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网游动漫 -> 神仙道果,卡牌助我-> 第137章 宝贝与老太太!

第137章 宝贝与老太太!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碧叶风舟带上窦中德和咪咪,陈修闲法力催动,在二三十米高的地方往西南方向飞去。

    速度也不快,大概就相当于开车六十码的样子。

    不过在空中直接走直线,也不用考虑交通事故~

    也就是一个半小时不到,陈修闲法力消耗三分之一的样子,他们就到地方了。

    此时大地上的积雪还没有彻底融化干净,一些背光的地方还有些白色。

    但是大多数地方都已经融化了,一大片肥的流油的黑土地,让人看了就欢喜。

    从半空中往下看,几条蜿蜒的河流在此盘旋汇聚,形成了一片复杂的多重河湾。

    此时河面已经开化了,不过还没有全融化,河面中心的位置已经见到水了,河边的坚冰却只是开始软化。

    不过这河面已经不能上人了,如果有人伸手去抓,就能发现看上去还很厚的冰面,已经全都是立着的竖冰碴,像是无数个冰签子凑在一起构成的松散冰块。

    稍稍用力就分解碎裂了。

    这要是不知死活上去,搞不好哪一脚就踩个窟窿,跌进冰河之中。

    那就是九死一生了。

    那无数绿色树叶盘旋飞舞形成的碧叶风舟,载着陈修闲他们在附近翱翔。

    陈修闲探着脑袋往下探视,眼中金光闪烁,把地形和自己在论坛上看到的一些地图进行校准。

    他只知道,那取得分水剑的关键道具,在河边一个小村落中,一个孤寡老太太家中。

    不过这三岔河口附近五六里内的村庄也有五六个,房子更是得有上千之多。

    这还真得好好找找。

    结果又飞了一个小时,陈修闲只能放弃简单的在空中遴选,落下风舟,打算实地探寻了。

    其实倒也目标明确。

    在这生存条件严苛的辽东,一个孤寡老太太独自生活,这种人肯定不多。

    自己只需要在各个村庄一打听就知道了。

    陈修闲落在远处,然后带着窦中德往村里走。

    这年头环境封闭,尤其是这刚刚开春雪化,地面泥泞的很。

    就算是那些货郎都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所以陈修闲这么一个带着个老头的生面孔,实在引人注意。

    不过,他只要出一张脸就行了。

    “大爷,我不是坏人!”

    很有说服力!

    大爷信了!

    更别说陈修闲还掏出了辽东总兵府的嘉奖状——辽东义士!

    这玩意在很多官方机构之中也是要认的。

    意思就是:这是能耐人,在辽东立过功,得给予重视。

    那老汉没想到,如此英俊,让人看一眼都要呆住的小郎君,竟然还是总兵府承认的义士。当即就开始诚惶诚恐了。

    然后陈修闲就在老汉的紧张之中,打听起了村子里有没有单身老太太。

    老汉:啊?这位英俊的官爷,口味这么独特的吗?我孙女年方二八,生的倒也不错……

    陈修闲不得已,还得给自己编了一套“寻亲”的瞎话。

    说是多年前老祖母失散的堂姐妹,只是好些年断了联系,只知道住在三岔河口附近,如今已经孤寡一人,想找到带回去孝敬。

    老汉一听,这是好事啊!

    只是,自己村子里实在没有孤寡老太太。

    他也不太看好这小郎君的寻亲结果。

    因为陈修闲给他的第一印象太好了,直接+30好感度,所以他也没有选择隐瞒,而是委婉的表达了一下——您这位堂姑奶奶怕是不太能找得到了。

    这么说吧,这辽东冬天最冷的时候,晚上能到零下四十度!

    需要半夜还烧一次炕呢!

    冬天有四个月之多,这期间只能在家猫冬,吃的只有粮食和几种耐储存的蔬菜。

    而且严寒对于上了岁数的老头老太太十分不友好了。

    就这村子里,六十岁以上的人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别看老汉看上去有些苍老,但他才53岁。

    就这他都已经开始准备后事了——装老衣服(寿衣)和寿材(棺材)了。

    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一个人生活。

    怕是头两年人就没了!

    甚至没了好些天才会被发现——直到邻居发现烟囱不冒烟,才能确定是出事了。

    这要是住的远点,搞不好尸体冻硬了一冬天,春天开化才会发臭呢。

    这种情况,这小郎君想找到堂姑奶奶,概率实在太低啊。

    希望他节哀顺变吧。

    陈修闲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更知道,那老太太住的地方,有一件宝物,这才保证她不会被冻死,而且活的还挺好。

    ……

    陈修闲一走四个村落,终于在河边一个四五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里,找到了这么个老太太。

    老太太的家就在河边不算太远,而且距离最近的邻居都有一百多米远。

    但是这老太太独居了十来年了,自食其力愣是没咋滴。甚至身子骨还挺硬朗的,还能自己下地干活呢!

    而且村里的人说她亲人几乎都去世了,只有一个表外甥在隔壁村子,只不过那毕竟是表外甥,关系远了,平时也不太来看。

    但老太太就是能活!

    据说是老太太家盘的炕非常的好,冬天只需要简单烧一次,就能保证一晚上的温暖。

    不过陈修闲知道,不是火炕盘的好,而是炕上的东西好!

    见到了那老太太,69岁,面色红润,满头银丝,但是精神旺盛,倒没有太多的暮气。

    “诶呦,多好看的小伙子啊!你找老婆子我是有什么事吗?”老太太主动询问,听声音身体就挺健康的。

    她是不信什么堂姐的孙子来寻亲这回事的。

    自己虽然老了,但没糊涂,自己有几个堂姐自己还不知道吗?

    自己现在唯一还在世的亲人,就是隔壁村那个表外甥了。只不过关系不近,人家不怎么来的,自己也不往过凑。

    快七十了,也活的够本了。哪天死哪天算吧。

    陈修闲见这老太太很明白,一点不糊涂,也不用那虚言哄骗,而是明人不说暗话。

    “老太太,打扰了。我找您,是想借您家里一件物件一用,当然了我不白用。我会安排您接下来的养老,您要是去世了,也找人给你发丧。”

    老太太闻言,脸上笑得褶子都深了,露出一颗没掉的牙齿,“老婆子我家里连二两银子都拿不出来,还有什么是你能用得上的?”

    “就是这个。”陈修闲伸手一指。

    老太太顺手指看去,“痒痒挠?”

    那是一根竹子做的痒痒挠。

    陈修闲连忙摇头,“不是不是!是这个炕席啊!”

    盘火炕是一门手艺,盘的好非常好烧,省柴、顺畅、温度保持时间长。这些陈修闲也不太懂。

    他主要关注的是炕席。

    火炕表面会铺一层细黄土隔温,然后铺上席子——总不能直接躺在土上吧?

    就跟床上要有床垫一样。

    有些人家还会在黄土层和炕席之间,再垫一层稻皮子(稻糠),这样会软很多,躺着舒服。

    老太太家的炕席不一般,虽然就是正常的高粱杆的皮子扒下来编制的炕席,但是这炕席看着都已经盘的爆浆了,一种棕黄色,晶莹剔透的,十分温润。

    这炕席已经是传了好几代了,但没有一点损坏。

    而屋子里之所以能够烧一点火就能暖和一整晚,关键就在这炕席上。

    陈修闲需要这炕席,不过不需要太多,一点点就够了。

    他需要这东西“照明”。

    ……

    他问老太太:“您在这三岔河口住了这么多年,唐朝大将军的分水剑的故事,应该是听说过吧?”

    老太太呲牙一笑:“听说过,听说过,我不光听说过,我还见过哩!”

    这下轮到陈修闲惊讶了:“您见过?”

    “是啊!那得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有一天夜里,那河面上寒光闪烁的,就有人想起了分水剑的故事。村子里的渔夫就试着下了一网,你别说,还真捞出东西来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