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热搜预知:我躺着就能掌控-> 第30章:热搜背后的文化胜利 第30章:热搜背后的文化胜利
- 第30章:热搜背后的文化胜利
陆砚之盯着屏幕上的财经快讯,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个暂停。
金昌浩要开记者会了?行啊,那就别怪他不讲武德。
他摘下眼镜,用袖口蹭了蹭镜片——这动作林姐见过三次,每次之后都有人塌房。
这次也不例外。
录音笔一按,声音压得低:“通稿补一句:我们不是拒绝合作,是拒绝被支配。你当中国演员好欺负?咱不拍吻戏叫耍大牌,你们逼人陪酒怎么不说自己缺德?”
说完他直接拨通陈墨电话:“找三个懂东亚文化产业的教授联名发声,重点讲‘服从性测试’怎么包装成‘专业要求’。别整虚的,就问他们——让女演员加戏算艺术创作,还是权力变现?”
陈墨那边秒回:“你要搞学术围剿?”
“不是围剿,是科普。”陆砚之冷笑,“有些人脑子进水,以为换个地方就能继续装神弄鬼。”
挂了电话,他调出顾晚舟上次拒拍时的原话,一字不改地塞进一篇评论文里,标题起得直白:《文化平权时代的表演尊严》。
发到文艺平台时顺手点了“同步推特”,反正翻译早被小唐设成自动模式。
刚点发布,手机震了一下。
热搜榜跳出来:#韩方称中国艺人破坏合作氛围#
陆砚之嗤笑一声。
来得好快啊,这就开始倒打一耙了?
他切后台看了眼数据流,果然,一批新账号正集中刷“排外”“狭隘”“不尊重国际规则”。
套路老得能进博物馆了——先道德绑架,再民族扣帽,最后甩锅给“情绪化群众”。
可惜这次踢到铁板了。
他打开私信记录,翻出那天视频会议的音频转文字稿,把金昌浩那句“中国演员就该听话”单独截出来,配上中韩双语字幕,扔进一个百万粉的影视博主私聊窗口。
“配个BGM,《凉凉》前奏就行。”
博主秒懂,十分钟不到,视频上线。
播放量直接炸穿服务器,底下评论清一色:
“原来不是我们敏感,是他们真敢说?”
“这话放欧美试试?怕不是当场社死。”
“建议申遗:21世纪新型殖民话术实录。”
陆砚之喝了口冷咖啡,皱眉放下。
这时候,演播室的画面切进来——他自己正坐在镜头前,西装没换,领带依旧松垮,金丝眼镜微微下滑。
主持人问:“您觉得这次冲突本质是什么?”
他笑了笑:“我们不用制造真相,只是把它翻译出来。语言不通可以学,逻辑不通才是真正的障碍。”
这话一出,弹幕瞬间爆炸。
“教授这是拿嘴开炮啊!”
“翻译?明明是审判!”
“建议这句话刻进娱乐圈名人堂。”
帐篷里,顾晚舟耳朵贴着手机,听得直乐。
她翘着脚晃了晃拖鞋,对着空气说:“教授,你这句‘翻译’说得比剧本还准。”
没人回应,但她知道他在听。
她懒洋洋翻身,薯片袋被压出脆响,随手捞过来垫脑袋底下。
手机震动,林姐发来消息:“韩方撤诉了,以后合拍项目必须双语合同备案。”
她回了个“嗯”,顺手把手机塞进薯片袋,闭眼假寐。
其实没睡,她在等下一个节奏落地。
而此刻,首尔某间办公室内,金昌浩正砸了第三个杯子。
电视直播画面定格在陆砚之那张冷静的脸:“……真正的专业,是从不说‘你必须听话’。”
他冲过去想关掉电源,却发现电脑屏幕上,那段录音视频正在自动循环播放,右下角显示——全球转发量突破八千万。
他猛地拔掉网线,又疯了一样插回去。
可已经晚了。
推特 trending 榜上,#ChineseActorsDeserveRespect# 冲进前十。
韩国本土论坛也开始冒帖:“金代表是不是太过了?”“以前也这么对日本演员吗?”
他瘫坐进椅子,额头青筋直跳。
终于明白过来——这不是偶然爆料,是系统 性*绞杀。
那个戴眼镜的男人,根本不是什么幕后军师。
他是用学术思维打舆论战的怪物。
更可怕的是,对方从头到尾都没骂过一句脏话,全是逻辑、证据、定义。
像***术刀,把他所谓的“行业惯例”剖开给人看:里面全是腐肉。
他抓起手机想联系国内资本反扑,刚拨号,助理冲进来:“赵氏那边……没人接电话。”
金昌浩手一抖,手机摔在地上。
他知道完了。
赵天雄自身难保,周默然苏然全塌了,孙导演被迫道歉,连恒远咨询都被查了。
现在轮到他。
而这一切,始于一个女人不肯拍吻戏,和一个男人会写论文。
他盯着墙上挂着的中韩合作纪念照,突然觉得滑稽。
当年合影时,他还特意站C位,如今照片还在,地位没了。
陆砚之关掉直播,没动地方。
书房灯亮着,窗外天色渐暗,他调出过去三个月的热搜模型,新增“文化主权”权重项。
鼠标滑过数据图,他新建文档,标题打下:《跨国文娱合作中的权力结构分析》。
第一段写道:“所谓‘专业要求’,常成为权力不对等的遮羞布。当一方总在提‘规矩’,另一方却能重新定义‘规矩’时——真正的博弈才刚开始。”
这时手机震了。
小唐发来截图:某娱乐号编辑群里有人问,“能不能炒‘陆顾CP’转移视线?”
陆砚之冷笑,立刻回邮件给三个主流媒体主编:“如果谁敢把这件事降维成八卦,我就公开他们近三年收黑稿的转账记录。”
发完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日历。
距离下次热搜预知,还有六小时三十九分钟。
他没急着休息,而是把顾晚舟这三个月的所有公开言论导出来,做词频分析。
结果跳出来最高频的词不是“懒得动”,也不是“加钱”,而是“凭什么”。
他盯着这个词看了三秒,忽然笑了。
原来她的“懒”,从来不是逃避,而是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姿态。
就像现在,她躺在帐篷里,睡袍没换,头发乱翘,看起来啥也没干。
但实际上,整个行业的风向,已经被她轻轻一脚踹变了轨。
他重新看向屏幕,文档已写满五页。
最后一句是:“当弱势方学会用规则反击规则,霸权就开始崩塌。这不是胜利,是常识的回归。”
敲完回车,他活动了下脖子,目光落在桌角那份未署名的邀请函上——戛纳组委会发来的评审提名。
还没看完,手机又震了。
顾晚舟发来语音,声音懒洋洋的:“教授,你说我要不要去趟法国?听说那边红毯挺长的,够我走醒。”
他听着,嘴角微扬,打字回复:“去啊,记得穿睡袍款。”
语音秒回:“那你得先把孙导演的道歉信翻译成法文。”
他正要回,邮箱提示音响起。
一封来自法国某独立电影节的投稿确认函。
标题赫然是——《论傲慢的100种死法:以东亚文娱圈为例》。
投稿人署名:Lu Yan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