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峥嵘岁月:援疆一九六二-> 89、视察建材厂

89、视察建材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天还没亮透,三连的院子里就飘着股淡淡的煤烟味,是伙房阿依古丽提前生了火。

    林德源披着棉衣走出宿舍,就见小李带着五六个战士围在拖拉机旁,手里的扳手“咔咔”拧着螺丝,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得飞快。

    “怎么样了?别路上掉链子。”

    林德源踩着积雪走过去,棉鞋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的轻响。

    小李直起身,搓了搓冻得发红的耳朵,手里还攥着块擦机油的抹布:“林哥放心,机油加得足足的,轮胎也补了气,昨儿连夜检查了传动带,拉五台机床加五十吨钢铁,稳当!”

    旁边的连长递过来个热乎乎的馒头:

    “先垫垫肚子,路上冷。”

    林德源接过来,掰了一半递给小李,自己咬了一口。

    “连长,那我就走了。”

    他冲连长点头,后者拍了拍他的肩膀:“安心去,等你把东西拉回来,咱们立马开工建工厂。”

    说话间,战士们已经把绳子、撬棍搬上了拖拉机。

    林德源拍了拍手上的渣子,爬上驾驶室,小李也跟着坐了进来,发动机“突突”响了几声,冒着黑烟缓缓驶出院子。

    车窗外的雪还没化,田野里白茫茫一片,偶尔能看到几只野鸡从雪地里窜出来,扑棱着翅膀钻进远处的树林。

    一个多小时后,拖拉机停在了钢铁厂门口。

    厂长早就站在门房旁边等着,身上裹着件旧棉袄,手里揣着个热水袋。

    见他们来了,连忙迎上来:“小林,你们来了!上次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谢谢你帮我跟师长求情。

    机床和钢铁都在仓库门口堆着呢,我让工人提前把帆布掀开了,省得你们耽误功夫。”

    “麻烦厂长了,这么冷的天还让你等着。”

    林德源跳下车,跟厂长握了握手,两人都没有再提之前的事情。

    两人往仓库走,就见五台旧机床并排放在地上,金属外壳上落了层薄灰,旁边的钢铁堆得跟小山似的,每根都用铁丝捆得整整齐齐。

    “这些机床都是老伙计了,虽说旧了点,但主要零件都没毛病,你们回去稍微拾掇拾掇就能用。”

    厂长指着机床,又拍了拍旁边的钢铁:“这钢铁都是按你们要的规格截的,长度误差不超过两公分,建厂房、做零件都够使。”

    林德源蹲下身,掀开机床的盖子,看了看里面的齿轮,又用手转了转手柄,动作很轻,生怕碰坏了零件。

    “没问题,就这些。”

    他站起身,冲小李喊:“让战士们搭把手,小心点装,别磕着机床。”

    小李应了声,领着战士们跟钢铁厂的工人一起忙活起来。

    有的扛着撬棍撬机床,有的往拖拉机上垫木板,还有的用绳子把钢铁固定好。

    林德源也没闲着,帮着递铁丝,偶尔还搭把手扶一下机床,冻得手指发僵,就哈口气搓搓手,接着干。

    忙活了两个多小时,总算把所有东西都装上车。

    拖拉机的后斗被塞得满满当当,钢铁堆在下面,机床用绳子固定在上面,看着沉甸甸的。

    厂长递过来一张单子:“小林啊,你点点数,没错的话签个字。我还得跟师部报备呢。”

    林德源接过,就着仓库门口的灯光逐一核对,确认机床数量、钢铁吨数都对得上,才在单子上签了名。

    “这是借条,”

    他又从口袋里掏出张叠得整齐的纸,递给厂长。

    “厂长,机床我们先用着,等咱们自己的机械工厂能生产了,立马还回来,要是期间有损坏,我们负责修。”

    厂长把直接摆了摆手:“跟我客气啥!你们建工厂是为了咱们农八师的发展,这点忙算啥,昨天我只是不在厂里而已。

    路上慢点,雪天路滑,别着急。”

    林德源应着,爬上驾驶室,冲厂长挥了挥手,拖拉机“突突”着往回走。

    路上雪下得又大了些,车轮碾过积雪,溅起一片片雪沫子,小李坐在旁边,时不时帮着擦一擦挡风玻璃上的霜花。

    回到三连时已是中午,院子里早就围了不少战士,就等着帮忙卸车。

    阿依古丽提着个保温桶走过来,掀开盖子,里面是热气腾腾的玉米糊糊,还飘着点咸菜末:“先喝点热的暖暖身子,馒头和炖土豆马上就好。”

    林德源接过碗,喝了一口,暖流顺着喉咙往下走,冻得发僵的身子瞬间暖和了不少。

    战士们七手八脚地卸着货,有的用撬棍把机床往下挪,有的扛着钢铁往旁边的空地上堆,院子里满是“嘿哟”的号子声。

    林德源站在旁边指挥,生怕出什么岔子,直到最后一根钢铁被卸下来,他才松了口气,靠在拖拉机上歇了歇。

    下午没歇多久,林德源就听见了喊声,有战士急忙跑过来。

    “林哥,外面有人要见你,说是建材厂开办完成,让你过去视察呢。”

    “哦?我马上过去。”林德源走出大院房。

    “林部长。”几人急忙迎接上来。

    “这么冷的天还得麻烦你,实在是不好意思啊!不过咱们建材厂回头保证,有任何条件先供应给咱们三连。”

    “说远了,走,咱们瞧瞧去。”

    建材厂离三连不算近,开车半个多小时才能到。

    路上的雪被太阳晒化了些,踩在上面黏糊糊的,林德源的棉鞋很快就湿了半截。

    刚到建材厂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机器的轰鸣声,门口一位中年人正站在车间门口抽烟,看到他来了,连忙把烟屁股扔在地上踩灭。

    “林部长,您怎么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接您。”老陈迎上来,脸上带着笑。

    “过来看看生产情况。”

    林德源见过他,上次去过三连,这位老陈手里有些技术,安排的是车间主任。

    走进车间,里面满是灰尘,工人们穿着蓝色工装,推着小车来回运土坯,额头上都渗着汗。

    这里也有烧的红砖,还是之前林德源提起的,单单他们烧砖厂的数量根本不够,他便把烧砖的技术给这边传了。

    林德源指着刚从窑里烧好的砖块,“这批砖的硬度咋样?以后各个的厂房得结实,可不能用次品。”

    老陈弯腰拿起一块砖,递给林德源:“您放心,都是按最高标准烧的,火候一点没差。您敲敲听听,声音脆着呢。”

    林德源接过砖,用手指敲了敲,果然是清脆的“咚咚”声,没有一点闷响。

    他又掂了掂重量,点点头:“不错,密度够。接下来得多烧点,钢材等也得跟上,别耽误了工期。”

    “没问题!”

    老陈拍了拍胸脯。

    “窑里的火就没灭过,保证不耽误我们的所有订单。”

    林德源点点头,继续往里走。

    “安全生产也得注意,”

    他跟老陈说,旁边厂长他们也连连点头,随声附和着。

    “让工人都戴好安全帽,机器定期检查,别出事故。

    要是缺什么防护用品,跟我说,我让人给你们送过来。”

    老陈连连点头:“您放心,安全这块我天天强调,绝对不会出问题。”

    从建材厂出来时,天已经擦黑了。

    林德源往回走,路上的风更冷了,吹得脸生疼。回到三连,伙房里已经摆好了饭,馒头、炖土豆、炒白菜,还有一碗鸡蛋汤。

    阿依古丽见他回来,连忙给他盛了碗汤:“快喝点汤,暖暖身子,今天跑了一天,肯定累坏了。”

    “还成,都是坐着车呢,不累。”

    林德源笑笑,坐在桌边,喝着热汤,心里暖暖的。

    晚上,他又跟连长、小李商量了机械工厂选址的事,最后定在三连东边的空地上,那里地势平坦,离水源也近,方便施工。

    第二天一早,小李就过来找他了。

    “林哥,咱们厂里的职工今天带着孩子去学校呢,你要不要去安排一下?”

    “孩子们不是去过吗?”林德源询问。

    “是去过,这是另外一批,团里的手续刚批下来。”

    “原来是这样,那我正好去看看吧。”

    林德源点点头,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棉衣,骑着自行车赶往了学校。

    离学校还有几百米,就看到校门口围着不少人,都是冶铁厂和烧砖厂的职工,手里牵着孩子,有的孩子还背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纸笔。

    看到林德源过来,大家立马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问:“林厂长,您可来了!孩子今天能上学不?”

    “是啊,林厂长,俺家娃盼着上学盼了好久了。”

    林德源停下脚步,抬手往下按了按,笑着说:“大家别着急,今天我就是来给孩子们办入学手续的,只要是到了上学年龄的,一个都不会落下,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进教室读书。”

    人群里顿时安静下来,紧接着响起一阵欢呼声。

    一个穿着补丁棉袄的女人拉着个小女孩走过来,眼眶红红的:

    “林厂长,谢谢您!俺家男人在冶铁厂干活,俺们是外地来的,之前跑了好几趟学校都没办成,要是孩子不能上学,俺都不知道该咋办了。”

    林德源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孩子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还有点怯生生的。

    “快带孩子进去吧,教室里有老师等着登记呢。”

    他领着大家往校园里走,教学楼是红砖盖的,虽然有些旧,但窗户擦得干干净净,门口还挂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农八师子女校”几个字。

    教室里,几位老师已经摆好了桌子,桌上放着登记表和铅笔。

    林德源站在教室门口,维持着秩序:“大家排好队,按顺序来,把孩子的姓名、年龄、家里的住址报给老师,登记完了就能领课本了。”

    职工们纷纷排起队,有的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纸条,上面写着孩子的信息,有的小声跟孩子说:

    “到了学校要听话,好好跟老师学知识。”

    忙到中午,总算把所有孩子的入学手续都办完了。老师们抱着一摞摞崭新的教材、本子、铅笔,一一发给孩子,有的孩子拿到本子,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生怕弄坏了。

    林德源走到讲台前,看着底下坐着的几十个孩子,他们的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期待。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农八师子女校的学生了。”林德源清了清嗓子,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孩子都听得很认真。

    “你们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文化、有本事的人,不仅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好,还能帮着咱们农八师建设得更好,好不好?”

    “好!”

    孩子们齐声回答,声音响亮,震得窗户上的霜花都仿佛晃了晃。

    教室外的职工们听到声音,都忍不住往里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个冶铁厂的老工人走到林德源身边,搓着手说:“林厂长,您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以前俺们担心孩子没学上,干活都不踏实,现在好了,孩子能上学了,俺们也能安心干活了。”

    “这是我应该做的。”

    林德源摆手笑道:

    “大家在厂里辛辛苦苦干活,为咱们农八师的工业出力,我帮大家解决点困难,不算啥。

    以后孩子在学校有什么事,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随时来找我,找老师也行,咱们一定帮孩子解决。”

    下午,林德源又跟学校的老师们开了个会。

    教室里自然是没有暖气,大家围着个煤炉坐着,炉子里的煤块烧得通红。

    “咱们学校的孩子,不少是外地来的,家庭条件可能不太好,”

    林德源看着几位老师。

    “大家不仅要教他们知识,还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要是孩子没带早饭,就跟食堂说一声,供应上,钱的事我来解决。

    还有,别让孩子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受委屈,咱们得让每个孩子都能开开心心上学。”

    老师们纷纷点头,秦阳更是道:

    “林老师您放心,我们肯定好好教孩子,也会多照顾他们,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受委屈。”

    离开学校时,夕阳已经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校园里,

    孩子们在雪地的操场上追逐打闹,笑声传得很远。

    林德源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让孩子们有学上,让职工们能安心工作,就是他作为厂长、作为校长,最该做的事。

    往三连走的路上,林德源自行车蹬得很轻快。

    他想着,等机械工厂建起来,造出了拖拉机、收割机,农八师的农业就能发展得更快;等孩子们长大了,有了文化,就能为农八师的建设添砖加瓦。

    这么一想,身上的疲惫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满满的干劲。

    回到三连,小李早就等着了,手里拿着张图纸:“林哥,机械工厂的内部规划方案我做出来了,您看看,可以的话明天就能动工。”

    林德源接过图纸,就着门口的灯光仔细看,时不时跟小李讨论几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