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不婚姐姐,上司追婚-> 第46章 查出系统脆弱点 第46章 查出系统脆弱点
- 为了制造更多的迷魂阵,褚星野又接连两天分别请了小学同学去娱乐城,请培训班新结识的同学去看电影,当然,贾炎和林雪也换成了其他人。
还没到开学,美院附中的一部分人知道了——褚星野和初中女友情深谊厚。
另外一部分美院附中的人在传言——褚星野和小学初恋旧情复燃,互动频繁。
还有一部分美院附中的人则信誓旦旦——褚星野和培训班新认识的女生打得火热。
这效果,比官宣还好。
开学第一天,果然有不少人暗中打量褚星野,眼神复杂,有同情,有好奇,也有等着看花心大渣男笑话的。
褚星野全程目不斜视,表情带着一种经历过风雨后的平静和专注,甚至主动找老师讨论考Q大美院的问题,完全无视周围的暗流涌动。
连贾炎也凑过来挤眉弄眼地问:“野狼哥,你到底喜欢的是谁?你放心,我保证不外传!”
褚星野只是淡淡一笑:“现在的我绝对是一个喜欢的都没有。这些天我算是想明白了,优秀的女生看不上我;不优秀的女生,我又看不上。不如先提高提高自己的水平。”
“林雪没看上你?哦,我明白了。”贾炎仿佛自动脑补了十集言情剧。
褚星野哭笑不得:“别瞎猜了,赶紧想想怎么搞定这次专业课摸底考吧。”
这种态度,让各种传闻更加扑朔迷离——如果不是真的,以褚星野以往的性格,早就跳起来澄清加骂人了。
开学不到两天,“褚星野被甩后迅速找了n个新女友,早已走出情伤”的新话题,迅速覆盖了之前“被劈腿”的尴尬旧闻。
舆论风向悄然转变:“原来褚星野喜欢的是初恋?”
“听说他要考Q大美院,有人见到他上辅导班了。”
“我就说嘛,他这个花心大萝卜怎么可能为汪洁一蹶不振。”
“你知道吗?汪洁这几天反复的跟别人强调是她先甩的褚星野。”
“你们看到厉旭那张脸了吗?臭得不得了。”
褚星野看着校园论坛和私下聊天里风向的转变,得意地给余夏发了条消息:“第一和第二已经完成了!效果刚刚的!你的第三是什么?”
余夏回信:“很简单,就是把Q大美院这个新目标,从‘传言’变成现实。记住你的优势不是‘比厉旭帅’,而是你的艺术才华和即将冲刺Q大美院的决心。适当展示你的作品、讨论你对艺术的见解,塑造一个‘为梦想专注努力、无意纠缠过往、一切向前看’的积极形象。”
褚星野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听得连连点头称是,早已经忘记了他前些日子找余夏的初衷只是不想因为感情问题社死而已。
~
二中高三开学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成绩公布。
余夏的名字排在年级第五的位置。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依然是遥不可及的高度,但对他自己以及关注他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清晰可见的下滑——从稳定的前三跌出了第一梯队。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波动并没有引来预想中的波澜。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找他简短谈过话,语气都颇为平和:“一次摸底考而已,难度偏大,题型也有些新变化,有波动很正常,别太放在心上,找准问题,调整节奏就行。”
老师们似乎严格遵守了学校对“种子选手”的心理保护策略,避免施加额外压力。
家里也风平浪静。
余志超和徐茹萍谨记学校的叮嘱,绝口不提排名,只是饭菜更加精致丰盛,家里的氛围刻意维持着一种轻松的常态。
但余夏能感觉到父母小心翼翼的目光,以及他们背后与江静知频繁的低语沟通。“江老师,这次天天的成绩……”徐茹萍在电话里难掩担忧。
“阿姨,我看过试卷了,”江静知的声音冷静而专业,“各科都有一到两道题出得比较偏,特别是物理最后那道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交叉很灵活,超出了上学期复习的主流范围。余夏在这些题目上失分,更多是适应性问题,不是基础和能力滑坡。”
她的分析客观在理,但放下电话后,她眉宇间也有一丝凝重。她知道,对余夏而言,重要的不是别人的看法,而是他内心那道不容逾越的标尺。
书房里,余夏对着摊开的试卷,沉默了很久。
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眼神专注地扫过每一个红叉和扣分点,不是在懊恼,而是在进行一场冷静的“事故分析”。
然而,尽管理性上他认同江静知和老师的说法,但一种难以言喻的沮丧感,还是像细密的蛛网,悄无声息地缠绕上来。
这种情绪并不激烈,却带着一种沉重的粘滞感,让他做题时不如以往那样心无旁骛、行云流水。他主动联系了负责跟进种子选手心理状态的老师。
李老师,一位气质温和、眼神敏锐的中年女性,将余夏请到了她的咨询室。
咨询室布置得温馨而简洁,窗外绿意盎然。
李老师没有一上来就谈成绩,而是给他倒了杯温水,闲聊般地问道:“余夏,最近感觉怎么样?新学期开始了,节奏上还适应吗?”
余夏坐姿端正,语气平静无波:“还好。节奏能跟上。”
“这次摸底考,自己怎么看?”李老师顺势问道,观察着他的微表情。
“有几道题考得偏,准备不足。下次要注意。”余夏的回答简洁得像项目报告。
李老师微微一笑:“你很理性。但有时候,我们的情绪和理性是两回事。即便大脑告诉自己‘这很正常’,心里可能还是会有些不舒服,比如……一点点失落,或者着急?”
李老师的话像一根轻柔的羽毛,精准地拂过了他心底的那丝异样。
余夏沉默了一下,承认道:“是的,所以我来找您。原来做题的感觉如果能够用轻松的跑来形容,我这几天的感觉就像拖着沉重的脚步在勉强的向前跑。”
见他不语,李老师继续温和地说:“这非常正常,尤其是对自己要求高的同学。我想和你分享一个观点:高考前的每一次考试,其核心价值不在于排名,而在于‘诊断’。
“就像给一台精密的仪器做压力测试,目的是发现潜在的风险点,而不是评判仪器本身的好坏。
“发现它们,是好事。”她引导着余夏:“或许你可以尝试换一个角度:不为‘失去’的两分沮丧,而为‘找到’了两个宝贵的、需要加强的防御点而感到庆幸。
“接下来的计划,不是笼统的‘更努力’,而是精准地针对这些暴露出的‘风险点’进行加固。
“比如,我们可以一起设计一个‘陌生题型快速响应训练’,或者调整一下每天的精力分配曲线。”
余夏认真地听着,黑曜石般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李老师的话,将一种感性的情绪困扰,重新纳入了了他擅长的“问题识别-分析-解决”的逻辑框架内。
沮丧感虽然没有立刻消失,但似乎找到了一个出口和转化的路径。
离开咨询室时,余夏的脚步轻松了一些。
晚上他回到书房,重新铺开试卷,但这次,他拿出的不是红笔订正,而是一张崭新的A4纸,顶端写下了“系统脆弱点分析与加固方案V1.0”。
他知道,波动是事实,但如何定义和应对这次波动,主动权依然在他手里。
这场漫长的竞赛,不仅考验智力,更考验心智的韧性与适应性。而这一次小小的挫折,或许正是淬炼这种韧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