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抗战:从淞沪开始打满全场-> 第262章 一百万大洋悬赏李学文的脑袋
-  第262章 一百万大洋悬赏李学文的脑袋
-     十三师团覆灭的第一时间,鬼子本土大本营那里就已经收到了消息。
 
 在大本营紧急召开的会议上,李学文的名字正式出现在了最高决策层的视野里,并且被标记上了最危险的符号。
 
 淞沪的十一师团,徐州战场上的十三师团,连续两个师团长折在同一支国军,同一个指挥官手里,这简直是明治维新以来闻所未闻的奇耻大辱。
 
 小鬼子承受不起,也绝对不愿意接受第三个师团,第三位师团长,再栽在李学文的手上。
 
 经过大本营的紧急会议,一份措辞极其严厉的问责电报发往南京的华中派遣军司令部,要求畑俊六立刻提交详细战败报告,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同时,大本营也下达了新的指令:
 
 “鉴于支那军李学文部之巨大威胁,各部队在后续作战中,如遭遇该敌,需给予最高程度之重视,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务求予以歼灭,不惜一切代价,洗刷这一巨大耻辱”
 
 “同时,对于李学文进行斩首行动,包括但不限于:特工刺杀,特种突袭,空中打击,重金悬赏,舆论与心理战等方式多管齐下,目标只有一个,让李学文这个名字,从世界上消失”
 
 这个指令的意思很简单,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弄死李学文和他的中央一师。
 
 畑俊六看完大本营的最新指示,沉思了片刻,暗暗呢喃道:“华北方面军说汤蝗虫是‘天字号第一大敌’,但是在李学文面前,汤蝗虫也不过是芥藓之疾罢了”
 
 心里有了计较,畑俊六也不犹豫,当时便按响了呼叫铃,对闻声进来的参谋长河边虎四郎少将沉声下令道:“河边君,立即执行大本营指令,优先级最高,命令.....”
 
 随着畑俊六的一道道命令下达,整个华中派遣军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特工刺杀,特种突袭,空中打击,重兵围剿需要时间筹备,一时间没什么效果,但是重金悬赏的消息倒是快速的传遍所有鬼子占领区。
 
 就连李学文所在的徐州战场上,都被小鬼子派了飞机空投李学文的赏金传单。
 
 一时间,十三师团覆灭的消息还没传到民间呢,小李长官的脑袋价值百万大洋的消息,就迅速的在皖北,苏北的地面上,迅速传开。
 
 百万大洋的悬赏,对于普通人的冲击力是难以想象的。
 
 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而言,真的是一个天文数字,是他们几百辈子都挣不来的财富,听得人心脏砰砰直跳,但也仅限于茶余饭后的闲谈,没人真敢去想。
 
 那可是军爷,不来砍了他们的脑袋当做土匪去立功就谢天谢地了,小老百姓哪敢去想一个师长的脑袋。
 
 但是对于地方上的土匪,后备汉奸分子,以及一些立场摇摆的地方武装来说,这无疑是一剂足以让人铤而走险的猛药。
 
 百万大洋,还有小鬼子承诺的官位,以及在鬼子建立'新秩序’下的特殊地位,足以让任何心怀鬼胎,胆大包天之辈血脉贲张,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赌一把泼天富贵。
 
 而正在向徐州方向转移的中央一师,自然也捡到了还带着油墨味的传单。
 
 很快,就有下级军官急匆匆的把传单送到师部。
 
 当传单送达师部时,此刻的小李长官刚刚吃过午饭,此时正翘着二郎腿,美滋滋的盘点着此次歼灭十三师团获得的系统积分呢。
 
 李学文接过传单,扫了一眼传单上自己的照片,以及下面那醒目的一长串零的数字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不但没生气,反而笑了出来。
 
 “呦呵”
 
 李学文把传单抖得哗哗响,对着身旁的萧平波和任运良咧嘴笑道:“老萧,老任,看见没?老子现在可是‘身价百万’的人物了,小鬼子为了要我的脑袋,可算是下血本了。”
 
 萧平波凑过来看了看,当场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娘的,一百万大洋?凭什么你李学文的脑袋就值一百万大洋,老子的脑袋连一块大洋都不值?难道你李学文的脑袋比较大?”
 
 这话一出,周围的几个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任运良推了推眼镜,一本正经地分析道:“萧副师长,此言差矣,根据经济学中的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分析”
 
 “小鬼子那边显然是认为,师座的脑袋具有稀缺性,破坏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属于战略级稀缺资源,自然估值较高。”
 
 “至于你萧副师座的脑袋,目前看来还属于常规作战单位,市场报价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去你的老任”萧平波笑骂着捶了任运良肩膀一下:“照你这么说,老子的脑袋还成了大宗商品,按斤称了?”
 
 “那倒不至于,不过一万块大洋,小鬼子应该还是愿意掏的”李学文笑着调侃道。
 
 几人一番调侃之后,开始说起了正事。
 
 任运良收起了调侃的表情,正色道:“师座,小鬼子的赏格开的不低,在军中自然没事,但是出了军营的话,要小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对你动歪心思”
 
 “动心思?”
 
 提到钱,李学文笑着摇了摇头,开口说道:“别说他们了,就连我都动心思了,一百万大洋啊,够全师一个月的所有开支了”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以前人数少的时候,李学文对军费还不是特别上心,也就抚恤搞的李长官有点头疼。
 
 在南京时,当时政府为了打好南京保卫战,在南京城内储备了包括粮食在内的大量作战物资,李学文也不用愁士兵们吃喝的事。
 
 来到六安后,李学文这才知道养兵的不易。
 
 近五万张嘴,每天的吃喝拉撒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财政部拨付的那点军费和军粮根本不够,要不然小李长官也不会成立‘救国救民项目组’来为军队搞钱。
 
 就这样,搞出来的钱也只够部队的基本开支,抚恤啥的差远了。
 
 徐州会战结束以后,要是部队再扩大,当个药贩子卖药那点钱,估计就连维持部队的基本开支都够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