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开局复制万物,上交系统造神国-> 第102章 存在的问题与改善

第102章 存在的问题与改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先不说张伟那边有什么想法。

    随着工作机器人的上线,不少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东市,一家服装代工厂的车间内。

    “秀梅姐,你看那台机器人,它今天上午的产量,是我们两倍还多。”

    旁边一个年轻的女孩压低声音,语气不满的说道。

    王秀梅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加快了手上的速度。

    但越是着急,手指就越不听使唤,一根针不小心扎进了指尖,渗出了一颗血珠。

    她把手指含在嘴里,目光再次投向那台机器人。

    心中渐渐升起了怒火!

    等到下班的时候,其余工人发现那台机器人今天的产量非常高,是他们的三倍。

    “这还让我们怎么活?”

    一个中年男人猛地将手中的布料摔在桌上,粗着脖子吼道。

    “我们累死累活一天,才是机器人的三分之一,这公平吗?”

    他的声音打破了寂静,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那团火。

    “就是!凭什么!我们手都快摇断了,才赚几个钱?”

    “主管!这不合理!计件工资是按人的标准定的,现在机器人来干,它的工价不能和我们一样!”

    工人们纷纷围了上来,将主管堵在了中间。

    “你们吵什么吵!”

    车间主管是个满脸横肉的中年男人,他用力拍着桌子,

    “规矩就是规矩!当初签合同的时候都写得清清楚楚,按件计酬,多劳多得!”

    “可那是机器人,我们是人!”

    王秀梅站了出来,红着眼睛质问道。

    “它不知道累,不知道饿,二十四小时都能干!我们拿什么跟它比?”

    主管眼见情况不对,于是耐着性子安抚道:

    “大家也不要激动,国家不是说了吗,这只是第一批,以后你们都会买到一台机器人的,现在还是再忍忍吧!”

    这番话让所有人的火气都消了一些。

    类似的一幕,正在全国各地的工厂、工地、仓库中上演。

    人与机器的矛盾,拥有者与劳动者的矛盾,幸运儿与失意者的矛盾,如同雨后春笋般,

    在“一人一机”政策推行的模式下,疯狂地滋生出来。

    一份份关于劳资纠纷、社会治安和群体性事件的紧急报告,雪片般地飞向了国都。

    罗瑞祥和张云峰看着汇总上来的数据,眉头紧锁。

    “问题比我们预想的来得快,也更复杂。建筑业反馈,机器人操作塔吊等重型机械的资质认定流程还没建立。

    物流业在询问,机器人连续工作的法律界定和保险归属。”

    他顿了一下,指向报告的某一页。

    “税务部门的压力最大,机器人创造的收入,如何界定为个人劳动所得还是资产收益?个税的起征点和税率都需要重新模型化。”

    罗瑞祥快速翻阅着文件,眉头紧锁。

    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但也像一头猛兽,冲击着现有的社会框架。

    “效率提升是目标,但社会秩序是基础。步子太大,规则跟不上,就会失控。”罗瑞祥抬起头。

    “智囊团和各部委的专家组已经在连夜工作了。”

    张云峰立刻回应。

    “针对《劳动法》的智能化补充条款、机器人行业工作规范,以及新的税收模型,三天内必须拿出草案。”

    罗瑞祥合上文件。

    “草案出来后,立刻进测试和同步修改。我们要的是平稳的社会进化,不是激进的社会休克。”

    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后,又通过不断的修改,一人一机模式也算是逐渐走上正轨。

    而民间的舆论已经彻底沸腾。

    建筑工人王强,在工地收工后,发布了一条短视频。

    视频中,他的工作机器人正在精准高效地砌墙,动作标准得像教科书。

    而王强自己,则坐在阴凉处,悠闲地喝着茶。

    视频的配文很简单:

    “感谢国家,扛了半辈子水泥,今天终于可以歇歇了。”

    这条视频在几小时内获得了数百万的点赞和转发。

    评论区彻底炸锅。

    “酸了酸了!博主这是直接从打灰佬进化成赛博包工头了啊!”

    “我还在电子厂流水线上熬夜,人家已经让机器人替他熬了,这世界参差也太大了吧?!”

    快递员李明也发了一条动态:

    “今天机器人送了300单,我在家看完了半本《高等数学》。知识改变命运,但科技直接给我换了条命。”

    第一批五百万“幸运儿”的凡尔赛,让剩下的底层劳动者彻底坐不住了。

    焦虑和渴望如同野火般蔓延。

    “抗议!第一批根本没抢到!是不是有黑幕?!”

    “强烈要求立刻开放第二批!我们要平等的被解放权!”

    “夏腾重工、星辰智能,你们的生产线是拿来看的吗?赶紧爆产能啊!我们要货!”

    各大授权企业的官网评论区被愤怒和焦急的留言瞬间淹没,客服电话几乎被打爆。

    民意汹涌,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浪潮,倒逼着整个计划加速推进。

    三天后,国家发布公告。

    “经过对第一批试点运行情况的综合评估,以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紧急修订和完善,《一人一机》计划将正式进入第二阶段。”

    发言人的声音通过视频传遍全国。

    “我们决定,下周一上午九点整,将开放第二批工作机器人的预售。本批次数量,五千万台。”

    五千万!

    这个数字仿佛一颗重磅炸弹,在守在屏幕前的亿万民众心中炸响。

    这意味着覆盖面扩大了十倍。

    “同时,为了保障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后续庞大的维护、升级和管理需求。”

    发言人继续抛出另一项重大改革,

    “教育部已联合工业部,制定了全新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规划。”

    ……

    随着第二批,第三批工作机器人的投入,底层民众的反馈基本都是好评。

    领袖办公室里,罗瑞祥看着最新的社会调查报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报告显示,国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犯罪率下降。

    “张老,小秦提的‘解放劳动力’,看来路子走对了。”

    罗瑞祥对身旁的张云峰说。

    张云峰点点头:

    “是啊,过去我们总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看来,科技解放人,人才是最终极的生产力。

    把人从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才能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科研、创新、艺术中去,这才是真正的国力。”

    “而且,这些被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在经过再培训后,将成为我们迈向星辰大海的坚实基础。”

    罗瑞祥眼神深邃。

    “无论是太空采矿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还是月球基地、火星殖民地的建设,都需要庞大的人力支持。

    让机器人去干那些重复的活,我们的人才能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

    他拿起一份关于太空舰队预备役招募的报告,上面显示,仅仅一周时间,报名人数就突破了百万大关。

    其中不乏过去从事传统行业的年轻人,他们被“星辰大海”的宏伟蓝图所吸引,渴望成为新时代的先驱者。

    “看来,星辰大海的梦想,已经深入人心了。”张云峰感慨道。

    “教育改革的效果也立竿见影,大量学生对太空的兴趣空前高涨,未来的人才储备,我们是不用愁了。”

    国内一片欢腾之际,其余国家则又,又,又陷入震撼之中。

    《丑约时报》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标题是《东方的新乌托邦还是新危机?》。

    文章承认炎黄国在机器人技术上的领先,但也担忧这种大规模的“劳动解放”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无聊经济”和“精神空虚”。

    然而,文章字里行间,却掩饰不住对炎黄国这种前所未有的社会实验的羡慕与好奇。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