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网游动漫 -> 战锤:机油佬穿越纪-> 第339章 稳态晶石(三更) 第339章 稳态晶石(三更)
- 随着新企业号NCC-1701-A的建造计划被提升至最高优先级,并决定整合最新科技,之前由陈瑜引导、联邦众多顶尖学者共同参与的“八级曲速引擎”研发项目,自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倾斜和关注。
联邦议会与星舰设计局经过激烈讨论和严谨的风险评估后,做出了一项大胆的决策:将尚未完全经过实践验证的八级曲速引擎原型,作为新企业号的主推进系统进行集成测试。
这艘承载着传奇名号与未来期望的星舰,从其诞生之初,就注定要成为联邦探索边界的技术先锋。
这一决定让陈瑜的逻辑核心中泛起了高度积极的评估结果。
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在地面实验室中的微型化测试固然重要,但唯有在真正的深空环境中,尤其是在一艘如同新企业号这样精心打造的平台上进行全功率、长周期的运行,才能暴露出所有潜在的问题,收集到最宝贵的实战数据。
这远非实验室环境可比。
因此,他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
在担任新企业号技术顾问的同时,他将相当一部分运算线程持续投入到曲速引擎的最终完善工作中。
他与斯科特工程师以及项目组的理论物理学家、能量动力学专家们紧密合作,几乎是不分昼夜地优化着场生成线圈的激发效率、精修着维持高曲速因子下时空泡稳定的动态反馈算法。
然而,通往八级曲速的最大障碍之一,始终是核心材料——二锂晶体的物理极限。
现有的天然或早期合成二锂晶体,在模拟八级曲速能量负载时,其晶格结构的相变和不稳定性依然是制约引擎功率上限和长期运行可靠性的瓶颈。
解决问题的钥匙,正是陈瑜早先提出的“晶格编织”理论。
在获得了联邦材料科学部门的全力配合,并调动了自身数据库中关于极端条件下物质操控的相关知识后,陈瑜主导了一次关键的合成实验。
在一个特制的、能够产生复杂多维能量场的容器中,他们不再满足于自然界形成的晶体结构,而是尝试引导特定的原子和分子,按照预先计算好的、最优化的拓扑模型进行排列和键合。
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经历了数次因能量场细微扰动导致的晶体结构缺陷或整体崩解后,团队逐渐掌握了能量场精度与原子级操控之间的平衡点。
最终,在一个持续了数十小时的合成周期结束时,能量场平稳消散,容器中央悬浮着一枚约莫手掌大小、呈现出深邃而均匀的蓝紫色、内部仿佛有能量光晕自行流转的复合晶体。
现场扫描数据立即引发了震动。
这枚人工晶体的能量通量耐受性比最好的天然二锂晶体高出百分之四十五,结构稳定性更是提升了数倍,其在持续高能量负载下的衰减曲线变得极为平缓。
“成功了,”陈瑜的合成音带着可以辨识的满意语调,他的一根机械触手小心地取出那枚微温的晶体,将其置于分析仪下,“晶格编织理论得到验证。这种复合晶体结构,正如预期,能够在能量流中自我加固,而非被动承受冲击,我将其命名为‘稳态晶石’。”
斯科特工程师几乎是扑到了分析仪前,看着上面跳动的数据,双眼放光:“贤者先生,这玩意儿太美了!看这能量通过性曲线!
还有这结构完整性读数……老天,把它用在我们的新引擎上,别说曲速八级,我甚至觉得九级都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
“稳定性的大幅提升是关键,”陈瑜补充道,光学镜头跟随着扫描光束,“这不仅能提升单次航行的极限速度和距离,更能显著降低高曲速航行对引擎的损耗,延长大修间隔。
对于需要长期深空探索的星舰而言,其价值无可估量。”
这一突破性进展迅速汇报至联邦高层。
原本对在新企业号上使用实验性引擎还存有一丝疑虑的声音,在“稳态晶石”问世后也基本平息。
八级曲速引擎项目由此进入了快车道,原型机的制造与测试工作全面展开。
稳态晶石的成功合成,其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为联邦星舰提供了性能更优越的曲速引擎核心。
对于陈瑜而言,这项突破具有更深远的战略价值——它为他将来在战锤宇宙复刻乃至改进曲速引擎技术,打下了一块坚实且至关重要的基石。
在持续参与联邦各项技术交流的同时,陈瑜的逻辑核心始终在进行着跨宇宙的比对与规划。
他清楚地意识到,曲速引擎虽好,但其对二锂晶体的依赖是一个潜在的巨大限制。
二锂晶体是这个宇宙的特产,其形成条件可能与这个宇宙独特的物理规则或星际环境密不可分。
战锤宇宙广袤而诡异,是否存在这种晶体,或者是否存在性质完全吻合的天然替代品,是一个未知数,概率上并不乐观。
将技术实现的希望寄托于在一个陌生宇宙中寻找一种特定矿物,这种不确定性在陈瑜看来是低效且充满风险的。
与其去赌那渺茫的运气,不如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稳态晶石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这个核心难题。
这种复合晶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可人工合成”的特性。
它的制造依赖于特定的能量场操控和原子级编织技术,而非某种不可复制的自然地质过程。
只要掌握了原理、能量需求和工艺细节,并且在材料科学和能量操控技术上达到相应水平,理论上在任何具备基础工业能力的文明中都可以尝试复制。
即便最初在战锤宇宙合成的版本,在能量通量或稳定性上暂时无法达到在联邦这里实现的完美标准,只要其基本功能能够支撑曲速场的形成与维持,就足以打破超光速航行的壁垒。
这本身就是一个从零到一的革命性突破。
更何况,目前合成的稳态晶石表现并非“尚可”,而是“极佳”。
其性能甚至超越了天然二锂晶体,这无疑是一个意外之喜。
这意味着,一旦他成功在战锤宇宙建立生产线,所得到的将不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而是一种可能更优越的核心组件。
这不仅能用于复刻联邦式的曲速引擎,甚至可能为他未来开发融合战锤科技与联邦原理的、更具特色的独特推进系统提供更高的性能起点。
因此,在协助联邦完善八级曲速引擎原型的同时,陈瑜投入了额外的精力,深入剖析和记录了稳态晶石合成的每一个细微环节。
从基础原材料的纯度要求,到能量场生成器的精确参数设定,再到编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及其应对方案。
他不仅仅是在获取一个配方,更是在构建一套完整的、可适应不同工业基础的生产体系知识库。
这块小小的蓝色晶体,在他眼中,它的价值,远超过任何单一的超光速引擎蓝图,因为它确保了这项技术跨越维度壁垒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