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渣夫兼祧两房又换孩,我撕他全家-> 第052章 傻眼的秦牧
-  第052章 傻眼的秦牧
-     池鱼想到家家户户在炭山那边,都有炭窑,便点头。
 
 可不,家家户户都烧炭,所得的银钱又能换成粮食什么的。
 
 可比出去冬猎强多了。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冬猎就一定能打到野物。
 
 尤其是现在这种大雨天,连只野兔,估计都不好打。
 
 池巧继续说:“目前来看,咱们的粮食,应该够大伙儿撑到来年年底。
 
 只要没什么娘家人,还有嫁出去的女儿之类的,拖家带口过来,咱们都是能应付的来的。
 
 否则,可能真要像你书中看到的那样,乱了,逃荒去。”
 
 “姐,咱池家坳外姓人少。那些外姓嫁出去的姑娘,岁数从十几到三十几的少。
 
 可能四五十的,会多些。
 
 这岁数,应该也不会拖家带口的回来吧?”
 
 “这可说不好!村里近三代的换亲对象,可是主要都是那些外姓的姑娘。
 
 嫁进来的,虽然咱们池氏一族的,多跟娘家不往来,但也有少数保持往来的。
 
 何况,到时候都要活不下去了,那些极品家人肯定是哪里有吃有喝,能活下去,就去哪里。
 
 不说别人,就我那周家。你信不信,真走到那一步,他们肯定会排除万难过来。
 
 届时我就算不理,把人赶走。你觉得,真的赶得走吗?
 
 我若是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我面前,冻死饿死,你觉得你大哥和几个侄儿,心里会怎么想?
 
 就算他们想得通,那阿野媳妇和阿登媳妇呢?
 
 她们的娘家人,若是也要来,我也这样做?”
 
 池鱼最不耐烦这些事,包括看小说的时候,也很烦应付这些。
 
 听到这,干脆说:“姐,我觉得要不这样。
 
 等冻雨灾害一结束,我们就把两边通往别的路,直接切断。
 
 如此一来,保存好我们池家坳就行。
 
 灾年,最烦的就是圣母。最先死的,也是圣母。
 
 要是这家的谁,拖家带口来投奔。
 
 那家的谁,也拖家带口来投奔。
 
 那我们池家坳成啥了?
 
 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池家坳的人,能顺利度过这个灾年。
 
 可不是成圣母圣父发源地。”
 
 池巧听后,在想这件事的可行性。
 
 最后她说:“如果要切断的话,那接下来的炭和菜,肯定没办法往外卖。
 
 还有,杂货铺的东西,也没办法进行补充。
 
 再有就是,这事要么做的神不知鬼不觉,要么就是大伙儿都知道,然后一致通过。
 
 神不知鬼不觉有些难,大伙儿知道断了路,肯定还会想办法疏通的。”
 
 池鱼仔细想了想,又说:“姐,你说村里人,对我的话极为信任。
 
 要不等下冻雨,我就先跟族长跟族老们,把这事给说了?
 
 只要他们同意的话,其他的人意见,我估计不是那么重要。
 
 只是老一辈都重感情, 不一定会答应。”
 
 “成,你先试试看。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虽然他们重感情,但他们也睿智。
 
 在外人跟自己的族人比起来,他们知道轻重,也知道怎么选择。
 
 不过小鱼,你去说之前,最好先想好,该怎么开这个口。
 
 另外,阿庆那边也得先告诉一声。
 
 看看是跟巧芽先成亲还是啥。”
 
 “嗯,姐我知道。我先去做饭,你陪着壮壮吧。”
 
 说完这话,池鱼走了。
 
 而秦牧也在这时,带着银子,到了池氏祠堂门外。
 
 此时祠堂门大开,池东一跟两个村长,正在统计,家家户户送来的炭。
 
 待确定质量没问题,斤数也达标后,就让人往赶过来的车上装。
 
 为了防止这些炭被打湿,他们还贡献了家里,之前囤下的油布。
 
 秦牧看了一眼祠堂里忙碌的场景,便朝沈铠招招手。
 
 等他过来后,将银子递了过去。
 
 “这里有六十两,你直接给老族长。告诉他,先结算这些银子,到时候多退少补。”
 
 “好!”
 
 安平县因为地域问题,往年冬天,质地好的炭,一斤能卖到几百文甚至上千文。
 
 那些都是有权有势的人用的,毕竟象征着身份地位。
 
 而普通炭会便宜很多,但一斤也要八到十二文。
 
 这价格是朝廷定的,老百姓更改不得。
 
 也正是因为炭的价格贵,寻常百姓买不起,也舍不得买,所以生意不是很好。
 
 这导致的结果,便是就算有人会烧炭,也没人去费这个劲。
 
 眼下整个安平县,也只有池家坳的人在大量烧炭。
 
 其他人,就算有秦牧的提早知道,也没烧出多少来。
 
 毕竟烧炭需要木材,也需要炭窑。
 
 故而现在市面上能流通的炭,并不多。
 
 秦牧按照去年的市价,折中一下,一斤给十文钱。
 
 现在这十辆车,是先按每辆八百斤结算,等同于需要八十两。
 
 按之前说好的,先付一半,是给四十两。
 
 这六十两,只多不少。
 
 池东一在接到沈铠的银子后,朝外头看了一眼。
 
 见秦牧朝自己颔首,便走出来,站在廊檐下。
 
 “秦小兄弟,你过来!”
 
 秦牧迟疑了下,还是往前走了几步。
 
 他也没直接靠近池东一,而是在距离他大概一米五的距离站定。
 
 池东一没勉强他,直接问:“我听阿野那孩子说,你愿意教他们认字?”
 
 秦牧一听,大概就知他是何意。
 
 “嗯,是有这么回事。等阿铠他们将这些炭运走,池鱼姑娘家的杂货铺盖起来后,我便开始教。”
 
 池东一听了,双眼发亮,当即改口:“秦夫子,教七个是教,教七十个也是教。
 
 我想,既然你教的话,那能不能也教教我池家坳其他也愿意认字的儿郎?
 
 小鱼家太小了,且还有幼孩。你若是在那边教的话,也不大方便。
 
 你看我们这祠堂怎样?到时候来这可行?
 
 你放心,我们也不叫你白教。
 
 只要你在池家坳一天,你的吃住我们都包了,另外每个月再给二两银子。”
 
 秦牧一听,有些傻眼。他原本是想,就在池鱼家里住,也在那边教。
 
 如此一来,近水楼台先得月,顺带还能给壮壮熏陶一下。
 
 当然,那只是教七个人的前提。
 
 不,或许都不到七个人,毕竟老池家的三房人,每天都需要有人轮着去炭山烧炭。
 
 现在听池东一这话,教学地点改成这里,那住的地方,想来也会另有安排。
 
 如此一来,他跟池鱼,还有什么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