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网游动漫 -> 战锤:机油佬穿越纪-> 第331章 历史与文化(五更)

第331章 历史与文化(五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瓦肯星轨道船坞内,企业号静静地停泊在对接臂之间。

    船壳上新增的灼痕与凹陷在维修灯光的照射下格外显眼,像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刚刚走下火线,正喘息着清点身上的伤痕。

    瓦肯工程师与联邦船员的熟练在这片维修区域进行着作业。

    他们穿着不同制服的背影在舱室内外忙碌,进行着结构扫描和应急加固。

    但在这片有序的忙碌之下,船舱里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沉重。

    经过走廊的船员们交谈声比平时低了几分,操作设备时的动作也带着不同往常的轻柔。

    每个人都清楚,这是企业号最后一次以星舰的身份航行。

    柯克站在舰桥上,手指无意识地划过战术控制台的边缘。

    那里有一道不起眼的划痕,是五年前某次紧急规避时留下的。

    他的目光掠过每一个操作位——苏鲁的导航仪、乌胡拉的通讯面板、契科夫的引擎控制台……

    这些熟悉的设备见证过太多生死瞬间,此刻却仿佛在寂静中诉说着告别。

    关于企业号命运的讨论早已不是秘密。

    舰队司令部基于现实的评估报告就摆在桌上:创世星任务造成的结构性损伤,加上本就老化的舰体,让继续服役的成本变得难以承受。

    这次任务本身就是企业号的最后一次任务,只不过原本柯克还希望企业号能够退役以后转为训练舰,但现在看来这个老伙计已经撑不住了。

    舰上偶尔能听到船员们低声交换消息。

    有人说司令部里有人主张按常规流程拆解,认为让这艘老船体面地“退休”才是对纳税资源负责。

    但更多声音在争论——经历了可汗事件、创世星奇迹和斯波克的归来后,联邦需要留住些什么。

    最终的消息是通过官方频道传来的。

    企业号,编号NCC-1701,在完成本次返航后将被永久退役。

    但它不会被送进拆解厂,而是将在近地轨道上获得新生——成为一座星际博物馆,继续向来自各个世界的访客诉说人类探索星空的故事。

    在轮机舱,斯科特工程师听着正式公告,手掌轻轻按在熟悉的曲速核心控制面板上。

    “一座博物馆啊……”他喃喃自语,嘴角扯出一个复杂的弧度。

    这至少比拆解好得多,但他还是忍不住想象着这艘船原本应该在星辰间翱翔的模样。

    消息传开的那一刻,舰上的气氛变得微妙。

    年轻的技术员们明显松了口气,而像苏鲁这样与企业号共度了漫长岁月的老兵,则沉默地继续着手头的工作,只是动作更加缓慢,仿佛想要把每个操作的触感都铭记在心。

    陈瑜通过舰内网络获取这些信息时,正在分析瓦肯仪式的数据流。

    这个消息让他暂时停下了运算。

    他不由得回忆起了战锤宇宙中关于保存重要个体与装备的记录,那些被封存在静滞力场中的古老武器,还有阿斯塔特修会的无畏机甲。

    他想起那些重伤至无法继续战斗的星际战士,被植入巨大的战争机器中,在静滞力场中等待下一次召唤。

    他们的存在既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也是最后的战争储备。

    在现在的30k时代还算好,在未来的40k时代,这些无畏长者甚至成为了一种宗教符号。

    当战团需要时,这些“无畏长者”会被唤醒,用带着机械杂音的声音传授自己的战斗经验和战团古老的文化,或是直接投入最残酷的战斗。

    这其中最著名的,或许就是那位活到了一万年以后的太空野狼首任战团长断手比约恩了。

    这位最后的狼卫直至一万年以后依旧活跃在银河的舞台上,只能说或许这就是人类帝国的历史与传承。

    看着船坞中正在接受维修的企业号,陈瑜意识到两个文明在用各自的方式延续历史。

    人类帝国将英雄封入战争机器,让历史在战场上继续咆哮;而联邦选择将星舰转化为文化符号,让历史在博物馆中安静诉说。

    前者服务于永恒的战争,后者着眼于文明的传承。

    维修工作仍在继续。

    瓦肯工程师们正在评估曲速引擎的损耗程度,而斯科特则在一旁据理力争,试图为老伙计争取更好的维修方案。

    企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尚未开始,但每个人都已经在用自己的方式准备告别。

    ——

    在等待企业号完成必要维修的日子里,陈瑜向沙瑞克大使提出了访问瓦肯公共知识库的请求。

    一位异界学者希望了解当地文明,且只要求接触公开信息,沙瑞克在略作考量后便安排了这次访问。

    瓦肯的知识库建筑呈现出鲜明的实用主义风格。

    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排列整齐的数据终端和高效的信息传输系统。

    陈瑜庞大的机械身躯在阅览区内显得格外突出,但他的到来并未引起什么额外的关注。

    通过被授权的访问权限,他开始系统地下载和解析瓦肯文明公开领域的知识体系。

    这些信息确实不涉及军事机密或尖端科技,但却包含了瓦肯哲学、基础科学、历史年鉴和社会学研究的海量数据。

    他注意到瓦肯人的知识架构强调严谨的分类与因果关联。

    每个理论都伴随着详尽的推导过程和反证案例,甚至包括那些已被证伪的旧理论也被完整保存,作为逻辑演进的一部分。

    这与联邦知识库中更注重实用性和跨学科融合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在自然科学领域,瓦肯人对量子物理和时空结构的研究有着独特视角。

    他们某些早期的理论模型虽然已被更完善的联邦理论取代,但其推导过程中展现出的纯粹逻辑美感让陈瑜颇为欣赏。

    特别是他们关于心灵感应的数学模型,虽然在这个低灵能背景的宇宙中无法完全验证,但其理论框架本身却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历史文化档案则揭示了瓦肯人从情感奔放到崇尚逻辑的转变过程。

    最让陈瑜感兴趣的是瓦肯人对“IDIC”(无限组合无限多样性)哲学的阐述。

    这一理念既强调逻辑的普适性,又承认宇宙中存在无穷的变化形式。

    某种程度上,这解释了他们为何能相对开放地与联邦及其他外星文明共处,尽管他们自身的社会显得如此内敛和统一。

    数日的访问期间,陈瑜安静地坐在知识库的指定区域,从未断开自己与知识库的连接。

    他的传感器记录着信息流,而处理核心则在不断比对、整合这些新知识与他已有的数据库。

    偶尔他会向知识库管理员提出澄清性问题,但始终严格遵守着访问权限的边界。

    这些瓦肯的公开知识,虽然不涉及任何敏感技术,却为他理解这个宇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他开始更清晰地把握星际联邦与瓦肯文明之间的异同,也对自己未来可能进行的技术交流有了更具体的构想。

    当访问结束时,陈瑜向沙瑞克大使表达了符合社交礼仪的感谢。

    他的数据库里已经新增了关于这个红褐色星球的深刻理解。

    这些知识暂时还看不到直接应用,但对一位探索贤者而言,理解一个文明的本质,其价值从来都不容小觑。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