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不婚姐姐,上司追婚-> 第53章 科研从养鱼开始

第53章 科研从养鱼开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凌晨 5:50,胚胎室外的走廊还浸在灰蓝色里,只有头顶的应急灯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江静知按要求从头到脚穿戴整齐,抱着记录本,一边走一边打哈欠。安嘉伟把食指竖在口罩前,示意她收声——

    “鱼对震动比你还敏感,再困也要轻手轻脚。“

    他推开缓冲门,一股 26.5℃的恒温潮气扑面而来。

    房间不过几平米,却像把水族馆强行折叠塞了进来——靠墙四层货架式透明鱼缸,清澈的水体中,一群群约寸许长的斑马鱼灵巧地游弋着, LED冷光从水底打上来,把每一尾斑马鱼照得通体晶莹,它们身上蓝银相间的条纹在光线下闪烁着细腻的光泽。

    “这里这么小。”江静知轻声嘀咕,她第一次进来。

    “院里说了,还要给咱们增加几间屋子,也不知道我毕业之前赶不赶得上。你兴许还有机会。”安嘉伟轻声回答。

    江静知看向鱼缸。

    最上层是“新婚缸”,雄鱼追尾,雌鱼产卵,鱼卵像撒了一把碎盐;中层是“青少年房”,小鱼苗拖着透明的尾鳍四处游荡;最下层则是“产房后备役”,亲鱼腹部饱满,在恒温里等待成为母亲。

    “养鱼是基础,更是根本。”安嘉伟刻意压低的声音在循环水流的轻微声响中依然清晰,“健康的亲本是获得高质量胚胎的前提。这些是我们的AB系野生型品系,遗传背景稳定,产卵量大。”

    他指着缸里游动的成鱼:“首先,区分雌雄。雌鱼体型更丰满,尤其腹部膨大时;雄鱼体型更纤细,体色偏黄,活跃度更高。通常,按雌雄1:2的比例合缸,以促进交配。”

    房间只亮着缸底灯带,数百尾成鱼被忽然的光影惊动,“唰“地集体调头,像银灰色的刀片在水中闪了一下。江静知下意识屏住呼吸。

    “先检查水质。“安嘉伟把多参数笔递给她,“盐度、电导率、pH值、硬度,一个都不能错,每天记录。偏差超过 5 %就得换水。发现病鱼、死鱼立即清除,防止交叉感染。“

    江静知手里的笔端刚碰到水面,一群雄鱼立刻围拢,用嘴啄探金属电极,发出细碎的“嗒嗒“声。她小声惊呼,又赶紧捂住嘴。安嘉伟眼尾弯了一下——算是笑过——随即把一张灭菌分装网抄塞进她右手:

    “斑马鱼是晨昏产卵型。在光照后2-3小时内收卵效率最高。会认性别吗?腹部饱满、臀鳍呈钝三角的是雌鱼;体侧金黄、臀鳍尖的是雄鱼。看见没?那条臀鳍带虹彩的,就是'新郎'。“

    他用左手食指在玻璃上轻敲三下,像给暗号。

    雄鱼果然开始追尾:先绕到雌鱼侧腹,再猛地顶撞,刺激排卵。

    江静知看得入神,笔尖在记录板上划出“唰“的一声长缐。

    “上隔断盒。“安嘉伟捧出两只透明孵化盒,底部已铺好尼龙筛网。“比例 1:2,一雌两雄,避免过度追逐致伤。“

    他抄网入水,动作轻得像捞月,手腕一翻,两尾雄鱼已滑进盒内;再一网,雌鱼腹部贴着网面滚落,水花一压,几乎没溅出半点。

    江静知看得发愣,安嘉伟侧头:“试一次。“

    她深吸一口气,学他的姿势——网口贴着壁,顺流而入。

    可鱼群受惊四散,她手腕一抖,抄网边缘“咚“地撞在缸角,整缸鱼瞬间炸成银雨。

    安嘉伟没责怪,只伸手覆在她手背上,带着网口缓慢平移——像教她写第一个英文字母——“让水替你用力,别用手去追。“

    第三下,江静知终于兜住一条雌鱼,鱼身在网里闪出一道温润的珠光。

    她屏息把鱼倒进隔断盒,额头已沁出细汗。

    “好,静置 15分钟,让它们'热身'。“安嘉伟按下计时器,“趁空干件苦力——刮藻。“

    他递过一片无菌载玻片,示范贴壁轻刮,绿藻成卷脱落,再虹吸入废液管,“藻太多会耗氧,卵下沉时容易窒息。“

    江静知学着他的角度,手腕微微发颤,却听得到自己心跳——比计时器的秒针还快。

    15分钟到。安嘉伟把隔断盒高高举起,对着顶灯检视:底部已零星躺着几粒琥珀色小珠,像被水拉长的晨露。

    “看,”他用拉长的巴斯德吸管指点着培养皿,“这些透明、圆润、像小水晶球的就是受精卵。那些发白、浑浊的,是未受精或已坏死的卵,需要剔除。”

    江静知凑近观察,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辨认着。

    “下一步,清洗和消毒。”安嘉伟将受精卵转移至另一个装有新鲜培养液的培养皿中,轻轻晃动洗涤,“用亚甲基蓝浸泡消毒,防止霉菌污染。”

    他放下盒,一手注水一手倾斜,让受精卵顺着水流滑入培养皿;“计数、去杂、分装,30粒一皿,记好母体编号。“

    “记住,整个过程要求动作轻柔、快速,最大限度减少对胚胎的物理和温度冲击。所有器皿必须无菌。收获的胚胎质量,直接决定你后续显微注射和表型观察的成功率。”安嘉伟总结道,语气不容置疑。

    江静知认真点头,接过工具:“明白,安师兄。我看看。”

    她用一次性吸管轻触卵膜,透过体视镜看见的细胞像微缩的宇宙。她忽然低声问了一个自己也觉得很傻的问题:

    “它们……真的不会痛吗?“

    安嘉伟正把废卵挑进漂白剂缸,闻言停手,镜片后的目光被底灯映得极亮:

    “记住——科研不是夏令营的秀场,是鱼缸里永不熄灭的光。我们能做的,是让每一次心跳都有意义。善待它们,就从精准的数字和不留瑕疵的操作开始。“

    最后,他将清洗好的、晶莹剔透的受精卵均匀分散到新的培养皿中,标注好品系和收卵日期,放入26.5摄氏度的恒温培养箱。

    江静知模仿着安嘉伟的动作,专注地筛选着那些孕育着生命的微小“水晶球”,虽然初时有些生涩,但凭借着手稳心细的特质,很快掌握了要领。

    窗外,第一缕晨光穿过走廊尽头的百叶窗,落在培养皿上,那些小小的受精卵像一串被点亮的灯泡。恒温培养箱的微弱嗡鸣声,仿佛是她科研之路开启的序曲。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