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散文诗词 -> 开荒躲乱世,我家过的太富裕了!-> 第62章 算账 第62章 算账
- 虽是一家人,但要一起合伙做生意,不能稀里糊涂地算账,日子久了会心生嫌隙。
丑话说前头,定个章程比较好。
柳芸就说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对大哥大嫂道:“仙草冻的生意估计还能做一个月,之前那些仙草、薄荷以及桑葚都是你们帮着一起上山弄的。”
“而勺子跟碗大部分也是大哥做的,我想,往后这仙草生意成本就不算了,卖的钱咱们对半分。”
说完,柳芸就准备把白天卖的钱取出来。
大哥大嫂连忙拒绝。
“不行,这哪儿行?三弟妹,我俩今天在镇上大致算了个账,这仙草虽不值钱,但一碗能卖五个铜板,一天一百碗就是五百个铜板,对半太多了。”
孟小娥附和,“是啊,我俩每天就干那点活,值不了两百多文,而且三弟妹你麦芽糖的钱忘算了。”
“还有,我跟你大哥就是打杂帮个忙,要不是你把仙草冻做出来,我们哪有机会卖钱?你想帮我们这心意领了,但不能这么补贴。”
听两人说得这么敞亮,柳芸心想,果然没看错人,老大两口子果真人品过硬。
其实她想拉大家入伙,倒还真不是为了贴补,主要是自己在这儿人生地不熟,事事都要自己做,那就太累了,累死也攒不够自己安身立命的钱。
她之前看过一句话——
不会带团队,就自己干到死。
这话太有道理了,所以与其说补贴,不如说是合作共赢。
柳芸斟酌地想着怎么说服他们。
大哥梁大山就已经开口了,“三弟妹,我跟你大嫂的意思,你跟老三拿七成,我们三成就够了。”
孟小娥也点头道:“是我俩想好了,你大哥有空就做点勺子跟竹碗,我们顺带就在那卖了,这样一天也能挣不少钱。”
“的确不少了,一天能买十几斤大米。”
俩人这么坚持,柳芸就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梁少斌。
之前俩人大致说过一次,但没商量到这么细致。
梁少斌居然也点头,“就依大哥大嫂的意思。”
大家都没意见,柳芸就不再坚持。
然后说起老二收鱼养鱼的事儿。
“这活儿看着没卖仙草那么折腾,不用去镇上,但收鱼、记账、养鱼、看鱼、捞鱼,可不是轻松的活儿,且又不好直接从挣的钱里去分。”
柳芸打算按一斤鱼一文钱给他做提成。
梁青水第一次听说这种算钱的法子,用手指头算了算,小声惊呼道:“那我今日收了近两百斤鱼,岂不是要分两百文?这样算,一个月有六两银子……”
柳芸勾唇,“是啊,但今日是第一天自然多些,往后怕是没那么多了。”
梁青水赶紧拒绝,“不成,太多了,都跟大哥大嫂两个人大差不差了。”
柳芸觉得这活儿比大哥两口子的累,而且没有别的开销。
她这鱼卖给酒楼是五十个铜板一斤,扣掉重复使用的油和酱料,还有不少钱可以挣,对于这个利润来说,一文一斤不算高。
她坚决道:“只要二哥能把这鱼养好,做到活鱼供应的程度,这些钱就该你挣。”
两人你来我往,交锋片刻,最终以柳芸胜利告终。
老二的事商量完,柳芸就看向梁杏花。
小姑子最早就跟着她,一直也没分过钱,所以对她柳芸是最为难的。
但没等她开口,梁杏花自己站出来了,“三嫂,我说了跟你一起干,不要钱,你管饭就成。”
这话让柳芸哭笑不得,“你确定不要钱?过两年你就要嫁人了,你就不想给自己攒点嫁妆?”
听说嫁人的事儿,梁杏花有些扭捏,“我不想嫁人,嫁了人就不能天天在三嫂家吃饭了。”
柳芸差点笑出声,小姑子是打算日后招个上门女婿一块儿蹭饭吗?
倒也不是不行,但她怕等不到那一天就要离开了。
柳芸是想着高高兴兴把钱分了,没想到这家人团队比想象中的还要难带。
一直没说话的陈氏开口了,“小芸,娘想说两句。”
柳芸赶紧道:“娘说。”
陈氏清了清嗓子,“我是这么想的,经过刘翠兰的事儿,娘想明白了些东西。这个家还是早点分比较好。”
听到“分家”二字,老大老二都急了。
“娘,好好的分什么家?”
“是啊,刘翠兰也不在了,分什么家?”
陈氏无奈苦笑,“你们别着急,不是分家,咱以前咋过还咋过,只是日后你们挣的钱各归各的。”
她继续道:“老大多存些银子,带你媳妇儿去江都府找个最好的大夫,看看身体,把身子养好,好在有个孩子。”
“老二你呢?娘也没啥要求,挣了钱自己存着,日后想清楚再说。”
“至于杏花,随她,让她继续跟着她三嫂,之前咋样还咋样,你们看行不行?”
“除此之外,娘现在还干得动,能帮你们多少是多少,你们做生意挣的银子,娘一个铜板也不要。”
老大老二你看我,我看你。
“我们的钱也得交一些给娘保管,毕竟家里开销一年下来不少。”
陈氏摇头,“用不着,以前你们没干这些,家里照样过,家里的地够咱们吃的了。”
但两人坚持要拿出一部分做公用开销。
梁少斌也开口了。
“我觉得大哥二哥说得有道理,娘的用度我们三个人来分摊。”
柳芸见大家对陈氏的提议都没异议,也就答应了梁杏花的要求。
“那就这样,杏花那份我暂时不给她,等杏花出嫁前,我会攒出一份嫁妆单独给她。”
家庭会议终于结束,桌上的气氛又轻松下来。
当大家畅想美好未来时,隔壁院里的驴突然叫了。
老大起身道:“大概是饿了,我去瞧瞧。”
提到驴,陈氏又说:“你们这院儿太小,毛驴儿就让老大帮你们养,他小时候帮人家养过牛,草料啥的都会弄。”
柳芸真不好意思,一直劳烦大哥,可眼下只能这样。
想了想,她对梁家人说:“如今每天这样来来回回的,娘,不如咱们从院子中间开个洞装个门吧。”
“这样咱们不用每天从外头绕了,省得别人伸长脖子盯着咱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