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战死就变强?我杀敌成大秦武安!-> 第2章 与六国为敌

第2章 与六国为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他是怎么杀掉那么多狼的?

    纪子虽不信,但心底清楚,他这一趟,怕是九死一生。

    ……

    执夫穿过人群,走到一位白发老者面前,缓缓停下。

    “四公,半月后我将参军,家中母亲与嫂子,就拜托您了。”

    话毕,他将两头狼尸与狼皮放在地上。

    参军,是他早已下定的决心。

    乱世之中,秦皇终将一统天下,有功者必受重赏。

    他想通了。

    男儿立世,既有异于常人的本事,便应奔赴战场,闯出一番功名。

    世间无一处安稳,无论留下还是离开,危险都如影随形。

    四公点头应下,执夫这才扛着最后一头狼,朝家走去。

    ……

    到家后,母亲已哭昏过去。纪子陪他在门前坐着。

    “家叔为何执意从军?家中务农亦可立功得爵。”

    她看着他磨剑的手,眼底满是哀求。

    依大秦律令,家中无父兄长者,可不入军伍。

    年仅十四的纪子不愿设想,若家中只剩她与病母,万一执夫出了事,又该如何是好。

    执夫低头,望她一眼,冰冷神色中,透出一丝柔情。

    他知道她在怕什么。如今家中只剩他与纪子撑起,若他离去,担子全压在这孩子身上。

    “快则两年,慢则三年,我一定回来。”

    这是他对她的承诺。

    依天下大势,秦王已将伐韩,继而吞并六国。

    昨夜一战,让他明白:这世间,强者为尊,弱者只能被践踏。既然无处可逃,不如杀出一条路来。

    纪子沉默许久,终于低头,咬唇忍泪。她知道,执夫心意已决。

    她实在不忍心看着那个瘦弱又温文尔雅的丈夫奔赴战场,更不想自己孤苦无依地留在家中。

    一想到他那温柔的笑容,纪子的脸颊上便止不住地滑下泪痕。

    “纪子,家里就拜托你了!”

    ……

    接下来的半个月,母亲的情绪渐渐平复,执夫也两次进山,找到了父亲生前没能寻到的草药。

    母亲服下草药后,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转。

    纪子在这段时间变得沉默寡言,常常陪着执夫去田里,提前把事情安排妥当。

    以前执夫教她编竹笼,她总是学不会,可这半个月里,她不仅学会了,还掌握得非常熟练。

    村子里的人不多,四公那天把狼肉和狼皮分给了大家。很多以前纪子不会的事,村里的妇人们都耐心地教她。

    征兵告示毫无意外地贴在了村子中央的那棵大树上。

    两个身穿铠甲、腰挂长剑的秦兵坐在树下,正与四公说话。

    执夫家中,纪子已经哭花了脸,她捂着嘴,泪眼朦胧地看着执夫。

    执夫的母亲也红了眼眶,却仍细心地为儿子梳头,用发簪将他的头发整理整齐。

    一切准备妥当,执夫缓缓站起身,露出一个微笑。

    “娘,别哭。儿子去战场挣功名。”

    他轻轻擦去母亲脸上的泪水,转头看向纪子。

    纪子泪眼盈盈,偏过头去,低声抽泣。

    巨树下,两名秦兵很快看到一个身材瘦弱、面貌清秀的少年走了过来。

    执夫跟着两名秦兵走了很久,终于来到了一个约三四千人的军营。营中,一名身穿铠甲的秦兵负责为执夫登记。

    “姓名。”

    “执夫。”

    “多大年纪。”

    “十五。”

    听到回答,登记的秦兵抬头看了执夫一眼。

    ……

    登记完毕后,执夫拿到了一块木牌。随后,一名士兵示意他跟上。

    一路上,执夫看到很多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少年,正挥舞着近一米长的剑,旁边有带甲的秦兵监督。有人流泪时,还会被轻声安慰几句。

    “新兵越来越小了,你注意到了吗。”

    “是啊,你看那几个小子,还在哭。”

    ……

    偶尔路过一些老兵身边时,执夫能听见他们在一边看着新兵,一边闲聊。

    秦人向来不怕死,这是天下皆知的事,但那已是过去。

    商鞅初行变法之时,凡斩敌首者皆可封爵,那时的秦国全民尚武,参军之风空前高涨。

    100年光阴流转,战火连年不曾停歇,秦人曾经沸腾的热血,也渐渐归于沉默。其中更深的缘由,或许源于那位大秦战神——白起的结局。这件事,成了压垮军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许只有亲身走入大秦这片土地,才能明白为何秦始皇一生不轻易动刀于功臣。

    剔除前代糟粕,继承先辈精华。一代代秦君不断求变,七世明君接连登场,这样的积累之下,若还不灭六国,反倒说不过去了。

    执夫始终觉得,六国的失败,输得不冤。

    “今后,他就是你的夫长,你跟着他。”

    秦兵把执夫带到一个四十出头的男子面前,简短交代几句后便转身离去。

    执夫没说话,只是点点头。等秦兵走远,他的目光落在眼前这位未来的上司身上。

    “叫什么名字?”

    男子看着他,眼神平静。

    “执夫!”

    他坦然回应。这时才注意到,男子一只手只剩下三根手指,另一只手,只剩一根。

    这一幕让他愣了一下,心头升起疑问。

    只剩四根手指,怎么握剑?又怎么在战场上厮杀?

    “河西之战,魏国人干的。”

    男子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开口,语气里透着几分回忆的味道。

    他打量着瘦弱的执夫,心里却泛起一丝兴趣。别的少年初入军营,眼神多是紧张不安。可眼前这小子,眼神稳得不像话。

    更难得的是,面对他残缺的手,执夫竟没有丝毫畏惧。

    有意思!

    只是身子太瘦了些,不然凭这份沉稳,经历几场战事,迟早能坐上他的位置。

    男子收起思绪,正要让执夫去领一把剑。却忽然发现,执夫身上,居然已有佩剑。

    “我父亲的。他右手被楚国人砍了,我要用它杀回去。”

    执夫摸着剑柄,语气坚定。

    这把剑是他父亲的骄傲,是他对母亲的承诺。

    他带着它来,也必将带着它回家。

    “好小子!”

    男子听后,爽朗地笑了。眼神里多了几分温和。

    也许因为彼此都有残缺,他对那个未曾谋面的老兵,竟生出几分亲近。

    “你父亲现在在哪?等我哪天能从战场回来,一定登门拜访,讨碗水喝。”

    男子轻声说道。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活着回去,更不知道下一场战,敌人是谁。但他知道,若有一线生机,他一定要去见一见那位老兵。

    他可以选择离开军队,但不确定以现在的状况,离开后是否能活下来。比起离开后活活饿死,他更愿意留在军营里。

    “我爹已经不在了。”

    被夫长问起父亲的近况,执夫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沉重。

    来到这世上,已经快三个月,父子之情虽日日感受,可真正叫那一声“爹”的时候,却寥寥无几。

    等到想叫他一声爹时,却发现再也来不及了。

    “能讲讲吗?”

    听到这话,男子转头看向执夫,沉默片刻后轻轻点头。等执夫讲完,他神色复杂地露出一丝敬意。

    “你爹是个了不起的人,在战场上为国拼命,回乡后也为家撑起一片天。你好好练,不只是为了杀敌,也是为了将来回家,把那些畜生全都斩尽杀绝。”

    他拍了拍执夫的肩膀,看着低头不语的少年,轻声安慰。

    这番话,是他的真心话。一个男人能活成执夫父亲那样,已是无愧于天地。

    “去训练吧。替你爹,多杀几个敌人。”

    远处有人叫他,夫长看了一眼依旧沉默的执夫,开口说道。

    他没有看到,执夫的双眼已经冰冷如死水,仿佛又回到了那天与狼群搏斗的荒野。

    ……

    接下来的几天,夫长一直特别留意执夫。

    渐渐地,他也察觉到,执夫和别的新兵不太一样。

    虽说年纪和其他人相仿,甚至还要小一些,身体也更瘦弱,可每次对练时,其他人都会下意识地怕他。

    真正怕的,是他那双眼睛。

    那种眼神,只有真正上过战场、经历过生死的老兵才会有。

    这让夫长十分费解。执夫从未真正参战,为何会有这样的气质。

    击杀狼,获得1点力量。

    击杀狼,获得1点力量。

    ……

    夜晚,执夫盯着脑海中的面板,那天他杀了二十多头狼,收获了二十多点力量。

    可他一点感觉都没有,似乎没有任何变化。

    这让他有些困惑。按理说,突然增加了这么多力量,不该毫无感知才对。

    但他没有多想,也许等到真正上战场那天,自然就明白了。

    “新兵!换岗了!!”

    许久之后,一名秦兵冲他喊道。

    执夫点了点头,缓缓起身。

    站岗巡逻也是新兵日常训练的一部分。这些天,他在军营里慢慢了解了不少事。

    比如,这支部队只是后备军。真正的任务,是在前线兵力不足时补充上前线。

    在此之前,他们只是不断地训练、训练、再训练。

    消息传开时,营地里不少新兵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别看这次出战的兵力不算多,可对如今兵力已达几十万的大秦来说,这种“兵力不足”的说法简直荒唐。

    执夫还记得当时营帐里有个新兵打趣地说:

    “除非大秦要一口气跟三国开战,不然怎么可能缺人?”

    那时执夫心里只是默默摇头,心想:你太天真了,咱们秦王的目标不是三国,是六国。

    要是他真把这句话说出口,估计所有人都会愣住,接着哄堂大笑。

    从华夏文明有史以来,还从未有哪一国的君王敢同时与六国为敌。

    从未有过。

    只有执夫知道,嬴政,就是第一个。

    “你们两个留下守岗,我带这两个新兵去巡逻。”

    到了营地门口,一个老兵对另外两人说道,然后招手让执夫和另一个新兵跟上。

    “巡逻一般是五到七人一组,每个百人队自行安排一组出来……”

    一路上,老兵一边走一边絮絮叨叨,把巡逻的注意事项一项项讲给他们听。

    执夫一边听,一边悄悄观察四周。原来不只他们这一组,每隔几十步就能看到一个老兵带着两个新人在走动。

    他还发现,正如这位老兵所说,二十多组巡逻兵完全不需要沟通,便自然形成了交错的巡逻路线。

    这组刚走,那组便接上。

    那种默契和节奏感,让执夫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大秦的军队纪律,已经细致到了这种程度。

    那种严苛的秩序感,几乎像机器一样精准。

    “呜呜呜——!!!”

    突然响起的哭声打断了执夫的思绪,也撕裂了营地的宁静。

    正在巡逻的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一个大约十六岁的少年站在原地,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怎么回事?”

    没人回答,带队的老兵皱了皱眉,走到少年面前问道。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