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我不是天才刑警-> 第159章 嫌疑增加 第159章 嫌疑增加
- 书房内,韩凌已经开始怀疑张震华。
作案动机有,脚印符合,难道这个案子就是眼前的中年男子干的?
可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能做到连杀三条人命吗?而且每次都是暴力袭击。
似乎……可以做到?
看张震华的脸色是苍白虚弱了点,但也不至于手无缚鸡之力。
还有一个问题。
张震华有两个孩子,一旦杀人被抓,孩子的前途必定受到影响,一辈子顶着杀人犯后代的帽子。
他有没有想过这个后果?
他真的宁愿变成杀人犯,也要给朱贵兰报仇吗?
假设这个案子真的是张震华做的,其情是否可悯?其行是否可原?
基于这个假设,韩凌个人并不完全认同,朱贵兰死于意外,李德昌并非主观故意,而且……不论是李德昌还是熊川还是吴翠翠,都有家人,都有孩子。
如果熊川和吴翠翠并没有做出天怒人怨的事情,那么凶手根本没有去顾及这一层,行为有着一定的恶劣性,单纯为了报复而报复。
五年前那个夜晚,朱贵兰在阻止张震华跳河后离开,张震华担心对方出意外追了上去并拨打了亲戚电话,说明那个时候的张震华还算善良,至少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袖手旁观。
五年后,张震华会为了泄愤报复,去毁掉三个家庭吗?
如果是,只能说明张震华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心态和心理上发生了变化,利己主义占据了主要地位。
时间,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而且这个人还身患绝症。
“张先生,你需要跟我们走一趟。”韩凌说道。
当前,张震华已经具备作案嫌疑,按照程序需要传唤到局做进一步调查。
“啊?”张震华奇怪,“我干什么了?”
韩凌解释:“只是例行调查,希望张先生能够配合,我们现在就走吧,不要打扰到你的家人。”
“呃,好吧。”张震华无法拒绝,也不敢拒绝。
两人等待对方穿衣服,临走的时候韩凌去厨房逛了一圈,看到了一套西餐刀具。
其中,主刀和其他功能刀具的款式完全不同,像是新加的,插在那里破坏了整体和谐美感,显得不伦不类。
“张先生,这套西厨餐具好像换过主刀?”韩凌回头冲客厅说了句。
闻言,童峰警惕起来,对张震华的怀疑度瞬间拔高,已经开始防止他做出异常行为了,随时准备将其按倒。
张震华走了过来,身后的童峰紧紧跟着。
“对,换过。”张震华笑道,“这种西厨主刀的刃口比较薄,只适合切软质的肉类和水果什么的,上次用来切鸡腿把刀口切卷了,就换了一个。”
韩凌哦了一声:“你们平时还做西餐啊。”
张震华:“孩子喜欢吃牛排羊排,我就索性买了一套餐具在家自己做,出去吃挺贵的,着实负担不起。
这种刀很好用,不沾刀,切口也整齐。”
韩凌:“张先生看来厨艺不错。”
张震华:“身体不行了,只能做点好吃的给家人,你还别说,我厨艺确实不错,有机会可以来我家尝尝,咱也算认识了。”
韩凌沉默片刻,道:“希望有机会吧。”
三人下楼上车。
路上谁都没有说话,张震华的作案嫌疑在韩凌看来已经很大了,应该不会有那么巧的事,所有事件都能串起来。
李德昌死亡现场,张震华出现过。
作案动机,有。
作案凶器,疑似。
巧合好像已经无法解释,后续肯定要对张震华的家进行全面搜查,只要找到和命案相关的线索,即可对张震华执行刑事拘留。
不需要直接证据,比如……找到和李德昌、熊川、吴翠翠有关的痕迹。
到市局后张震华进了询问室,韩凌和童峰没有去问,而是先给高秉阳打电话汇报。
得知张震华有作案动机并且家里曾经还有西厨主刀,连鞋码都符合,高秉阳不淡定了,让副组长梁岩留在现场指挥,自己则是带着吴滨立马返回市局。
双方见面没有说话,高秉阳招手示意马上开始询问。
房间内众人落座,负责询问的是吴滨,旁边坐着韩凌和童峰。
高秉阳离得比较远,像一个不起眼的旁观者,抱着胳膊紧盯张震华,捕捉对方细微的表情变化,甚至包括眼神中瞬时幻化的光芒。
外围,已经有警员去核实不在场证明了,以及夫妻或者近亲、朋友名下是否有同款面包车。
搜查令不着急,张震华的妻子孩子正在睡觉,出于人性化执法考虑,暂时可以不打扰,明天再说。
在搜查之前,张震华肯定是不能离开。
“你知道朱贵兰去世了吗?”吴滨看着张震华问道,声音还算平和,不存在丝毫攻击性。
张震华点头:“知道啊,那两年我经常去朱老师家看她,已经很熟了,她去世的时候我还去参加了追悼会。”
吴滨:“朱贵兰的外甥女知道你们之间的过往吗?”
张震华:“当然知道,去的次数多了她肯定问。”
吴滨问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很简单:张震华所说的一切能否查到,包括他认识朱贵兰、朱贵兰救了他的一生等等。
牵扯作案动机,嫌疑人出于自我保护心理多少会有些抗拒,至少不会回答的很详细,如果很坦然的实话实说没有任何隐瞒,说明这些事情就算不回答,警方也能查到。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警方能查到。
所以,说与不说影响不了最终结果,不能作为减少张震华作案嫌疑的侧面依据。
“朱贵兰是怎么去世的?”
“车祸啊。”
“你知道肇事者是谁吗?”
“知道,叫李德昌,大晚上喝多了摩托车撞倒了朱老师,哎,酒驾的问题真该严查。”张震华叹气,对朱贵兰的死非常遗憾,“她的阿尔兹海默症还没到很严重的程度。”
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和中期还好,晚期因为各种并发症才会显著缩短生命。
没有那次车祸的话,朱贵兰还能多活很久,七八年不成问题,如果治疗的好控制的好,十五年以上都有可能。
“恨他吗?”吴滨问。
张震华没懂:“恨谁?”
吴滨:“李德昌。”
张震华无奈一笑:“意外车祸这也没办法,他又不是故意撞的朱老师,我恨他干什么。”
吴滨:“今天白天你在做什么。”
张震华想了想,回答道:“上午送货,下午闲下来了去超市买菜,之后就一直在家准备晚饭。”
吴滨:“晚上九点之后去看生病的老人不合适吧?你下午没事,为什么不下午去?”
他和高秉阳讨论过这个问题,九点后串门,非常可疑,韩凌的怀疑是对的。
别说去看望生病老人了,就算是亲朋好友之间也很少有九点之后上门的,很不礼貌,这个时间点大家基本都准备洗漱睡觉了。
张震华笑道:“我也是下午才想起来需要去看看,临时决定的,晚上九点确实有点晚,闲着也是闲着,溜达着就到了。
如果表叔睡了我就明天再去,反正不是很远。
警察同志,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吴滨没有回答,继续询问熊川和吴翠翠死亡当天对方的行踪,该落实的都要落实清楚。
一小时后,高秉阳起身来到韩凌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出来。
两人一前一后离开询问室。
高秉阳抬手用食指轻擦鼻子,这个动作韩凌已经见过很多次了,应该是多年养成的坏习惯、小癖好,他掏出香烟打开,递了一根过来。
韩凌接过。
“怎么看这个人?”高秉阳点燃香烟,询问。
韩凌道:“反正……目前所有线索都指向他,如果没有充足的不在场证明,八九不离十。”
高秉阳点了点头:“但他没有露出任何破绽,心理素质很好,身患绝症还能保持积极乐观的人,对任何事都会看的比较开。
这次李德昌的死,凶手明显比较仓促,再晚半个小时李德昌就会被我们保护起来。”
韩凌:“所以张震华被堵在了包围圈里,高支的封锁决定非常正确。”
高秉阳摇头:“不重要,就算没有把张震华堵住,经过调查朱贵兰的人际关系也能锁定这个人,时间问题罢了。
我们之前连学生都考虑到,自然不可能放过张震华,严格来讲,教育之恩远不如救命再造之恩。”
韩凌同意:“对,学生不太可能为老师报仇,但张震华就不一定了。”
高秉阳:“再问下去意义不大,我们需要直接的线索,只要凶手是他,跑不掉的,先不谈凶器,他的鞋也是证据之一,我们年初已经有了微量物证实验室。”
微量物证实验室是近几年的概念,部分地级市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应用于刑事案件的检测。
去过的地方,鞋底必然沾染物质,建筑工地那边的土和其他地方的土可不一样。
韩凌没明白对方因何把自己喊出来,此刻只能附和:“嗯嗯。”
“你觉得熊川和吴翠翠是怎么回事。”高秉阳问,“直说就行,哪怕只是猜测。”
这个问题韩凌一直在思考,回答道:“对朱贵兰做了不好的事情,可能性很高,不排除导致了车祸的发生。”
高秉阳赞同:“没错,一个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偶尔在外漫无目的的闲逛,遇到张震华的时候她救了张震华,同时,张震华也帮了她。
这是好的结果,但要是遇到利己甚至不好的人呢?朱贵兰思维混乱,很容易被当成神经病,对待神经病,大家的态度就因人而异了。”
韩凌:“朱贵兰出车祸的时候,身上的钱没了,不是李德昌拿走的。”
高秉阳:“不好查啊,最好能让凶手自己告诉我们,朱贵兰死了三年,想必凶手查了三年吧。”
韩凌觉得这位支队长很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