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年代:重生五六,大国工业-> 第268章 合作,初见成效

第268章 合作,初见成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聊了没多久后,助理便敲门进来汇报,两个高校的人已经到了,李有年于是便跟着周志强一块去会议室准备招待。

    周志强听到李有年的话,还是感到意外惊讶的。

    两件事一件比一件让他感到意外,李有年这位书记两年后要辞职,也就是差不多六四年年底。

    是个好时间,卡在那个时间前,辞职后的事情一下子少了一多半。

    很少有人去找退休后老干部的麻烦,就算是退休后赶上那个时间,也顶多就是在家里休养,少出门就没事。

    至于要他来担任厂里的书记和厂长两个职位,周志强感觉有点难。

    之前那几年确实出现过许多起厂长书记一肩挑的情况,但缓过来后就开始慢慢清退。

    现在的制度虽然还没修改过来,属于允许的范围内,但实际这种情况已经减少许多。

    而且九洲机床总厂实在太重要了,重要到未来几年,很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的机床厂。

    那个时候无论是生产、经济和外事影响力等等任意一个方面,九洲机床总厂都会十分重要。

    到那时,会有人不对这个书记感兴趣?

    虽说九洲机床总厂名义上还隶属一机部,出了趁机一机部也能沾光,但书记绝对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干部。

    吴副领导虽然想让他当上厂党官员和厂长,但到时候怎么样.估计他还要去尽量争取。

    针对周志强的人肯定也不少,不为别的,就为了九洲机床总厂这个位置。

    李书记刚才的话没有说的太明确,但话里的意思却告诉他带领着机床厂发展起来.这其实不用说,周志强也在这么干。

    来到会议室门口后。

    周志强和李有年等人见两所高校的人还没上来,便在会议室门口等了一会。

    没多久,四九城工业大学和清大的人被带上来后,周志强看到熟人,也上前握手、笑着说道:“陈主任,于教授,欢迎你们到来,九洲机床总厂真是从上到下都蓬荜生辉.”

    “周厂长太过奖了。”

    “是啊周厂长,我们也是来抱着学习的目的,毕竟在机械加工这方面,你们九洲机床总厂是国内前列。

    能跟着你们厂实践学习,对我们的教学都有不小的帮助。”

    陈主任和于教授都十分客气的说道,并且和周志强以及李书记握手。

    李书记也开口说道:“会议室内都准备好了,咱们先进去再说吧。”

    “好,听你们的。”

    陈主任说完,一行人便向会议室内走去。

    现在教学和职务基本上是一起的,陈主任也带课,他也是教授提到行政岗,于教授同样挂了个副主任的职务,只不过平时教课搞研发制造更多。

    等入座后都端上茶,周志强才开口说道:“陈主任,于教授,我想的是九洲机床总厂和你们两所高校建立一个互助研发的合作关系。

    我们厂可以为你们两所高校提供实践项目和研发项目经费,你们两所高校对我们厂要进行一些人才支援.”

    谈复合加工数控机床的项目之前,先把研发合作的关系建立起来。

    以后他们厂又不单单只有一个复合加工数控机床,过几年说不定还要启动五轴联动机床项目,到时候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

    现在九洲机床总厂的技术科人员还是太少,今年才有一百二十人,抛去日常任务的安排,可以全身心投入研发的合格人才不多。

    周志强说完,还给两人递过去一份研发合作的意向报告,里面有许多建立长期研发合作的条款细节。

    对双方都有利,能让两所高校的学生,在大三开始就进行大量的实践研发活动。

    而且机械机电类学生,最后的归处不是工厂就是研究所,很少会分配到部委或者其他单位,提前来他们厂实践熟悉也有好处。

    陈主任和于教授两人看了一会,随后陈主任开口说道:“周厂长,我原则上不反对,但这件事还要跟院长汇报一下,如果院长不反对的话,那咱们就建立合作关系。”

    于教授也跟着开口道:“清大也是,不过问题不大,这对我们学院来说,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安兴,接下来先聊聊复合加工刚说那个机床遇到的问题吧;两位教授,我们厂的时间不多,所以就不耽误了。”

    周志强立刻让丁志学拿出那份复合加工数控机床的研发汇总报告,分别递给陈主任和于教授两人。

    “我们厂技术科在研发项目时遇到了一个挺麻烦的瓶颈.高精度高速电主轴的动态稳定性问题。

    具体的困难和实验数据已经在报告里了,我们厂技术科的同志摸索了很久,但是进展有限.”

    一旁的丁志学在听到周志强这句话后,顿时感觉有些羞愧的低下了脑袋。

    实验方向是周厂长给的,但他们技术科却卡在一个难处半点没有推荐。

    没人怀疑周志强给的实验方向是错误的,毕竟周志强来厂里已经很久,从来没出过错。

    现在实验研发的进展缓慢,肯定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是高阶震动的啊,要求的加工精度还很多,这么看来应该从振动源和传递路径的方面入手。”

    陈主任看了一下后便开口说道,一旁的丁志学听到这句话后,也连忙说道:“确实,确实是这样,技术科已经准备往这个方向尝试了。”

    “既然这样的话,那就这个项目难题就拜托你们了,陈主任,于教授,有什么需要尽管和厂里提,我不在的话可以直接找李书记。”

    周志强没怎么耽误的开口说道,剩的时间不多了,他们还要留出来测试时间。

    “陈主任,于教授,研发进度总体要求就是越快越好,电主轴的问题是核心中的核心,它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机的加工精度和可靠性。

    我们希望能借助你们两所高校的研发援助,在四个月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原型机能在七月底前完成总装调试,这样我们厂能赶上十月份的广交会样机展示。”

    陈主任闻言后说道:“四个月倒也不是不可能,问题导向明确,只要厂里的给的支援足够,保障到位的话,确实可以尝试冲刺一番。”

    “厂里已经审批了专项经费,丁科长,项目有任何需要,你立刻打报告交给我。”

    周志强闻言后对丁志学说道:“我第一时间就批,任何需求的资源保障,争取在两天内就位。”

    这么重要的研发项目,周志强自然要找上面要钱,第一批研发经费款项就有两百万,接下来还有预计的两批,用完了就可以打报告。

    计委批项目的时候也十分痛快,对于九洲机床总厂可以说一路开绿灯了。

    五年内能工厂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今年的年产值估摸着在两亿到三亿之间。

    对于这种工厂,还审批什么?直接走绿色加急通道审批了。

    商议了一阵后,周志强和陈主任、于教授两位高校代表,很快便敲定了合作研发的事情。

    今天先把后勤、人员名单和住宿需求什么的都安排好,等明天就要立刻投入到研发当中。

    ——————

    红旗村,村支书刘大年快步的赶到温室来,来了后便开口问道:“真出芽了?”

    “出了,我刚才又看了好几遍。”

    生产队的队员连忙点头确认道:“四个房屋种的蔬菜,全都出芽了。”

    这处温室原本是之前周家盖的,是村里最好的那几间大瓦房,之后因为周家那档子事,县里把这个房子要判给周志强。

    但周志强没要,直接给村里。

    村里之前是拿这里当生产队和村党委的办公地点,但年初的时候需要一个温室,就把这里改建成温室了。

    他们又在周围盖了几间房子,现在足足凑够了八间温室,只不过后面盖的房子,没之前周家人盖的好。

    盖房子的钱是周志强让九洲机床总厂提供的工农互助借款,这笔还是必须还的。

    要是失败了,以后红旗村勒紧裤腰带都要慢慢还。

    之后在农业部派来的技术员指导下,硬是在红旗村建起了这片实验田,村里有温室栽培,田里有种植大棚。

    刘大年进屋一看,果然看到那些辣椒苗和西红柿苗。

    因为一开始实验不能种很多,所以农业部就建议他们种植一些经济比较高的、而且难养活的尝试一下。

    要是连这些都能种活并且快速生长起来,才能算是成功。

    刘大年看完后,高兴的说道:“好啊,真是好啊,长得这么快,这么好哎,大国,你说这这是不是长得比咱们田里的还要快?”

    “快多了,咱们田里的还没冒芽呢,现在天气也不算暖和.”

    赵大国连忙说道:“支书,你说咱们是不是把宋技术员请来,让他帮咱们看看,顺便指点一下接下来的?

    我记得他说冒芽后过段时间,就要移植到大棚里?”

    刘大年连忙说道:“是得请,刚好咱们村各家各户都编织了一些竹席和竹筐,我得去城里找周厂长问问这收购的事。

    要是不卖出去一批,我看他们编的都不是那么起劲。”

    赵大国也赞同的说道:“确实,虽然有些人相信,但还是有些人不太相信志强他会收,真是眼皮子浅,他们还打算拿去卖了

    要我说,不管他们是最好的,咱们给他们忙前忙后的,还这么不信任咱们。”

    “也别这么说,都是一个村的,让他们看到就会相信了。”

    刘大年开口劝道,周志强当初给的价格最高,大批量采购这些也没砍价,他们村卖给机床厂是最好的。

    何况机床厂都借他们红旗村建温室大棚的钱了,怎么可能在这种小事上骗他们。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