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隋唐,家兄宇文成都-> 第143章 靠山王杨林

第143章 靠山王杨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接下来几天里。

    宇文成惠一切如常,生活得十分惬意,与每日苦哈哈练武的宇文成龙形成鲜明对比。

    以往的宇文成龙还能划水,但如今宇文化及专门安排人盯着他,就算想要摆烂,也无计可施。

    万一消息传到宇文化及面前,他必然是吃不了兜着走。

    也就是在这样等待间,封赏功臣的朝会,终于是正式召开了。

    宇文家兄弟三人,皆在赴会之列。

    虽然宇文成龙的表现,无法和宇文成惠相提并论,但他跟着宇文成惠在漠北征战,立下的功勋亦是不容忽视。

    毕竟在乱军中,就算捡人头也能捡到不少。

    这一日的大兴城颇为热闹。

    群臣纷纷赶往皇宫中。

    因为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早就去了皇宫之中,所以只有宇文成惠和宇文成惠跟着群臣从外面进来。

    在这路上,有许多大臣宇文成惠并不熟悉,但他也在其中找到了熟人。

    正是罗艺父子。

    罗艺和罗成,在大隋扫灭突厥之后,也是跟着杨广回到了大兴城。

    如今北平府大军方才立功,杨广自然不可能将罗艺父子怎么样。虽然杨广向来心狠手辣,但过河拆桥又不一样了。

    罗艺看到宇文成惠,便是带着罗成快步走来,脸上带着笑容。

    一方面,今日论功行赏本就是好事。

    另一方面,罗艺对宇文成惠十分看好,虽然宇文成都现在的实力,要比宇文成惠更强,但以后的事情谁又知道呢?

    并且,宇文成惠在漠北屡立奇功,他所取得的战绩,其他人究其一生,恐怕也难以望其项背。

    所以在罗艺看来,宇文成惠未来的成就,必然在宇文成都之上。

    他们在漠北结识,多谢往来,拉近些关系,总不是什么坏事。

    “宇文太守也来了,今日陛下论功行赏,相信以宇文太守的功劳,必然能够拔得头筹啊!”

    罗艺毫不含糊,直接出言赞叹。

    对于罗艺的夸奖,宇文成惠微微拱手,又谦虚道:

    “王爷客气了,我现在已经不是马邑太守了。

    罗贤弟年纪比我更小,此番亦是立了不少功劳,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二人相互吹捧着,宇文成惠转过身来,忽然看到一位须发斑驳,却身形挺拔,意气风发的身影向前走来。

    来人宇文成惠并不熟悉,他脑海中并没有什么印象。

    倒是他身边的罗艺,看到来人眼前一亮,接着走上前去,喊道:

    “虎臣,多年不见,你还是这般意气风发,气概一如当年啊!”

    来人脸上同样是流露出喜色,有些惊讶道:

    “彦超,距离你我二人上次相见,已经有十多年了吧,这些年来,本王一直镇守于登州府,想不到能在此见到你……”

    听着二人的对话,宇文成惠目光微动,很快猜到了来人身份。

    如果不出意外,这位应当就是大隋威名赫赫的靠山王杨林了吧!

    宇文成惠饶有兴趣的打量着杨林,他对杨林是闻名已久。

    虽然在演义之中,杨林是以反派形象呈现,但他忠肝义胆,在大隋风雨飘摇之际,仍旧坚守本心,绝对称得上是英雄人物。

    哪怕宇文成惠站在瓦岗寨群雄的立场上,也觉得杨林太过可惜。

    如此忠臣良将,却没有遇到一个英明的君王,结果落得战死沙场的结局。

    不过,那都是演义故事里的情节,宇文成惠还是第一次见到杨林。

    如果要是他没记错,杨林现在应该坐镇于登州府,怎么会到大兴城来?

    这让宇文成惠有些好奇。

    ——

    杨林和罗艺闲聊了几句,注意力便是转移到后方的年轻人身上。

    方才杨林一路走来,见罗艺和宇文成惠聊得颇为熟稔,不禁好奇道:

    “彦超,这几位是?”

    虽说杨林和罗艺认识多年,交情也算深厚,但毕竟很长时间没见了,此刻多多少少还是有几分生疏的。

    面对杨林询问,罗艺心中恍然,平常杨林都在登州府,难得回来一趟,不认识宇文成惠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也不耽搁,罗艺直接介绍道:

    “这位是我儿罗成,至于这位,虎臣你这段时间,应该没少听说过他的名号。”

    听得此言,杨林眸光一闪,浮现一抹惊奇之色,喃喃道:

    “莫非他就是……”

    罗艺肯定点头道:

    “不错,他就是在漠北立下奇功,攻破突厥王庭,生擒突厥可汗的宇文成惠。”

    如果说其他的功劳,是算在大家身上的话,破王庭,擒可汗之举就是宇文成惠一人所为,没有任何人能够争功。

    从罗艺口中得到确切的答案,杨林的表情瞬间变得极为精彩,他忍不住惊叹道:

    “好小子,本王早就听说你的名号,今日一见,果然是一表人才,不同凡响。

    当年本王也在北伐突厥的大军之中,虽然众将士齐心协力,却还是让突厥遁逃,没能尽得全功。

    想不到你能立下如此奇功,此番覆灭突厥,当真是为我边境百姓除去一大患。”

    说话之时,杨林多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幸好他昨天就在鱼俱罗口中,听说了宇文成惠的事迹。

    否则今日得见,岂不是要被惊掉下巴。

    对于有能力的年轻人,杨林向来是不吝夸奖。他本就想要替大隋培养人才,只可惜他收养的义子,能力良莠不齐。

    前十二个太保,不能说是无能之辈,却基本上都天资平平,距离当世一流武将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别说是顶级猛将了。

    至于十三太保秦琼,虽然实力不俗,却与杨林有着杀父之仇,着实令人唏嘘。

    当然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杨林此刻并未考虑这么多,他看着宇文成惠的目光,满是欣赏之色。

    如果他的十二个义子,能有宇文成惠一半的本事,他也能够放下心来了。

    面对杨林侃侃而谈,宇文成惠还真有几分不适应,但人家的身份摆在这里,宇文成惠自不可能熟视无睹,他连忙拱手道:

    “靠山王过誉了,这都是在下分内之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