道那边的防线被打破了?

    希尹该不会如此废物吧?

    他也不是不知道希尹有多难,但这个时候,人是不会有共情心的。

    恨不得战友全是天神下凡。

    完颜宗弼脸色苍白,不管这些兵马是不是打破了希尹的防线,即使他们没来,自己也完了。

    在这天地之间,只怕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这群西蛮子跨过白沟河,撕破女真大军布下的天罗地网!

    我们或许早就该撤走了!

    从西边杀过来的,确实是李孝忠的一支骑兵。

    他们攻克了良乡镇,完颜希尹退守燕京,放弃了高粱河一带的防线。

    李孝忠没有马上进攻燕京,即使这个功劳如此之大。

    他始终记得此战的战略,乃是尽可能地杀伤女真鞑子。

    至于城池,早晚都是囊中之物。

    所以他派人东进,来从侧面进攻女真鞑子主力。

    这一下,确实是为后续渡河,创造了机会。

    完颜宗弼渐渐抵抗不住,节节败退。

    虽然凭借勇力,还有胯下的辽东大马,最终逃出了一条生路。

    但是他完颜宗弼身边的亲卫谋克几乎损折殆尽,随他转战经年的马,最终也伤痕累累再也爬不起来,杀了自己战马的完颜宗弼,此时身上也是创痕累累,血透重衣。

    向北逃窜冲突出去数十里后,最终才撞上后续赶来人马,总算是能解甲包扎,止住伤口流血。

    看着宗望的大旗,完颜宗弼有些出神,身上的伤痛也浑然不觉。

    此时此刻,在女真主力驻守的座军寨之中,喊杀之声正冲天响起。

    三路女真军马,一面面旗号飞舞飘扬,一声声号角回旋激荡。

    有皇帝率领的一路,还有东西两路。

    女真甲士朝着定难军冲杀过去,更多的军将带着亲卫,只等候着传下的号令。

    随时准备冲杀。

    看着一群群女真甲士,从自己身边冲过去。

    完颜宗弼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决战来临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