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第172章皇帝的科技狂热!

第172章皇帝的科技狂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朱雀大街的血,还未彻底洗净。

    长安城的天,却已经变了。

    那道写着血红“杀”字的圣旨,如同一道催命符,贴在了长安城每一个世家门阀的额头上。

    午时。

    朱雀大街,人山人海。

    却死一般的寂静。

    数百名从天牢里拖出来的世家主犯,被羽林卫押解着,跪在临时搭建的刑场上。

    他们曾经是长安城里呼风唤雨的人物,此刻却像一群待宰的猪狗,面如死灰,浑身抖如筛糠。

    监斩官,是新任的京兆尹,钱福坤。

    这位靠着精准跪拜上位的胖子,此刻正襟危坐,脸上的肥肉因紧张而微微颤抖。

    他的身后,站着两个人。

    一个,是身披重甲,手按刀柄的木子定国。

    另一个,是穿着一身黑衣,面无表情的木子于。

    “时辰到——”

    钱福坤拿起令牌,声音因为过度用力而变了调。

    他不敢往下看,用尽全身力气,将令牌狠狠扔在地上!

    “行刑!”

    数十名膀大腰圆的刽子手,喝下一口烈酒,将酒雾喷在雪亮的刀锋上。

    刀光起。

    人头落。

    几十颗人头滚落在地,鲜血染红了整条朱雀大街。

    浓重的血腥味,冲天而起,数里之外都能闻到。

    围观的百姓中,有人呕吐,有人晕厥,更多的人,则是用一种敬畏的眼神,望向皇宫的方向。

    他们终于明白,这位年轻的皇帝,不是绵羊。

    是一头择人而噬的猛兽。

    而那两位木大人,就是他最锋利的爪牙。

    木子于看着眼前这片人间地狱,眼神没有丝毫波动。

    他转过身,对木子定国说。

    “这里交给你。”

    木子定国点头,目光依旧锁定在刑场上,仿佛在寻找什么。

    木子于没有再多言,转身离开。

    他穿过弥漫着血腥味的长街,没有回元帅府,而是径直走向了皇宫。

    御书房。

    叶卫青没有批阅奏折。

    他面前的龙案上,摆着一堆黑乎乎的铁疙瘩。

    那是从扶风城缴获的火炮零件。

    他的手里,拿着一小撮黑色的粉末,放在鼻子下,轻轻地闻。

    那是缴获的火药。

    当木子于走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诡异的画面。

    皇帝没有抬头。

    “你看。”叶卫青将手里的火药,递到木子于面前。

    “颗粒粗大,杂质太多,而且受潮严重。”

    他站起身,走到那些铁疙瘩面前,用脚踢了踢其中一个炮管。

    “铸铁的工艺也差得离谱,膛线都没有,炸膛的几率至少有三成。”

    “赵无言能用这种破烂,打得岳沉的玄甲卫抬不起头。不是他有多厉害,是我们的东西,太落后了。”

    叶卫青转过身,看着木子于。

    他的眼睛里,没有了昨日的疯狂和暴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于偏执的狂热。

    “朕要造出更好的东西。”

    他指着那些零件,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比他好十倍,好一百倍的火器!”

    “朕要让大唐的每一个士兵,都拿上能把敌人轰成碎片的武器!”

    “朕要让那些所谓的草原铁骑,在我们的炮火面前,变成一堆废铁!”

    木子于静静地听着。

    “陛下想怎么做?”木子于问。

    “军器监。”叶卫青吐出三个字。

    “朕要重开军器监,将全国最好的工匠,都集中到长安。”

    “朕要亲自督造,朕要让他们不分昼夜,给朕研究这东西!”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图纸,那上面用炭笔画着一个奇怪的管状物,旁边还有许多他看不懂的标注。

    “贤弟,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叶卫青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木子于故意摇头。

    “这东西,叫‘燧发枪’。”叶卫青的脸上,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笑容。

    “之前那赵无言的用的是简陋版的。”

    “而这个正式版它的射程,是现在火铳的三倍。”

    “它的射速,更是现在火铳的数倍不止。”

    “最重要的是,”他顿了顿,“它不怕下雨。”

    “朕已经把图纸画出来了。”叶卫青将图纸拍在桌上,“但缺一样最重要的东西。”

    “什么?”

    “合格的火药。”叶卫青的眉头又皱了起来,“现在的黑火药,威力太小,而且不稳定。”

    “朕需要一种新的火药。”

    他说着,走到书架前,从里面抽出一本泛黄的古籍。

    “朕在这本《天工开物》的夹页里,找到了一个残缺的配方。”

    他将古籍翻开,指着其中一行字。

    “硫、硝、碳……”

    “只要能找到最合适的比例,我们就能造出威力比现在大的‘颗粒火药’。”

    木子于看着那几个字,又看了看叶卫青。

    他知道,这些东西,绝不是一本《天工开物》里能有的。

    ......

    第二日,一道圣旨从皇宫发出,昭告天下。

    大唐军器监,即日起重开。

    凡天下能工巧匠,无论出身,无论过往,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前往长安应征。

    一经录用,官授匠籍,赏田十亩,免除一切徭役赋税。

    此令一出,天下震动。

    匠人,在这个时代,地位低下。

    如今,皇帝竟许以官身和田产,这是从未有过的恩典。

    一时间,无数身怀绝技的工匠,从四面八方,涌向长安城。

    军器监的旧址,就在长安城南。

    这里曾经是前朝最大的兵工厂,后来毁于战火,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

    叶卫青下令,调集三万民夫,日夜赶工,只用了短短几天,一座崭新的、规模比之前大了三倍的工厂,拔地而起。

    这里,被列为长安城最高等级的禁区。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由最精锐的御林军,亲自驻守。

    任何胆敢靠近者,杀无赦。

    军器监内,炉火烧得正旺。

    数百名从全国各地招募来的顶尖工匠,被分成了三个部分。

    一部分,负责拆解研究那些缴获来的火炮。

    另一部分,在几位炼丹方士的带领下,建起了一座独立的院落,专门研制新型火药。

    而最后一部分,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工匠,则被带到了一个守卫最森严的密室之中。

    叶卫青亲自坐镇于此。

    他面前,站着十几个大唐最顶尖的铸造大师和木工大师。

    这些人,平日里都是眼高于顶的人物,此刻却恭敬地站在那里,大气不敢出。

    因为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铺着一张他们这辈子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图纸。

    燧发枪的结构图。

    “诸位,看明白了吗?”

    叶卫青的声音,在密室中回荡。

    工匠们面面相觑,无人敢答。

    图纸上的每一个零件,他们都认得。

    但这些零件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完整的器物,他们却完全无法想象。

    “陛下……恕草民愚钝。”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匠,颤巍巍地走上前,“此物……此物的击发装置,太过……太过匪夷所思。”

    他指着图纸上那个由弹簧、击锤、火石组成的精巧结构。

    “用石头撞击,便能生火?”

    “这……这简直是神仙手段!”

    其余工匠,也纷纷点头。

    他们制造了一辈子兵器,从刀枪剑戟,到弓弩火铳,所有的点火方式,都是用火绳。

    用石头,点火?

    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神仙手段?”叶卫青笑了。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巧的、银质的物件,在众人面前晃了晃。

    “咔哒。”

    他轻轻按下一个开关。

    一簇火苗,凭空出现。

    “这,叫打火机。”

    工匠们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他们死死地盯着叶卫青手里那个能凭空生火的小玩意儿,仿佛在看一件绝世珍宝。

    “陛……陛下……此乃何等仙器?”老工匠的声音都在发抖。

    “这不是仙器。”叶卫青收起打火机,“这是科学。”

    他没有解释什么是科学。

    他只是将那张图纸,推到众人面前。

    “朕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

    “半个月。”

    “半个月之内,朕要看到这东西的成品。”

    “谁能第一个造出来,朕封他为军器监总监,官拜正四品,赏金千两,赐爵县男!”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工匠们的呼吸,瞬间变得粗重。

    他们冲上前,将那张图纸团团围住,像一群饿狼,盯着一块肥美的鲜肉。

    叶卫青看着这一幕,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走出了密室。

    院子里,木子于正站在一尊被拆解开的火炮前,静静地看着。

    “贤弟,看出什么门道了?”叶卫青走过去。

    “炮管的材质不行。”木子于伸手,在冰冷的铁炮上敲了敲,“太脆。”

    “想要增加射程和威力,就必须用更好的钢材。”

    叶卫青点头:“朕已经让炼钢坊那边去试了。”

    “百炼钢,虽然坚韧,但成本太高,无法量产。”

    木子于的目光,落在了那门火炮的底座上。

    “还有这个,太笨重了。”

    “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无法随军移动。一旦被骑兵近身,就是一堆废铁。”

    “朕知道。”叶卫青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神秘的笑容。

    “所以,朕给他们准备了另一份‘大礼’。”

    他带着木子于,走进了另一个独立的院子。

    院子里,摆放着十几架造型奇特的器械。

    它们看上去,像是床弩,但体型更小,结构也更复杂。

    最奇特的是,它们的下方,都安装着两个巨大的轮子。

    “这叫……野战炮。”叶卫青拍了拍其中一架,“这是朕根据伏远弩的原理,改良的。”

    “虽然射程不如那些重炮,但它轻便,灵活。”

    “可以想象一下,”叶卫青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当我们的骑兵,拖着这些东西,出现在敌人的侧翼……”

    木子于看着这些造型奇特的杀人利器,没有说话。

    他知道,战争的形态,将从这一刻起,被彻底改变。

    “火药那边,进展如何?”木子于问。

    提到火药,叶卫青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不顺利。”

    他带着木子于,来到火药工坊。

    一股刺鼻的硫磺味,扑面而来。

    几十名炼丹方士,正围着几个巨大的石碾,满头大汗。

    “硫、硝、碳的比例,我们已经试了上百次。”一名方士看到二人,连忙上前禀报。

    “但造出来的火药,威力总是时大时小,极不稳定。”

    叶卫青走到一个木盆前,抓起一把刚刚研磨好的火药。

    粉末状,手感黏腻。

    “问题不在比例。”叶卫青摇头,“在形态。”

    他将手里的火药,洒在地上,然后取过一根火把,远远地扔了过去。

    “轰——!”

    火光一闪而过,地上的火药瞬间燃烧殆尽。

    速度很快,但没有产生任何爆炸的效果。

    “看到了吗?”叶卫青对那名方士说,“粉末状的火药,燃烧太快,力量无法聚集。”

    “我们需要的,不是烧,是炸。”

    他从地上,捡起一颗小石子。

    “把它们,做成这样。”

    方士愣住了:“陛下是说……把火药,做成颗粒状?”

    “没错。”叶卫青点头,“用某种黏合剂,将粉末压实,再打碎,筛选。”

    “只有颗粒状的火药,燃烧时才能在缝隙中产生足够的气体,形成爆炸。”

    这番理论,再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得云里雾里。

    但皇帝的话,就是圣旨。

    他们不敢不从。

    “臣等……遵旨。”

    从军器监出来,天色已晚。

    木子于抬头,看了一眼天边的夕阳。

    他已经在长安,处理了太多的事情。

    是时候,回家了。

    他翻身上马,没有去皇宫,也没有去军营,而是策马,向着城南那座属于他的府邸,疾驰而去。

    元帅府的灯笼,已经亮起。

    门口的守卫,看到那道熟悉的身影,连忙打开大门。

    木子于勒住马,翻身下马。

    他将马缰,扔给上前的仆人,大步走进了那扇门。

    夜,微凉。

    元帅府的后院,静谧安详。

    木子于踏入月亮门,一股淡淡的清香,钻入鼻腔。

    不是花香,也不是脂粉香,是一种混杂着药草和食物的、属于家的味道。

    石桌旁,一道倩影,正低头忙碌着。

    李师师听到脚步声,抬起头。

    看到木子于的身影,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如同黑夜里被点燃的星辰。

    “夫君,你回来了。”

    她快步迎上前来,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喜悦。

    她没有扑进他怀里,只是自然而然地伸出手,帮他解开被夜风吹得有些凌乱的衣襟。

    她的手指,纤细而温暖。

    “外面冷,快进屋。”

    她拉着他,走进房间。

    房间里,燃着温暖的炭火。

    桌上,摆着几样精致的小菜,还温在小小的炉子上。

    木子于坐下,身上的寒气,似乎被这屋子里的暖意,驱散了不少。

    李师师走到他身后,伸出两只柔软的小手,轻轻地,在他的肩膀上按捏起来。

    力道不重,却恰到好处。

    她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一下一下地,为他舒缓着连日来的疲惫。

    木子于闭上眼。

    紧绷的身体,渐渐放松下来。

    他习惯了金戈铁马,习惯了刀光剑影。

    却在这一刻,被这无声的温柔,彻底缴械。

    “不用了。”他睁开眼,握住在他肩膀上游走的小手。

    李师师的脸微微一红,停下了动作。

    “我给你盛饭。”

    她转身,从炉子上端下饭菜。

    一碗白米饭,一碗冒着热气的鸡汤,还有两碟清淡的小菜。

    “你胃不好,太医说,要少食油腻。”

    她将碗筷,轻轻放在木子于面前。

    木子于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

    味道很好。

    他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这样用心做的饭菜了。

    李师师就坐在他对面,也不吃饭,只是托着下巴,静静地看着他。

    她的眼睛里,没有崇拜,没有敬畏,只有纯粹的、属于妻子的爱恋。

    仿佛他不是那个执掌天下兵马、杀伐决断的铁血元帅,只是她一个人的夫君。

    “你也吃。”木子于给她夹了一筷子菜。

    李师师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儿。

    “嗯。”

    她拿起碗筷,小口小口地吃着。

    一顿饭,在沉默中进行。

    却不尴尬,反而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安宁。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